《基本营养物质》同步测试(第1课时)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 周厚彬 一、选择题 1.葡萄糖是提供人体能量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 A.酯化反应 B.氧化反应 C.还原反应 D.水解反应 考查目的:考查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 答案:B 解析:葡萄糖在人体内完全氧化,同时释放能量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 2.把①蔗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存在下分别进行水解,最终产物只有1种的是( ) A.①和② B.只有③ C.只有④ D.只有②和③ 考查目的:考查双糖和多糖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 答案:D 解析:蔗糖的水解产物有葡萄糖和果糖两种产物;乙酸乙酯的水解产物也有两种。 3.下列关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是最重要的双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两倍 B.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应 C.向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银镜生成 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气泡出现 考查目的:考查蔗糖的性质。 答案:A 解析: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A不正确;蔗糖分子内无醛基,B正确;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但检验其水解产物前必须先加碱调至碱性再检验,C正确;蔗糖加浓硫酸炭化脱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大量气体出现,D正确。 4.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属于糖类,所以都有甜味 B.两者化学式相同,所以属于同分异构体 C.两者具有相同的通式,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D.两者碳元素的百分含量相等 考查目的:考查淀粉和纤维素的性质对比。 答案:D 解析: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没有甜味,A项错误;两者常用(C6H10O5)n表示,但n值不同,分子式不同,结构也不同,所以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化学性质也不同,故B、C两项错误。 5.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 ) A.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B.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C.能发生银镜反应 D.可使小苏打溶液冒出气泡 考查目的:考查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葡萄糖含有羟基,故能与钠反应放氢气,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无羧基,所以不与NaHCO3反应,故只有D错误。 6.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这种试剂是( ) A.NaOH溶液 B.Cu(OH)2悬浊液 C.碘水 D.Na2CO3溶液 考查目的:考查有机物的鉴别。 答案:B 解析:乙酸与新制Cu(OH)2发生中和反应而使蓝色絮状沉淀变成蓝色溶液,分别与剩余两溶液混合加热,能产生砖红色沉淀的为葡萄糖,无明显现象的为淀粉。A不能鉴别三种物质,C中碘水只能鉴别出淀粉,D中Na2CO3只能鉴别出乙酸,故只有B正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查目的:考查葡萄糖的结构。 答案:D 解析:糖类是含有多个羟基的醛或酮,D说法正确。糖类结构复杂,不能简单地由葡萄糖的结构来推测其他糖类的结构。 8.核糖和脱氧核糖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2OH(CHOH)3CHO和CH2OH(CHOH)2CH2CHO,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发生的反应是( ) ①氧化 ②还原 ③酯化 ④水解 ⑤加成 ⑥中和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考查目的:考查糖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和性质。 答案:A 解析:因为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子中都有醛基,故能发生氧化、还原和加成反应;又因为它含有醇羟基,故能发生酯化反应;核糖和脱氧核糖均属于单糖,故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分子中没有羧基,故不能发生中和反应。 9.通过实验来验证纤维素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其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①取一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 ②小火微热,变成亮棕色溶液 ③加入几滴90%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团搅成糊状 ④稍冷,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并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中和至出现氢氧化铜沉淀 ⑤加热煮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②③⑤ 考查目的:考查对纤维素水解实验的理解。 答案:B 解析:纤维素水解要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进行,水解后验证葡萄糖,用氢氧化铜,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完成。根据提示四个选项,只有B正确。 10.(体验高考)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取纤维素水解液少许,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证明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B.利用溴水鉴别苯和己烯 C.利用能否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来鉴别乙酸和硝酸 D.向经唾液充分作用后的苹果中滴入碘水鉴别淀粉的存在 考查目的:考查有机化合物的检验。 答案:B 解析:纤维素水解时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在与氢氧化铜反应前,应先加入强碱中和硫酸,才能在碱性条件下检验葡萄糖是否存在;乙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酸可以是羧酸,也可以是无机含氧酸,因此,通过酯化反应无法区别乙酸和硝酸;苹果肉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充分作用下,可迅速水解完全,加碘水时不会出现蓝色。苯与溴水发生萃取,水层几乎无色,苯层呈红棕色;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后液体分层,上下层都无色。 二、非选择题 11.(体验高考)某有机物A化学式为CxHyOz,15g A完全燃烧可生成22g CO2和9g H2O。试求: (1)该有机物的最简式________。 (2)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且和Na2CO3混合有气体放出,A和醇能发生酯化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且是易挥发有水果香味的液体,能发生水解反应,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分子结构中含有6个碳原子,具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 考查目的: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推导、最简式和结构简式的书写及计算。 答案:(1)CH2O (2)CH3COOH (3)HCOOCH3 (4) 解析:n(C)==0.5mol, n(H)=×2=1mol, n(O)==0.5mol 所以x:y:z=0.5mol:1mol:0.5mol=1:2:1 则其通式可表示为(CH2O)n。 (1)该有机物最简式为CH2O。 (2)此时A应为羧酸,30n=60,所以n=2,分子式为C2H4O2,可为CH3COOH。 (3)此时A为酯,且n=2,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 (4)n=6,再结合性质推知A为葡萄糖。 12.有两位同学同时进行蔗糖的性质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操作如下: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其原因是___。 A.蔗糖尚未水解 B.加热时间不够 C.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中和作催化剂的酸 D.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2)乙的操作是:将蔗糖溶液与稀H2SO4共沸后,向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一直未见红色沉淀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蔗糖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应选用的物质是__。 A.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稀硫酸 B.银氨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C.银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D.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氢氧化钠溶液 (4)两个同学都没有将实验做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你认为甲同学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获得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考查蔗糖的水解实验和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 答案:(1)C;(2)未加NaOH溶液中和酸,酸溶解了Cu(OH)2悬浊液;(3)B;(4)待煮沸后的溶液冷却后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至溶液呈现弱碱性,再加入新配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就可观察到银镜的生成 解析:蔗糖在稀硫酸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中稀硫酸是催化剂,加入的Cu(OH)2悬浊液被H2SO4溶解生成CuSO4,无法发生Cu(OH)2与醛基的反应。检验蔗糖及其水解产物(葡萄糖和果糖)有无还原性,既可选用银氨溶液,又可选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由于上述检验糖类还原性的两种试剂均为碱性试剂,易被酸破坏,故水解产物中加入上述碱性试剂前,应先中和掉促使蔗糖水解过程中使用的稀硫酸。 13.(体验高考)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A、B、C是大家熟悉的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三种化合物,它们所含元素不超过三种,并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其中化合物D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单质甲进一步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3→3+2 请回答: (1)A、B、C、D四种化合物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C的结构式为________。 (3)常温下,A和B是通过什么途径转化为C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化合物B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考查物质分子式的推导,分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及分析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 答案:(1)H2O CO2 C6H12O6 C2H6O (2) (3)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4)大量燃烧含碳的燃料、人口膨胀、森林被大面积砍伐等 解析: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化合物有糖类、油脂、蛋白质、水、二氧化碳等,但A、B、C三种化合物所含元素不超过三种,且化合物B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可推知B是二氧化碳。由化合物D与单质甲反应生成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可推测D是含2个碳原子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而单质甲是氧气,化合物A是H2O。因CO2和H2O生成了O2和化合物C,推断C应是葡萄糖。D是乙醇,可由葡萄糖通过发酵产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