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与航天学习脉络图 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 张统勋 万有引力与航天这部分内容,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对曲线运动的研究,是上节曲线运动在实际应用的延伸,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与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研究方法有较多特色之处,因而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先了解下大概情况,从而为更深入学习的有目标性及方向性奠定基础。 一、内容特点 教材先通过把椭圆轨道简化为圆轨道,将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得出太阳对行星引力为 ![]() ![]() ![]() ![]() 二、知识框架 ![]() 三、技能及要求 1.必须精通的几种方法 (1)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方法。 (2)“变轨问题”的处理方法。 (3)“双星问题”的处理方法。 (4)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 2.必须明确的易错易混点 (1)任何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但万有引力定律并不适用于任何物体之间。 (2)只有在两极处的物体所受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地球上其他位置处,重力不等于万有引力,有时将二者按近似相等处理。 (3)卫星在稳定的圆周运动中,才有F万=F向,否则F万≠F向。 (4)同步卫星、近地卫星、地球赤道上物体运动的特点不同。 (5)对于双星问题,求两星球间的万有引力时,公式 ![]() ![]() ![]() ![]() ![]() 3.必须避开的易失分点 (1)死记硬背结论,不能灵活应用公式,乱套结论 (2)混淆天体间距离与轨道半径 (3)弄不清变轨前后物理量的变化 (4)记不准常用数据、建不对物理模型 4.三个区别 (1)中心天体和环绕天体的区别 (2)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的区别 (3)星球半径和轨道半径的区别 四、构建两大模型 1.“天体”公转模型:某天体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⑴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 ⑵在地球表面: ![]() ![]() 2.“天体”自转模型 绕通过自身中心的某一轴以一定的角速度匀速转动的天体称为“自转”天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