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同学们更高效复习,小编特整理了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具体内容如下: 归纳总结: (1)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可分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 (2)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 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1956~1966年),这一探索阶段既有成就也有失误,但党和国家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历程中最严重的失误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轨道,导致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损。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 1.1949~1956年,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的创造性举措及依据 (1)政治方面 ①举措: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行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②依据: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民主党派在历史上与中国共产党有合作关系。 (2)经济方面 ①举措:采用和平方式成功地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 ②依据: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剥削性,但它是先进的经济成分,并且民族资产阶级拥护社会主义,愿意同共产党合作。 (3)民族关系方面 ①举措: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依据: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过去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落后。 (4)外交政策 ①举措:提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依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新兴民族国家独立;中国为打破外交孤立,寻求和平发展环境。 2.新中国成立初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对苏联的借鉴与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