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期末考试高频考点!关于经济生活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是最容易考到的点,也是高频考点,尤其对于高一刚刚学习政治的同学们,你们一定要打好基础,认真将这部分的内容学好,今天高中政治辅导老师这部分内容都是历年的高一政治核心考点! ![]() 高一政治高频考点|◆考点1: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注意: A、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重视商品的质量 ②消费者:购物就应追求“物美价廉” 生产者:要销售产品,实现价值,就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质量观念 国家:重视产品质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行为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其它职能:①贮藏手段②支付手段(税收、利息、债务、租金(房租、地租)、工资的支付)③世界货币 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职能: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 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授权)。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发行的数量、面值(面额)、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2)通货膨胀 ①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表现:物价上涨 ③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④解决方法: A、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商品供应量, B、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增加税收) C、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 D、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加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 E、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 (3)通货紧缩: ①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③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考点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包括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外汇与汇率: 注意:外币不等于外汇,外汇能够用于国际间结算,外币不一定能。 汇率波动的影响(汇率成为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①外汇汇率上涨:外币升值,本币(人民币)贬值,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小,国内物价上涨,国内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国际外汇储备增加,资金外逃。 ②外汇汇率下跌,外币贬值,本币(人民币)升值,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国内物价稳定、国内就业下降和国民收入下降,国际外汇储备减少,吸收外资流入。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3: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供求影响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异动的解决措施: 国家: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b、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C、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d、实行临时价格干预。规范市场秩序。 e、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f、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企业: a、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b、企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c、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公民: a、树立正确消费观; B、与违规涨价行为作斗争 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点4: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即价值规律的作用) 对消费者的影响: (1)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比较大。 (3)价格上涨,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相关商品) 知识运用:油价上涨,有助于我们树立能源忧患意识,更加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1)调节生产(2)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考点5: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②主要因素:A、居民的收入。B、物价水平 ③其他:消费心理、观念、商品性能与质量、外观与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等。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考点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正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注意: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 设计消费方案,要注重绿色消费、可持续性消费,做理性消费者。 正确的金钱观 ①要取之有道,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②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花钱要节制,让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考点7: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①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怎样促进消费,改善民生 国家: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增加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⑤培育新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⑥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 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 企业: ①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新产业、企业要创新产品 居民: 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知识、技术、资本等因素获得更多的收入。 ◆考点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地位: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 多种所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①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地位),但二者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即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考点9: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②遵循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首要因素) ③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关键) ④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无形资产,重要因素) ⑤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兼并和强强联合、提高经营者素质、优化组织结构 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等。 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维护社会利益。 ★小微企业发展 作用——①完善基本经济制度,②增强市场活力、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③促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④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小微企业发展——①加大技术改造、提高创新能力,②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③消除体制障碍、打破垄断,④税收扶植、财政支持、减免行政事业收费,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⑤加大信贷支持、支持上市融资、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考点10:劳动者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①自主择业观②竞争就业观③平等就业观④多种方式就业观。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①国家:一方面,根本途径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另一方面党和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②劳动者:A、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B、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C、发扬创业精神,自主创业。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原因: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决定的。③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国家:A、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B、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C、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企业:增强法律意识,严格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劳动者:A、自觉履行劳动义务;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C、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考点11:商业银行 利息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期期限×95%(利息税5%) 利率是经济调节的的重要杠杆。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盈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转帐业务。银行的利润来源:贷款利息及转帐业务等) ◆考点12:投资 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股份凭证。 债券——债务证书,债务凭证,到期偿还本金 储蓄——到银行进行定期、活期存款。 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风险投资方式 ★设计合理的理财方案 ①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②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④投资方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考点13: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①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②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范围:个体户) (2)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 (3)其他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分配;社保方面的收入 ◆考点14:效率与公平 ①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新提法: A、“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体现了平等保护物权、鼓励多种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C、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使社会结构趋于“橄榄形”的合理分布,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 ◆考点15: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包括:税、利、债、费的收入。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