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秦汉部分知识点总结

http://www.newdu.com 2018-11-27 高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秦汉(前221-220)
    一.朝代更替
    秦 前221-前207
    楚汉战争 前216-前202 性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西汉 前202-8 长安
    新 8-25
    东汉 25-220 洛阳
    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三.特征表现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和发展
    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秦朝统一:条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
    商鞅变法后秦实力最强
    秦始皇个人招贤纳士
    秦的外交政策
    过程:灭六国、北击匈奴修长城、南攻越族(桂林 南海 象郡)
    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封建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
    秦巩固统一:政治:****主义中央集权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车同轨、土地私有
    文化:书同文、焚书坑儒
    教育: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愚民政策
    西汉:发展:汉初与匈奴和亲
    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卫青 霍去病)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联系加强
    ②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
    秦—建立 措施(皇帝制 三公九卿 郡县制 考核官吏 秦律)
    西汉—巩固 措施(内外朝 刺史 推恩令 郡国并存 酎金夺爵 赋役之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巩固 措施(尚书台)
    经济:小农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
    秦: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汉:农业a.修养生息:原因:民生凋敝
    指导思想:黄老之学
    结果:文景之治
    b.重农抑商:汉高祖:不允许商人购买土地穿丝绸,收取重税
    汉武帝:均属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
    c.田庄经济:特点:自给自足,聚族而居,豪强私人武装,
    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魏晋南北朝豪强发展为士族)
    d.租佃制—普遍
    演变: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宋代仅次于自耕农,明清普及全国
    原因:土地私有 土地兼并
    作用:佃农对地主依附关系减弱,生产自主权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e.工具:犁壁 二牛抬杠式犁耕 耧车(播种工具,提高了播种效率)
    f.水力:坎儿井 漕渠 白渠
    g.技术:轮耕、代田法
    手工业 (西汉)煤作燃料冶铁
    (东汉)水排 鼓风冶铁 丝国
    (东汉)青瓷
    商业:丝绸之路 条件:丝织业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新纪元
    汉武帝反击匈奴,接触匈奴威胁
    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西域往来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天山南北—中亚安息(今伊朗)—大秦(罗马帝国)
    城市繁荣 特点:城市中设专门贸易区
    市坊分开,受政府严格控制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职能不明显
    主要城市:政治中心:长安 洛阳
    丝绸之路:敦煌、楼兰、龟兹、
    于阗、莎车、疏勒
    统一货币:汉代五铢钱(汉武帝—唐高祖)
    文化
    思想: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秦朝:法家思想是统治思想,文化****(焚书坑儒)
    原因:在社会转型之中,新兴地主阶级要采取强制手段确立自己的统治;
    秦统一后确立****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代:汉初黄老之学
    原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减少徭役和兵役,减轻刑罚)
    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内容:治身(养生)
    治国(无为而无不为 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
    作用:西汉经济恢复和发展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要开拓大一统;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发挥,使其更加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新儒学理论:(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提出统治者应实行仁政)
    以德为主以刑辅政
    三纲五常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用: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主流地位。
    董仲舒新儒学与春秋战国儒学的关系:
    继承:仁、礼、德、民本思想
    发展: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
    科技
    A.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B.天文学:东汉张衡—浑象仪 地动仪 地圆说
    C.数学:《九章算术》标志我国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计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
    系的形成
    D.医学: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治疗的基础
    东汉华佗 麻沸散 五禽戏
    文艺
    汉赋:司马相如
    乐府诗:代表《孔雀东南飞》
    特点:语言通俗,反映人民生活
    书法:秦篆汉隶
    绘画:汉代的帛画盛行,代表:长沙马王堆中的帛画、砖画、石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