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包括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三个阶段的历史。本单元内容虽多,但在检测时,一般只出选择题或填空题,在此单元出大题并不多。考查只侧重对基础知识的...
重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难点:币制改革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忆上节课内容,然后教师指出:南京政府的统一仅仅是形式上,因为国民党各派新军阀...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康熙帝奖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租税和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及其所受的阻碍。 二、思想...
1.导入的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各执行了怎样的抗战路线?结果怎样?在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在抗战的态度上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战况和胜利,;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教学难点:对北伐战争概况的整体性把握;大革命失败...
一、导入 方案一教师可先提问“九·一八”事变和《塘沽协定》的结果,再总结。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已沦陷,华北门户洞开,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全...
教学重点 唐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研究各朝历史都必须大力关注的一个问题...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宁汉合流”;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李大钊遇害;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内容综述 本单元共15课,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5、17、18课,第二部分为第16课,第三部分为第19课,第四部分为第20课至第21课,第五部分为第22课,第六部分为第23课至第26课,第七...
1.导入过程:复习提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采取了什么态度?具体表现如何?(抗战进土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攻,具体表现为:把主要兵力放在大西南、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