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0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A
2.C
3.B
4.①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②在每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后都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这样安排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5.①加强整体修复改造,使其“形”“神”兼备。(加强整体修复改造,通过“形”的塑造,激发“神”的活力)②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诗篇。(尊重自然、细心呵护大自然的馈赠,还需适应自然、因地制宜)③注重文化传承创新。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 “在传承中创新,全面激活了已失去原有功能的建筑”错误,张冠李戴,“拯救老屋行动”这个例子论证的是振兴传统村落要做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非在传承中创新。
C.“而与其所饱含的历史信息、文化记忆及其对不同时代印记丰富真实的整体呈现密切相关”理解错误,原文是“构成乡村聚落的建筑,其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历史长短,还在于不同时代印记丰富真实的整体呈现”。
D.“首先靠城市在长效机制下的财力与人力的支持,其次靠农民在乡村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努力”错误,主次颠倒,根据文意,“乡村振兴只有以内力为主,外力为辅才有希望,才可持续”,而内在动力应是村民。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 “为深山里的村落实现特色发展做出了完美的示范”错误,太过绝对,原文是“江西德兴市是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如何使深山里的村落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对局部老建筑群进行改造以传承中医药文化或许是个答案”。注意“或许”的说法。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题干中说的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材料一提到不仅要保护“形”,还有保护“神”。
AC是对“形”的保护;
D是对“神”的保护;
B.“大型化工厂、造纸企业”不属于传统村落内容,而是现代工业范畴,因而不属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范畴。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
比如在论证“传统村落,既要有‘形’,也要有‘神’”时,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板万村的改造实践为例进行论证,“在‘形’的塑造上,对村中尚留的传统木构吊脚楼和风貌迥异的新建砖混房屋,进行了建筑风貌统一修缮设计。同时,团队还在村中人流聚集的地方,设计了可供聊天、休息的木廊、凉亭,为村民搭建交流空间”;
在论证“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通过‘形’的塑造,激发‘神’的活力”时,仍然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板万村的改造实践为例进行论证,“团队将板万村闲置民居改造成刺绣、织布、酿酒等传统手工艺作坊;新建文化传习所、风雨桥;修整戏台;对村小学进行整体改造和扩建……”;
在论证“传统村落的振兴,需要尊重自然、细心呵护大自然的馈赠,还需适应自然、因地制宜”时,以浙江松阳县“拯救老屋行动”为例进行论证,“为解决老屋无人居住,村落生机渐失的困扰,设计团队尽可能还原村落传统风貌;同时,保留推开窗见山、抬起头观星的生态特色……”。
这样论证的作用是:在每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后都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这样安排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第2段有“传统村落,既要有‘形’,也要有‘神’”,第3段在写对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板万村的改造时强调“从整体改造理念出发展开设计”,第4段有“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通过‘形’的塑造,激发‘神’的活力”,可见保护传统村落要加强整体修复改造,使其“形”“神”兼备。
材料一第段5段有“传统村落的振兴,需要尊重自然、细心呵护大自然的馈赠,还需适应自然、因地制宜”,第6段在写浙江松阳县“拯救老屋行动”时强调“为解决老屋无人居住,村落生机渐失的困扰,设计团队尽可能还原村落传统风貌;同时,保留推开窗见山、抬起头观星的生态特色,使改造后的传统村落与自然相辅相成,吸引许多人来此体验,写下一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诗篇”,可见保护传统村落要尊重自然、细心呵护大自然的馈赠,还需适应自然、因地制宜。
材料一第7段有“传统村落的改造设计,既不能片面还原某一时期的风貌样式,也不能简单移植异域文化以求创新,而应树立在传承中创新的历史观念,通过更新改造,激活已失去原有功能的建筑,延续其生命”,第9段写“对德兴花园村一处曾是学校的老建筑群进行改造活化——完整保留原来校舍一、二层的砖混建筑,并在原来南北向布局的建筑群上,加建东西向的二层钢结构建筑,新老建筑错层叠置,形成了丰富的立体院落空间,创造了崭新的视觉空间形象。设计团队在新建筑群中植入了中医药教学、试验、体验等功能,成功将其改造成了中医药试验培训基地”,可见保护传统村落要注重文化传承创新。
6.C
7.A
8. ①描写是真实的。本小说围绕橄榄油坛子展开了唐·罗洛与农民的斗争,对不同阶层的人物进行了真实的描写,人物形象是真实生活中的人物折射。②主旨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小说写出了底层劳动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同时对唐·罗洛为代表的上层充满了嘲讽。
9. ①运用夸张手法营造喜剧效果。比如,唐·罗洛发现坛子开裂,用“打自己耳光,跺脚,像哭死去的亲人那样悲声号叫”突出他的痛心。②通过设计意外、巧合的情节增强喜剧效果。比如,迪马大叔将自己封在坛子里是意外,橄榄油坛子最后恰巧撞在一棵橄榄树上是巧合。③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喜剧效果。比如,坛子“肚子威风凛凛地挺起来”,形容唐·罗洛“一双狼似的眼睛”“像一头发疯的公牛”,幽默风趣,画面感很强。
【解析】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心无挂虑”错,由原文“原来是喝醉了的农民手拉着手,围着坛子跳舞呢。迪马大叔在里面扯着嗓子唱歌”可知迪马大叔虽然扯着嗓子唱,但他还在坛子里,与唐·罗洛的僵持尚未结束,所以不可能心无挂虑。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同时与迪马大叔的外形相似”错误,由原文“他是一个跛腿老人,关节粗大畸形,活像一段古老的阿拉伯油橄榄树桩”可知与迪马大叔外形相似的是“阿拉伯油橄榄树桩”。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真实主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是真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认为作家应当从当代生活中选取题材,像新闻报道那样描述真正发生的事实,使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美学价值,而且在科学上是真实的历史资料。创作的科学性在于作家必须依据已经发现的或自己观察到的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地再现生活。为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要求一种客观的、忠实的文学表现形式,修辞不必考究,语言灵活、生动,适合所表现的特殊环境。
所以我们且可根据真实主义在此文章的表现入手。
事件描写是真实的:由原文“唐·罗洛在首阳山的农庄的山坡上种了好大一圈油橄榄树;唐·罗洛烦躁不安,因为农庄里既有打橄榄的农民,又有往山坡上准备种下一季蚕豆的地里送堆肥的赶骡人。他苦于没有分身术,不知先监督谁好;唐·罗洛这次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像一头发疯的公牛冲过去,把坛子推得沿山坡滚了下去。坛子在醉汉们的笑声中往下滚动,撞在一棵橄榄树上,碎裂开来。迪马大叔获胜了”这些情节可知本小说围绕橄榄油坛子展开了唐·罗洛与农民的斗争,对不同阶层的人物进行了真实的描写,人物形象是真实生活中的人物折射。
主旨是真实的:由原文“文中后三段写出劳动人民团结在一起帮助迪马大叔脱离了困境,笑声中显示对唐·罗洛的嘲讽和。从而显示主旨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小说写出了底层劳动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同时对唐·罗洛为代表的上层充满了嘲讽。
综上,显示出真实主义。
9.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①运用夸张手法营造喜剧效果。由原文“当唐·罗洛走上山来,看见裂缝时,简直要发疯了。他把帽子摔到地上,打自己耳光,踩脚,像哭死去的亲人那样悲声号叫‘新坛子呀!四个银币的坛子!还没有用过呀!’可知当唐·罗洛发现坛子开裂,用“打自己耳光,跺脚,像哭死去的亲人那样悲声号叫”这种夸张的手法突出他的痛心。
②通过设计意外、巧合的情节增强喜剧效果。由原文“现在,他试了又试,还是爬不出来。那个农民站在那里笑弯了腰。他被囚禁在由他自己修补好的坛子里了,为了让他出来,就得重新砸破坛子,并且永远无法修补了。唐·罗洛在嬉笑声和叫喊声中赶来;唐·罗洛这次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像一头发疯的公牛冲过去,把坛子推得沿山坡滚了下去。坛子在醉汉们的笑声中往下滚动,撞在一棵橄榄树上,碎裂开来”可知迪马大叔将自己封在坛子里是意外,橄榄油坛子最后恰巧撞在一棵橄榄树上是巧合。
③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喜剧效果。由原文“关节粗大畸形,活像一段古老的阿拉伯油橄榄树桩;我准备在这里面变成虫子;他费了些劲儿从衣袋里掏出一只镶嵌的小烟斗,点燃后抽起来,把烟雾从坛子的颈口里驱赶出来;唐·罗洛这次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像一头发疯的公牛冲过去,把坛子推得沿山坡滚了下去。坛子在醉汉们的笑声中往下滚动,撞在一棵橄榄树上,碎裂开来。可知用“肚子威风凛凛地挺起来”,形容唐·罗洛“一双狼似的眼睛”“像一头发疯的公牛”,这些表现幽默风趣,画面感很强。
10.B
11.C
12.C
13.(1)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万事万物的原理。
(2)如果朝廷能够对他们以礼相待,用法律约束他们,行善的能够受到褒奖,作恶的能够处以刑罚,他们怎么会不勉力从事呢?
14.①正反相成的推演逻辑。先以学习者为主,从远大目标写起,把八个条目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地倒叙出来,强调过程的循序渐进。再以学习对象为主语,由近及远、由内到外地正叙一遍,突出结果的水到渠成。
②假设推理。“欲……先……”,通过排比,以如虹气势了强调了达成目的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③因果推理。“而后……”,强调手段正确对于目标达成的关键作用。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四是明察成败,提前预防挽救,防微杜渐,断绝祸患产生的根源,转危为安,使君主高枕无忧,这样的臣,是智臣。
“成败”是“明察”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依据前文“一曰萌芽未动”“二曰虚心尽意”等可知,“曰”后不断开,“福”作“为”的宾语,之后断开,“使君终以无忧”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之间不可断开,“如此者/智臣也”判断句,主语之前必须断开,之后也可以断开,排除D。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与《大学》等四部儒家著作合称‘四书’”错误,“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没有《礼记》。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只要有了这样的标准……臣子就能尽力,政治就会清明”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又设礼以待之,执法以御之,为善者蒙赏,为恶者受罚,安敢不企及乎?安敢不尽力乎?”可见,想让臣子尽力、政治清明,出了要有这样的标准外,朝廷还要做到对臣子以礼相待,以法约束,行善的能够加以褒奖,作恶的能够处以刑罚。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正”,端正;“诚”,使……真诚;“致”,获得;“格”,推究。
(2)“设礼以待”,以礼相待,状语后置句;“御”,约束;“安”,怎么;“企及”,勉力从事。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逻辑推理方法的能力。
《大学之道》主要采用了三种推理方法:
①正反相成的推演逻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作者先以学习者为主,从远大目标写起,把八个条目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地倒叙出来,强调过程的循序渐进。再以学习对象为主语,由近及远、由内到外地正叙一遍,突出结果的水到渠成。
②假设推理,“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作者通过假设排比,以如虹气势了强调了达成目的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③因果推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强调手段正确对于目标达成的关键作用。
15.C
16.①对朋友的担忧。“天南不可去”是说南方为荒蛮之地,“落日青山路”是说此去路途遥远,都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心。
②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朝中敢于直言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鉴证,间接赞赏了友人敢于直言的品格。
③对朋友的不舍。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人可以倾吐平生心事。
(每点2分)
【解析】
15.“格调相同”错误,应该是格调不同。本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忧与不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阔达胸襟。
16.“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是说南方为荒蛮之地,暗示朋友被贬的遭际;“落日青山路”指出路途遥远:这些都隐含了对朋友的担忧。“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是说朝中敢于直言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鉴证,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赏。“平生何处陈”是说心中千言万语无人倾诉,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方法总结情感题答题思路
①从题材入手,把握诗歌基本的情感倾向。
②从意象入手,领会情感内涵。
③从创作背景入手,结合诗歌中描写的社会现实、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等,判断
诗歌的时代内容。
④从注释入手,把握特殊的深层内涵。
17.(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唯见江心秋月白 万里悲秋常作客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何时可掇
18.C
19.C
20.将给年轻人提供机会比喻为“更广阔的舞台”,将年轻人发挥主要作用比喻为“主角”,将他们为祖国贡献的力量、做出的成就比喻为“更精彩的剧目”。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蕴含着赞美与期待之情。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前者强调“多样”,后者强调“独特”,语境讲使用优秀青年人才的方式,应选“不拘一格”。
第二空,“按部就班”,指文章结构、选词造句合乎规范;现指按照正常的条理、步骤去做;有时也指拘泥陈规,缺乏创新精神。“论资排辈”,意思是按资历辈分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根据语境对待“年轻的帅才”可知,选择“论资排辈”更合适。
第三空,“言传身教”,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根据语境,老一辈航天专家对晚辈的培养不限于用语言教导,还有“行动”,故选“言传身教”。
第四空,“不问出身”,不过问身份、资格。“不追既往”,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语境中没有错误或罪责之意,应选“不问出身”。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第一处是“根据科技部最近公布”成分残缺,缺宾语,改为“根据科技部最近公布的信息”。
第二处是“启动的首批”语序不当,多重定语中,表示领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谁)+数量短语+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表性质的名词。可以改为“首批启动的”。
经过分析,只有C项修改正确。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干提示修辞手法为比喻修辞,分析其构成,也就是需要分析本体、喻体等。本题中本体为“给年轻人提供机会”“年轻人发挥作用”“为国家做出贡献等”,喻体为“广阔的舞台”“主角”“更精彩的剧目”等。
语句运用比喻修辞,可以形象生动写出了国家需要给年轻人广阔的舞台,他们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角,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等。表达对现代年轻人的赞美之情,也有对青年未来的期盼的之情,期待他们将来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21.①矫正视力可恢复正常 ②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 ③弱视一般和家长有关系
22.①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②弱视形成的原因并非单一。③发现弱视不能拖延治疗时间。
【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处,由下句“而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可知,此处为转折,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那么近视患者戴眼镜是可以矫正视力,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矫正视力可恢复正常”。第二空处,结合上句“弱视主要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和下句“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可知,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成年后基本治愈无望,那么表明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第三空处,由下文“弱视形成的原因有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外伤等。先天因素是指母亲怀孕期间服用了某种药物或者受到了辐射,遗传因素则与基因有关”可知,弱视形成的原因有先天因素和遗传因素,和母亲有关,所以次此处应该填写“弱视一般和家长有关系”。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主要介绍了弱视与近视不同之处,所以它们不是同一种病,用否定句可概括为“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第二段前5句话讲了弱视形成的原因有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外伤等,用否定句可概括为“弱视形成的原因并非单一”。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讲了对孩子的眼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用否定句可概括为“发现弱视不能拖延治疗时间”。
23.【审题】
作文材料内涵丰富,具有时代内涵,传递出的是社会正能量和积极教育意识,体现出的是主流价值和中国精神。这则作文材料的主旨内容为“劳动意识”,可以说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创造幸福。材料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这突显出劳动的价值内涵,热爱劳动是一种精神传承,是对民族意识的践行。材料中还有“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等不同人对劳动的不同看法,很显然,这种看法是背离主流价值意识的,主干材料的最后为“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是一种总结,直接阐释出这种“不尊重劳动”现象的存在,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必须予以破除,这才是新时代的正确价值观念,人人都应尊重劳动,践行劳动意识。可见,这则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在文体上,本题明确要求写作议论文。
【立意】
1.人人都应该在劳动中成长自己,锻造自我。
2.我们的生活要渗透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
3.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4.劳动实现梦想,劳动创作未来。
5.让崇尚劳动蔚然成风。
6、天地有大美,劳动之美永存。
【素材】
1.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创造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者,建成了今天的高楼大厦;是劳动者,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万亩良田;是劳动者,让我们的校园整洁、干净。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2.劳动虽然辛苦,但劳动者却是幸福的,因为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劳动首先可以造就一个人,造就一个能吃苦、不畏艰难、有自信、有志气的人。其次,劳动对于培养每个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专家分析说,孩子的劳动时间越长,独立性越强。让孩子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可见,家务劳动与孩子健康成长与成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3.可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有些同学根本不爱劳动。个别同学当值日生不负责任,下课了黑板也懒得檫,扫地也是敷衍了事;有的同学大扫除时耍滑头,别人忙得满头大汗,他却躲在一旁;有的同学甚至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衣服,懒得洗脸洗脚。回到家更是以小皇帝自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生活。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最光荣,不爱劳动的人是可耻的。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家庭的孩子每日平均劳动时间约为12分钟,还不及美国孩子的六分之一,仅为韩国孩子的四分之一,英国孩子的三分之一左右。确实,我们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太少了,这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
4.让我们继承前辈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勤奋劳动。在校做好学校的所有值日工作,回家主动帮父母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从中获得许多快乐!更为我们将来走上社会,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做好准备。
结构示例:“说劳动”。文体:议论文。
开篇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有“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警句引出本文话题“劳动”。
正文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
设置三个分论点:
劳动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劳动是时代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发展赋予劳动新的时代内涵。
结尾以习近平的名言作结,发出劳动的呼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