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期末考 >

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上)检测卷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现代化”的内容呢?
    每个中国人生来就属于一个毫无疑问的国家和民族,这种国家归属感和民族归属感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大概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中国人视为理所当然的这种国家和民族意识非常具有现代性。现代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制度,无论是国内层面或国际层面,无不是建立在国家制度之上的,没有国家制度简直不可想象。在思想领域,民族主义是现代社会较之一切政治意识或宗教观念都更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利益高于阶级利益、教派利益。
    中国人民历来把“国”与“家”相连,把“国”视为“家”的扩大,“国家”成为我们华夏子孙最为稳定而深厚的人生依附和精神家园。除了外患所迫,中国鲜有企图从内部分疆裂土的。即使内忧外患最为深重的时候,中国也少有无政府状态。民族意识则往往更加强烈,民族命运屡屡浴火再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又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光明愿景。不能不说,人民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并保持社会稳定的强大推动力量。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制度。
    儒学之所以充满了现代性,乃是因为它是一种世俗的社会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它用世俗的、建立在实用理性基础上的观点和原则,解决了西方人需要借助神才能解决的信仰问题;同时,它又通过诉诸人的内在道德规范,解决了西方文化中必须通过外力强制立法才能解决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问题(即所谓法治和德治之分)。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儒家文化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延续、稳定与治理。
    儒家推崇仁、孝、义、礼、智、信、勇,讲究“人禽之辨”“义利之辨”。“仁”的含义之一是指“仁政”,类似于现代的“善治”,这是孔子针对当时的天下乱局和人民苦难而提出的政治理想。儒家思想鼓励人们带着理想和道德积极入世,匡计时艰,并为此不断完善个人人格修养,锻炼个体意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道德理想曾激励过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和普罗大众。儒家文化的理想性一面不应该被忽略。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和位育”,即思想不走极端,不陷入简单的二元对立,鼓励差异和矛盾双方和谐共存;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事万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有发展。这种和谐思想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可能是医治当今世界种族、民族和宗教冲突的良方。
    (摘编自尹宝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
    材料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决不仅局限在财力物力的极大提高上,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具有悠久文明,且从近200年以来西方压迫中重新崛起的一个大国的全面发展和全新探索。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说,中华民族要在西方的治理模式之外,锻造一种符合中国国情、最终能够实现长治久安的国家制度;在社会生活方面,我们要弘扬礼仪之邦等优良传统,打造一种高于西方自由主义的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在选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路径时,我们既不能简单复古,也不能照搬西方,而是要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将数千年滋养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对传统文化的“两创”应着眼于充分挖掘其现代价值。儒家思想和理念仍具有现实意义。儒家是一种典范完备的社会发展理论,儒家的核心概念是小康、大同、天下为公、治国平天下,无论是格物致知,还是修身齐家,最后落脚点都是治国平天下。
    因此,儒家社会治理思想中有三大遗产对我们今天仍有特殊的意义:一是贤能政治,选贤任能,很多社会理想是通过贤能政治来实现的;二是儒家的经济是一种道义经济,儒家给所有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利益追逐设置了伦理界线;三是儒家的天下主义,在今天看也有特别的价值,它的理念是天下本位、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也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知识论角度讲,“两创”的目标是实现传统思想的更新,使这一文化、这一思想的精华融入现代知识体系和现代思想框架中去,从而为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提供借鉴。
    摘编自王学典《汲取儒学生命活力》)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主张“家”“国”相连,注重以道德教化治国、平天下。
    B. 中国人生而具有的深厚而稳定的“国家”观念,始终保持着国家的稳定统一,少有无政府状态。
    C. 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匡计时艰,服务社会,鼓励人们完善自己人格修养,锻炼个体意志。
    D. 传统文化强调万事万物各安其位,各有发展,这一思想在当下国内国际层面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经济、政治与社会制度都是建立在国家制度层面上,可见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国家意识非常具有现代性。
    B. 古代中国借助儒学思想实现国家治理,较西方必须借助神学与立法来规范个人行为和社会秩序,成本更低。
    C. 儒家反对弱肉强食,对经济活动设置伦理界线的思想基础是“仁政”“中和位育”“人禽之辨”“义利之辨”。
    D. 新时期我们对传统文化“两创”,是要汲取其现代价值,服务于民族复兴,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治理模式。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性”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 繁霜尽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C.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 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答案】1. B    2. C    3. B    
    4. ①因果论证,文本对儒学充满了“现代性”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
    ②引用论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意义,引用了“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内容。
    ③对比论证,如中西方国家治理方式对比,从而得出儒学文化的优势结论。    
    5. ①统一意识形态:形成了中国人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并保持社会稳定。
    ②明确个体责任:注重人格修养、道德教化,锻炼个体意志,强调个人的家国责任。
    ③具有普世价值:强调和谐共存、贤能政治、道义经济、天下主义,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对平息世界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积极意义。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始终保持着国家的稳定统一”错。材料一只是说“‘国家’成为我们华夏子孙最为稳定而深厚的人生依附和精神家园……中国也少有无政府状态”,所以,材料中并没有说始终保持着国家的稳定统一。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对“思想基础”内容以偏概全,至少还包含民本思想、王道思想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寄托了坚定的信念与积极乐观精神,也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性”这一观点。
    B.“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表达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民族意识”的相关内容。所以,适合为论据来支撑“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性”这一观点。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强调需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识,才能不断达到新境界。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性”这一观点。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要透彻理解知识,必须注重亲自实践。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性”这一观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中的论证手法的能力。
    “儒学之所以充满了现代性,乃是因为它是一种世俗的社会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运用因果论证,文本对儒学充满了“现代性”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
    “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内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意义。
    “它用世俗的、建立在实用理性基础上的观点和原则,解决了西方人需要借助神才能解决的信仰问题”,运用对比论证,把中西方国家治理方式对比,从而得出儒学文化的优势结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根据“人民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并保持社会稳定的强大推动力量”“中国儒家文化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延续、稳定与治理”概括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意识形态。即形成了中国人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并保持社会稳定。
    材料一,根据“儒家思想鼓励人们带着理想和道德积极入世,匡计时艰,并为此不断完善个人人格修养,锻炼个体意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事万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儒家的核心概念是小康、大同、天下为公、治国平天下,无论是格物致知,还是修身齐家,最后落脚点都是治国平天下”概括为:中国传统文化明确了个体责任。即注重人格修养、道德教化,锻炼个体意志,强调个人的家国责任。
    材料二,根据“儒家社会治理思想中有三大遗产对我们今天仍有特殊的意义:一是贤能政治,选贤任能,很多社会理想是通过贤能政治来实现的;二是儒家的经济是一种道义经济,儒家给所有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利益追逐设置了伦理界线;三是儒家的天下主义,在今天看也有特别的价值,它的理念是天下本位、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也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括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普世价值。即强调和谐共存、贤能政治、道义经济、天下主义,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对平息世界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积极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 狮
    何 休
    “三十夜的火,十五日的灯。 ”
    在别处,元宵十五闹花灯,在禾村,作兴的是狮灯,因狮子是森林之王,大家深信狮子能镇邪送福。狮灯分红狮与青狮,面具颜色为红色的是红狮,青色的是青狮。红狮代表友善,青狮带着杀气。扛红狮,来意是向宝地求几个钱谋生,请多关照;扛青狮,那是我凭真本事跑江湖,贵地有高人不服,请随时赐教。
    正月十五清晨,当打禾坪里扎下一队竖有“李”字大旗的舞狮队时,整个禾村却沉默了。
    锵,锵锵!狮子出巡了。
    禾嫂没有心思做早饭,从楼上翻出一个狮头,用绳子小心翼翼地放到地面上。狮头的颜色褪得差不多了,眼鼻凹陷等处未来得及褪落的地方,能看到青色。
    十八年前,与禾村相隔八十里路的李村,组了一队青狮来禾村,领头的名叫李长富。 当青狮来到禾嫂家时,丈夫何永康朝李长富抱了抱拳。李长富是守方,何永康是攻方,“兵器”就地取材。何永康随手扯了根扁担,李长富随手操了条长凳。比武开始了,一点也不似现在的电影电视里武打片精彩。一阵乒乒乓乓后,李长富被抵进门旮旯。吁吁喘气中,两人都扔了手中的“兵器”,何永康一抱拳,说了声“承让”;李长富还个抱拳礼,说了声“多谢手下留情”,教人将狮头留下,自己换上备用的红狮。
    禾嫂用湿抹布将狮头擦拭好了之后,放在八仙桌上,并用一块红布盖好,然后崴崴地找来一挂百响小鞭炮,用红纸包了十块钱,专等狮子来家里“巡视”。锵锵的锣声却绕过了禾嫂家。禾嫂知道,李村的狮子是要巡视完全村后,最后来她家巡视,然后体体面面地把那只停放在禾嫂家十八年的狮兄给请回去。
    何永康十年前离开了人世,儿子何代兵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是一身好功夫,这是李村人迟迟不敢来的原因。去年过完端午节,一辆警车呼啸而至,把何代兵带走了,两个月后,法院开庭,判处何代兵2年有期徒刑。儿子在建筑工地干活,端午节快到了,大伙等着工钱过节,老板却拒发工资。老板说,发包单位不给钱,我也没办法。何代兵七曲八拐地找到发包方负责人的家,大白天潜了进去,偷出现金与存折及贵重物品一大堆,然后抱着这堆“战利品”到派出所自首。何代兵以为自己这是义举,不必负刑事责任,但他错了,因为他触犯了法律。当然,何代兵偷贪揭贪的事,惊动了市委市政府,节前垫付了民工的工资。
    锵锵的锣声由远而近,绕个小弯,狮头就能看得真切了:刚刚喷青的狮头,青得发绿, 两颗白色的獠牙露在外边,凶猛得有些吓人。禾嫂忙从灶里点燃一支香,左手捏着那挂小百响,来到门边等候“狮子”大驾光临。队伍渐渐近了,除了李村的舞狮队外,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禾村半大小伙,也有几个成年人。禾嫂看到禾村人当中,有几张脸上写着愤怒。
    锵锵锵!锵!锵!锣声震耳欲聋,狮队到了门口。禾嫂赶紧吹红那支香头,就着香头点燃那挂小百响。
    李长富的儿子李尚武,提着一个灯笼,引着狮子先在厅里转一圈,然后再到三间正房里转了一圈。
    禾嫂把十元钱的红包递给李尚武,李尚武接过红包,插在上衣的口袋里。李尚武挥挥手,锣声停了。
    焦点聚在李尚武身上。
    李尚武放下手中的灯笼,双手摘下舞狮人的狮头,像捧着满满一碗油,小心翼翼地放在八仙桌上,扯开盖在旧狮头上的红布,将两个狮头并排放在一起。有人递来了香烛和祭品,李尚武把祭品一字排开,点起了香烛。人群静得出奇。
    李尚武神色凝重地斟了三杯酒,对着狮头鞠三个躬,然后拿起酒杯,将杯中的酒一一泼在地上。突然,李尚武猛一转身,抱拳朗声说:“各位,大家都看到了,我刚刚与何代兵比了一场武,我李尚武输了,输得很惨,这青狮我给何少侠留下了。 ”说罢,李尚武朝狮队喊了一声:开路!
    刚才戴着青狮头的小伙子,已经换上了温顺的红狮头。锣又敲响了,狮队中有人放响了一挂千响电光炮,震得满屋子嗡嗡回响。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人物不多,但构思独特,层层设疑,而悬念就蕴含在看似平和悠然而又富有张力的叙述语言中。
    B. 何代兵自认为的“义举”,成了他被判刑入狱的依据,却又令李尚武折服,这都说明他们所秉持的“规矩”与法律的微妙冲突。
    C. 舞狮队“锵锵锵”的锣声在小说中的每一次出现,既是对舞狮队巡游时的热闹气氛的渲染,更是对禾嫂紧张忐忑心理的有力烘托。
    D. 李尚武的“换狮头”行为,不仅暗示了李家父子两代人磊落的胸襟,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朴素的侠义精神和善良品性仍然在民间延续。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禾嫂没有心思做饭,是担心代表胜利与荣誉的红狮头会随着丈夫去世和儿子入狱而保不住。
    B. 相隔十八年的两次“比武”都写得很有特色:前一次既有平民打斗的真实感,又有武者交手的侠士范儿;后一次更是干脆“无中生有”,出人意料。
    C. 小说人物不多,但大多特点鲜明;叙事生动,善于制造波澜。
    D. 小说构思独特,善于设置悬念,结尾出人意料,细想又在情理之中。
    8. 小说以“青狮”为题,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
    9. 有人评价本文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传统文化的现实佳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6 C    7. A    
    8. ①“青狮”是小说的线索,全文围绕“青狮”组织安排情节,使情节更加紧凑。②“斗狮”为小说增添了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这既是何、李两家两代人“较量”的叙事背景,也是故事展开的文化背景。③文中“斗狮”“换狮头”的情节,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性,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9. ①传统文化:舞青狮是一种传统民俗,在禾村继续流传。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是对真善美和正义真理的崇尚追求,李村人对于禾嫂儿子的尊重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②现实性:文中反映了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禾嫂儿子是农民工,是一个为讨要工钱而触犯法律的“悲情英雄”的形象。
    ③小说把传统的舞青狮的民俗和现实社会问题巧妙结合起来,既刻画了民风民俗之美,又是关注民生疾苦的现实佳作。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每一次出现……更是对禾嫂紧张忐忑心理的有力烘托”错误,末尾写锣声,并非烘托禾嫂紧张忐忑心理,而是渲染出场面的热烈,烘托出李尚武的形象及人们内心的激动和震撼。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代表胜利与荣誉的红狮头”有误, 根据“李尚武输了,输得很惨,这青狮我给何少侠留下了”可知,文中“青狮”代表的是“胜利与荣耀”。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
    从文中“正月十五清晨……狮子出巡了”,到插叙十八年前李村与禾村青狮比武,再到“禾嫂用湿抹布将狮头擦拭好了之后……专等狮子来家里‘巡视’”, 最后“李尚武神色凝重地斟了三杯酒,对着狮头鞠三个躬”,放弃请回十八年前的狮头,可知“青狮”是小说的线索,全文围绕“青狮”组织安排情节,使情节更加紧凑。
    从文中开头“在别处,元宵十五闹花灯,在禾村,作兴的是狮灯,因狮子是森林之王,大家深信狮子能镇邪送福”“正月十五清晨,当打禾坪里扎下一队竖有‘李’字大旗的舞狮队时,整个禾村却沉默了”“锵,锵锵!狮子出巡了”,可知“斗狮”既是何、李两村两代人“较量”的叙事背景,又为小说增添了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
    从文中“一阵乒乒乓乓后,李长富被抵进门旮旯。吁吁喘气中,两人都扔了手中的‘兵器’,何永康一抱拳,说了声‘承让’;李长富还个抱拳礼,说了声‘多谢手下留情’,教人将狮头留下,自己换上备用的红狮”“李尚武放下手中的灯笼,双手摘下舞狮人的狮头,像捧着满满一碗油,小心翼翼地放在八仙桌上,扯开盖在旧狮头上的红布,将两个狮头并排放在一起”“刚才戴着青狮头的小伙子,已经换上了温顺的红狮头”,文中“斗狮”“换狮头”的情节,表现了李尚武磊落的胸襟,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朴素的侠义精神和善良品性仍然在民间延续。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的能力。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解答本题需要先解读题干要求,找到挖掘角度,再结合文本作答。
    从文中“在别处,元宵十五闹花灯,在禾村,作兴的是狮灯,因狮子是森林之王,大家深信狮子能镇邪送福”,“我刚刚与何代兵比了一场武,我李尚武输了,输得很惨,这青狮我给何少侠留下了”,可以找到传统文化的表现:舞青狮作为一种传统民俗,在禾村继续流传;李村人对于禾嫂儿子的尊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是对真善美和正义真理的崇尚追求。
    从文中“何代兵七曲八拐地找到发包方负责人的家,大白天潜了进去,偷出现金与存折及贵重物品一大堆,然后抱着这堆‘战利品’到派出所自首”,可以找到“现实”性体现在:文中禾嫂儿子是农民工,是一个为讨要工钱而触犯法律的“悲情英雄”,反映了农民工“讨薪难”的现实问题。
    将这些分析清楚之后,再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总说。舞狮的民俗与现实问题结合,既体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关注民生疾苦。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
    时孙策已甍,孙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
    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阁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近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
    建安二十二年卒,肃年四十六。
    (节选自《三国志·鲁肃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B. 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C. 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D. 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桓文,是齐桓公、晋文公的并称。有一种说法,春秋五霸除了桓文二人,还有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B. 文中的“宇”是房檐的意思,泛指房屋。宇下,指屋檐之下。而“宇内”则指的是天下的意思。
    C. 士林,指文人士大夫阶层。有时也泛指学界。而“杏林”则是中医学界的代称,人们常用来称颂医生。
    D. 四海,指天下各地。古人按方位分为西海、北海、东海和南海,其实就是今天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瑜曾经领着几百人专程拜访鲁肃,并向他借粮。鲁肃毫不犹豫,非常大方与慷慨,这让周瑜很是惊奇。
    B. 鲁肃对汉末的天下形势有比较清晰的洞察,他主张孙权应该立足江东,审时度势,避免引起别人嫌弃。
    C. 曹操率大军向江东进兵。孙权手下诸将几乎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只有鲁肃向孙权晓以利害,坚决反对降曹。
    D. 打败曹操之后,孙权亲自迎接鲁肃,不料鲁肃并不感到满足。原来鲁肃的理想是能够帮助孙权成就帝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14. 孙权对鲁肃的赏识与器重有哪些表现?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周瑜于是向孙权举荐鲁肃,认为他的才能适合辅佐当世君王,应该广泛寻求像他这样的人才,来成就功业。
    (2)刚才观察众人的议论,(他们)专门是要妨碍将军的,(您)不值得同他们共同谋划大事。    
    14. ①初见鲁肃,交谈后特别高兴。②不理会张昭对鲁肃的诋毁,并赏赐鲁肃母亲衣物。③听到鲁肃的抗曹主张,感到欣慰并重用他。④击败曹操后,孙权隆重迎接鲁肃。⑤孙权听说鲁肃的理想之后,抚掌欢笑。(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出生的时候就没有父亲,与祖母一起生活,家里比较富裕,鲁肃性情喜好赠与别人东西。这个时候天下已经大乱,鲁肃不管理家中事务,大散财货来赈济穷苦人,把结交读书人作为自己的事务,特别受同乡人的欢迎。
    “与祖母”作“居”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家事”这里是名词,是“治”的宾语,不能拆分,排除C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古今“四海”的内涵并不相同。古人依据方位分别四方海域分为东西南北海。东海便是指大陆东方的海域,也就是今天的黄海。南海还是指今天的南海。西海则有点特殊,因为我国西边处于亚欧大陆内部,所以西方并不存在真正的海洋。北海指的是当今的渤海。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避免引起别人嫌弃”错误,“规模如此,亦自无嫌”的意思是我们有这样的局面,没有人会猜疑你。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宜”,适合;“比”,类同,类似;“以”,来。
    (2)“向”,刚才;“误”,妨碍;“图”,谋划。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可概括出“初见鲁肃,交谈后特别高兴”。
    结合“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可概括出“不理会张昭对鲁肃的诋毁,并赏赐鲁肃母亲衣物”。
    结合“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可概括出“听到鲁肃的抗曹主张,感到欣慰并重用他”。
    结合“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阁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可概括出“击败曹操后,孙权隆重迎接鲁肃”。
    结合“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可概括出“孙权听说鲁肃的理想之后,抚掌欢笑”。
    参考译文:
    鲁肃字子敬,是临淮东城人。出生的时候就没有父亲,与祖母一起生活,家里比较富裕,鲁肃性情喜好赠与别人东西。这个时候天下已经大乱,鲁肃不管理家中事务,大散财货来赈济穷苦人,把结交读书人作为自己的事务,特别受同乡人的欢迎。周瑜担任居巢长,率领数百人拜访鲁肃,并请求鲁肃资助粮食。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鲁肃就指一囷给周瑜,周瑜更加知道鲁肃的不凡,于是相互结成好朋友。周瑜东渡,鲁肃于是同他同行,把家留在曲阿。
    当时孙策已死了,孙权还住在吴县,周瑜于是向孙权举荐鲁肃,认为他的才能适合辅佐当世君王,应当广泛寻求像他这样的人才,来成就功业。孙权马上召见鲁肃,与他交谈后便非常高兴。孙权单独叫鲁肃密谈,说:“现在汉朝即将倾覆,天下风起云涌,我继承父亲与兄长留下的基业,也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你已经光临我这里,将用什么来帮助我?”鲁肃说:“鲁肃我私下推想,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不可能一下子被铲除。我替将军您谋划,只有占据江东,来静观天下的分裂。我们有这样的局面,没有人会猜疑你。”张昭责怪鲁肃不够谦逊,很是诋毁他,说鲁肃年少草率,不能重用。孙权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更加敬重他。赏赐鲁肃母亲衣服韩帐,生活用物,家中又像过去一样殷实。
    孙权得到曹操要东来的消息,和众将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曹操,而只有鲁肃没有说话。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心意,握住他的手说:“您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观察众人的议论,(他们)专门是要妨碍将军的,(您)不值得同他们共同谋划大事。现在只有像鲁肃我这样的人可以投降曹操罢了,而将军您却不行。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鲁肃我投降曹操,曹操会把鲁肃我送回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可能会做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乘坐牛车,带着吏卒,在士大夫们交游,逐级升迁还可能会做州郡长官。如果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在哪里安身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的主张,使我很失望;现在您阐明大计,正和我的心意相同,这是上天把您赐给我啊。”随即任命周瑜掌管此事,让鲁肃做赞军校尉,帮助谋划策略。曹操大败撤退,鲁肃当即先返回吴郡,孙权隆重地邀请众位将领迎接鲁肃。鲁肃正要入殿阁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施礼,并对他说:“子敬,我为您扶鞍下马来迎接您,足以使您感到显赫荣耀了吧?”鲁肃快步赶上前说:“还不够。”众人听到这话,没有不感到惊愕的。大家就座后,鲁肃慢慢举起马鞭说道:“我希望将军您的威仪恩德遍于四海,统一九州,能够成就帝王大业,那时再用迎接贤士贵宾的软轮安车征召我,这才算显赫荣耀呢。”孙权拍掌欢笑。
    鲁肃建安二十二年逝世,享年四十六岁。
    (二)古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突出西湖景色之秀美,后两句写情,突出一个“恋”字,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B.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湖水澄澈、千山苍翠、明月如珠、早稻新发,如此美景让诗人留恋。
    C. 这首诗善用比喻,如颈联写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贴切又新颖。
    D. “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飘曳的裙带,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
    16. 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案】15. D    16. ①尾联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美景如画,是诗人不舍离开杭州的原因之一;②而“言外余情”则与诗人的遭遇有关,与其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不如在杭州任上做点实事。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错误,这一句是比喻,写新生的蒲草在风中摇曳,就像是少女的身上的罗带,并非实写少女的劳作之美。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诗人因何“不舍”,为何又说“一半勾留”?从诗歌内容来看,西湖美景正是这不舍的原因之一;“言外余情”又是什么?则要结合注释,知人论世。
    由原文注释“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
    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所以白居易到杭州是因为“国事日荒,民生日困,而自请外任”。所以他留恋杭州的另一原因自然是不愿回到朋党倾轧的官场,想要在杭州任上再为百姓做点实事。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1)《荀子·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孔子所说的“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意思基本相同。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对日出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
    【答案】    ①. 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 云青青兮欲雨    ④. 水澹澹兮生烟    ⑤. 极天云一线异色    ⑥. 须臾成五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须、臾、澹、采。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处处竞争、时相侵夺,在这个崇尚丛林法则的世界,水之处下,本质上是“善利万物而不争”。这里的“不争”,绝非__________、图安乐逸、什么事情也不干,而是在溪、谷、渊里以静默状态__________自己的能量。
    “不争”的最终结果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而莫能与之争与无为而无不为是对应着的。不争之水所完成的,是天下万类谁也无法__________的巨业、伟业。比如,长江三峡、秦晋峡谷,数百里奇险惊绝,不都是水所开辟、创造的吗?
    柔和、平静、处下、浩茫,为水的变化、运动埋下了伏笔。大千世界,水的变动是最神奇的。水化为汽,汽结为云雾雨露,悄悄然__________,夏雨滂沱,冬雪飘拂。因机而动之水,让这个世界呈现出多少迷人的景观哟:逶迤九曲的江河、韬光养晦的飞瀑、清潭的虎啸龙吟……倘若没有水,天下的自然美景,大多就没有了灵魂。
    水性繁复,最卓异的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继而为江为河,聚成湖海;接着,才有了负重远行的舰船、航母。是水的变动不居、行迹无限,在人间完成了“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的祥瑞景象。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暴自弃    涵养    追索    铺天盖地
    B. 自暴自弃    聚集    企及    漫山遍野
    C. 得过且过    涵养    企及    铺天盖地
    D. 得过且过    聚集    追索    漫山遍野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逶迤九曲的江河、韬光养晦的清潭、虎啸龙吟的飞瀑……倘若没有水,天下的自然美景,大多就没有了灵魂。
    B. 韬光养晦的江河、虎啸龙吟的清潭、逶迤九曲的飞瀑……倘若没有水,天下的自然美景,大多就没有了灵魂。
    C. 逶迤九曲的江河、虎啸龙吟的清潭、韬光养晦的飞瀑……大多天下的自然美景,倘若没有水,就没有了灵魂。
    D. 逶迤九曲的江河、韬光养晦的清潭、虎啸龙吟的飞瀑……倘若没有水,大多就没有了灵魂,何况天下的自然美景。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水为自己辟出新的前程,滴水穿石,能以柔性、韧性磨穿、磨断当路之顽石
    B. 滴水穿石,水能为自己辟出新的前程,以柔性、韧性磨穿、磨断当路之顽石
    C. 水能以柔性、韧性磨穿、磨断当路之顽石,滴水穿石,为自己辟出新的前程
    D. 滴水穿石,水能以柔性、韧性磨穿、磨断当路之顽石,为自己辟出新的前程
    【答案】18. C    19. A    20. D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自暴自弃:自己糟踢自己,自己鄙弃自己。指自己甘心落后或堕落,不求上进。虽然在否定之列,但与下文“图安乐逸”内容不符。得过且过: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敷衍地过日子,也指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与语境相符。
    涵养:这里是动词,是指蓄积并保持(水分等)。聚集:集合,凑在一起。“聚集”虽然也可跟“能量”搭配,但与“静默状态”搭配却不如“涵养”。
    追索:追逼索取,不合语境。企及:盼望达到,希望赶上,与“巨业、伟业”搭配合理。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形容云雾雨露范围之广。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极多,这里对象错误。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错误:
    “韬光养晦的飞瀑、清潭的虎啸龙吟”定语与中心词的搭配不当,且句式不对称。改为:韬光养晦的清潭、虎啸龙吟的飞瀑。
    注意“逶迤九曲的江河、韬光养晦的清潭、虎啸龙吟的飞瀑”“倘若没有水,天下的自然美景,大多就没有了灵魂”逻辑顺序,不可打乱。
    只有A项修改正确。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考查语句衔接的能力,主要是概念与事理的逻辑顺序。解题的关键是概念的配对分组,以及话题的一致性。
    前句落脚于“坚”,下文接“滴水穿石”,自然顺畅,排除AC;
    然后由“坚”进而体会“柔韧”的效果、作用,紧承“水能以柔性、韧性磨穿、磨断当路之顽石”,由“为自己辟出新的前程”引出递进承接的后文内容,“继而为江为河,聚成湖海;接着,才有了负重远行的舰船、航母”,“水为自己辟出新的前程”表结果的句子放在了解释滴水穿石的句子之间,不符合逻辑事理,排除B。
    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日常生活走入数字化的信息空间。面对新变化,筑牢个人信息使用的安全边界,既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企业增强责任意识,①。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数字素养”的概念应运而生。数字素养表现为能够熟练应用各项数字技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评估和利用等生存技能和行为。近年来,②。“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
    对个人用户而言,要涵养与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相匹配的隐私保护意识,信息安全知识,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让数字技术服务美好生活。比如,在安装和使用一些应用程序时,仔细阅读隐私权条款,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开启或关闭相关推荐选项,掌握信息获取的主动权。
    ③,提升数字素养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显示,只有28%的受访者上过专门的网络素养课程,31.3%的家长从来不教授、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学校应不断完善数字素养相关课程建设,家长也应发挥指导作用,规范子女使用互联网行为,家校形成合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中60岁及以上网民达1.23亿人,比前一年增加了约2600万人。老年网民数量不断增长,迫切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贴合需求的数字产品和服务、量身定制的数字技术培训等。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请根据文段内容,给“数字素养”下一个定义。
    【答案】21. ①也离不开个人数字素养的提升    ②我国国民数字素养日益受到重视    ③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而言    
    22. “数字素养”是一种能够熟练应用各项数字技能及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评估和利用的素养能力。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句为文段最后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上文的“筑牢个人信息使用的安全边界”“既需要……”及后文的“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等内容,此处应天“也离不开个人数字素养的提升”;
    ②“近年来”对应后面的“十四五”,后面句子是对此句的阐释,结合“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可知应填“我国国民数字素养日益受到重视”;
    ③此句为总领句,后面举了“未成年人”“老年网民”缺少数字技术培训的例子,此处应是“提升数字素养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的主体,故此处应填“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而言”。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相关内容在第二段。首先确定“数字素养”的种概念为“一种……的素养能力”;
    结合“数字素养表现为能够熟练应用各项数字技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评估和利用等生存技能和行为”可提炼出“熟练应用各项数字技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评估和利用”的特点。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数字素养”是一种能够熟练应用各项数字技能及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评估和利用的素养能力”。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32届东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将保持了百年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新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令全世界为之一振。在奥运赛场上,我们看到了始自里约奥运会创举的难民代表团;看到了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和意大利选手坦贝利在巅峰对决后,放弃加赛而选择共同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看到了新西兰名将亚当斯在中国选手巩立姣历经四届奥运会终圆冠军梦后的拥抱……
    即便如此,仍有人说,这个世界充满了成见和偏见,充满了人种、信仰、意识形态等差异,“更团结”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
    在百年变局叠加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你如何看待“更团结”这一提法?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