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期末考 >

河南省项城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参考答案
    1.B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主要讲抗震救灾中,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这体现的是“在社会运行层面上”的功能和作用。B.表述可归结为“‘快乐天使’们实现了帮助他人的善良愿望,收获了快乐和幸福”,与原文“过一种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善良愿望,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其中内含的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相符,所以选项所体现的是“在人的发展层面上”的作用和功能。C.讲希望工程志愿者们以他们的行动唤起社会对失学儿童的关注,体现的是“在社会运行层面上”的功能和作用。D.讲社区服务志愿者帮助孤寡老人,体现的是“在社会运行层面上”的功能和作用。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层层深入”错误,结合文本第三段内容分析,这四个方面为并列关系。C.“层层深入”错误,结合文本最后三段内容分析,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如“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表达了社会成员对人本化取向生活的向往”“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等,这三个方面为并列关系。D.“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错误。文章没有列举事例,只单纯地讲道理,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全文没有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没用引用论证。文章展示的观点是并列关系,没有涉及对比论证。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错误。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只体现出对高情感的向往,而没有体现对强竞争的向往,选项错解文意。故选D。
    4.C
    5.D
    6.①促进中西医有机结合,优势互补。②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和治疗理念被海外人士接受。③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借鉴他国工艺,提高中医药的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④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可见只要继承中医药传统,就能开发新药,造福人类”错误。原文是说“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选项中“只要继承中医药传统,就能开发新药,造福人类”的表述与原文“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相比,过于绝对。B.“与……各国药物注册审批法律不同有关”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中药是多靶点干预,一般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无法在西方现有的理论下检测其药理毒理,这也是中药难以通过外国药品审批,获得国际注册药品市场认可的原因所在”,可见中药难以获得国际注册药品市场认可的原因是“无法在西方现有的理论下检测其药理毒理”。D.“并确保2025年健康中国建设能够全面实现”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选项表述绝对。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D.“旨在推动中西医药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错误。这一概括不够准确、全面,“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只是《规划》的目的之一,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初结合,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可以推知,①促进中西医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根据“中医药产品走出去,关键在于要让中医药文化先走出去,让中医药文化和治疗理念被海外人士广泛接受”可以推知,②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和治疗理念被海外人士接受。根据“中国不光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可借鉴日本汉方医学的提取和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可以推知,③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借鉴他国工艺,提高中医药的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可以推知,④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
    7.D
    8.第一问: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了公鸡的眼、冠、尾、爪、羽毛和步履,生动形象,形神毕现。
    第二问:呼应下文公鸡在海爷府院中的不俗表现,为下文海府重金买公鸡埋下伏笔。
    9.(示例一)值得肯定。①蔡老谋做事用心:虽然老街挣钱容易,但他并未为挣钱而走寻常道路,而是别出心裁,且做事专心、有方。②蔡老谋取财有道:他用自己养的上好的公鸡,以特殊方式“卖”给大户人家,大户人家自愿“付钱”,方式虽然特殊,却是正当的。③蔡老谋懂得生活:他虽没有远大理想,但善于经营生活,他用挣来的钱盖房引渠,置办家业,给儿子娶媳妇。
    (示例二)不值得肯定。①蔡老谋专养公鸡令人费解,给人以游手好闲的感觉。②蔡老谋靠养的几只公鸡用计让大户人家主动掏钱给他,给人以投机取巧的感觉。③蔡老谋得到这些钱后,修屋引渠,娶儿媳买驴,没有更高的生活目标,给人以目光短浅的感觉。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曲折有致,起伏跌宕”错,本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采用顺序的记叙方式,并没有“曲折有致,起伏跌宕”的特点和效果。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本题,首先要回答出该句用了何种手法。抓住几个“似”“如”等分析,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并列写“眼”“冠”“尾”“爪”等,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写了公鸡的眼、冠、尾、爪、毛和步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蔡老谋养的公鸡威武的样子。在结构上,这句描写公鸡外形威武的语句与下文构成呼应和铺垫的关系。与下文写在海爷府院中“这只公鸡,似天鸡一般色彩鲜艳、威风凛凛”的不俗表现在结构上相呼应。通过“又从袖筒里掏了一个小银锭给他”分析可知,为后文写海府重金买公鸡做铺垫。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道题要求探究小说人物的作答是否值得肯定,并说出理由。作答本题,首先明确答出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值得肯定”或“我认为不值得肯定”。回答理由时,要抓住人物蔡老谋的做法来分析。我认为值得肯定。蔡老谋做事别出心裁,且做事专心、有方。由“外乡人说老街,说街上的钱眼儿比那路边的榆钱儿还多”可知,在老街挣钱还是很容易的,但是蔡老谋不走寻常路——干起了养鸡的行当,“只逮着公鸡养”,“走遍十里八村,选的都是那种身高羽艳的种。每天,吃的是稻谷、玉米、菜叶,喂的是蚯蚓、蚂蚱、米虫,偶尔,蔡老谋还弄几只小蜈蚣给它们啄啄”,结果把鸡养的是“眼似珍珠,冠如火焰,尾似彩虹,爪如金钩。羽毛油亮,似绣袍锦缎;步履强健,如将军出征,好不威武!清早打鸣,那叫声好似利剑一般,直冲云霄,简直要把天给捅破了”可见,养鸡很用心。蔡老谋取财有道。由“用他养的这些鸡,年前年后,几乎把老街上几个大户人家走了个遍”“接年就是鸡年,大过年的,就‘开门见鸡(吉)’,对于生意人来说,这是多喜庆的事儿啊!更何况,这只公鸡,似天鸡一般色彩鲜艳、威风凛凛,看一眼就想上去摸一把”“大过年的,多好的一个彩头,整个府里老老少少喜庆一番,又这么还回去了,谁甘心?东家知道了,铁定会不高兴的”等可知,蔡老谋利用富人讨吉利的心理,成功卖出了“高价鸡”——“一只鸡竟然给了一个小银锭”,虽然方式特别,但是也是愿打愿挨,也算是正当的。蔡老谋懂得生活。蔡老谋经常被媳妇骂“瞧你这出息”,虽然没有远大的理想,但是却用精心喂养的公鸡,用自己的能力,用特殊方法谋划生活“修了屋引了渠,娶了儿媳买了驴”。我认为不值得肯定。蔡老谋专养公鸡令人费解,即使是他的媳妇都不理解,“媳妇隔三岔五就骂蔡老谋,瞧你这出息!你每天空着手出去拾粪,也比弄这几只鸡强!脑子灌鸡屎了,养鸡就养鸡呗,偏偏只逮着公鸡养,等着公鸡腚里给你拉个金蛋来吧”,给人的感觉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谁能想到,这只公鸡……年前年后,几乎把老街上几个大户人家走了个遍”,蔡老谋利用大户人家过年讨个吉利的心理,让大户人家主动掏钱给他,且“一只鸡竟然给了一个小银锭!这都够买满满一车的大米了”,有投机取巧之嫌。蔡老谋得到这些钱后,“修了屋引了渠,娶了儿媳买了驴”,他的目光仅仅驻足于眼前的生活,不知利用手里的银钱规划人生,可见他目光短浅。
    10.D
    11.B
    12.A
    13.(1)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
    (2)到了何曾的孙子何绥为官时,果然被滥施酷刑的司马越所杀。以前的史书称赞何曾有先见之明。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A.“当”,主持,掌握。句意: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B.“休”,美好,美善。句意: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C.“物”,人。句意: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其”,代词,它的。句意: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其”,代词,自己。句意:弥补我的不足之处。B.“而”,连词,却,表转折。句意: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而”,连词,却,表转折。句意:站立不稳时不来相扶。C.“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在天地间尊大。“之”,代词,它。句意: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正。D.“以”,相当于“而”,连词,表目的。句意: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要求树木茂盛。“以”,连词,表修饰。句意: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作为一名朝廷的官员,上朝时当为国家建言献策以尽忠义的本分,退朝时应当修身以弥补过失。国君有好的政令时要顺势助成,国君有缺失时要纠正补救,这样才能共同治理好国家。“为”的宾语是“人臣”,“人臣”为偏正结构的词语,之间不断开,所以在“臣”后断开;其中“匡救”是固定词语,挽救而使回到正路上来,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进思尽忠”和“退思补过”结构一致,“将顺其美”和“匡救其恶”结构一致,应分别断开;“所以”,表凭借,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虽”,即使;“董”,监督;“怀”,感激。(2)“及”,等到;“为……所”,被动句;“戮”,杀;“美”,称赞;“以为”,认为;“明于先见”,状语后置。参考译文:
    (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二)太宗答魏征
    阅读了你的多次奏章,感觉到你的态度非常诚恳,你的意见言无不尽,恳切备至。我常常读到深夜而忘了疲倦。如果不是你忧国情深,竭诚忠告并晓以大义,又怎能把这些治国良策写出来,弥补我的不足之处呢。我听说晋武帝平定东吴之后,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不再关心朝政。司徒何曾退朝后对他的儿子何劭说:“我每次上朝看到皇上不谈论治理国家的宏图大略,只谈论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这不是贻害子孙的事情吗?只是你还可以免除杀身之祸。”而何曾指着他的那些孙子说:“你们将会死于非命。”到了何曾的孙子何绥为官时,果然被滥施酷刑的司马越所杀。以前的史书称赞何曾有先见之明。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说何曾不忠的罪太大了。作为一名朝廷的官员,上朝时当为国家建言献策以尽忠义的本分,退朝时应当修身以弥补过失。国君有好的政令时要顺势助成,国君有缺失时要纠正补救,这样才能共同治理好国家。何曾官居三公之位,地位高而名望重,(既然发觉君主有缺点)应该当面直说和劝诫,讨论治国的正道来辅佐时政。而如今他是退朝后才发表议论,上朝时却不直言劝谏,还认为自己很明智,这不是很荒谬吗!站立不稳时不来相扶,要这种人做什么?你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过失。我将把你的奏章放在桌子上,把它当成柔皮和弓弦,经常提醒自己。期望在年底时收到好的效果,把国家治理的更好,不让“康哉良哉”这样的歌曲只在尧舜的时代才流行。也让我们君臣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更明显地出现在当今。未能早日回复你的好诤谏,只希望你能够犯颜直谏而无须隐瞒。我将会虚怀若谷、心平气和、恭敬地等待你的善言。
    14.B
    15.分别是“明”和“出”。作者在这里用“明”和“出”,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作者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感。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近处,看到外城的门楼临靠着河边的渡头;远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中“近处”和“远处”弄反了,前句“郭门临渡头”是远景,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村树连溪口”是近景,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字的分别是“明”和“出”。“明”是“明亮”的意思。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明”字突出描写了流水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更加明亮的特点;“出”是“出现”的意思。苍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出”字写出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明”和“出”二字,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景色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16.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贤、省、妍、弥、愈。
    17.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语境说高考教育改革不能仅仅尝试一下就算了,成语使用恰当;
    B.“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语境是形容气步枪选手盯着靶标,应用“目不转睛”;
    C.“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此处形容“火星移民”计划宣扬很热闹,应改为“沸沸扬扬”;
    D.“无出其右”指的是没人能胜过。含褒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故选A。
    18.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游侠儿”,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今义:行侠仗义的人。句意: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
    B.“小子”,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句意:学生为什么不学习《诗》呢?
    C.“依稀”,古今义相同:仿佛,粗略、不清楚的样子。句意: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于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
    D.“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句意: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
    故选C。
    19.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日、月,名词用作状语,每日,每月。句意:每日每月割让土地。
    ②虹,名词用作动词,出现彩虹。句意:乍逢复道高架在天空,不曾雨晴哪来的彩虹?
    ③然,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句意:成名认为这(代指他老婆说的话)是对的。
    ④笼,名词用作状语,用笼子装着。句意: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
    ⑤西,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句意: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
    ⑥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
    ⑦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劣。句意:成名因它个儿小,认为它不好。
    ⑧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显著。句意: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故选B。
    20.①青年的命运   ②就没有中国共青团 ③紧紧同党贴在一起
    21. ①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5月10日召开;②习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③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提出了四点希望;④广大团员青年表示将牢记这四点希望。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句“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和后面“这一百年来,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时代不同,但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故可填“青年的命运”。第二空,根据后面说的“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可知此处是说中国共青团与党的关系;再根据前句“没有中国共产党”可知,此处是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共青团,所以可填“就没有中国共青团”。第三空,由前面说的“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是共青团坚守的政治生命”可知,此处是说共青团把青年人的心同党紧紧贴在一起,故补写内容应是“紧紧同党贴在一起”。
    21.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首先压缩出长句的主干作为第一个短句。长句的主语是“广大团员青年”,谓语是“表示”,宾语是“将牢记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的四点希望”,据此,第四个短句为:广大团员青年表示将牢记这四点希望。然后把修饰成分改成三个短句。把“在5月10日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改为第一个短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5月10日召开。把“习总书记在5月10日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改为第二个短句:习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把“重要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提出的四点希望”改为第三个短句: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提出了四点希望。
    22.例文:
    手握时代接力棒,胸怀祖国复兴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手握时代接力棒,胸怀祖国复兴志”。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雄狮昂首,巨龙腾飞,民族复兴,指日可待。在这个中国梦实现的关键节点,我们新一代青年应肩负起复兴祖国之重任,牢记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立下鸿鹄之志,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做出不懈的努力。
    新时代青年,应心怀黎民,情系万家,如朝日般初升。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革命志士林觉民在看到“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黑暗现状后,毅然在绝笔《与妻书》中写下这句话。如今虽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穷乡僻壤、大山深处,仍有部分人为生活所迫。正因如此,黄文秀等扶贫干部才投身乡野,倾注大爱,为脱贪攻坚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正因如此,张桂梅才奔走筹资创办华坪女高,助山村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我们新青年,也要像他们一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有“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决心。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青春底色。
    新时代青年,应心怀国家,热忱报国,如利刃般新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回望历史,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传为佳话。郾城之中,岳飞放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以威严兵势粉碎金人铁骑;天安门前,学生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以满腔热血抗议巴黎和会之辱;东北沦陷,杨靖宇感慨“国既不国,家何能存”,以不屈斗志抵御日寇暴行……如今虽处和平年代,但国际社会暗流涌动,霸权主义抬头,无形硝烟弥漫,我们更应把爱国之情时时放在心上,凝聚个人力量,以满腔热忱报效祖国。
    新时代青年,担复兴使命,振兴华夏,如百卉般萌发。
    马克思曾说:“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可以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忆往昔,周恩来少年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崛起相结合;钱伟长弃文从理,实现了从义理到物理的跨越,将个人理想与强国之路相结合……看今朝,我们新一代青年背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当把个人抱负和民族复兴紧密相连,继承上一代用血汗铸就的伟大基业,并用我们的汗水使其更上一层楼。
    反观当下,一些青年处于安逸之中,就逐渐忘了老一辈筚路蓝缕的奋斗史,不把国事放在心上,甚至“摆烂”,如此做法实不可取。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当趁风华正茂之时立下宏伟志向,成为国之栋梁,书写人生华章。
    书声扬,琴声畅,莫负大好时光。让我们共同努力,集小我之细流汇成强大的民族合力,以宏伟之志向助力祖国的伟大复兴,在时代的浪潮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中,李斯写下《谏逐客书》劝谏秦始皇,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更是从秦国的国家安全和强盛角度所做出的选择。维护秦国的根本利益,实现天下大一统之梦,不仅是秦始皇的抱负,也是当时许许多多为秦效力的士子们的抱负。材料二是林觉民烈士在参加黄花岗起义前写给自己妻子的遗书的节选部分。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忠贞信仰,即使“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他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材料三则讲述了新时代,面对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困难和挑战时,王婷一家人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做出的选择。用自己所学回报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他们是抱负和使命。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作为中国青年,重任在肩,应不惧艰险,树立目标,在广阔的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干,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讲的就是这一道理。
    文体规定为演讲稿,演讲的对象是全校同学。针对同龄人的演讲,要体现发言的互动性和激励性。演讲稿要以“抱负与使命”为主题,这是写作的范围,而具体的立意需要结合材料和语文必修(下)单元所学,联系现实。
    写作时可以先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在时代面前应有理想,有抱负,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时代责任。比如写李大钊、毛泽东、林觉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使命是拯救旧中国,他们的抱负是建设一个新中国;写邓小平的使命是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他的抱负是让中国改革开放,强大起来;抗美援朝战士的使命是保家卫国,他们的抱负是打退美军,守护国家;而我们当代青年的使命是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盛,我们应当有高远的理想抱负,承担时代重任,而不应该在压力面前颓废,“摆烂”。
    立意:
    1.心怀抱负,立足使命。
    2.个人抱负需融入历史使命。
    3.担当使命,强国有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