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期末考 >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贯穿始终,一直作为人类灵魂的支撑。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基础。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关键。
    希望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其中就有许多作家、艺术家、社会科学家,像李谷一、李雪健、施光南、蒋子龙、谢晋、路遥、樊锦诗、厉以宁、林毅夫、王家福、胡福明、许崇德、杜润生、郑德荣等,他们都是紧跟时代、奉献时代的优秀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摘自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材料二: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
    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时代风格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的、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先秦诸子散文感情激越、设想奇特、辞采绚烂,富有论辩性,理当与当时群雄割据、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富有创造力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文学的时代特点不是时代印记被动的承受物,它既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又是时代精神的发酵剂和催化剂。曹操、曹丕、曹植、孔融、王粲、刘桢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们面对军阀混战、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既敢于正视现实,又富有“拯世济物”的宏愿,因此,尽管这些作家各有各的风格,如曹操的苍凉悲壮,曹丕的通脱清丽,曹植的豪迈忧愤,孔融的豪气直上,王粲的深沉秀丽,刘桢的贞骨凌霜,但他们却都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缘事而发、为时而作的文学精神,具有“慷慨以任气”和“志深而笔长”的共同特点。这古今盛赞的“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时代风格又总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时代风格。比如,在欧洲曾此起彼伏盛行过的古典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和巴洛克风格,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时代风格的形成,受时代情境和语境的影响,也离不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比如,唐代中后期的古文运动所造成的新文风和时代风格,就是一群古文家的有意识的努力创造。唐初文风承六朝骈俪旧习,成为束缚思想内容的桎梏,一些先行者逐渐要求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到德宗贞元间,韩愈号称上继三代两汉,以自己奇句单行的散文与“俗下文字”(即骈文)相对立,逐渐有众多文人追随。至宪宗元和间,又有柳宗元大力支持,于是声势更大。古文言之有物,具有批判锋芒,一度压倒了骈文,开创一代新文风。
    风格的时代性差异也完全可能体现在同一个作家身上。这在一些跨世纪、跨时代的作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当时代发生动荡、革命、战乱,改朝换代,或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出现重大的变更转型,都会使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作视野、艺术趣味乃至情调语调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个人风格的时代性转变。中国的现代作家,大多都经历了个人风格的时代性转换。如丁玲早年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却受到了挫折,这在她早期带有自传性质的《莎菲女士日记》等小说中有着明显的表现,作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感伤色彩和浪漫风格。在成为左翼作家,特别是进入延安革命根据地后,丁玲的作品和文风都判若两人。1948年她出版的反映土改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的政治色彩和写实风格。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为民族复兴不断地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与支撑。
    B.描绘当今时代的精神图谱,需要一批与时代同频共振、为时代发声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
    C.作家作品的时代风格是指所处时代的文学特征,因而与时代密切相关而与作家的精神世界无关。
    D.当社会发生剧烈的动荡或转型时,一部分作家会受其影响而创作出与自己以往风格不同的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作家与时代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敢于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才能更好地与时代同步。
    C.建安七子“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共同特点形成了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
    D.作家作品与时代发展关系密切,时代情境和语境是其文学风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3.下列现象,最能体现“文学的时代风格”这一概念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史记》中的世家、列传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历史,记录时代发展历程,展现时代发展面貌。
    B.“五四”前后,许多文学作品带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如鲁迅的《祝福》反对“吃人”的封建礼教。
    C.《窦娥冤》《雷雨》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表现了剧作家们对所处时代社会现实的观照和理解。
    D.林觉民的《与妻书》,一方面是至情至性,一方面是国家大义,文章既缠绵悱恻,又具有浩然正气。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中国作家网《文学的力量》中有一句名言:“文学与时代相互成就着彼此的斑斓与激越。”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伤逝
    ——涓生的手记
    鲁迅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会馆里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事情又这么不凑巧,我重来时,偏偏空着的又只有这一间屋。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是我们交往了半年,又谈起她在这里的胞叔和在家的父亲时,她默想了一会之后,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说了出来的话。其时是我已经说尽了我的意见、我的身世、我的缺点,很少隐瞒;她也完全了解的了。这几句话震动了我的灵魂,此后许多天还在耳中发响,而且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
    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事,看了二十多处,这才得到可以暂且敷衍的处所,是吉兆胡同一所小屋里的两间南屋;主人是一个小官,自住着正屋和厢房。他只有夫人和一个不到周岁的女孩子,只要孩子不啼哭,是极其安闲幽静的。我们的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我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我拦阻她,还是定要卖,我也就不再坚持下去了;我知道不给她加入一点股分去,她是住不舒服的。
    和她的叔叔,她早已闹开,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我也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然而这倒很清静。
    我的路铸定了,每星期中的六天,是由家到局,又由局到家。在局里便坐在办公桌前抄,抄,抄些公文和信件;在家里是和她相对,或帮她生白炉子,煮饭,蒸馒头。
    我所预期的打击果然到来。双十节的前一晚,我呆坐着,她在洗碗。听到打门声,我去开门时,是局里的信差,交给我一张油印的纸条。我就有些料到了,到灯下去一看,果然,印着的就是:奉局长谕史涓生毋庸到局办事秘书处十月九号启。
    我知道这一定是有人添了些谣言,去报告了局长的。其实这在我不能算是一个打击,因为我早就决定,可以给别人去抄写,或者教读,也还可以译点书,况且《自由之友》的总编辑便是见过几次的熟人,两月前还通过信,但我的心却跳跃着。
    我很踌蹰,不知道怎样措辞好,当停笔凝思的时候,转眼去一瞥她的脸,在昏暗的灯光下,又很见得凄然。我真不料这样微细的小事情,竟会给坚决的、无畏的子君以这么显著的变化。她近来实在变得很怯弱了,但也并不是今夜才开始的。
    我和她闲谈,故意地引起我们的往事,提到文艺,涉及外国的文人及作品,如《娜拉》《海的女人》等。称赞娜拉的果决……也还是去年在会馆的破屋里讲过的那些话,但现在已经变成空虚,从我的嘴传入自己的耳中。
    是的。”她沉默了一会,说,“但是,……涓生,我觉得你近来很不一样了。可是的?你,——你老实告诉我。”
    我觉得这似乎给了我当头一击,但也立即定了神,说出我的意见和主张来:“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吧: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
    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醒,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
    我们总算度过了极难忍受的冬天,这北京的冬天;就如蜻蜓落在恶作剧的坏孩子的手里一般,被系着细线,尽情玩弄,虐待,虽然幸而没有送掉性命,结果也还是躺在地上,只争着一个迟早之间。
    然而觉得要来的事,却终于来到了。
    这是冬春之交的事,风已没有这么冷,我也更久地在外面徘徊;待到回家,大概已经昏黑。我照常没精打采地回来,一看见寓所的门,也照常更加丧气,使脚步放得更缓。但终于走进自己的屋子里了,没有灯火;摸火柴点起来时,是异样的寂寞和空虛!
    正在错愕中,官太太便到窗外来叫我出去。
    “今天子君的父亲来到这里,将她接回去了。”她很简单地说。
    这似乎又不是意料中的事,我便如脑后受了一击,无言地站着。
    我的心觉得沉重。我为什么偏不忍耐几天,要这样急急地告诉她真话的呢?现在她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虚空。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呵!而况这路的尽头,又不过是——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我要离开吉兆胡同,不得已去拜访一个久不问候的世交。他是我伯父的幼年的同窗,大概因为衣服的破旧吧,一登门便很遭门房的白眼。好容易才相见,也还相识,但是很冷落。我们的往事,他全都知道了。
    “自然,你也不能在这里了,”他听了我托他在别处觅事之后,冷冷地说,“但那里去呢?很难。——你那,什么呢,你的朋友吧,子君,你可知道,她死了。”
    我惊得没有话。
    “真的?”
    “自然真的。我家的王升的家,就和她家同村。”
    我知道他是不说谎话的;子君总不会再来的了,四周是广大的空虛,还有死的寂静。
    初春的夜,还是那么长。长久的枯坐中记起上午在街头所见的葬礼,前面是纸人纸马,后面是唱歌一般的哭声。我现在已经知道他们的聪明了,这是多么轻松简洁的事。
    然而子君的葬礼却又在我的眼前,是独自负着虚空的重担,在灰白的长路上前行,而又即刻消失在周围的严威和冷眼里了。
    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
    我活着,我总得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去,那第一步——却不过是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君是一个敢于反对封建专制、争取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并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
    B.子君一定要卖掉首饰帮我购置新家具,既说明了她当时处境的拮据,也表现了她的固执。
    C.子君与家人决裂、涓生被朋友世交冷落等情节,表明了自由恋爱不被当时的社会所容。
    D.社会环境的逼迫和经济的窘迫是导致小说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悲剧结局的两个方面的原因。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画线句运用神态描写,展现了子君瞬间震惊、企求安慰、茫然无助的复杂心理。
    B.小说在叙事中穿插抒情与议论,展现了人物深广的内心世界,增强了小说的深刻性。
    C.父亲烈日般的“严威”旁人赛过冰霜的“冷眼”,表现当时人们对子君的误解。
    D.开头、结尾“为子君,为自己”,首尾照应,使用反复手法,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8.随着情节的展开,涓生对待子君的情感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9.小说采用手记这种方式来叙事,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靖郭君①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划而类,破吾家,苟而慊②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时,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③,若是者倍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④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来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靖郭君:战国时齐威王的儿子田婴,封于薛(在今山东省滕县),靖郭君是他的封号。②慊:通“惬”,快心,满意。③过颐豕视:下巴太大,看起来好像一只猪。④昭阳:楚昭王后裔,原为大司马,主管楚国军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靖郭君善齐貌辨              善:与……友好
    ②门人弗说           门人:守门的人
    ③士尉以证靖郭君              证:验证
    ④威王薨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⑤过颐豕视,若是者倍反    倍:加倍
    ⑥若听辨而为之           而:连词,表顺承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B.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C.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D.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貌辨为人有很多缺点,门人讨厌他,甚至有人劝说靖郭君辞退他,而靖郭君不但没听从别人的劝说,反而更加礼遇齐貌辨。
    B.齐貌辨明知宣王与靖郭君不合,自己去晋见宣王会有生命之虞,但为了使靖郭君取得宣王的信任,他义无反顾地返回齐国都城。
    C.靖郭君对齐貌辨并非完全言听计从,其明证是在立太子和楚国想以地换薛这两件事上,他不同意齐貌辨的看法,未采纳其建议。
    D.宣王听了齐貌辨的话之后,为自己误解了靖郭君而深感愧疚,让齐貌辨请回靖郭君并亲自到郊外迎接,继而又委之以重任。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4分)
    (2)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4分)
    14.齐貌辨乐于为靖郭君解忧除患而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文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
    李白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用“长”“亭亭”“百尺高”描绘青松形象,显示其生长于名山之上的挺拔傲岸之姿。
    B.“岂为微飙折”,以反诘作颂语,顿挫有力,表现作者对青松不惧风雨的精神品质的赞扬。
    C.桃李之花虽明艳多姿,让路人流连着迷,但当春光逝去,终究零落成泥,让作者无限惋惜。
    D.作者勉励友人做像长松一样的君子,不管经受多少委屈和挫折,也要坚守志向,决不退缩。
    16.诗人是如何劝勉友人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以“荆轲刺秦王”的史实为论据,阐明燕国灭亡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网开一面”劝诫统治者凡事要有节制,不可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星河两个意象因其澄澈美好而备受历代文人喜爱,诗词中往往妙用其一而意境绝佳,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对中国人而言,二十四节气是一门民俗文化必修课,①它总是在不经意间与你相遇。“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②二十四节气歌对大多数人比较熟悉,连学前小童都能( )。而七十二候,人们或许了解不多。它是古代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补充,是根据黄河流域地理、气候的自然现象编写而成。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间隔15天,每15天又分成三候。七十二候展现了自然界的(    ),比如植物候包含幼芽萌动、开花、叶变色、落叶等。③比如雨水节气,冰雪融化,春信已发。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我们可以想象,水獭开始捕鱼了,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开始抽出嫩芽。④既然说二十四节气是以大观小,从季候、农事、风俗等大变化来认识具体的事物与现象,那么七十二候则是以小见大,在大千世界中精选那些最生动、最鲜明的自然对象,总结出节气演变的规律。
    今天,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与农业依然( ),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不仅是基于农耕文明经验的产物,还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民俗学等多门学科的结晶,至今仍(    )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我们文化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18.对文中标注的四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与你相遇”拟人化表达,显得亲切自然。
    B.第②句有语病,病因是语序不当引起的主客体颠倒。
    C.第③句标点有误,两处逗号应改为表示最小停顿的顿号。
    D.第④句关联词应该改为表假设关系的“如果……那么……”。
    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耳熟能详 枯荣消长       息息相关       潜移默化
    B.信手拈来 发荣滋长       休戚相关       耳濡目染
    C.耳熟能详 发荣滋长       休戚相关       潜移默化
    D.信手拈来 枯荣消长       息息相关       耳濡目染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6月17日,___①___,拉开了中国三艘航母并驾齐驱的序幕,它将与辽宁舰、山东舰一同驰骋中国海域,守卫祖国碧海蓝天。毫无疑问,第三艘航母和山东舰一样,完全是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国产航母。
    福建舰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比辽宁舰、山东舰的吨位都要大。从外观尺寸来看,应该超过美国的“小鹰”号航母,虽然比满载排水量11万吨的美国“福特”号航母要小,但中国航母建造已经跨入到重型航母的时代。
    相较___②___,中国直接使用电磁弹射是一个跨越。蒸汽弹射需要配置庞大锅炉以及大量淡水,这将会占用大量空间,而电磁弹射系统体积小,效率高。中国此前已经在陆地上经过多次训练,检验了电磁弹射装置的可靠性、安全性,而且其技术性能也达到更优。
    福建舰的舰载电子系统、雷达集成度更高,采用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是新型的技术,这为人民海军未来更先进航母的设计建造积累了经验。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4分)
    21.简要概括福建舰独具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字。(5分)
    四、名著阅读(5分)
    22.“下列有关《红楼梦》原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只选一项不得分)是(5分)
    A.回目“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醉金刚”是倪二,他行侠仗义借给贾芸钱财;“痴女儿”是丫鬟小红,她丢失的手帕被贾芸捡到,从而惹出一段儿女情。
    B.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与她有关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玫瑰露引来茯苓霜”“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等。
    C.《聪明累》一曲演说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主要写王熙凤耍尽权谋机变,图财害命,最终落了个凄惨的结局。
    D.“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是结海棠诗社时林黛玉拟写的咏菊诗句,由此显露出她素雅高洁的情趣和性格。
    E.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习写诗,在被众人接连否定之后仍苦苦追求,终于在梦中得到一首好诗,薛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好学。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某市在疫情防控中,一女子开车载着70岁的父亲外出看病,因健康码显示为黄码被执勤民警拦下。女子持有社区开出的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的市内通行证明,但民警表示黄码不能出行。
    此事引起社会争议,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