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期末考 >

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2022.6)
    1.(3分)D(“让人联想起密密层层的浓荫”的是“树”和“叶”)
    2.(3分)C(“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树”“木”对举,和材料一的说法恰恰相反:行将枯萎的树不用“木”而用“树”,生机勃勃的树不用“树”却用“木”)
    3.(4分)①体现的状态不同。“木叶”展现树叶从枝头飘摇而下的画面;“落叶”只有“叶”的意蕴,常常是凋落地面的。(2分)②营造的意境不同。“木叶”营造辽阔、疏朗、萧索的境界;“落叶”营造感伤、孤寂、愁闷的意境。(2分)(只答状态和意境不同不给分)
    4.(3分)D(决意进城吃鱼翅只是“我”的托辞,真正的原因是由“不安”引起的)
    5.(3分)A(B项,“心理描写”错误,应为“细节描写”。C项,“反映她对神权世界的否定与反抗”表述错误。D项,“鲁镇浓重的礼教氛围”表述错误,应为“鲁镇冷漠的人际关系”)
    6.(6分)①环境氛围对比,利于人物塑造。鲁镇新年喜庆热闹的景象和“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的凄清阴冷的环境形成对比,全面展现生活环境,有利于小说人物的塑造。
    ②人物境遇对比,凸显主人公命运。祥林嫂悲惨死去和鲁镇人沉浸在祥和欢乐的祝福景象中形成对照,凸显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③人物情感对比,突出小说主题。鲁镇人年底迎新接福的喜悦和“我”对于鲁镇封建习俗依旧浓厚的痛惜对比,凸显封建礼教根基的深厚。
    ④人物态度对比,突出悲剧意味。“我”对祥林嫂之事的同情和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死的厌恶、短工的冷漠形成对比,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意味。
    (每点2分,写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7.(6分)
    ①第一次:“我”初到鲁镇时,“雪”大而乱。(1分)点明天气特点,渲染了祝福前夕鲁镇忙乱的气氛,暗示了祥林嫂之死。(2分)
    ②第二次:“我”听到祥林嫂死讯后,雪花瑟瑟有声。(1分)以有声衬无声,以“雪”烘托当时“我”孤寂悲愤的心情。(2分)
    (概括雪景1分,指明效果2分,每点3分)
    8.(2分)示例1:“千红一窟”谐音“千红一哭”,“万艳同杯”谐音“万艳同悲”等,意在揭示创作主题。
    示例2:“元迎探惜”四姊妹名字谐音“原应叹息”,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娇杏”谐音“侥幸”等,意在暗示人物命运。
    示例3:贾芸舅舅“卜世仁”谐音“不是人”,“单聘仁”谐音“善骗人”,“卜固修”谐音“不顾羞”等,意在暗示人物特征。
    (只写出名字不得分,名字和谐音能匹配得1分,创作意图合理得1分)
    9.(5分)示例1:林黛玉
    性格:心思缜密
    举例分析:当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番日常生活中的寻常话进退有度,语言简洁,但意蕴丰厚,体现出了林黛玉温文尔雅、小心谨慎、心思缜密的特点。
    后文对应情节:有一次,黛玉发现宝玉腮上溅上了一点胭脂膏子,就一边用自己的绢子替他擦了,一边咂着嘴儿劝宝玉:“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就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作奇怪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大家又该不得心净了。”(即便劝慰别人,也是小心谨慎、细致周到)
    示例2:贾宝玉
    性格:顽劣叛逆
    举例分析:在《西江月》两首词中,其中“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于国于家无望”等句勾勒了一个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的宝玉形象,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世人认为其不符合封建社会行为规范。
    后文对应情节:贾宝玉搬入大观园后,不爱读功名仕途的《四书》《五经》,却喜欢随着自己的性情读书。比如他让茗烟给他买来了许多言情小说,尤其对《西厢记》爱如至宝。(贾宝玉所读的这些书在封建时代通常被当作禁书)
    示例3:王熙凤
    性格:机变逢迎
    举例分析:对林黛玉,王熙凤先是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后又转悲为喜,其言行都是精准地揣摩了贾母的心理而表现,讲话艺术高超,善于察言观色,对主宰她命运的贾母、王夫人等,机变逢迎。
    后文对应情节:袭人母亲有病,袭人回家看望。临走前,王熙凤用破格的礼遇,用谆谆诚挚的话语,多方嘱咐。(王熙凤之所以如此抬高袭人,就是因为她是贾母、王夫人的红人)
    (性格特点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指出后文情节2分)
    10.(3分)B (“锱铢”意为“极少的钱”)
    11.(3分)C(代词,他的,他们的。A项,助词,表陈述语气/助词,表判断。B项,助词,的/代词,他。D项,介词,比/介词,和,跟,同)
    12.(3分)A(“秦国的统治者长期从各国掠夺美女和珍宝”错误,且“直接导致王朝覆灭”的是“戍卒叫,函谷举”)
    13.(1)(4分)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占,项羽燃起了一把大火,可惜(豪华的阿房宫)变成了焦土!
    (“戍卒”“可怜”各1分,“函谷举”被动句式1分,整体句意连贯得1分)
    (2)(4分)等到李牧因为受谗谤而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才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底啊。
    (“洎”“诛”“终”各1分,整体句意连贯得1分)
    14.(3分)C【原文】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左传·郑子家告赵宣子》)
    【译文】晋灵公拒绝与郑穆公见面,认为郑国既服从晋国又投靠楚国。郑国大夫子家就派一位送信的官员到晋国送了一封信,信写给赵盾,信中说:“我们君主即位的第三年,就邀请蔡庄公一起服从你们君主。这年九月,蔡庄公来到我国准备同我们国君一起去晋国,但因为我国发生了侯宣多恃宠专权的患难,我们君主因此而不能与蔡庄公一起去。
    15.(3分)A(应是万物凋零的萧瑟基调)
    16.(6分)①借对比抒情,“念往昔”的繁华和“至今”的衰败对比,表达对王朝兴替的黍离之悲。②借联想(虚写)抒情(借事抒情),借助千古以来文人骚客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小圈子,表达对他们难从六朝相继覆灭中引以为戒的遗憾。③借景抒情,借“寒烟”“衰草”的萧瑟之景暗指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④借典故抒情,“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末句化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对当权者沉迷酒色的终将误国的警告。
    (每点2分。指出手法,结合文本分析,并点明其效果方可得分;只指出手法,未做赏析或赏析错误不得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7.(6分)(1)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2)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18.(2分)(1)癖 pǐ;(2)“详”应为“祥”(每小题1分,,指出错误并改正方可得分,否则不得分)
    19.(2分)B(括号及括号里的内容移到句号前面)
    20.(3分)C(A项,“因此”是因果连词,但是前后语境没有因果关系;“不过”表示转折,符合语境。B项,“推心置腹”指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肝胆相照”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重在“两者之间”。句中语境强调真心,所以用“推心置腹”。 C项,“感染”指使人产生相同的思想感情,是中性词;“濡染”指沾染,受熏陶,多用于褒义。此处语境不能用褒义词。D项,“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句中语境强调的是态度,所以用“轻率盲目”)
    21.(3分)C(A项,“提供”和“了解与同情”搭配不当,“从思想上”介词误用,改为“在思想上”。B项,搭配不当,主语不是“我的思想”,应改为“我”。D项,第二个分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我”)
    22.(3分)D(A项,“增加接触”在信中没有提及。B项,缺少勉励的意味。C项,勉励的对象应该是孩子,而不是自己)
    23.(4分)示例:4月23日晚,复兴中学读书沙龙活动在学生书吧举行。本次活动以“阅读经典,悦享人生”为主题,邀请了吕蒙教授主讲《红楼梦》,分享书中深奥的哲理。文学社成员抒发了各自的心得体会。“推荐好书,收获真知”,本次读书沙龙活动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将经典的种子播撒在同学们心中。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2分,以完成时表述1分,符合广播稿语体特点——便于听众接受,通俗易懂不生涩,不会引起歧义等,1分)
    24.(3分)“破防”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因某事而深受感动,心理防线被突破(的一种情感表达)。
    (情境:日常生活中,1分。原因和结果:因某事深受感动心理防线被突破,1分。格式:1分,属概念“情感表达”不写也可以给分。)
    25.(60分)
    如果写成论述文,立意指向有两个:选择一个方向写作,即强调执念成就人或者执念束缚人;辩证看待执念,合理对待执念。其中辩证看待执念是最佳立意。
    如果写成复杂的记叙文,应围绕“执念成就人”或“执念束缚人”的中心,选取多件事合理串联,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展开叙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