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3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A
2.B
3.C
4.开篇指出“对于军事斗争来说,光是雄辩的口才并不够,主要还是凭实力”,但烛之武是在缺乏实力后盾的条件下,要在谈判中以口才战胜实力。接着阐释了烛之武的谈判技巧:1.策略上回避了眼前郑国和秦国利害关系相反的难点,以于对方有益作为前提。2.以长远眼光彻底唤醒秦穆公,着眼于实力在战略上的利害转化。最后再次总结:烛之武在策略和战略上有全面的考量。
5.对刘勰的观点,材料一认为是正确的,好的说辞要看情势的需要,要对当时有利,意义正确,忠于为君,敏于成事。材料二则认为,对刘勰的观点只能暂时解决问题,真正好的说辞不但要扭转眼前的危局,而且还要有长远考虑,着眼于实力在战略上的利害转化。由此可见,我们在阅读经典作品时,对于其中蕴藏的道理与智慧,应该学习和借鉴,但不能不加分析地将经典作品的所有内容奉为圭臬,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强调了秦晋围城一定会取得成功”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先退一步,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肯定秦晋围城一定胜利。然后反过来说,用了四层转折……这些是就当前的情势说的,用的是一纵一擒,一放一收”,所以“一纵一擒、一放一收”针对的是四层转折,突出了攻打郑国的害处和不攻打郑国的好处。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都体现了材料作者对历史实的主观认识”错误,引用了《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原话是为了为自己的主观认识寻找客观依据。
C.“是因为郑国与秦国利害关系密切,能形成郑秦同盟”错误,烛之武选择秦国而不是晋国作为谈判对手是因为晋国与郑国相邻,灭亡了郑国,对晋国有利,但秦国并不能得到实际的好处。
D.“比如努力在谈判中瓦解对方与他国结成的政治同盟”错误,“努力在谈判中瓦解对方与他国结成的政治同盟”是策略而非战略。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依据材料一可知,“披肝胆以献主”即认为说辞的关键,要对当时有利,意义正确,忠于为君,敏于成事。
A.虽对当时有利,但不属于“说辞”,且属于“忠于为君”,更没有“敏于成事”。
B.《六国论》属于借古讽今,属于委婉的讽谏,不符合“敏于成事”的特点。
C.《谏逐客书》是李斯上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议。文章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完全符合“对当时有利,意义正确,忠于为君,敏于成事”的特点。
D.《庖丁解牛》中“依乎天理”是强调顺应自然,物我合一,并非针对时弊是说辞,且不符合“忠于为君”的特点。
6.D
7.B
8.(1)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将人物荒谬绝伦的思想通过那一本正经的姿态和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显示出讽刺意味。柯瓦连卡姐弟俩骑车本是正常的事,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可别里科夫却是那般的惶惑,还竟然说:“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表现了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2)“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作者用夸张的细节描写再次凸现“套中人”的色厉内荏,既有力地鞭笞其可厌可憎,又无情地嘲笑其极端虚弱。
9.(1)华连卡是在校长太太极力撮合下才对别里科夫表示了好感,并非真正喜欢别里科夫。(2)从华连卡快活地骑自行车、爽朗清脆地笑等情节可知,华连卡是一个率真爽朗、活泼可爱、具有新思想、敢作敢为、向往自由的年轻人;而别里科夫是守旧、胆小、反动、旧思想根深蒂固的人。二人是性格截然不同。(3)科瓦连科的反对、骑自行车事件、以及从楼梯上滚下来受到奚落等因素是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失败的导火索。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表现了华连卡的孤独”错误,写华连卡是别里科夫遇到的“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是为了突出别里科夫很不受人喜爱,而并不是“表现了华连卡的孤独”。
B.“是十恶不赦的人”错误,别里科夫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恶人,他更多的是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 ,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C.“柯瓦连科不尊重上司”错误,柯瓦连科并非不尊重上司,这只是别里科夫的个人看法。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B.“排比句”错误,“排比”是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短语、分句或句子,来加强语势或深化语意的修辞。“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是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不是排比句。
10.B
11.C
12.A
13.(1)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2)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
“夫”为句首发语词,应在“夫”前断句,排除AC;“先破秦入咸阳”是“者”的定语,中间不断开,排除D。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指项庄为刘邦庆生”错误,文中指项庄向刘邦敬酒。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以进一步采取行动”错误,项羽留下刘邦喝酒,并没有想杀掉刘邦。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目,使眼色;三,多次;不应,没有反应。
(2)得分点:覆,扣;加……上,把……放在……上;啖,吃。
参考译文: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于是给了他一个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14.D
15.(1)个人艰难: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壮志难酬。(2) 国家艰难:连连战乱,社会动荡。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横向展开”以偏概全,“万里悲秋”诗人常常客居他乡,不仅有空间的横向展开,也有时间角度的纵向展开;“作为客人”说法不当,指的是客居他乡。
16.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庶、德、援、愁。
17.C
18.D
【分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矗立:高耸地立着。坐落:土地或建筑物的位置(在某处)。
语境中“地坛”并非“高耸”,应选“坐落”。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心神不宁的样子。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文中是说史铁生由于双腿残废而失去了精神,心神不宁,对生活产生了绝望。所以应选“失魂落魄”。
一成不变:经形成,不再改变。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含贬义。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有变化。
“太阳循着不变的路途”不含贬义,应选“亘古不变”。
弥散:指烟雾、气味等向四周扩散,分散开。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文中是说园中充满了光芒,应选“弥漫”。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的语病有:语序不当,应是“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成分残缺,“仅为着那儿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缺少谓语,应是“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故选D。
19.B
20.①千年绝唱 ②网络交流③需要保持公共理性
【分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后文“以至于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的是“网络舆论场”,据此可排除AC。比较BD两项,B项更加突出强调网络舆论场影响“如此巨大”,与语境更相符。
21.“整理” “整合” “围绕” “以”或将“为中心”删除 “暑游优惠” 后添加“信息” “免费” 调整至“赢得”后
22.1.《红楼梦》中的石头有什么属性?2.石头与宝玉有什么关系?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经典名著内容及寓意的能力。
1.相对于人的感受或体验来说,石头的一般属性是静、冷、硬、恒久。仅此而言,《红楼梦》中的那块“石头”与贾宝玉在大观园中变幻、温暖、情意绵绵而又短暂的生活体验相比,就形成强烈的反差。然而,它的属性不止于此,当作者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象征使用时,又限定了它的表达属性,使它能表达作者的特殊意图。这些表达属性可以归纳为:(1)它“高经十二丈,一方经二十四丈”,却“无材补天”。二仙评它“性灵”、“质蠢”,“只好掂脚而已”。作者限定的这个属性可以概括为“大而无用”。(2)它被弃在在“大荒山”、“青梗峰”下的荒凉世界中,“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乃至于“静极生动,无中生有”。这块石头又被限定为对“大而无用”处于“静”、“无”状态不满。(3)于是“石头”想要“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入世享乐的愿望乃是作者赋予石头的第三个重要属性。(4)“石头”被幻化入世,成为贾宝玉的命根子,因而作者给“石头”注入了生命,使它成为一种现实生活典范。由于贾宝玉生活的轴心是林黛玉,所以可以把它概括为宝黛典范。
2.“石头”托空空道人将《石头记》传抄于世,它既是现实世界的经历者,又扮演了叙述者的角色,还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典型、贾宝玉的命根子。贾宝玉从娘肚里一出来就带着它,它幻化的“通灵宝玉”一旦被“粉渍脂痕污宝光”,或一旦丧失它,贾宝玉就不痴便死;宝黛典范一告失败,石头就重归大荒。可见,“石头”是贾宝玉命运的起点、过程和归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