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0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学观念,悲剧真正进入中国,前后不过百年时间。百年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便将西方源远流长的悲剧传统接受、演练了一遍。虽然其间颇多曲折与起伏,但终自成一格,形成了一个既区别于西方悲剧的“中国”文学观念,同时,又区别于中国传统悲情戏曲的“现代”文学观念。以一种动态、开放的视野审视、分析悲剧在中国的接受、成长状况,不难发现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发展,虽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但其内里却是在持续推进,且隐然有迹可寻。如果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论认知、创作实践、社会状况、时代语境等密切相关,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的觉醒。而且,路向与阶段,事实上是一里一表,二者互为生发。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的研究,“悲剧是什么”“悲剧应当如何”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言人人殊的论题,此处不打算展开论析,只想重申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因为这也正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内在的发展路向所在。
朱光潜曾说,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出自哲学家笔下论悲剧的最好一部著作”。原因之一就在于尼采的悲剧观念既不是悲观主义的,也不是乐观主义的,而是二者矛盾的组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到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在朱光潜看来,这是尼采的一大功绩。理由是,悲剧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具有两面性的自然。因为悲剧是有感于生活的阴暗、命运的不公等不如意而产生的;与此同时,悲剧又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对于悲剧人物而言,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怯懦和屈从。从观念的角度看,朱光潜的这一评论或者说尼采那看似矛盾的组合,正道出了悲剧的两个最基本层面: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
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示出悲剧的人性深度。表现在具体的悲剧作品中,如果说悲剧冲突的必然性和不可解决性喻示着悲剧意识的反思深度与力度,那么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合理要求,他们的执着追求、行动乃至毁灭,则彰显着悲剧的精神高度和人性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部经典的悲剧作品,都是一首哲学化的诗,深邃的思考和悲壮的情调是其基本风貌——从对人的生存的终极关怀出发,在形而上的思考与崇高的人性精神结合处绽放。所以,仅仅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还不足以称之为悲剧作品,是否体现出一种执着的悲剧精神同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二者之中,悲剧意识的觉醒显然是最基本的前提。
由此反观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百年进程,虽然真正堪称悲剧的戏剧作品不太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现代悲剧意识却呈现出一种持续的、正向的发展态势,由外而内、由下而上、由社会到个体、由现实到精神,不断拓展、深入。至于其间的悲剧精神则因作者的诉求不同和作品的艺术表现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情调。所以,在这两者之中,作为根基的现代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发展,便成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发展进程的最佳见证和似断实连的内在路向,贯穿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
(摘编自章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流变》)
材料二:
我曾在一篇文章的结尾这样谈论汪曾祺:“我不再期待从他笔下读到直面人生的悲剧,我把他本身读作一个悲剧”。后来集中读过他1992年以来的小说,觉得此论未免片面。这些作品所表现的痛苦、挣扎与悲凉,正是我所期望的“直面人生的悲则”。只有将这惨淡的辉光凸突出来并赋以相应的美学价值,一个完整而又真实的汪曾祺才能得以呈现。
汪曾祺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表现为末世的败落景象。两个世纪以来中国处于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无论是社会政治现象还是文化精神现象都在这动荡中瞬息万变。旧的东西无力自持不断走向凋零衰败,新的东西无法自立迅速走向灭亡。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经历给这个民族染上了焦虑、绝望、悲怆、无奈的心理色彩。有的人一面挣扎,一面出自本能地发出沉重的悲叹,有的人则以其文化优势和精神优势,对这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心理色彩持有充分的清醒与自觉。这些清醒者自觉者如果怀有丰富的情感,必会产生深切而又浩大、灼痛而又寒凉的悲剧体验。近世以来许多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担当这一败落的世界,表现自己的悲剧体验。这样一场漫长而又剧烈的历史动荡中,最受颠簸、最受震撼的当然是士大夫阶层。
(摘编自摩罗《悲剧意识的压抑与觉醒——汪曾祺小说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颇多起伏,其阶段性发展源于悲剧意识的觉醒。
B作者认为,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是“悲剧是什么”和“悲剧应当如何”。
C.悲剧意识的觉醒是悲剧作品最基本的前提,因而在悲剧作品中,它比悲剧精神更重要。
D.汪曾祺作品中所体现的身处末世的痛苦与挣扎正是其复杂的悲剧体验的表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中国现代悲剧观念虽然受到西方悲剧的影响,但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B.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如果懦弱的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那他是缺乏人性魅力的。
C.汪曾祺的小说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却忽略了对悲剧精神的建构。
D.士大夫对中国近世以来的历史动荡感受深刻,表现山更深切的悲剧体验。
3.下列作品分析不符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这个特点的一项是(3分)
A.《窦娥冤》中窦娥身世凄惨,遭受毒刑拷打,为证清白指斥天地、痛发誓愿,拼死抗争。
B.《雷雨》中周朴园终生活在痛苦与折磨中,年轻时为了前途放弃爱情,中年时又失去亲人。
C.《红楼梦》中林黛玉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感受到贾宝玉的真情后,她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坚定追求。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浓灭的黑暗现实,秉持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阐述“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内涵。(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的悲哀的面孔
【德】海因里希·伯尔
我站在港口看海鸥时,我的悲哀的面孔引起在这个区巡逻的一名警察的注意。
我注视着鸥群,此刻,我最向往有一块面包,把它掰成碎块,来喂海鸥。可是,我同它们一样饥饿,一样疲乏。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因为站在那儿,放眼群鸥,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
突然,一只警官的手搭在我的肩上,一个声音说道‘跟我走!’同时,这只手使劲扳我的肩膀。我稳稳站定,甩掉那只手,镇静地说:“你发疯了。”
“同志。”一直还看不见的那个人对我说,“你当心点。”
“先生。”我答道。
“这里没有什么先生。”他怒气冲天地喝到,“我们都是同志。”
此时,他跨前一步,站到我身旁,从侧面打量我,严肃得像一头牛。
“什么道理……”我要和他理论理论。
“理由很充分”他说,“你悲哀的面孔。”
我笑了。
“你别笑!”他当真发火了。方才我还以为,或许没有小偷或逃犯好让他逮捕,他因此感到百无聊赖。可是,此刻我看出这是千真万确:他要逮捕我。
“跟我走……!”
“为什么?”我镇静地问。
一不留神,我的左腕已经被套上一条细铁链。就在这一瞬间,我知道,我又完蛋了。
“为什么?”我又问道。
“有条法令是——要高高兴兴的。”
“我蛮高兴么!”我喊叫起来。
“你的悲哀的面孔……”他摇了摇头。
“这条法律可是新的呀!”我说。
“它已经存在三十六个小时了,你必定知道,所有法律都是在宣布之后二十四小时生效的。”
“我真的不知道有这条法律。”
“逃避惩罚是徒劳的。这条法律是前天颁布的,通过所有的扩音器播送。所有的报刊上都发表了。帝国全境一切街道、公路上,统统撒了传单。”
他牵着我走了。此刻,我才感到天气寒冷,才感到委实饥饿难当。想起自己一身污垢,没刮胡子,衣衫褴褛,才想起有法律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我被推到他前面走着,像一个被证实了盗窃罪而被抓走的稻草人似的。街道空荡荡,到警察局路不远,我已料到他们很快又会找理由逮捕我,不过话虽如此,但仍然心情沉重。
我一路走,一路看到凡是我所碰到的人,无不贴上那种欢乐表情,因为有命令——要高高兴兴的。
我们很快到了警局。此时汽笛长鸣,鸣笛表示离下班还有十分钟,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按照当时国家元首提出的“幸福与肥皂”的口号,每个人下班前都必须洗澡十分钟。
我们穿过警局空空荡荡的过道,接着,一扇门自动打开,因为在此期间,门卫已向里头通报我们来了。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太平盛世,秩序井然,人人努力在白天洗完规定的一磅肥皂,以遵守法律的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因而一个被捕者的到来,便是一件大事。
我们走进一间房间,静悄悄的。我感到,我的脸越发消瘦了。我又累又饿,那种悲哀的幸福感的最后痕迹此时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完蛋了。
数秒钟之后,一个穿一身预审员的浅褐色制服的高个子,一声不吭地走进来坐了下来,两眼紧盯着我。
“职业?”
“普通同志。”我答道。
“被捕前干什么?”
“囚犯。”
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
“什么时候?从哪里放出来的?”
“昨天,十二号监狱,十三号牢房。”
“当时的罪行?”
“高兴的面孔。”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
“讲明白!”预审员说。
“当时。”我说,“我的高兴的面孔引起一位警察的注意,那天命令全国要悲哀。是首长去世的日子。”
“刑期多久?”
“五年。”
“表现?”
“不好。”
“原因?”
“服劳役太少。”
预审员站起身子,狠狠地给了我一拳,走出了房间。接着是审讯员,审讯官,初审法官,终审法官,他们一一进来,一一打我,又一一走出房间。最后,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他们判了我十年徒刑,这回的情形,同先前由于我的高兴的面孔判我五年徒刑如出一辙。
如果在“幸福与肥皂”的口号下,我能熬过此后的十年。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
(潘子立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无所事事,只有站在港口看海鸥。巡逻的警察也正百无聊赖,注意到我游手好闲。因此我被捕。
B.我被套上铁链,原因不止在于我的“悲哀的面孔”,所以无论我如何解释,也不可能逃脱被抓捕的厄运。
C.我因违法被带到了警局,看到路上的人们个个高高兴兴。可见警察秉公执法,社会秩序井然。
D.先因“高兴的面孔”被判五年,后因“悲哀的面孔”被判十年,表明我被命运捉弄,难逃厄运。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既写出了“我”悲喜交加的复杂表情,又为后面“我”的被捕做了铺垫。
B.“幸福与肥皂”口号下人们的表现,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暗示了新政策对百姓生活的改善。
C.结尾处“我”不想要面孔这一戏剧性情节,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耐人寻味。
D.小说以小见大,其夸张、漫画式的手法与《装在套子里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8.小说描写我受审的场景多用短句,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 分)
9.“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赵与欢,字悦道,嘉定七年进士,以直宝章阁知安吉州。设铜钲县门,欲诉者击之,冤无不直。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又嫠媪仅一子,亦以不孝告,留之郡听,日给馔,俾亲馈,晨昏以礼,未周月,母子如初。二家皆画像事之。迁宗正少卿兼权户部侍郎寻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剖决明畅罪者咸服郊祀之夕大风雷与欢言国本未定又阵弭盗固本之策。有以刑罚术数言于帝者,与欢言:“导民有本。如臣待罪天府,岂遽能及民,惟其真实相孚,待以不扰,数月而庭讼弥寡。人心本善,有感必从。或谓厉以威、待以术者,非知本之论。”且言:“朝令夕改,非以示作新;旁蹊曲径,非以肃纪纲。”帝为悚然。明年改元嘉熙,襄、蜀残破,或望风弃地,召见便殿,言:“韩琦当仁宗朝,犹昼夜泣血。今主忧臣辱矣。”因具言防边之道,其后多见施行。与欢招刺三千人为忠毅军,又言:“禁卫虚籍及京口诸郡,悉宜募兵,统以郡将,财先赡军,余始上供,乞省不急之费。”荐文武士四十人。迁户部侍郎兼权兵部尚书,论边事至为深切。会饥民相携溺死,帝仍付临安府事,恩例视执政。与欢涕泣奉诏,亟榜谕曰:“今申奏振救,宜忍死须臾各全性命,伫沐圣恩。”都人相谓毋死。与欢上则祈哀公朝,下则推诚劝分,甘雨随至,米商来集,流移至者有以济之。力求纳禄,授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监修国史、实录院修撰。与欢至浙江,上召还,即日绝江去,帝为怅然。与欢三为府尹,尽力民事,都人称“赵端明”,必以手加额曰“赵佛子”也。
(节选自《宋史·赵与欢传》,有朋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浓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宗正少卿兼权户部侍郎/寻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剖决明畅/罪者咸服/郊祀之夕/大风雷/与欢言国本未定又阵/弭盗固本之策
B.迁宗正少卿兼权户部侍郎/寻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剖决明畅/罪者咸服/郊祀之夕/大风雷/与欢言国本未定/又阵弭盗固本之策
C.迁宗正少卿兼权户部侍郎/寻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剖决明畅/罪者咸服/郊祀之/夕大风雷/与欢言国本未定又阵/弭盗固本之策
D.迁宗正少卿兼权户部侍郎/寻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剖决明畅/罪者咸服/郊祀之/夕大风雷/与欢言国本未定/又阵弭盗固本之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铜钲,指一种中国古乐器,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初为行军时敲打用,后来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B.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如唐高宗在位时用过上四个年号。而新皇帝登基之后颁布年号则称为建元。
C.迁,指官职的调动,一般为升职,官职得到提升的官员也因此被称为迁臣,文中赵与欢“迁户部侍郎”,其身份自然应当是迁臣。
D.实录院修撰,唐宋时期,帝王都有实录,多根据起居注和时政记编写而成,实录院修撰南宋置,掌修实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职地方官时,对于百姓有背家庭人伦和谐的诉讼,赵与欢都晓之以法,动之以情,很好地化解了纠纷。
B.针对有的官员建言皇帝以严刑治理百姓,赵与欢从人心向善的角度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不是治民的根本。
C.襄蜀两地残破,有的守将面对边敌望风而逃。赵与欢向皇帝提出了很多强化边防的建议,后来都得以实施。
D.面对饥民生路断绝的情况,赵与欢除积极申领救济外,还鼓励百姓树立度过饥荒的信心,也对流徙至其辖区内的百姓予以救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4分)
(2)会饥民相携溺死,帝仍付临安府事,恩例视执政。(4分)
14.赵与欢主张“导民有本”,请依据文本概括其具体做法。(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 题。
临江仙·柳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做的一首柳絮词,该词因不落俗套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
B.上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
C.词的最后两句,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
16.《红楼梦》中写到,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赞同史湘云的看法,请简述理由。(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 , ”。
(2)《阿房宫赋》用对偶句“ , ”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
(3)在《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 ”,写此文的目的是告诫北宋统治者如果重蹈覆辙,“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 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 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 ,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 ,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鹤”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喜闻乐见 妇孺皆知 炉火纯青 不一而足
B.喜闻乐见 老少咸宜 日臻完善 不一而足
C.雅俗共赏 妇孺皆知 炉火纯青 不胜枚举
D.雅俗共赏 老少咸宜 日臻完善 不胜枚举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自 1984 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山东潍坊自 1984 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
D.山东潍坊自 1984 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分析比喻的构成及比喻的相似性。(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把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作为目标之一是食物的基本功能。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___①__。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体不能 ② ,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 ③ ,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2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把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作为目标是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
B.为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是食物的基本功能之
C.食物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
D.食物的基本功能是把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作为目标。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进行怀念。它可以是个人对亲朋的怀念,是国家民族对英雄的祭奠、对过去痛苦或荣誉的铭记。比如:三月五日,雷锋纪念日;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四日,青年节;七月一日,建党节;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对于青年学子而言,纪念日不应该只是一个符号或者一个假期,而应该从中寻找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从中任选两三个纪念日,写一篇“国旗下演讲”的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