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调研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是由……这三大因素引起的”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材料二只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并非只有这三个因素。
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阅读是可以随意发挥的接受活动”错,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诗歌阅读不可随意发挥。
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伊瑟尔强调的是读者对于阅读的重要性;B项,克里斯蒂娃强调文本创作是一个吸收前代基础的结果;C项,克罗齐强调时代决定文学史的写法。
4.①将本来表现恋人间的相思之苦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解读为“教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种误读,但这种误读是有意义的、创造性的解读﹐是读者在理解此诗句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阅读。②这种创造性的合理的误读使读者实现了自我,是对已有结论的挑战,能使原诗句意义增值、新的理解涌现。(每点2分,能结合材料一中的观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先要在材料中找相关内容。结合“误读是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性的解读方式,是在理解或部分理解了本文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阅读”“误读是对读者自我的充分肯定,创造性的合理的误读是自我的实现与满足”“误读是对已有结论或权威观点的挑战,它能带来文学的新的意义、观点和研究方法,它最大的贡献在于能使文本意义增值”“其意义是一个被无限发现的过程”进行梳理,可以得出答案。
5.①由于诗歌意象跳跃、语言结构开放、语句浓缩,不同的人对诗歌会有不同的解读,所以才会有人认为“多情人”和“神游者”都是苏轼,而有人认为“多情人”和“神游者”都是周瑜这一现象。②诗词鉴赏有“正读”和“误读”,我们承认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但多元解读不是乱读,说诗、赏诗不能脱离作品的整体性而随心所欲,我们一般提倡“正读”。李老师认为前一种说法是“正读”,认为后一种说法是脱离作品的“误读”,所以在教学中赞同前一种说法﹐否定了后一种分析。(每点2分,能结合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首先,要正确理解“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含义,明确哪种解读属于“正读”,哪种解读属于“误读”;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李老师对两种解读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势利嘴脸"理解错误,只是富太太处事谨慎,看是否方便.合适。
7.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与上文的内容相照应”分析错误,没有这一作用。
8.①这是夸张性的细节描写(或者运用了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太太听到薇薇的话后惊讶的神态。②表现了富太太对薇薇想跟钢琴小梁做朋友的难以置信。③从侧面表现钢琴小梁善良、真诚的个性对薇薇的影响,深化了主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一般先分析句子的含意、所用的手法等,再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或在人物形象、结构、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9.①叙写薇薇的爷爷要薇薇找报纸的事﹐充实了小说内容。②细致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展示钢琴小梁和薇薇等人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立体化。③写薇薇的爷爷要薇薇找报纸的事,对比了钢琴小梁和薇薇两人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为薇薇的转变埋下了伏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可以从内容、结构、人物、主题等方面分析,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不能泛泛而谈。
10.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v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11.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寡人,意为寡头”错误。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春秋战国时诸侯常如此谦称自己。
1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还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错误。原文“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只是说攻打蜀国,不会招致恶名,而不是“还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另外“天下人”扩大范围。
13.(1)我们据有传国之宝,再依据地图户籍,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没有谁敢不听我们的命令。(关键点“按”“挟”“莫”每点1分,大意1分)
(2)蜀国是西方一个偏僻小国,而且是落后部族的首领,它恰好有像夏桀、商纣时期一样的内乱。(关键点“辟”、“长”和判断句式每点Ⅰ分,大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4.①攻打蜀国容易取胜。②攻占蜀国可以扩大秦国版图,使秦国富强,且不会背负不好的名声。③攻打韩国既会落下不仁不义的坏名声,结局又很危险。(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解题时,先要找到问题的答题区间,进行分析探究,然后分条作答。
【参考译文】
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主张秦国应该先去攻打蜀国,可是张仪却反对说:“不如先去攻打韩国。”秦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
张仪回答说:“我们先跟魏,楚两国结盟,然后再出兵到三川,堵住轩辕、缑氏山的通口,挡住屯留的孤道,这样魏国和南阳就断绝了交通,楚军逼近南郑,秦兵再攻打新城、宜阳,这样我们便兵临东西周的城外,惩罚二周的罪过,并且可以进入楚、魏两国。周王知道自己的危急,一定会交出传国之宝。我们据有传国之宝,再依据地图户籍,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没有谁敢不听我们的命令。这才是霸王之业。至于蜀国,那是一个在西方边远之地,而且是落后部族的首领,我们即使劳民伤财发兵前往攻打,也不足以因此而建立霸王之业的名声,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也不足以带来多大的利益。我常听人说:‘争名的人要在朝廷,争利的人要在市场。’现在三川,周室,就是天下的市场和朝廷,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反而争夺戎狄等蛮夷之邦,这就距离霸王之业太远了。”
司马错说:“事情并不像张仪所说的那样。据我所知,要想使国家富强,务必先扩张领土;要想兵强马壮,必须先使人民富足;要想称王的人,一定要先广施仁政。这三件事都做到以后,那么天下自然可以获得。如今大王地盘小而百姓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蜀国是西方一个偏僻小国,而且是落后部族的首领,它恰好有像夏桀、商纣时期一样的内乱。如果用秦国的兵力去攻打蜀国,就好像派狼群去驱逐羊群一样简单。秦国得到蜀国的土地可以扩大版图;得到蜀国的财富可以富足百姓;虽是用兵却不伤害一般百姓,并且又让蜀国自动屈服。所以秦国虽然灭亡了蜀国,而诸侯不会认为是暴虐;即使秦国抢走蜀国的一切财富珍宝,诸侯也不会以秦为贪。这就是说我们只要做伐蜀一件事,就可以名利双收,甚至还可以得到除暴安良的美名。今天我们如果去攻打韩国,就等于是劫持天子了,(劫持天子)这是一个千夫所指的恶名,而且也不见得能获得什么利益,反而落得一个不仁不义的坏名,千天下人不愿做的事情,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请让我详细陈述其中的缘故: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同时齐是韩、周的友邦。周自己知道要失掉九鼎,韩自己清楚要失去三川,这样两国必然精诚合作,共同联络齐,赵去解楚、魏之围。两国会自动地把九鼎献给楚,把土地割让给魏,这一切是大王不能制止的。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所在,不如先伐蜀,这才是万全之计。”秦惠王说:“好的!我听从您的意见。”
于是秦国就出兵攻打蜀国,经过十个月的征讨,终于占领了蜀地。把蜀主的名号改为侯,并且派秦臣陈庄去做蜀地的相国。蜀地归附秦国以后,秦国就越发强盛富足,而且更加轻视天下诸侯了。
15.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最后两句以人物行为的对比作结”分析错误,这里没有人物行为的对比。
16.第一问:县令是一个可怖可憎、凶狠.狡诈和奸猾的贪官污吏的形象。(2分)第二问:①肖像描写。通过对县令狰狞的面目,蜷曲的紫色胡须的描写﹐传神地勾勒出县令可怖可憎、凶狠狰狞的嘴脸。②动作描写。“骑马来”写出县令到来时的威风;“踏飧”进一步写其对百姓的欺凌和百姓所受的苦难。③语言描写。如“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显示出县令的气势汹汹、狐假虎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刻画人物形象技巧的能力。要注意题目中有两问,分开回答。
17.(1)与子偕作 与子偕行
(2)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
(3)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内容分别出自《诗经·无衣》贾谊《过秦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都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推荐背诵篇目。
18.示例:①口耳相传②寥寥无几③源远流长(每处填入的成语恰当且书写无误得1分,不恰当或书写有误该空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源远流长:水源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19.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后的内容为举例说明今天的传统乐曲都有相应的古谱渊源,所以③排在最后最合适,这样可排除掉A,D两项;再比较剩余两项,根据②中的关联词语“更”,可判断正确的选项为C项。
20.画波浪线的句子将一份份乐谱文献比喻为颗颗闪烁着璀璨光芒的明珠,(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乐谱文献对当代音乐传承的重要作用。(2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21.示例:①既能满足口腹之欲②自是水到渠成的事﹐③也面临诸多挑战(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第①处,根据上文“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吸睛的颜值”和下文“又能实现社交功能”可知,应填写“既能满足口腹之欲”之类意思的句子。第②处,前面说的是文创雪糕的巨大优势,而画线内容是对文创雪糕走红这一现象的判断,可知此处应填写“自是水到渠成的事”之类意思的句子。第③处,要填写的是这一段落的主题句,而后面都是在写文创雪糕和普通雪糕相比的劣势,那么它要想“长红”,必然要克服这些劣势,应对这些挑战,可填写“也面临诸多挑战”之类意思的句子。
22.文创雪糕只有激活文的基因、深耕创的特色,在口感工艺,标准制定、IP变现等方面持续完善,实现品质与内涵双提升,才能让自己更有味、更美味,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改对一处得1分,三处都改对得满分)【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一是主语与关联词的位置不当,应将“文创雪糕”置于“只有”前面;二是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增加”改为“提升";三是不合逻辑,应先说“更有味、更美味”,再说“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1.材料解读:
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关涉中国新时代十年的高度、深度、跨度、速度、精度、力度这六个维度。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高度、深度、跨度、速度、精度、力度这六个维度;第二部分是从这六个维度看中国的发展与人民的奋进脚步、拼搏身影。
2.写作任务:
要“从上述六个维度中任意挑选两个维度”来写。
注意:必须明确回答所任意挑选的两个维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对于从材料中所任意挑选的两个维度等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具体的阐释或分析。可以结合材料,扣住“所任意挑选的两个维度”和“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来写作。
3.立意参考:
这里可以将六个维度中的任意两个进行组合,我们在分析时要注意看这些维度所彰显的中国成就,然后挖掘取得这些成就背后的中国精神,如综合高度、深度,可立意为“要志存高远”“理想决定人生高度”“高度展望理想,深度挖掘人生”“仰之弥高,钻之愈深”“向未知空间不断开拓,方能铸就人生辉煌”等;如从跨度、速度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跨越不停,追求人生”“跨越人生险阻,加速社会发展”“用努力跨越,用奋斗加速”“微观世界的一跨度,实现发展大速度”等;从精度、力度的角度分析,可写“打造工匠精神,铸就人生力量”“精益求精,方能彰显力度”“人生精进,脚下有力”等;从高度、跨度的角度分析,“高度决定人生方向,跨度跃出人生精彩”“展望高度,跨越人生”;等等。当然也可以将这些维度其中的任意两个进行有机组合,用个人小感受,写出国家大话题,从中联系人生、国家和民族发展,讴歌祖国的伟大成就,写出其价值与意义,从而抒发出对民族崛起、国家强大的强烈自豪感。具体写作时,要注意联系热点素材展开,表达对这些维度的认识。可对这些维度寻因溯果,深入挖掘,比如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些维度,这些维度给人民百姓带来了哪些变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