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 D A.“成为发达国家”错,无中生有。B.“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错,选项表述太绝对。C.“这就是没有践行工匠精神的表现”错误,“不重视技能人才的不良现象”是社会现象,非不重视工匠精神。
2. C 追求极致、求精,一举取得成功”错误。
3. C A.是工匠精神的“敬业”;B.是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C.是机智,介绍的是对商品的宣传途径,不是工匠精神的体现;D.是工匠精神的“创新”。
4. ①首先提出工匠精神内涵;②接着运用引用论证与举例论证论述继承与发扬工匠精神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③最后从营造氛围、形成体制、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论述怎样弘扬工匠精神。
5. ①材料一侧重从个人、企业、国家层面论述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及时代意义;②材料二侧重论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③材料三侧重论述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原因及做法。
6. D “一时感动,遂决定投资安岳老区”错误。
7. D “使得小说充满传奇色彩,是一篇优秀的神话小说”错误。
8. ①意料之外:张总一开始并不打算投资,听完红军战士的故事后改变了想法,决定投资。小说留下悬念,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②情理之中:由于小说最后一段“我爷爷也是一位红军战士”让张总的转变顺理成章,合情合理。
9. 正面描写。小说对张总进行了一系列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描写。
①语言描写:郭会长渲染神仙坟的神奇、张总将它归为现实的对话,突出了张总作为企业家的理性与冷静。
②神态、动作描写:张总对埋着红军战士的神仙坟表情肃然、充满敬意、感动落泪、下跪作揖等描写,突出了张总对爷爷及革命先辈的敬意与缅怀。
③侧面烘托。郭会长渲染神仙坟的神奇,而张总一再将之归为现实,侧面突出了张总的冷静和理性。郭会长对张总要投资艾蒿种植业的设想疑惑不解,侧面表现了张总作为商人敏锐的投资眼光和一名优秀企业家的历史使命及社会担当。
10. B
11. A “《春秋》,‘四书’之一”错误,《春秋》为儒家“五经”之一。
12. B “他俩上书自辩”错误,原文为“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是孔僖上书自辩。
13. ①况且皇上即位以来政治教化没有过失,而且恩德给与百姓很多,天下人都是知道的,我们为什么要讥讽呢?
②学习不为个人,做官不选择官职,凶吉在于自己,难道是由占卜决定的吗?
14. ①先说自己是直说书传实事,不是虚谤;②再赞美皇帝德泽有加,百姓受益;③最后通过齐桓公的事例,陈述自己是为皇帝着想。
参考译文:
孔僖字仲和,鲁国人。曾祖父孔子建,年轻时游学长安,与崔篆友好。崔篆在王莽朝做官,曾经劝孔子建出仕,子建回答他说:“我有做老百姓的心愿,您有做官的志气,各人有各人的所爱,不是很好吗!我们所走的道路,既然不同,请从此分别。”孔僖与崔篆的孙子崔骃是好朋友,同游太学,学习《春秋》,因为读吴王夫差的时事,孔僖丢下书叹息说:“如此,这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崔骃说:“是的。从前孝武皇帝做天子时,年纪轻轻的,才十八岁,崇信圣人之道,以先王为学习的榜样,五六年的时间,号称胜过文帝、景帝。到后来任意而行,忘记了自己以前的好处。”孔僖道:“书传上这样的事情多着呢!”邻屋的另一位太学生梁郁附和着说:“这样,武帝也是狗吗?”孔僖、崔骃默然不做声。梁郁发怒恨他们,暗地里上书告崔骃孔僖诬陷先帝,讥讽当世。朝廷把这件事交管事的人处理,崔骃去狱吏受审讯。孔僖看到逮捕他的人快来了,害怕被诛,于是上书肃宗申诉:“孝武皇帝,政治的好与坏,在汉史上写得明明白白,有如日月。这是直说书传事实,不算捏造。并且皇上即位以来,政治没有什么过失,德泽及于百姓的却很多,天下的人都是知道的,我等为什么要讥刺他呢?我之所以不吝惜死,还敢于毫无顾虑地这样说,真正是为皇上爱惜这天下大业。过去齐桓公亲自揭露他先君的过错,来称赞管仲,然后全体臣子得以尽心为国。现在皇上居然想为远在十世的武帝隐瞒事实,难道不是与桓公大相径庭吗?我恐怕官吏突然陷害我,今我含恨蒙受冤屈,不能申诉,使后世议论的人随便以皇上作比较,难道可以再使子孙补教遮掩吗?”皇帝本来无加罪孔僖等人的意思,马上下诏不问罪,授孔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皇帝巡视东方,回来时经过鲁地,去阙里,用牛羊猪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奏黄帝、尧、舜、禹、汤、周六代的音乐,召集孔氏中二十岁以上的男子六十三个人参加集会,命令儒者讲《论语》。孔僖因此向皇上道谢。皇帝说:“今天的大会,难道不是对于您孔氏的一种荣光吗?”孔信回答道:“我听说贤明的圣主,没有不尊师重道的。现在皇上作为天子,亲自到我们这里,这是崇敬致礼老师,使圣德增辉。至于说到荣光,是不敢承当的。”皇帝大笑说:“不是圣人的子孙,哪里说得这样的话啊!”就授孔僖郎中官职。这年冬天,授临晋令,崔骃用《家林》占卜,说不吉利,阻止孔僖道:“你为什么不辞官呢?”孔僖说:“学习不为个人,出任不选释什么样的官职,凶吉在于自己,难道由占卜决定吗?”做了三年临晋县令,死在任上,遗言就地埋葬。
15. B “塑造了宰相虞允文把玩宝剑,指挥若定英雄形象”说法有误。这句话是说自己夜间燃烛抚摸宝剑,心潮难平,表现的是作者自己的抱负。
16. 同:两词均表露出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均反映宋代士大夫文人集建功立业与风流意气于一身的人生观。
异:(1)《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中,赞美虞允文深得周瑜风流儒雅之余风,表达对虞允文战功卓著、建功立业的赞美和仰慕;但同时词人自负年少有为,渴望建功立业,也借此流露出触景伤情之感。(2)苏词则借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反衬自己年华老去却功业无成的感伤。
17.①. 青青子衿 ②. 悠悠我心 ③. 万里悲秋常作客 ④.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⑤. 但愿人长久 ⑥. 千里共婵娟
18. ①潜移默化;②应运而生;③息息相关
第一空,语境是说中华诗词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可用“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第二空,语境是说科技诗词在当今科技兴国背景下诞生,应用“应运而生”。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第三空,语境强调科技诗词与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医学、化学等关系紧密,可用“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19. 中华诗词要做时代前进的号角,要代表新时代的风貌,要真正深入人的精神世界,要触及人的灵魂。
20. ①“阳春白雪”“诗和远方”比喻(象征)高雅的生活和美好远大的理想愿景;
②“人间烟火”“柴米油盐”运用借代的手法,指代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
③用词准确、凝炼,句式整齐,形象地表达了中华诗词学会的责任和意义。
21. C
22. ①可能会接触更多的太空辐射 ②虽然航天员生活在空间站中 ③对航天员的血管造成破坏
23.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