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湛江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12-1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湛江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试题
    说明: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
    3.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材料一:
    让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李浩燃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内,气氛热烈、暖意融融。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致敬新时代最美奋斗者,携手汇聚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精神力量。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刻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奋进新征程,我们尤应科学把握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见贤思齐、向先进模范学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以卓越的劳动创造铸就通往美好明天的路基。
    中华传统文化一向推崇对劳动实践的认同、对劳动精神的传承、对劳动文化的传播。劳动模范是亿万劳动者的杰出代表,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优良品质。从“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等劳动模范,到“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再到“蓝领专家”孔祥瑞、“新时代雷锋”徐虎、“马班邮路”王顺友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享有崇高声誉,备受人民尊敬。
    最是精神动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这次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生产一线书写人生传奇,通过锐意创新体现劳动价值,于风险考验中彰显坚强意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奋斗则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引领我们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今天,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要跋山涉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以劳模精神为镜,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才能以奋斗成就梦想,在奔跑中开创未来。
    在实践中体悟劳模精神,用苦干实干诠释劳模精神,像广大劳动模范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让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我们就能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汇聚起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选自202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04 版)
    材料二:
    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从主体上看,劳模精神的主体是劳模群体,劳动精神的主体是所有劳动者,而劳模群体是广大劳动者群体中的佼佼者和杰出代表,也是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劳模的本意也就是劳动者的模范。劳模群体是劳动者群体中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劳模精神也是劳动精神的一部分。劳动精神是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应该有的精神,劳模精神则是成为劳模必须有的精神。做劳动者不合格,做劳模更不可能。没有劳动精神,也很难有劳模精神。所以,劳动精神应该成为所有劳动者都必须拥有的精神。劳模精神也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学习的精神。二者也是方向和基础的关系,劳模精神是方向,劳动精神是基础。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关系是外力和内力的关系。劳模精神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学习的精神,是影响和引领每一位劳动者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外力。劳模精神从外部影响每一位劳动者学先进、做先进。工匠精神则是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具有的精神,是激发和激励每一位劳动者不断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的内力。工匠精神从内部唤醒每一位劳动者不断成为最好的自觉。劳模精神是超越别人的精神,因为他们就是因为超越了很多劳动者脱颖而出。工匠精神是超越自己的精神,世上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工匠精神是让劳动者成为自己的“劳模”,劳模精神是让劳动者成为别人的“模范”。工匠精神点亮了自己的生命,劳模精神则照亮了别人的生命。
    (摘编自乔东、萧新桥《深刻理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
    1. 下列对“劳模精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劳模精神生动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能为各族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B.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劳模精神的内涵,这六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C. 劳模精神是劳模能从广大劳动者群体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也是广大劳动者群体应该学习的精神,是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D.劳模精神是外力,能让每一位劳动者从平凡走向不平凡,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劳模精神照亮了别人的生命。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人民大会堂内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的场景开篇,既交代了新闻评论的背景,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肯定了劳动模范的价值,揭示了劳模精神的内涵,也为“让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提供了立论基础。
    C.使用劳模赵占魁、吴运铎、甄荣典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在中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都是备受人民尊敬的闪光群体。
    D.结构上先引出论题,然后从劳模备受尊敬、劳模精神的内涵、劳模精神的当代价值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奋进新征程,我们尤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因此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劳模精神最为重要。
    B.“中华传统文化一向推崇对劳动实践的认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就是明证。
    C.“劳模精神的主体是劳模群体,劳动精神的主体是所有劳动者”,可知人人都具备劳动精神,但不一定有劳模精神。
    D.“劳模精神是超越别人的精神”,超越了别人的劳动者就具有了劳模精神;同理,超越了自己的劳动者就具有了工匠精神。
    4. 新闻评论不仅要遵循客观事实,还要有一定的价值坚守,要起到引导、监督、深化等社会作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后,人民日报选择从“发扬劳模精神”的角度进行评论,请结合材料分析选择这一评论角度的意图。(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小题。
    呼伦贝尔银色的春天
    艾 平
    ①这就是呼伦贝尔。大雪无痕,周天寒彻,然而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②朋友从晴光转绿蘋的南方来。降落在呼伦贝尔大地,他不由一脸惊讶——哎哟,这不是回到了冬天吗?“雨足郊原草木柔”在哪里?“马踏春泥半是花”在哪里?的确,这里看不到绿色,积雪一如冬季,覆盖在无垠的草原上,旧年的牧草从雪里钻出来,随风摇曳,马群的后面,冰碴和霜花飞扬而起……我告诉他,呼伦贝尔的春天,在银装素裹中。
    ③春天的信息如期而至。
    ④我指给朋友看,在南面的石缝中,溢出一缕缕苔藓样的污渍,那是鹰的粪便。鹰在这里坐窝孵卵,是因为这里险峻又有阳光。岩石的南北两面的温差很大,一块面包,在南可以晒焦,在北可以雪藏到夏天。朋友背靠岩石,果然感到一片温热,瞬间将身上的寒凉驱走。我拨开脚下的草丛,让朋友看——一抹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
    ⑤谁说季节还在沉睡?西来的风撒下一把冰冷的钢针,为河道除了积雪,掀开了盖头,让春天由此崭露美颜。看那河床吧——长长的蓝冰在雪原上闪耀光泽,犹如蓝宝石的无数切面,反弹着太阳的光芒,仿佛一条雪原上的项链,熠熠楚楚,美不胜收。下山走去,我们远远就闻到了河水的气味,是灌木浸泡在水中的清香,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软的冷香。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河畔弥漫着温情的潮湿。我们拥抱蓝冰,听到河底微微的水声。
    ⑥我要在这里找一朵花儿给朋友看。那花是从雪窠里长出来的生命,是寒冷中色彩的童话,是一个渺小的奇迹。果然,在柳树下的残雪中,我找到了她。这小花名叫细裂白头翁,已然含苞待放!她是那么矮小,几乎是贴在地皮上长着,她是那么低调,浑身是毛茸茸的灰,只有花蕾上一抹幽幽的蓝。朋友啊,你可知道,这小小的蓝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也是春天里最富营养的牧草。
    ⑦行至鄂温克族自治旗的林缘草原,我们骑上骏马,去看牧民斯仁道尔吉家的春牧场。
    ⑧在高寒的呼伦贝尔,三月到五月初,虽然天气已经转暖,但是常常会有零下二十摄氏度以下的寒流,不时出现暴风雪。尽管家家都有了过冬的棚圈,有经验的牧人还会借助日照的温暖来接羔保育。斯仁道尔吉和娜莎正在接羔,他们跟前有一只母羊正侧卧在干草上,身子不停抽搐,已经分娩出两只羊腿,却老是不见羊羔的脑袋出来。夫妻俩的脸被冷风吹得黢黑,手上布满皴裂的口子。周围待产的母羊、趔趄着要站起来的小羊羔、正在用舌头舔初生羊羔毛皮的羊妈妈,异口同声地咩咩叫着;两头小牛犊在羊群里乱窜,引起羊群一阵阵骚动;不远处的几匹马,也像凑热闹似的打着鼻响儿,有一匹母马面临分娩,每当小马驹在它的肚子里蹬腿,它便不安地四面徘徊。这对年轻的夫妻忙得不可开交。
    ⑨不远处,两只棕黄色的狗也发出了叫声,那是一种浑浊而尖锐的叫声,叫人感到异样。天哪,看到那边两个蓬松的大尾巴,我们才意识到它们竟然是两只沙狐狸,野生的!它们一直在羊群的外面转悠,既不靠近,也不远离,当忙碌的娜莎从它们身边走过,它们似乎并不害怕。
    ⑩这时,两只狐狸突然用后腿站起身来,围着娜莎转圈儿,让人非常奇怪。斯仁道尔吉抬头示意,原来空中来了一只巨大的草原雕,它飞得很低,在地上已经能看清它尖利的鹰嘴和铁钩般的鹰爪,真叫吓人!我想起一张照片——草原雕叼着一只狐狸飞在天上,张开嘴欲将狐狸扔下来摔死,那是草原生物链上一个无情的镜头。现在,谁是草原雕的猎物,是羊还是狐狸?却见草原雕盘旋了一圈,渐渐飞远了。娜莎说,它看到有人,也害怕。这时两只狐狸早已没了影儿,原来是钻进了自己的洞穴。
    ⑪朋友好奇,让娜莎带我们去看狐狸的洞穴。真没想到,狐狸的洞穴,就在一条自然路的两侧,洞口露天,有一堆冻土围着。由于牧民不伤害它们,它们便越发不怕人,还学会利用人来保护自己。不知道在它们深达三米的洞穴里,藏着什么秘密。
    ⑫斯仁道尔吉指着雪地上的一串动物脚印说:“它是不会让人看到的。”原来,除了狐狸,不远处还有狼。可能是洞穴中的母狼生了小狼崽,所以公狼常常出现在羊群附近,但是它没有袭击羊羔,也没有袭击小马驹,只是踅摸那些流产夭折的羊羔。怪不得那两只狐狸不敢靠近夭折的羊羔,它们明白,要是去抢狼的奶酪,自己会命丧狼口,最后成为喜鹊的食物。娜莎说,狐狸应该快点生,带着小狐狸崽转移,不然小狼崽长大了,肯定来占领狐狸洞,那时候可就惨了……
    ⑬朋友,这就是呼伦贝尔。大雪无痕,周天寒彻,然而每一种生命都不曾屈服,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正是它们,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⑭斯仁道尔吉说,我们牧人的幸福就在羊身上,羊好,日子就好。去年秋天,草原上终于又出现了晨雾和秋霜,这就说明地下水的水位渐渐升起来了。看来国家实施退耕还牧、禁止乱开矿的法规很有效果。这可真是叫人喜悦的事情啊——每一棵牧草上都挂着珍珠的草原就要回来了!盼只盼,再来几场雪,我们有了银色满满的春天,就有一碧千里的夏天,就有遍野金黄的秋天。
    (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段用“洇”字形容春天的新绿已经在泥土中萌芽并四散的样子,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春天的信息早已如期而至。
    B.第⑥段写出了细裂白头翁在残雪中顽强的生命力,呼应了开头草原上虽周天寒彻,但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的表述。
    C.作者对牧民生活十分熟悉,草原日常生活的场景在她的作品里有逼真的呈现,如接羔,刻画出牧民的鲜活丰满的形象。
    D.国家退耕还牧、禁止乱开矿法规的实施,使草原的生态环境迎来了新的春天,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6.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作者通过朋友的惊讶质疑,强调了草原春天的单调寒冷,与下文写草原的“生生不息”,共同表现了呼伦贝尔春天的特点。
    B.文章句式多变,“我们才意识到它们竟然是两只沙狐狸,野生的!”运用倒装句,突出我们意识到它们是野生狐狸时的意外之情。
    C.文章多处运用口语化的表述,如“哎哟”“天哪”“真叫吓人”“没了影儿”,感情饱满,形象生动,读来使人备感亲切。
    D.文章最后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具有诗意美,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憧憬,去感受瑞雪兆丰年的丰收喜悦。
    7.文章开头和结尾重复写到: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文章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草原的“生生不息的春天”?请梳理文本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8.请赏析文章第⑤段的景物描写。(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材料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节选)
    材料二: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节选)
    9. 下列词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木直中绳               中:合乎
    B. 虽有槁暴               暴:晒
    C.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学术上有成就的人
    D.吾从而师之             师之:以他为老师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 以上两段文字都是在探讨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请比较它们在论证上的异同。(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类五言律诗,诗歌对仗工整,格律谨严,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从古人写起,用笔着力表现“山野”之“旷”,“江水”之“深”,构思精巧。
    C.颔联上句用拟人手法写深秋昼短夜长,下句用夸张手法写江浪之高,形象生动。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眼前时景,最后借典故抒怀古情思。
    13.尾联写到“长啸一含情”,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通过“             ,             ”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2)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诗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意境阔大悲凉。
    三、《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8分)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鲁迅《故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无论是贺知章,还是鲁迅,都想要回到故乡,“回乡”已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请你根据阅读《乡土中国》所获得的认识来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
    16.下面是某学生阅读《差序格局》时绘制的关于西方现代社会和中国乡土社会的社会关系示意图,请先标注两幅图所指向的社会类型,并简要说明两种社会结构的不同点。(4分)
    图一                         图二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鲁迅确实是语文教材入选率最高的作者,但如果说鲁迅作品对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在教学上有难度,  ①  ,未免有些无理取闹。鲁迅所处的年代白话文运动(  ),一些语言表达方式(  )与当下有一定的差异。应该看到,  ②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背影》,普遍存在一些读起来“不通顺”的地方,然而都(  )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太大阻碍。何况文言文与早期白话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难道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当然,想要读懂鲁迅,得有(  )的意识,要提前对其创作背景、思想感情有整体的把握。讲《荷塘月色》绕不开朱自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学《记念刘和珍君》也要知道为什么“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没有听过教师讲解、没有意识到揣摩种种隐喻重要性的学生,拿什么去理解《西西弗的神话》?又怎么去分析《变形记》?今天我们与其争论要不要在语文教材中保留鲁迅的作品,  ③  ,鲁迅写这些文章是什么用意。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如火如荼  诚然  不可能  饱带干粮,晴带雨伞
    B.方兴未艾  确实  不至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C.如火如荼  确实  不至于  饱带干粮,晴带雨伞
    D.方兴未艾  诚然  不可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何况早期白话文与文言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难道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
    B.何况文言文与早期白话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
    C.但是文言文与早期白话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学生从有限的教材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
    D.何况早期白话文与文言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20.“悯农馆”需要张贴表现古代农人农事的诗句的书法作品,下列诗句与要求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 分)
    A.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B.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C.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D.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21.某中学高一年级将召开家长会,以下是学校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六处(格式、标点、表达)需要修改,请指出并改正。(6分)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我校将于2020年11月15日早上9点召开家长会,我们诚邀家父家母参加。我们深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教育。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以及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是您热切关注的,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届时我们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务必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XX学校
    2020年11月8日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浩瀚的文学世界里有很多熠熠生辉的经典诗文,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思想魅力被后人称道。苏轼《赤壁赋》在主客问答中实现情景理的结合、起承转合思路清晰,朱自清《荷塘月色》采用圆形结构在叙事写景中抒发情感;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语言雄浑豪放,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在表达愁情时别出心裁地运用叠词;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抒发的田园情怀引后人追慕,史铁生《我与地坛》在荒芜寂静的景物中发现的生机活力与生生不息之美启迪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学校将在读书月活动中举办一场经典诗文鉴赏会,要求各班选派一名代表到现场作鉴赏交流。你是一名高一学生,请你从本学期所学的语文教材中选取一篇经典诗文写一篇鉴赏文稿代表班级去参加鉴赏会。
    要求: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