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广东省清远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http://www.newdu.com 2022-12-1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项,“由不同的政治文化决定的”错误,材料一第二段原文是说“这种差异不是由美学决定的,而是由文化决定的”,可见并没有说“政治文化”。C项,“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错误,表述绝对。材料一第三段原文是说“中国艺术的‘神韵’则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原文意思是“难以用语言表述”而非“无法表述”。D项,“都是人与自然亲密交往、对话和融合的产物”错误,扩大范围。材料一第二段原文是说“又如……等美学思想,是人与自然亲密交往、对话和融合的产物”,也就是说只是传统美学中的一些美学思想都是人与自然的亲密交往、对话和融合的产物,而非整个传统美学。)
    2.B(A项,“不属于个人”错误。材料二第四段原文是说“‘言志’的“志”就不只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一—家国之志”,可知是“不只属于”,而非“不属于”。C项,“反对娱乐作用”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九段原文是说“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可知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兴寄”论反对的是“过娱”。D项,“不满于六朝的绮靡之风”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二第八段原文是说“陈子昂之所以标举‘兴寄’,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泛滥着一股唯美主义之风,具体来说,是六朝的绮靡之风”可知,陈子昂不满的是自己所处的时代六朝的绮靡之风泛滥,所以标举“兴寄”,并不是单纯的对六朝的绮靡之风不满,而是因为过多。)
    3.D(根据材料二可知,“兴寄”是指诗歌情与理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风骨”就是既善,又美!A项,此诗以直抒胸臆的方法,通过叙写自己从军的所见所感来表现慷慨报国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对国事的忧虑。B项,此诗运用比兴手法,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慨遥深。C项,此诗写诗人离开了长安,离开了亲戚朋友,一路上见到的景象。诗人以惨绝人寰的事例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D项,属于“奉和”之作,并无“兴寄”“风骨”。)
    4.①材料一主要使用对比论证。将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进行对比,从建立基础、侧重点、实用性等方面来论证两者的差异。②材料二主要使用举例论证。举诸多典籍如《左传》《庄子》等、毛泽东同志题写“诗言志”、初唐诗人陈子昂“兴寄”理论、中国当今“过娱化”等例子,论证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引用论证。引用刘勰等人观点,论证“诗言志”“兴寄论”的美学理论。)(每种论证方法2分,答对方法1分,简要分析1分)
    5.①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使“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②必须落实在审美上,最重要的是在情上要做到真诚、自然。(每点2分)
    6.A(A项,“是因为‘我’熟悉她的生活”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她叫苏雅,是我新结交的一位明星朋友”可知,是新朋友,应该不是很熟悉。)
    7.C(C项,“小说第十三段运用了一连串设问句”错误,由原文“他会去找王阿姨吗?或者,会去找那些上夜班的工友?一切未知,我心惴难安。惶惶的一上午过去了,我猜想父亲此刻到了哪里。他会坐公交车吗?他受伤的腿会发作疼痛吗?我逼迫自己不再去想,却越来越明白了,自己的担心也许是对的,如此情境下,父亲怎么会舍得坐公交车呢?他也许连饭都舍不得在外面吃吧?我揪着心,不断自问,参加高考的决定是否太任性了”可见,没有运用一连串的设问,只是一般问句。)
    8.①小说通过苏雅来讲述自己的往事可以使故事更真实、感人,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人感。②有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感受,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生动。(每点3分,真实2分,感人1分;展现心理1分,饱满生动2分)
    9.①经历那一夜后,“我”对父亲有了新认识,不再抱怨父亲,而是为父亲的付出感动,也为以前的行为愧疚。②“我”意识到父亲为“我”已经老去,决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③“我”懂得了感恩,决定将爱传递出去,将小爱变为大爱,资助贫困大学生。(每点2分)
    10.B(“樵”指“砍柴”,作动词,是“入山”的目的,与“入山”连在一起,语意完整,“未终”承接省略主语“樵”,符合表达习惯;“值大风雨”是“避身岩下”的原因,与“雨止”无因果关系,所以“雨止”前应断开;“母验之少”是原因,“怒不与食”是结果,所以“少”后应断开。)
    11.C(C项,“窃”在文中指“偷偷地”,不是“个人意见或行为”,也不是“谦词”。)
    12.D(D项,“怕老师训斥他不得不告以实情”曲解文意,由原文“师答之,乃实告焉”可知,是“老师责打后”而不是“怕老师训斥”,张诚才告知实情。)
    13.(1)牛氏性情很凶悍,她常常嫉恨张讷,把他当奴仆养活,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每”“奴畜”“恶食”各1分,大意1分)
    (2)张诚(听了以后)很难过地走了,过了一会儿,他揣着炊饼来给哥哥吃。(“锹然”“移时”“食”各1分,大意1分)
    14.①怕连累弟弟,不让他送食物。②多次阻止弟弟帮自己砍柴。③弟弟被老虎叼走,他奋力去救,没有成功就试图自杀,最后绝食而亡。(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张某,在河南娶妻,生了个儿子,名字叫张讷。不久,妻子死了,张某又娶牛氏做继室,生了个儿子张诚。牛氏性情很凶悍,她常常嫉恨张讷,把他当奴仆养活,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并且让他砍柴,责令他每天砍一担柴,张讷完不成任务就要鞭打或责骂,叫人难以忍受。牛氏偷偷藏起好吃的东西给张诚吃,让他到私熟读书。
    张诚渐渐长大了,他本性上孝敬父母,友爱兄长,不忍心看着哥哥辛苦,私下里劝母亲(不要那样对待哥哥),母亲不听。有一天,张讷上山砍柴,但一担柴没砍够,遇到风雨大作,他只好跑到岩石下躲雨。等到雨停时天色已晚,而且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就背着柴回家。继母看他的柴不够,生气得不给他饭吃。张讷饿得揪心,便进房直直地躺在床上。张诚从私熟放学回来,见哥哥神色不好,便问他:“生病了么?”哥哥说:“太饿了。”张诚问哥哥是什么缘故,张动便把实际情况告诉他。张诚(听了以后)很难过地走了,过了一会儿,他揣着炊饼来给哥哥吃。哥哥问他炊饼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我从家里偷了些面粉,请邻居家的妇女做的,你只管吃,不要说出去。”张讷吃了饼,叮嘱弟弟说:“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事情被发现,会连累你的。何况一天吃一顿饭,不会饿死人的。”弟弟说:“你的身体本来就单薄,怎么能砍那么多柴呢?”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张诚便偷偷地进了山,来到哥哥打柴的地方。哥哥看见他,吃惊地问:“你来干什么?”张诚说:“帮哥哥你砍柴。”哥哥又问:“谁让你来的?”他说:“我自己来的。”哥哥说:“不行啊。”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张诚不听,用手和脚折断树枝帮助哥哥。他一边做,一边说:“明天我要带把斧子来。”哥哥上前去阻止他。发现他手指已被划破,鞋子也被扎破,于是悲伤地说:“你不马上回去,我就用斧子砍死自己。”张诚这才回家。第二天,张诚带把斧头又上山去打柴。哥哥惊讶地说:“我本来对你说过不要来,你怎么又这样?”张诚默不作声,急急忙忙砍柴,汗水流到脸上也不稍稍休息。约砍满一担柴后,他不跟哥哥打招呼就下山了。老师责打他,他才向老师讲了实话。老师感叹他贤明,便不禁止他帮哥哥打柴。哥哥多次阻止他,他一直不听。
    有一天,张诚和几个人在山上打柴,突然来了只老虎,众人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老虎竟然把张诚给啊走了。老虎嘴里叼着个人,走路缓慢,被张讷追上了。张讷用力用斧头砍去,砍中了老虎的后腿。老虎感到疼痛狂奔而去,张讷不能追赶上,哭着回来了。众人安慰他,他哭得越发悲伤,说:“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大家赶紧抢救他,斧子已在脖子上砍进一寸左右的刀口。众人惊骇,撕开他的衣服把他的伤口包扎起来,一起扶他回了家。他继母哭着骂他说:“你杀死我的儿子,想砍自己的颈子来糖塞吗?”张讷呻吟着说:“母亲您不必烦恼,弟弟死了,我一定不会活下去的。”张讷就不吃饭,三天就病死了。
    15.B(B项,“又令词人颇为欣喜”错误,“渐觉”以作者的认识过程写时序节令的推移,没有表现“欣喜”。)
    16.①羁旅思乡之愁。词人本是北方人,却“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可见滞留江南时间之久,思乡情切。②年华逝去之恨。“红粉暗随流水去”“落尽刺桐花”可以看出词人对美好时光,青春年华逝去的叹惋。③报国无门之痛。“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无处,彩云无踪”,小人作崇,无人为自己传递消息,报国无门。④故土难返之痛。“羞去上层楼,平芜碧”,归去之路为平芜所阻,收复故土无望。(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第①点和第④点答对其一即可)
    17.(1)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啼血猿哀鸣
    (2)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每空1分,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倒序均不给分)
    18.①步人后尘(拾人牙慧、司空见惯、屡见不鲜)②一蹴而就③息息相关(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一空,从后文“应该是起到引领作用的”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阳东霖想要做的艺术是有自己的特色的,是与众不同的。而根据前文“绝不是”可知,所填入成语的意思是与他人相同,是追随或模仿别人。故可以填入:步人后尘、拾人牙慧、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等。步人后尘:紧跟在别人的后边走。比喻追随或模仿别人。拾人牙慧:比喻抄袭或套用别人说过的话。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第二空,从后文“是一个反复建立,反复推翻的过程”可知,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艺术创作不是一下就能成功的。可以用“一蹴而就”。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第三空,文中所要表达的是服装的各个方面与舞台效果的呈现关系紧密。故可以填入“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
    19.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由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出品,该剧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然后将开始全国巡演。(改为四个短句3分,语序恰当,句意连贯1分)
    【解析】长句变短句的关键是首先找出句子主干,让其单独成句。再将修饰部分,如定语、状语等改写成独立句子,再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句子顺序。本题中,句子的主干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之后将开始全国巡演。而定语“由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可以改写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由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定语“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可以改写为: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出品。最后注意可少量增删词语。故改写后的句子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由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出品,该剧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之后将开始全国巡演。
    20.用排比丰富了内容,增强了气势。用反问加强了语气,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每种修辞各2分,丰富内容、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引发思考各1分)
    【解析】所谓“排比”,就是用三个及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达意思,以增强语势,使内容得到强调。排比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强语势。本题中,“剧中呕心沥血的王希孟、苦苦追寻的展卷人、精益求精的工艺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通过对王希孟、展卷人、工艺人的一一列举,这样就丰富了内容,增强了气势。所谓“反问”,就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旨在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反问”的修辞手法最大的作用就是加强语气,引发读者思考。在本题中,“又何尝不是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呢”通过运用反问的修辞,强调了“王希孟、展卷人、工艺人”和“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是一样的。
    21.D(文中的“我们”是指说话者、作者。A项,“我们”指小明和小强两人。B项,“我们”是“你”之意,不包含刘老师,指小明。C项,“我们”指说话时的双方。D项,“我们”与画线句中的“我们”用法相同,指说话者或作者。)
    22.①饭后散步也有讲究②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③室内外温差较大(每处2分,其中完整连贯1分,逻辑严密1分)
    【解析】第一处,要考虑后面讲的是饭后散步的正确做法,结合“不过”分析,此处作为承前启后的过渡句,与上文“饭后适当散散步,对于大多数健康的人来说,有助于放松心情,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所以一直被视为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形成转折,故填:饭后散步也有讲究。第二处,要考虑饭后马上散步的后果,最后提到了“消化不良”等疾病问题,源于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故填: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第三处,前面点明是冬季,后面点明是在温暖的餐厅,导致饭后马上散步出现疾病的原因是温差太大。故填:室内外温差较大。
    23.【说明】本次作文是隐含观点类情境交际型材料作文,时代性、情境性和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能力。就本次作文而言,就是指发言稿的内容要紧扣“将烹饪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的热点新闻和众人对此事的态度,也指根据同学的观点选择发言的内容和立场态度。
    二是情境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本次作文的情境是光明中学安排的班会,内容是就“将烹饪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展开讨论,目的是“统一认识”和“顺利推进新劳动课程的实施”,写作的文体是“总结性发言稿”,写作者的身份是“班长”,对象是“全班同学”。这些情境要素对写作的内容和形式作出了或明或暗的限制。具体来说,“统一认识”和“顺利推进新劳动课程的实施”的表达目的和“班长”的身份决定观点态度的选择只能是“支持”;“展开讨论”和“总结性发言稿”等决定写作内容必须包括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回应,尤其要针对反对“将烹饪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的理由作矛盾分析,引导反对者认识到“加重负担”“影响学习”“存在安全隐患”只是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只要完善新劳动课程实施过程就可避免,从而真正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发言稿”暗示要重视口语表达的“互动性”,开头要有得体的称呼和问候,文中要灵活使用“我”“我们”“你”“你们”等人称代词,结尾要有致谢语;“全班同学”是发言的对象,这就决定“发言”要用“平等交流”而非“发号施令”的语气。
    三是破立结合的思辨性写作能力。破立结合是思辨性写作的重要能力之一。本次作文的“破”是针对反对“将烹饪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的观点进行驳斥和分析,采用反驳论证的方法,指出“加重负担”“影响学习”“存在安全隐患”等理由与“反对将烹饪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的观点态度缺乏必然联系。“立”就是接下来要阐述将“烹饪”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的意义,表明“支持”的观点和态度。“破”是为了“立”,反对者认识到自己反对的理由和反对的态度缺乏必然联系,就可能改变原来的态度,转而选择“支持”的态度,这样,“立”的目的就达到了。
    【作文等级评分细则】
    一、作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5月,烹饪被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标准,每周1节,从9月开学起,正式实施。对此,学生、家长和教师议论纷纷,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者说可以培养动手能力、生存能力,可以磨炼意志、增进感情;反对者说加重负担者有之,说影响学习者有之,说存在安全隐患者有之。
    光明中学为顺利推进新劳动课程的实施,要求各班举行班会就此展开讨论,统一认识。请以班长的身份,写一篇总结性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紧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情境和身份;不得套作或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题目解读
    本次作文题目是隐含观点情境交际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共包括材料、导语和要求三个部分。
    1.材料解读
    本次作文材料包括热点新闻和受众态度,包括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层,热点新闻,2022年5月,将烹饪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从9月开学起,正式实施。“烹饪”主要代表的是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实践能力,而将它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在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实践教育等方面的意志,也暗示在此之前,这些方面的教育因无章可循而难以落实。
    第二层,受众态度,共两句话,第一句概述了烹饪被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标准后学生、家长和教师两种针锋相对的态度,即“支持”和“反对”;第二句具体说明了各自的理由,前者看到的是正面意义,后者看到的负面影响。
    2.导语解读
    “要求各班举行班会就此展开讨论”设置了一个校园生活情境,即班会。“就此展开讨论”是班会的内容,“此”是指材料内容,既包括“烹饪被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标准”这件事,也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支持或反对的态度和理由;“讨论”暗示班会上可能有不同观点的碰撞。“统一认识”是班会的初步目的,“光明中学为顺利推进新劳动课程的实施”是最终目的,可见,写作时只能选择“支持将烹饪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标准”的立意。
    “写一篇总结性发言稿”明确写作的文体要求,“发言稿”明确写作要符合相应的格式和语言要求,“总结性”暗示发言要对班会上的不同观点进行回应。“请以班长的身份”明确发言者的身份,“班长”既是同学的代言人,又是班主任的助手,这就决定其发言的立场只能选择“支持”,要发挥正面的导向作用,但也要对反对者观点和理由进行入情入理的剖析,从而说服他们,而且语气应该是“平等交流”的,而非“居高临下”的。
    3.要求解读
    “紧扣材料”是指紧扣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内容包括热点新闻、受众态度和理由,含意是“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自理教育”“实践教育”等,不能脱离这两个方面,也不能将含意泛化为“素质教育”“综合素质培养”等。
    “选准角度”是指根据材料核心内容、含意,导语的任务指令选择立意的角度,本次作文材料的核心内容是“烹饪被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标准”,因此,从教育的决策者或实施者的角度谈“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自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较为适宜。
    “确定立意”是指根据材料内容、含意和导语的指令确定对“烹饪被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标准”一事的观点和态度。
    “自拟标题”要求根据写作的主题和内容拟定标题。
    “符合文体特征”是指符合“发言稿”的特点,开头要有称呼和问候语,主体要灵活选择人称代词,尤其是第一、第二人称,结尾要有结束语和致谢语;要用口语,而非书面语。
    “切合情境和身份”是指发言要符合“班会”这一场合,要看“同学”这一对象,对他们观点适当回应,语气要平和;还要符合“班长”的身份,具体要求见“导语解读”。
    其他要求是常规性的,在此不作说明。
    三、切题界定
    1.符合题意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阐述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自理教育、实践教育的正面意义,并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防止这些影响的方法。
    2.偏离题意
    片面论述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自理教育、实践教育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忽视其积极意义;或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泛论“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等。
    四、评分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