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广西贵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12-1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C(根据原文中的“而且更要求作者对所咏之物也要有一份感动的情意”,可知C项分析不当)
    2.C(A项“介绍‘兴发感动’诗学理论内涵”错,还有形成原因,评赏标准等:B项“‘兴’主要指向创作者,‘发’包括作者与读者”错,“兴”包括作者与读者,“发”主要指向创作者;D项“可以忽略其外表叙写的是何种情、事.比如《登高》,其价值在于能唤起读者多种美好意念”错,原文是“如果不从理性做客观的评判,而只就感发性的特质而言……而并不在于其外表叙写的是何种情、事”,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忽略诗歌外表叙写的是何种情、事;《登高》的价值也并不是只在于能唤起读者多种美好意念)
    3.A(B项表明西方人“东望”中国古典诗词;C、D两项并非论述古典诗词的民族凝聚作用)
    4.①中华古典诗词蕴含着人格美等,并积淀成中华民族的传统,作用于中华儿女个人、中华民族整体、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始终。吟咏古典诗词,能激发情感共鸣,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②中华古典诗词蕴含着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③吟咏古典诗词,弘扬国学经典,能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每点1分,三点全对得4分)
    5.①“兴发感动”的内涵。②“兴发感动”之力形成的三种方式。③“兴发感动”在诗歌评赏方面的应用。(每点2分)
    6.D(A项,根据文意,这里不是说明狮子们的亲密无间,而是表明别的狮子在无理取笑,说明狮子们的“坏”。B项,“可见好狮子天生饮食习惯和别的狮子不同”理解错误,这里是通过这一细节说明好狮子的善良。C项,“对这段生活有留恋”理解有误,根据语境和逻辑,应该是表现好狮子有文化修养的一面)
    7.C(“意在突出母狮子对人血的喜爱”分析错误,根据前后文和文章的主旨,这里主要是说明坏狮子对好狮子的仇视与挑衅)
    8.①正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好狮子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刻画,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心地善良、文明儒雅的好狮子。②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坏狮子多个层面的刻画,写出了坏狮子的可恶与野蛮,从侧面刻画出了好狮子的美好。(回答对比也可以)(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①衬托形象。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刻画了一只愚昧、野蛮、残琴的母狮子形象,衬托小说中的好狮子,使好狮子代表的文明、有修养的形象更加突出。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串联对好狮子以及其他狮子的描写,使文章前后照应,形成一个整体。③突出小说的主题,丰富文章内容。通过刻画这头母狮子,深化了作者对野蛮的批判、对文明的赞美这一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野蛮、愚昧、残暴的贬斥与抨击。(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0.D[(原文标点)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11.B(两个“然”字含义不同,前一个“然”是“这样”,后一个“然”同“燃”)
    12.C(“向魏桓子和赵襄子各索要两处土地”说法错误,只是向赵襄子索要了蔡和皋狼两处土地,文中没有提到也向魏桓子索要两处土地)
    13.(1)晋国(如果)有危难,你不要认为(或嫌)尹铎的地位不高,不要认为(或嫌)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他那里作为归属。(“而”“少”“以为”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主公在一次宴会上就羞辱了人家的国君和国相,又不加戒备,说“(别人)不敢兴起灾难”,恐怕不可以啊!(“耻”“兴”“无乃……乎”各1分,句意1分)
    14.①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来委任,与其选择小人,不如选择愚人。②要审慎地考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全对给3分)
    【参考译文】
    当初,智宣子准备立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如果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遭灭门之灾。”智宣子对此置之不理。智果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改为辅氏。赵国大夫赵简子有两个儿子,大的叫伯鲁,小的叫无恤。赵简子将立继承人,不知道立哪一个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行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道:“用心记住这些话!”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来;问他的竹简在哪里,却早已丢了。赵简子又问小儿子无恤,他则熟练地将竹简上的话背出;问他竹简在哪儿,他立即从袖中取出献上。通过这件事,赵简子认为无恤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赵简子派尹铎去治理晋阳,尹铎少算居民户数(减轻当地的赋税)。赵简子对儿子无恤说:“晋国(如果)有危难,你不要认为(或嫌)尹铎的地位不高,不要认为(或嫌)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他那里作为归属。”等到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瑶继位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智襄子戏弄韩康子又羞辱了他的国相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便告诫说:“主公您不提防灾祸的话,灾祸就一定会降临啊!”智瑶说:“人的生死祸福都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灾落祸,谁还敢兴风作浪!”智国说:“并不是您说的那样。现在主公在一次宴会上就羞辱了人家的国君和国相,又不加成备,说‘(别人)不敢兴起灾难’,恐怕不可以啊!”智瑶不听。智瑶向韩康子索要领地,韩康子不想给他。段规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他一定会讨伐我们,不如给他。”便派使臣去见智瑶,送上有万户人家的一处城邑给智瑶。智瑶大喜。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打算不给他。任幸说:“主公不如先答应智瑶的要求,让他骄横,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对付智氏,何必要我们单独成为智瑶的攻击目标呢!”于是交给智瑶一处有万户人口的城邑。智瑶又向起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拒绝了他。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的军队进攻赵氏。赵襄子派遣张孟谈秘密出城未见韩、魏二人,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该商议,约定好起事的日子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死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倒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乱作一团,韩、魏两军乘机从两边夹击,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打败智瑶之军,杀了智瑶。又将智氏族人尽行诛灭。只有辅果一家幸免于难。
    臣司马光曰: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大凡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来委任,与其选择小人,不如选择愚人。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慎地考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15.B(根据标题可知,这首诗是写诗人自己秋夜苦读,所以首联是感叹自己是“碌碌无奇”的“腐儒”,写自己喜欢读古人的遗编)
    16.①语言质朴,平实如话。这两联用口语化的语言分别写室外秋夜情景和睡前进食,通俗易懂,如“秋夜渐长饥作票”不做任何修饰,仿佛俩老人谈心,直接叙述。②轻描淡写,内含深意。这两联轻描淡写深夜读书与睡前进食,但从中看出诗人的清苦生活和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情怀。③“笔调清淡”中刻画的是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的清苦诗人形象,所以“意境不薄”。(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7.(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3)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18.参考示例:我选择了《阳关三叠》《牧羊女》等20多首颇具民族风格的作品。(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两处得3分)
    19.①一气呵成    ②座无虚席(济济一堂)    ③经久不息    ④得天独厚(每处1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给分)
    20.画横线句子结构上由三个“从……到……”构成,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不同时期的乐器,意在表现中国民族器乐的演奏实践和艺术积淀,书写了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2分)节奏感强,增强了语言气势,加强了表达效果。(2分)
    21.C(C项和原文中的“你”是泛指,其余三项是特指)
    22.①在台风来临前 ②转移到安全地带 ③如果你在外面(每处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给分)
    23.【写作提示】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介绍了象棋的三个术语,然后分别对这三个术语进行解释,接着指出初学者入门的途径和常见的错误做法,最后简单说明残局、中局和布局的先后关系。可见材料意在让考生阐释布局、中局、残局的先后关系,具有哲理意味,考查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象棋中,残局应是初学者最先掌握并精熟的,残局是基础,精熟残局并由残局进而贯穿至中局、开局,由特殊、局部局面的把握进化至对一般、全盘局面的自由驾驭,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而现实中一些初学者却不注重残局钻研,一心只求开局精巧,中局强大,最终却落得个“高开低走”的失败结局。
    据此考生可以引申到学习、做事、工作甚至是治国,由个人、国家延伸至社会层面。只有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投机取巧,才能搞好学习,干好工作,做好事情,治理好国家。只有在夯实基础上的精巧布局,才能做到灵活变通、游刃有余;否则,便只能一手“好棋”走成烂棋,最终以失败收场。
    立意:夯实基础,欲速则不达;求“妙”也要建立在精“残”之上:深悟“残局”,精谙棋道;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