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版)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全面深入把握中华文化的内涵,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
    中华文化的系统观。系统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和突出优势。中华文化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个系统整体。一是本源相通,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皆生于道,道贯万物并把它们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二是本性相通,天地万物与人虽然呈现不同的形态,但其本性是一致的,中华文化用阴阳五行之性将宇宙时空、万事万物和社会人生统一了起来。三是地位功用相通,天地万物结构分明,各安其位、各有其用、各尽其责。如荀子所云:“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中华文化视野里,天地万物在各自所处的位置上发挥着作用,没有一物是多余的、无用的、可以随意废弃的。四是运行规则相通,天地万物遵循着共同的运动规律,相生相长、相反相成,普遍联系、
    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因此,中华文化是“一”的文化,儒释道各家都得出了十分一致的结论。在中华文化里,从“道通为一”推演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构成中国人的最高信仰追求。
    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中国先人认为天、地、人是一个整体,人生的价值意义与天地之道相通,人应该效法天地,与天地保持同频共振,即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中用分别代表天和地的乾坤二卦揭示了天地之道及君子的价值取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方面,天道刚健,运行不息,君子要效法天道,锐意进取,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精神贯穿于儒、道、法、释各家,只是表达形式不同而已,如荀子的“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墨子的强必“治”“宁”“贵”“荣”“富”“饱”“暖”,不强必“乱”“危”“贱”“辱”“贫”“饥”“寒”;韩非子的“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等,都从不同角度肯定了自强不息精神。另一方面,广袤的大地厚重包容,君子应效法大地,修养宽厚的德性,以包涵载养万物。“厚德载物”体现为儒家的仁爱精神,如孟子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也体现在老子“上善若水”的包容精神,以及佛家“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救世精神之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孕育了向上向善的中华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也成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尚劳动创造、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核。
    中华文化的实践观。知行合一是中华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范畴,它是天人合一这一本体论范畴在人的生命生活中的呈现。《论语》开篇即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学”与“习”的统一,孔子最称许的好学者不是满腹经纶的学问家,而是能在生活中真正做得好的行动者。
    中华文化的系统观、价值观和实践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中华民族把握宇宙社会人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绵延数千年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摘编自喻立平《中华文化的哲学意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个系统整体,所以系统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和主要优势。
    B.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最高信仰追求,儒释道各家都持有中华文化是“一”的文化这样一致的观点。
    C. 儒、道、法、墨家从不同角度肯定了自强不息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为效法天道、锐意进取、奋斗不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尚劳动创造、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核,就是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从不同角度阐释,各观点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B. 文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进行阐述,重点阐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C. 文章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逻辑严密,有说服力。
    D. 文章第三段在阐述中华文化价值观时,从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展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厚德载物主要体现在儒家的仁爱精神、佛家的包容精神和道家的救世精神中。
    B. 知行合一是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天人合一在人生命生活中的呈现。
    C.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受到它的影响。
    D. 中华文化系统观、价值观和实践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上下绵延数千年。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一是强加因果关系,原文为“系统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和突出优势。中华文化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个系统整体”,二者没有因果关系。二是表达的程度有误,文中是“突出优势”而非“主要优势”。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重点阐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错误,结合文章主体内容“中华文化的系统观。系统观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中国先人认为”“中华文化的实践观。知行合一是……”可知,文章主要阐述中华文化系统观、价值观和实践观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它们之间的联系。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厚德载物主要体现在……佛家的包容精神和道家的救世精神中”张冠李戴,原文为“‘厚德载物’体现为儒家的仁爱精神……也体现在老子‘上善若水’的包容精神,以及佛家‘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救世精神之中”,应将“佛家”和“道家”互换。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郑玄注《周礼·庭氏》上记载:“救日以枉矢,救月以恒矢。”恒矢是前后重量均衡,射出以后箭行平稳,射程较远的一种特殊弓箭。月食时向月亮射出这种弓箭,就可以从怪物口中解救出月亮。这一习俗一直到清代还有延续。
    唐代《开元天宝遗事》“击鉴救月”中写道:“长安城中,每月蚀时,即士女取鉴向月击之,满郭如是,盖云救月蚀也。”“鉴”为镜子的古称。唐长安人口在百万左右,月食发生时,全城士女都要拿起镜子向月亮敲击,这一场景也可以说是相当壮观了。
    当月食发生时,百姓纷传天上的狗要吃掉月亮,于是敲锣打鼓,力图尽快赶走这一怪兽。光绪年间驻中国云南的法国外交官方苏雅曾有一次从睡梦中被炮声惊醒,以为遭到了民众的进攻。结果原来是城中百姓遇到了月食,在放鞭炮,“以轰走吞吃月亮的天狗”。
    (摘编自《月食来了,古代官方和民间会如何应对?》)
    材料二:
    明末清初,西方的月亮新知先是被耶稣会士以上帝的名义部分带到中国,后又被丰富精密的现代天文学主宰。从清末开始,关于月亮的千古传说在科学的名义下渐成迷信,月食遂成为纯粹的“自然现象”。而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月亮丧失的不仅是神话,同时失去的还有那浓郁的人文生机与温馨热度,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死气沉沉的天体。当时的科学知识的确普遍认定,月球“即无机界,亦永远不生变化,盖一残骸之死界耳”。它可以被计算大小、年龄,被推测运动轨迹,但却没有生命和生物存在。换言之,月亮由从前想象的有机生命体,转变为充满火山残骸的无机物。这样的知识,在民国时期被一遍又一遍地叙说和不断强化。如1931年,郑贞文、胡嘉诏所编《太阳·月·星》一书谈论月世界时,就强调“月亮是死的东西,不是活的”。1937年译介的外文书《天象谈话》里也宣称,月不过是废石和沙构成的:“它的表面盖着一层火山喷出的灰……它是一个死的、荒芜的、寂静的世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联书店所出的“新中国百科小丛书”专门有一册新编的《太阳与月亮》,作者开篇面对“谜一样的天空”,即告诚“玄想是靠不住的”,月亮上是一个静静的世界,是“一片死寂”,没有水、没有空气,因此任何生物都不会生长:“阴森得会使人害怕。”在这类科学知识的笼罩之下,作为有机生命体、包含许多特殊人文故事的那个旧式月亮,似乎已然接近死亡。
    当然,“月亮之死”也有其限度。一方面,人们仍然在怀疑月亮上不无生命;另一方面,月亮的人文情思可能会变化,却无法断绝。即便是那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也会不断地被人们赋予新的想象和情感寄托,从而持久焕发新的人文活力。1934年,天津版的《大公报》报道,有人举办“少年中秋赏月会”,主办方不仅请来天文学者王正路来讲“科学中的月亮”,同时也请来书画家桂逢伯讲演“神话中的月亮”。神话与科学,就这样有趣地共存于赏月活动之中。民国时期,月亮的人文“生机”,还广泛存续在童书、儿歌等的创作里,类似“月亮姐姐/你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给全世界穷苦的人们/点灯呀!”这种诗歌的文艺作品,仍然随处可见。无疑地,我们观念中的月亮从未完全抛弃其人文传统,只是科学与想象乃至神话之间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某种变动而已。虽然伴随着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兴起,月亮的“神话”和相关的传统话语不再神圣,但这一知识转变,不尽然是科学之光驱走迷信的迷雾如此简单的线性过程。中国人心中的“古时之月”并未全然远去,她总能在不经意的时候,勾起中国人别有的人文心思,哪怕她早已失却神秘的光亮。
    (摘编自谭丹《西学与近代国人的月亮新知》)
    材料三: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免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
    2020年11月24日,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2022年5月6日,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宣布,自即日起公开发布嫦娥五号探测器有效载荷2级科学数据。
    (摘编自网络)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之所以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应该和中国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有关。
    B.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先后进行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多次发射,并且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C.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并在玉兔号月球车的帮助下取得了月球样品。
    D. 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目前在进行第一阶段。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古代,当月食发生时,人们认为是天狗正在吞食月亮,于是采取措施希望把月亮从危险中解救出来。
    B. 月亮的科学新知从西方传到中国,这使得关于月亮的神话渐成迷信,月食遂成为纯粹的“自然现象”。
    C. 1931年郑贞文、胡嘉诏所编的《太阳·月·星》和1937年译介的外文书《天象谈话》都认为月亮上没有生命。
    D. 中国人探月工程,不但是为了开采月球上的矿产,更是要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新的贡献。
    6. “在这类科学知识的笼罩之下,作为有机生命体、包含许多特殊人文故事的那个旧式月亮,似乎已然接近死亡。”结合材料对于月亮的论述,请谈谈你对有关月亮的传说和对月球的科学认知之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4. C    5. D   
    6. ①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和认识,是人们对于月球探索的组成部分,和现代科学对于月球的认知是一脉相承的。②关于月亮的古老神话和传说,寄托了人们的想象和情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科学认知并行不悖。③对于科学探索月球的进展,我们欢欣鼓舞;对于有关月亮的人文传统,我们也应该让它焕发新的活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C.“在玉兔号月球车的帮助下取得了月球样品”错,说法不全面。原文为“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免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可见玉兔号月球车是和嫦娥三号卫星共同完成月面勘测任务的。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为了开采月球上的矿产”错,原文为“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中国人的探月工程,目的是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二第二段“神话与科学,就这样有趣地共存于赏月活动之中……无疑地,我们观念中的月亮从未完全抛弃其人文传统,只是科学与想象乃至神话之间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某种变动而已”可知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和认识,是人们对于月球探索的组成部分,和现代科学对于月球的认知是一脉相承的。
    结合材料二第二段“一方面,人们仍然在怀疑月亮上不无生命;另一方面,月亮的人文情思可能会变化,却无法断绝。即便是那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也会不断地被人们赋予新的想象和情感寄托,从而持久焕发新的人文活力”可知关于月亮的古老神话和传说,寄托了人们的想象和情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科学认知并行不悖。
    结合材料二第一段“在这类科学知识的笼罩之下,作为有机生命体、包含许多特殊人文故事的那个旧式月亮,似乎已然接近死亡”材料二第二段“虽然伴随着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兴起,月亮的‘神话’和相关的传统话语不再神圣,但这一知识转变,不尽然是科学之光驱走迷信的迷雾如此简单的线性过程。中国人心中的‘古时之月’并未全然远去,她总能在不经意的时候,勾起中国人别有的人文心思,哪怕她早已失却神秘的光亮”可知对于科学探索月球的进展,我们欢欣鼓舞;对于有关月亮的人文传统,我们也应该让它焕发新的活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从进入高中后,兰香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一般生活。当然她还不像两个哥哥上学时那样艰难;她起码能吃饱饭,并且也还能吃得起一份乙菜。
    二哥一直对她特别关怀,每月都从黄原给她寄钱来,并且还常写信开导她,鼓励她。她最爱读二哥的信,还在笔记本上抄了他的许多话。她也常给他写信,甚至还敢在信上和他讨论一些“大”问题哩。她的信是寄给金波哥转他的。二哥不久前在信中写给她的一段话,使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妹妹,关于你,说心里话,是出乎我意料的。因为我原来对你不抱什么大的希望。我想你一生能有个温暖的家庭,生儿育女,有吃有穿,不要像姐姐那样恓惶和屈辱就行了,现在我越来越看出,实际上你的天资比我和大哥都高。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的!而且我从你的来信中,看出你已经对人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有了觉悟。这使我非常激动!我感到,人的一生总应有个觉悟时期(当然也有人终生不悟)。但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对我们的一生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应该做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要知道,对于我们这样出身农民家庭的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多么不容易啊!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另外,我不知在什么地方看过一则消息,对我们很有启发:有位美国总统的女儿为了不让父亲供养她上学,自己便利用课余时间到饭馆里为人家洗碟子赚钱……妹妹,二哥这样说,不是逼着让你也去自己谋生!相信我每月的十块钱一定准时寄给你!真想和你在一块好好谈谈……有时间就来信,并希望能把字写大些,不妨出出格嘛……
    这封信引起了她强烈的震动。她在心里慢慢揣摸二哥的这些话。她内心非常激动,似乎多少年一直堵在眼前的一片朦胧的云雾,突然被阳光撕开并被大风吹散,使她看见了生活无比广阔的地平线。她现在对二哥产生了一种崇拜的感情——就像她小时侯崇拜大哥一样!
    二哥说得对,要自强自立!她一家人都是吃苦干活的人,她自己干点活又有什么了不起的!二哥说了,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地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兰香身上具有孙家的那种倔犟劲,她真的勇敢地走到那位站场工头的面前,向他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工头听完她的话,又了解了一下她的身世和眼下的情况,大为惊讶。看来这工头对人有同情心,他立刻慷慨地说:“你要是不怕误课,你就来。干两三个钟头活,给你开上五毛工钱!”
    兰香又高兴又激动地离开了医院。她猛然觉得自己长成了大人——她惊讶她竟敢做出如此大胆的抉择!既然这样决定了,她就应该毫不畏惧地投入这种生活。她白天可以增加学习时间,好把晚上的时间腾出来去干活。当然,她不会干太多的天数,因为高考快临近了。她只准备做一个来月活,赚的钱够买一件短袖衫就行了。她想,用自己赚的钱买一件衣服,穿着更有意义!只是有一点,这事既要瞒着同学们,又不能让家里人知道……
    从这一天以后,每到傍晚,兰香就以各种理由离开学校,然后悄悄来到医院的基建工地,为箍窑洞的匠人们提泥包。
    提泥包的活并不轻松。十点钟左右收工后,兰香常常浑身酸疼难忍。她先躲进医院的女厕所里,把外面那身糊满泥巴的衣服脱下来,塞进自己的书包里,然后就穿过夜晚清冷而空旷的街道向学校赶去。
    一个人行走在寂静无声的街道上,她常常会仰起头来,眨巴着那双美丽的眼睛,迷惑地瞭望着暗蓝而幽深的天空,瞭望着那一轮皓月和满天繁密的星斗,陷入了深远的沉思之中。哦,人生,宇宙,一切都是多么神秘和深奥!她突然想起不知在什么地方看过的几句诗:“走千山,涉万水,登不上你的殿堂……”
    这个天赋很高的姑娘,常常在这样的时候,会产生某种突发的奇想。某一天夜里在医院干完活后,她一边往学校走,一边猛然想:我将来一定要乘宇宙飞船到太空去!不知中国有没有与此有关的大学?她要去问一问老师——如果有,她就一定去报考!
    (补充:节选的前一章大哥孙少安去学校给兰香送钱,让她买件短袖衫,但兰香因为大哥分了家,故拒绝接收少安给她的五十元钱)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语言质朴、通俗、接地气,二哥写给兰香的信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B. 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写,对兰香施以特写镜头,全方位细腻地描写了兰香的心理活动。
    C. 小说叙写了哥哥们对兰香的关心与帮助,体现了浓厚的手足情,而工头的同情也表现了淳朴善良的人性。
    D. 二哥给兰香的信引起了她强烈的震动,让她对二哥产生了一种崇拜的感情,这种崇拜感要胜于对大哥的。
    8. 文章引用二哥给兰香的信件,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9. 兰香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她的经历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信件的内容从侧面突出了二哥坚韧顽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形象。
    ②从情节上看,信件的引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二哥的来信,才有下文兰香去提泥包的情节。
    ③从主题上看,信件中二哥对兰香的教导,突出了艰苦环境中自立自强的可贵品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9. ①不怕苦难,意志坚韧。高考前去提泥包,收工后常常浑身酸疼难忍,但她都能坚持下来。
    ②有大局观念,能够分清主次。兰香高考前挤出时间去提泥包挣钱,是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
    ③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天气热没有短袖衫。她没有伸手向家里要,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赚取。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这种崇拜感要胜于对大哥的”错误。曲解文意,原文为“她现在对二哥产生了一种崇拜的感情——就像她小时候崇拜大哥一样”。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信件的内容从侧面突出了二哥坚韧顽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形象。
    从情节上看,二哥的来信“引起了她强烈的震动”,“她真的勇敢地走到那位站场工头的面前,向他提出了自己的愿望”,正是因为二哥的来信,才有下文兰香去提泥包的情节,信件的引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从主题上看,在信中,二哥对兰香谆谆教导“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突出了艰苦环境中自立自强的可贵品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由“从这一天以后,每到傍晚,兰香就以各种理由离开学校,然后悄悄来到医院的基建工地,为箍窑洞的匠人们提泥包”“十点钟左右收工后,兰香常常浑身酸疼难忍”可知,兰香在高考前去提泥包,收工后常常浑身酸疼难忍,但她都能坚持下来。启示我们不怕苦难,意志坚韧。
    由“她白天可以增加学习时间,好把晚上的时间腾出来去干活。当然,她不会干太多的天数,因为高考快临近了。她只准备做一个来月活,赚的钱够买一件短袖衫就行了”可知,兰香高考前挤出时间去提泥包挣钱,是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启示我们要有大局观念,能够分清主次。
    由“想,用自己赚的钱买一件衣服,穿着更有意义!只是有一点,这事既要瞒着同学们,又不能让家里人知道……”可知,天气热没有短袖衫。她没有伸手向家里要,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赚取。启示我们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卯,宋顺帝下诏禅位于齐。壬辰,帝当临轩,不肯出,逃于佛盖之下,王敬则勒兵殿庭,以板舆入迎帝。太后惧,自帅阉人索得之,敬则启譬令出,引令升车。帝收泪谓敬则曰:“欲见杀乎?”敬则曰:“出居别宫耳,官先取司马家亦如此。”帝泣而弹指曰:“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宫中皆哭。帝拍敬则手曰:“必无过虑,当饷辅国十万钱。”是日,百僚陪位。侍中谢朏在直,当解玺绶,阳为不知,曰:“有何公事?”传诏云:“解玺绶授齐王。”朏曰:“齐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传诏惧,使朏称疾,欲取兼人,朏曰:“我无疾,何所道!”遂朝服步出东掖门,仍登车还宅。乃以王俭为侍中,解玺绶。礼毕,帝乘画轮车出东掖门,就东邸。问:“今日何不奏鼓吹?”左右莫有应者。右光禄大夫王琨,华之从父弟也,在晋世已为郎中,至是,攀车獭尾恸哭,曰:“人以寿为欢,老臣以寿为戚。既不能先驱蝼蚁,乃复频见此事。”呜咽不自胜,百官雨泣。司空兼太保褚渊等奉玺绶,帅百官诣齐宫劝进。王辞让,未受。渊从弟前安成太守炤谓渊子贲曰:“司空今日何在?”贲曰:“奉玺绶在齐大司马门。”炤曰:“不知汝家司空将一家物与一家,亦复何谓?”甲午王即皇帝位于南郊还宫大赦改元奉宋顺帝为汝阴王优崇之礼皆仿宋初筑宫丹杨置兵守卫之宋神主迁汝阴庙,诸王皆降为公。自非宣力齐室,余皆除国。以褚渊为司徒。宾客贺者满座,褚炤叹曰:“彦回少立名行,何意披猖至此!门户不幸,乃复有今日之拜。使彦回作中书郎而死,不当为一名士邪?名德不昌,乃复有期颐之寿。”渊固辞不拜。五月己未,或走马过汝阴王之门,卫士恐。有为乱者奔入杀王,而以疾闻,上不罪而赏之。辛酉,杀宋宗室阴安公燮等,无少长皆死。前豫州刺史刘澄之,遵考之子也,与褚渊善,渊为之固请曰:“澄之兄弟不武,且于刘宗又疏。”故遵考之族独得免。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萧道成篡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午/王即皇帝位/于南郊还官/大赦/改元/奉宋顺帝为汝阴王/优崇之礼/皆仿宋初/筑宫丹杨/置兵守卫之/
    B. 甲午/王即皇帝位于南郊/还宫/大赦/改元/奉宋顺帝为汝阴王/优崇之礼/皆仿宋/初筑宫丹杨/置兵守卫之/
    C. 甲午/王即皇帝位于南郊/还宫/大赦/改元/奉宋顺帝为汝阴王/优崇之礼/皆仿宋初/筑宫丹杨/置兵守卫之/
    D. 甲午/王即皇帝位/于南郊还宫/大赦/改元/奉宋顺帝为汝阴王/优崇之礼/皆仿宋/初筑宫丹杨/置兵守卫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句子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勒兵殿庭”与“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两句中的“勒”字含义不同。
    B. “乃引枕卧”与“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两句中的“引”字含义不同。
    C. “司空今日何在”与“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使用的文言句式相同。
    D. “固辞不拜”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顺帝将要被迫接受禅让,却临时脱逃,在王敬则的劝导之下,顺帝才答应坐车出宫,宫中哭声一片。
    B. 侍中谢朏不愿解下宋顺帝玺绶给齐王萧道成,百官哭泣,这些举动反映出诸人对萧道成篡位的不满。
    C. 在宋顺帝“禅让”之后,褚渊带领百官劝谏萧道成登基,而一开始萧道成推辞谦让,拒不接受。
    D. 汝阴王被暗杀而死,齐帝萧道成不治罪凶手反而加以奖赏,又将宋宗室远近亲属不分老少全部诛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回少立名行,何意披猖至此!门户不幸,乃复有今日之拜。
    (2)渊为之固请曰:“澄之兄弟不武,且于刘宗又疏。”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褚渊年少时就树立了自己的名声和节操,真没有想到如今会猖狂到如此地步!我们者家真不幸,才会有今天的加官晋爵之举。
    (2)褚渊坚决为他求情,说:“刘澄之兄弟不懂军事,而且又是刘宋皇族的远亲。”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甲午(二十三日),齐王在建康南郊即皇帝位,回宫后大赦全国,改年号。奉宋顺帝为汝阴王,优待尊崇的礼遇都模仿刘宋初年的规制。萧道成在丹杨建筑宫殿,派兵守卫。
    “即皇帝位于南郊”,状语后置句,“于南郊即皇帝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宋初”是表示时间的名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和文言句式特征的能力。
    A.两句中的“勒”字含义不同,分别是“带领”和“雕刻”。句意:率军到达殿庭。/句意: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正确。
    B.两句中的“引”字含义不同,分别是“拉,伸”和“援引,引用”。句意:于是搬过枕头就睡。/句意: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正确。
    C.两句使用的文言句式不同,“司空今日何在”是宾语前置,应为“司空今日在何”。“司空今日在何”句意:司空今天去哪里了?/“吾何爱一牛”是一般句式,句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错误。
    D.两句中的“辞”字含义相同,都是“推辞”之意。句意:坚决推辞司徒之职。/句意:臣死都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我推辞呢?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又将宋宗室远近亲属不分老少全部诛杀”错误,结合“遵考之族独得免”可知,刘姓宗室只有刘遵考一家幸免。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立”,树立;“名行”,名声和节操;“意”,料到,想到;“披猖”,猖狂;“拜”,(被)授予官职。
    (2)“固”,坚决;“不武”,不懂军事;“疏”,远亲。
    参考译文:
    辛卯(二十日),宋顺帝下诏禅位于齐王(萧道成)。壬辰(二十一日),本来顺帝应该到前殿出席禅让仪式,但他害怕不敢去,躲藏到佛伞下面,辅国将军王敬则率军到达殿庭,用木板车来接顺帝出宫。太后害怕,赶紧亲自带着宦官们找到了顺帝,王敬则哄劝让他从佛伞下出来坐到木板车上。顺帝止住泪水问王敬则:“你们是要杀我吗?”王敬则说:“只是让您搬到别的宫殿去住,您的祖先取代司马氏时也是这样做的。”顺帝哭泣着捻弹手指说:“希望转生以后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家!”宫中的人都伤心地哭了。顺帝拍着王敬则的手说:“你一定不要担心,我会赏赐给你十万钱。”当天,文武百官都陪同在萧道成周围。侍中谢朏当天正好值班,应该让他解下玉玺的绶带,谢朏假装不知道,对传递诏令的使者说:“你有什么事吗?”使者说:“请您前去解下玺绶交给齐王。”谢朏说:“齐国应该也有自己的侍中。”说完搬过枕头就睡。传诏的使者害怕,建议谢朏称病,另找一位兼职侍中,谢朏说:“我没有病,怎么能说有病!”说完身穿朝服走出东掖门,仍旧乘车回到家中。萧道成只好任命王俭为侍中,解下玺绶。禅让仪式举行完毕,顺帝乘画轮车从东掖门回到东宫。顺帝向身边的侍从问:“为什么今天不奏鼓乐?”手下没有人回答。右光禄大夫王琨是王华的堂弟,在东晋时就已经担任郎中,到此时,抓住顺帝车子的獭尾痛哭说:“人们都以为长寿是令人高兴的事,而我认为长寿是一种悲哀。既然不能早早地死去,所以才会屡屡看到这样改朝换代的事。”说着,哽咽地抽泣着,悲伤之情无法抑制,陪同的文武官员也都泪如雨下。司空兼太保褚渊等手捧玺绶,率领着文武百官到齐王萧道成的府中请求登基。齐王推辞谦让,拒不接受。褚渊的堂弟、前安成太守褚炤对褚渊的长子褚贲说:“司空今天去哪里了?”褚贲说:“他正手捧着玺绶在齐王府前的大司马门进献。”褚炤说:“不知道你家司空把一家之物送给另一家,又是什么意思呢?”甲午(二十三日),齐王在建康南郊即皇帝位,回宫后大赦全国,改年号。奉宋顺帝为汝阴王,优待尊崇的礼遇都模仿刘宋初年的规制。萧道成在丹杨建筑宫殿,派兵守卫。把南朝宋的诸位先帝的牌位迁移到汝阴庙中,原皇室诸王都降为公爵。其余没有在齐国政权建立的过程中尽心竭力的王国,全部被剥夺。南朝齐高帝萧道成任命褚渊为司徒。祝贺的宾客们挤满了座席,褚炤叹息着说:“褚渊年少时就树立了自己的名声和节操,真没有想到如今会猖狂到如此地步!我们褚家真不幸,才会有今天的加官晋爵之举。假如褚渊在做中书郎时就去世了,难道不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吗?如今名声和节操都败坏了,于是才有了百岁之寿。”褚渊坚决推辞司徒之职。夏季五月己未(十八日),只要是有人骑马路过汝阴王(刘准)的府第,防守的卫士就会恐惧。但还是有人趁乱进入府第杀死了汝阴王,却以病故汇报给皇上(萧道成),皇上没有加罪,反而还赏赐了凶手。辛酉(二十日),齐高帝萧道成杀死刘宋宗室阴安公刘燮等人,宗室内无论是老少都被诛杀。前豫州刺史刘澄之是刘遵考之子,与褚渊关系很好,褚渊坚决为他求情,说:“刘澄之兄弟不懂军事,而且又是刘宋皇族的远亲。”因此,刘姓宗室只有刘遵考一家幸免。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沈少府之任淮南
    刘长卿
    惜君滞南楚①,枳棘②徒栖凤。独与千里帆,春风远相送。
    此行山水好,时物亦应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相期丹霄路③,遥听清风颂。勿为州县卑,时来自为用。
    [注]①南楚:相当于今湖南衡阳、长沙以东,江西南昌、九江及安徽南部一带。②枳棘:多刺的灌木或小乔木。语出东汉时考城县令王涣“枳棘非鸾凤所栖”之语,常用以表示大材小用。③丹霄路:犹青云路。喻仕宦显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于诗人朋友沈少府要到淮南去任职的时候,题材是送别诗。
    B. 开头以“惜”字入诗,又以“枳棘徒栖凤”为喻,赞美了朋友高洁的品行。
    C. 诗的三、四句写沈少府将单独在春天里乘船远行,从而凸显浓浓离别之情。
    D. 最后两句劝慰朋友不要以屈居于县吏为耻,而应当以待时机,奋起有为。
    15. 诗中“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历来为人称妙。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本句运用比喻修辞,将沈少府渡过淮河喻为鸟儿飞过淮河。②这里以淮河为界。从南北方分界线的外部特征入手,向友人描述淮南地区百花盛开的自然环境,实际则是预示友人前途光明与仕途的通达,借以鼓励即将到淮南赴任的友人。③这里的淮河已经由实入虚,由气候上的分界变成了人生、事业上的转折点,象征着美好的愿望与光明的前景。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赞美了朋友高洁的品行”错误。这里应是表达同情之意,而不是赞美朋友高洁的品行。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一鸟飞长淮”运用比喻修辞,将沈少府渡过淮河比喻为鸟儿飞过淮河,表达形象生动,预祝友人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
    “百花满云梦”,作者设想友人度过淮河后,就能见到百花盛开的美丽的景色,作者借江南云梦般的美景暗示友人前途光明与仕途的通达,表达了对即将到淮南赴任的友人的深深的祝福与鼓励。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淮河本来是地理上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但是这里的淮河已经由实入虚,结合下文“相期丹霄路,遥听清风颂。勿为州县卑,时来自为用”可知淮河已经由气候上的分界变成了人生、事业上的转折点,象征着美好的愿望与光明的前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无衣》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反复的形式,语境是递进发展的,如“与子同仇”,侧重表达同仇敌忾的情绪,而“___________”是行动的开始,“___________”指将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君子食无求饱    ②. 居无求安    ③. 与子偕作    ④. 与子偕行    ⑤. 春江潮水连海平    ⑥. 海上明月共潮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饱、偕作、潮、生。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尽管李白的“诗仙”是口碑,白居易的“诗仙”是官定,但就诗作和影响来说,他们都无愧于这一称号。即使民间把“诗仙”授予了李白,却也给白居易留下了“诗魔”“诗王”的雅号,并被后世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这就与李白、杜甫齐名了。
    白居易的诗以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易懂等特点,为妇孺皆知,享誉中外,影响巨大。他秉持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被历代文人奉为座右铭。无论从文学思想、诗歌观和创作成就上,还是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上,白居易都无愧于历史上伟大诗人之一,无论是“诗魔”“诗王”,还是“诗仙”都   ①   、当之无愧,也毋庸置疑。但   ②   的是白居易在处世、做官方面的功夫,也可以称为“仙人”了。有唐一代做官并做大官的诗人不少,但能像白居易一样经得起高官厚禄诱惑,在政治斗争和权位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善始善终者,实在是   ③   。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把画横线的句子由一个散句改写成一个整句。
    【答案】17.①名副其实  ②鲜为人知  ③凤毛麟角   
    18. 白居易的诗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形式多样;不仅语言平易,而且通俗易懂;不仅妇孺皆知,而且享誉中外。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讲“诗魔”“诗王”“诗仙”等称号与白居易的成就及影响等是一致的,用“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也说名符其实。
    第二处,语境讲“白居易在处世、做官方面的功夫,也可以称为‘仙人’了”是很少被人知道的,与前面“文学思想、诗歌观和创作成就”的“广为人知”形成对比,用“鲜为人知”合适。鲜为人知: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
    第三处,语境讲“像白居易一样经得起高官厚禄诱惑,在政治斗争和权位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善始善终者”的人很少,非常难得,用“凤毛麟角”合适。凤毛麟角:比喻难得而宝贵的人或事物。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散句变整句,按照前后连贯或逻辑顺序原则,先对要求变更的部分进行排序。“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为一组,“语言平易”“通俗易懂”为一组,“为妇孺皆知”“享誉中外”为一组,这些内容是白居易诗的特点及影响,根据特点内容分析,用一些关联词来连接白居易诗的特点,如“不仅……而且”“既……又”等。
    选择要求变更部分中的一句作为基准句,再把其它句改写成与基准句句式结构一致的句子。可以按照“白居易的诗……”来写,分别把“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易懂”,“妇孺皆知”“享誉中外”等内容,用表递进关系的词语表述即可。
    最后整理答案为:白居易的诗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形式多样;不仅语言平易,而且通俗易懂;不仅妇孺皆知,而且享誉中外。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   ?2007年,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黄保健对广西大石围天坑周壁石灰岩的研究,认定其形成年代距今不超过3万年左右。2017年,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任娟刚利用多种研究方法,认定陕西汉中天坑群的形成年代在距今12.6万~18.9万年之间。研究发现,湖北西部的天坑群位于长江南岸分水岭地带,当三峡古夷平面上的古冰川开始融化,河流快速下切,石灰岩在地表雨水和地下水的同时作用下,发生溶蚀作用形成天坑,这些天坑的“年龄”基本在10万年以内。
    那之前有没有天坑呢?有,但天坑崖壁是最不稳定的边坡,终究经受不住岁月的考验。在那些更久远的地质历史中, ②   ,而是我们无缘看见,它们全部淹没在地球历史演化的滚滚红尘之中了。
    天坑,始于地下河、溶洞,成于塌陷露出地表,终止于崖壁退化,消失于洼地、谷地之中。天坑见证了 ③   ,记录了岩溶地质演化的历史。这是天坑的地球科学价值所在,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 近年高考填报志愿期间,出现了一个热词“天坑”,“天坑”专业也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争议不断。请简述热词“天坑”的含义并分析“‘天坑’专业”得名的缘由。
    21.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9.①天坑的“年龄”有多大?(它们在地球上存在了多久呢) ②并非没有天坑 ③岩溶地貌演化的奇迹   
    20. 热词“天坑”是自然界的“天坑”的同音异义词,是“很坑人”之意。
    “天坑’专业”之所以得名,原因有三:一是这些专业在大学里学起来不简单,二是未来就业后的薪资也不那么乐观,三是即使是名校毕业也不吃香的冷门专业。
    21. 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黄保健通过对广西大石围天坑周壁石灰岩的研究,认定其形成年代距今3万年左右。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面“认定陕西汉中天坑群形成年代在距今12.6万~18.9万年之间”“这些天坑的“年龄”基本在10万年以内”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天坑的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有多久的,故补写内容“天坑的‘年龄’有多大”或者“它们在地球上存在了多久呢”。
    第二空,根据后面说的“而是”,可知前后两句是转折关系;再根据前句“那之前有没有天坑呢?有”和后句“我们无缘看见,它们全部淹没在地球历史演化的滚滚红尘之中了”分析,可知此处是说之前是有“天坑”的,只是我们无缘看见,故补写内容是“并非没有天坑”。
    第三空,由前句“天坑,始于地下河、溶洞,成于塌陷露出地表,终止于崖壁退化,消失于洼地、谷地之中”和后句“记录了岩溶地质演化的历史”可知,此处是说“天坑”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岩溶地貌的演化过程,那么,“天坑”就是岩溶地貌演化的奇迹,故补写内容应是“岩溶地貌演化的奇迹”。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并分析原因的能力。
    (1)热词“天坑”抓住自然界“天坑”特别深的特点,指大学里有的专业,内容深奥,艰深难懂,学生学起来不简单,耗时长,而且未来就业缺乏竞争力。即使就业了,工作繁重,人像掉进了一个爬不出来的大坑里,太累,有“很坑人”的意思。
    (2)有专业被称为“天坑”是有原因的:这些专业都是工科类专业,学习难度很大。大学期间的学习耗费精力大,但在未来的就业方面,专业实用性却不强,没有优势。即使是名校毕业也不吃香的冷门专业。未来从事科研的人员,很难研究出成果,很难成为那个拔尖的人才。工资偏低,比其他专业都要低一些。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语病共有两处:
    一是成分残缺,“对广西大石围天坑周壁石灰岩的研究”前缺少介词,应在其前加“通过”;
    二是“不超过3万年左右”前后矛盾,应删掉“不超过”。
    修改后的句子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黄保健通过对广西大石围天坑周壁石灰岩的研究,认定其形成年代距今3万年左右。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菜根谭》有言:“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意思是花木移栽到盆中终归失去了蓬勃的生机,飞鸟关入笼中就减少了盎然的生趣。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人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找准定位,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这段话告诉我们,只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株生长迅速的小草,长在农田里就是令农民讨厌的“荒田根草”,长在公园的空地上就成了“地皮草”。因为位置不同,小草的价值就有了霄壤之别,这不禁让我们深思,人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方可实现人生价值。
    找准定位,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李白身上有一种游侠精神,他蔑视权贵,轻视翰林,大呼“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放浪形骸,纵情山水。衔觞赋诗,用双手捕捉瞬间的灵光;云游四方,用双脚丈量天地的深广。同为唐朝才子的王维,既有坐看云起的闲情雅致,又有经天纬地的韬略之才,他对自己的定位则是游刃于入世与出世之间,精妙地掌控着为官与隐逸的平衡。李白和王维都深谙人生定位的真谛,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尽展才华,名留青史。
    找准定位,往往能柳暗花明,为你敞开一片新天地。
    美国著名广告策划人黛·乔安娜曾经热衷于文学创作,可是一次次碰壁,被退稿,被批评“你写作只是一种自我陶醉”的经历使她认识到,文学或许并不是属于她的天地。全面剖析自己,她发现自己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独特的视角和超强的文字组织能力非常适合广告策划职位。果然在那里,她的能力得到尽情发挥,她迅速成长为行业中耀眼的明星。戴望舒的一句“你成不了诗人”让冯亦代放弃诗歌创作,把目光投向翻译领域。身高问题让伊辛巴耶娃放弃体操,定位在撑杆跳项目上。更加准确的定位,为他们敞开了一片更为宽广的天地,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
    找准定位,为了民族,将小我升华为大我。
    鲁迅先生把自己定位为“从旧堡垒中杀出来的战士”,反戈一击,既准且狠。弃医从文,以求医治世人痼疾。以笔为枪,刀刀刺入封建残余的'心房;以文为鞭,恣意挞伐,振出黑暗时代的警钟长鸣。阳明先生把自己定位为“圣贤”。他不屑于在钦定敕修的四书五经中消磨人生,不甘心嘬取程朱理学的余唾,他壁立崖岸,不为世迁,在亲身经历中发明新的哲学奥义,并践行于戎马疆场,传道授业,泽被后人。
    由此可见,找准定位对我们多么重要。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像平坦的大道,顺风的船帆,助你抵达理想的彼岸。不适合你的位置则会成为束缚你的牢笼,禁锢你的手脚,在你的眼前遮上一层阴霾,挥之不去。我们青年人应当擦亮眼睛,找准定位,去撷取成功桂冠上最耀眼的那颗明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第一句引用了明朝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菜根谭)中的名言,第二句是对于这句名言的解释。花木移栽到盆中就会失去生机,飞鸟关入笼中就减少生趣,说明人生定位的重要性。
    由此,我们可以思考,每个人天赋不同,兴趣各异,如果我们能尽早地认清自己,明白自己内在生命的愿景,能顺着自己的天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就更能享受这美好的一生。
    准确地定位人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足够清楚的认识,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我们才能将自己放在合适的高度去生活。
    准确定位人生,还需要明白人生离不开奋斗。不论你是否清楚认识了自己,也不论你是否了解了社会的需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不懈是不可或缺的。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人思考”,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百年前,旧中国积贫积弱,五四时期的青年是在山河破碎中奋力抗争的一代;百年后,新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民族复兴路上凯歌前行的一代。立足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明大理、知大任、怀大德,在把握时代大势中校准人生方向,在建功时代伟业中成就人生价值,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价值与定位。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列举爱因斯坦、马克吐温的例子论证找寻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散发耀眼的光芒;然后列举贾平凹、杨丽萍、帕瓦罗蒂、乔丹等例子论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盲目崇拜别人,在我们的人生中诠释自己的价值;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无论正担任何职,必然恪尽职守努力付出,然都应惊世骇俗自成一方。
    立意:
    1.找准人生定位。
    2.找到正确平台。
    3.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4.投入广阔天地,青春更有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