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学习效果阶段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11-0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联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2022.10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C。(递进关系逻辑混乱)
    2.D。(逻辑关系错)
    3.B。(不是连环画发展的趋势,而是为连环画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4.(4分) 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用脚本来叙事,是中国连环画叙事的一个重要途径”的观点,接着分析中国连环画脚本的演变过程和特点,最后揭示叙事脚本的意义和作用。
    ②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比,突出中国叙事文类发展的独特道路。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5.(6分)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文化价值。
    ②克服连环画本身趣味性不足、想象空间不足的缺点。
    ③开掘、活化既有的连环画资源。
    ④加强原创连环画的出版。
    ⑤推动优秀连环画走出国门、探索连环画数字产品开发、加强连环画理论研究等。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6. D 。(A.“完全是出于一名警察的职业敏感和责任使命”错误。并非“警察的职业敏感和责任使命”,而是因为毫无线索的搜捕使巴拉维诺陷入了紧张和恐惧。
    B.“他是一个蔑视警察、机智从容的革命者”没有依据,大楼里也并非处处都有革命者。
    C.“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无能警察的批判”错误。作者批判的不是巴拉维诺本人,而是警察和政府。)
    7. C 。“小说中被搜查的民众全都心怀敌意”错误,那是巴拉维诺的臆想,也并非所有的警察都“乱作一团”。
    8. (4分)(1)面对孩子的哭闹,他既心烦又心疼,想安抚孩子让他停止哭闹;另一方面他充满害怕和怀疑,面对孩子都不敢放松警惕。
    (2)巴拉维诺向往光明、自由的生活,不想再做一个带着枪、整天疑神疑鬼、精神紧张的警察。
    9. (6分)小说情节在紧张与松弛之间张弛有度地推行:①巴拉维诺在阳台上害怕迷路,害怕被囚禁,气氛一时紧张起来;找到突破口,看到警察同伴,心情缓和下来。②巴拉维诺刚放松地摘下头套,一个声音让情节走向紧张的高潮,转头发现不过是一个姑娘在念杂志,虚惊一场;③他听到“手枪”一词以为姑娘藏有手枪,又紧张怀疑起来,最后发现不过是一只猫,他才明白这不过是一场玩笑。
    效果:①突出巴拉维诺极度紧张害怕的心理;②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③使主题更具有讽刺性。
    10. D。
    11. B。
    12. D。 (“借力”应理解为“如果自己的力量”,而非“借助援军的力量”,因为后文有“待外援之至”)
    13.(1)(4分)却(反倒、竟)纵容部下戕害(残害)百姓不去禁止,平时尚且是这样,对紧急情况该怎么办呢?(乃、部曲、平居、缓急各1分)
    13.(2)(4分)郭永率领将士日夜登上城墙守卫(在城墙上守卫),窥探到机会(等候时机)便出兵狙击,有人劝益谦丢弃城池而逃跑。(乘城、伺间、委、遁各1分)
    14.(3分)①以张益谦率众投降反衬郭永宁死不降;②以金人的赞赏和利诱来表现郭永的坚贞不屈;③以“大名人在系者”的流泪衬托郭永的视死如归。
    15. D 。 D.“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错误,由注释“当时辛弃疾带湖居所被焚,而迁居瓢泉未果”可知,辛弃疾乔迁新居,未能实现,因此不可能“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16.(6分)以家具少于车的夸张语气调侃自己家中的寒窘;以与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来反嘲自己因病止酒遣散歌者故交疏离的冷清;以白鹤飞来又忽去戏谑自己渴盼知音而不得的失落。
    17.(6分)(1)纵使相逢应不识;料得年年肠断处;(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8.C。  第一组:“统筹兼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依据后文“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可知,该处说明的是治理谣言需要大家共同参与,而没有指挥、谋划的意思,故应使用“统筹兼顾”。
    第二组:“制约”,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则前者制约后者;“制裁”,对违法者依法给予惩罚,或中国国家机关、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军队等,对违反其纪律的人员予以处分。结合语境可知,该处表达的是“国家机关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约“谣言”,所以,该处应使用“制约”。
    第三组:“侵占”,非法占据,侵占别国领土或别人的钱财以及重要东西,使用非法手段来获取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挤占”,排挤开原来的并侵占它的位置。结合语境可知,该处表达的没有“非法占据”的意思,而是“排挤开原来的并侵占它的位置”的意思,所以,该处应使用“挤占”。
    第四组:“林林总总”,形容杂乱众多,也可形容人或事物众多;“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结合语境可知,该处不仅表示众多,而且还表达样式多,所以,该处应使用“形形色色”较为合适。
    19.A。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①重复赘余。“因为”与“诱因”语义有重复部分,可将“诱因”改为“特性”;
    ②语序不当。一件事物,应该先说明其“成因”,然后才会有“真假难辨”,再然后是“传播快速”和“片面性强”,所以其顺序为“成因复杂、真假难辨、传播快速、片面性强”;
    ③搭配不当。“引爆”与“发酵”不搭配,应将“引爆”改为“引起”。
    20.(5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原文的内涵更加全面,“流言止于智者”仅强调了受众的识别力,而原文则包括了“重要性”“模糊性”“识别力”等多个要素;原文与下文正向引导舆论的策略形成对应,能更好地统领整个语段;原文用公式的形式,更加直观新颖,能清晰表达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21.C(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合用一个主语“这些经典红色文艺作品”,选C最恰当)
    22.(6分)示例:①现在已经远远超出原先的范畴 ②都可以成为优质的红色文艺IP ③红色文化是上一代人的记忆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郭永)字慎思,大名元城人。他天资雄爽,刚明勇决,高七尺,须髯若神。以祖荫入官,屡任至知太谷县。太原的帅往往任用重臣,每次宴会就要花费千金,全都靠聚敛各县来供给。郭永给幕府送去书信说:“不是十分之一的赋税而去榨取,全都是民脂民膏,用来作为宴饮的花费,可以吗?如果不能免除,那我只有辞职而归了。”幕府不敢强迫。不久燕山兵起,郭永被任为其路转运制官。郭药师屯边,他怙恩横行,非常暴虐,部卒在集市上买东西不给钱,还打人,直到打坏眼睛、折断肢体才罢休。郭永请求见郭药师,对他说:“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皇上以诚心相持,可以说是推赤心置于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没有尺寸之功来报答皇上,反倒纵容部下戕害百姓不去禁止,平时尚且是这样,对紧急情况该怎么办呢?”郭药师虽然谢罪,却没有愧疚的样子。金人进犯趋往京师,对所路过的城邑都想立刻攻占。当时天气寒冷,城池全都结冰, 金虏藉冰用梯子爬上城墙,往往不攻而入。郭永在大名,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先解除了禁止在城壕捕鱼的禁令,人们争着凿冰打鱼,冰不能冻合。金虏来到大名城下,打量盘算了很久,最后离开了。宗泽留守京师时,因大名正当要冲,传檄郭永、杜充、张益谦,要他们互为掎角。郭永于是早晚抓紧进行战守准备,并与东平权邦彦结为援助,没多久便声振河朔,已经没于金人的州县又纷纷响应官军,金人也害怕而不敢动。后来,宗泽死了,杜充守京师,益谦为帅。刘豫进犯,大名孤立无援,郭永率领将士日夜守卫在城上,一看有机会便出兵狙击。有人劝益谦委弃城池而逃走。郭永说:“大名是遮蔽梁、宋的北门,敌人如果得志,就会席卷而向南方,朝廷就危险了。假如我们力量不敌,仍应当死守,以挫败敌人的锋芒,等待外援来到,为什么要放弃呢?”到天明时,大雾四塞,刘豫用车发断碑残础攻城,楼橹全都被打坏,左右蒙盾而立,很多人头都被打碎了。城被攻陷,益谦率众迎降,金人说:“城被攻破才投降,是什么原因?”众人以郭永不从作为理由。金人派骑兵去把郭永找来,郭永整理好衣冠南向拜两次之后,换头巾而入。金人对他的状貌非常惊叹,又早就听说他的贤能,相互交换意见,想用富贵来诱使郭永投降。郭永瞋目唾骂道:“无知犬豕!我恨不能把你们剁成肉酱来报效国家,何必来说降呢?”怒骂不绝,金人命令把他带下去,他仍厉声说:“为什幺不快点让我死?我当率义鬼消灭你们!”被囚系的大名人无不为郭永流泪。于是将郭永杀了,一家全都遇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