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学习效果阶段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11-0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学习效果阶段调研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准考证号要填涂清楚。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用脚本来叙事,是中国连环画叙事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国连环画叙事脚本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文类。叙事文的分类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国人并非先有叙事文类,才去写叙事文字的,事情恰好相反,是叙事之作经过漫长的发展而出现丰富的文体和浩瀚的典籍之后,人们才以叙事作为文类贯穿之、整理之。中国叙事文类的历史发展走着一条独特的道路,不同于西方从神话传说——史诗悲剧——罗曼司——小说的历史过程。大概在神话传说还盛行,却没有大规模记录的远古时代,简短的叙事文字就见于商代卜辞。这就是中国叙事文字的开端,简短,朴素,探究着人与冥冥间的非因果、超因果关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古代叙事文类是以历史叙事为主,不过小说、戏剧后来居上,使中国古代叙事的技巧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叙事史中,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明清小说,其叙事的形式、法则都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中发展的。
    中国连环画作为一门叙事艺术,它采用文学作品作为脚本的时间并不很长。叙事脚本经历了从有图无文,到有图有文,再到图文并茂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即它大体经历了“无文-配文-编文”这样一个过程。连环画“脚本”一词,是1949年年初才在连环画界出现的,从前并没有这个名称。所谓“脚本”,本是剧本的统称,一般指在排演过程中角色使用的底本。另外,脚本也有书稿底本的意思,连环画脚本既是画稿的底本,又是故事中各类角色活动表演的底本,因此,把连环画的稿本称之为脚本,还是比较确切的。由于连环画脚本具有以形象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描述故事、反映生活的文学诸要素,本应属于文学的范畴。因此,称之为“文学脚本”或“连环画文学”都未尝不可。
    一般人认为,连环画是先有图像后配说明文字的。这种画配文式的连环画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不过那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人们称之为旧连环画时代。至于那“说明”,本身就是一部旧小说的缩本,文字也就是旧小说的白话文。程度浅的读者,看不懂这“说明”,就可以看那些连环图画。反正图画上也有更简略的说明。所以这种“连环图画小说”主要的是图画,而文字部分不过是补助,意在满足那些识字较多的读者。这种旧连环画形式作为无文连环画向图文并举的新型连环画的一种过渡,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总之,叙事脚本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演变,不仅是为了满足那些文化层次更高的读者,更主要的是为了辅助图像,更好地服务于故事情节的叙述。
    (摘编自沈其旺《中国连环画叙事研究》)
    材料二:
    最近,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工笔长篇连环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和大八开连环画《罗伦赶考》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前者为新创连环画,以柔软而质朴的整体设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后者是对经典连环画的再版,编辑思路上体现出的时尚感甚至脑洞大开令人惊叹。这两种书均跳出连环画固有的书籍模式,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让人们看到传统连环画艺术步入当下的生命力。
    连环画艺术可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有“小人书”之称的它,以多幅画面连续表现一个故事,通俗直白,在那些没有电视、游戏机、互联网的往昔岁月里,伴随几代人成长,也绘就中国美术史上的绚丽景观。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随着传播故事的方式发生改变等因素,连环画的阅读市场连年萎缩,传承连环画艺术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过程中,该传承些什么,又该如何传承,值得人们思考。
    连环画活在当下,重要的是将其文化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连环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一在于它精良的画面,将白描、工笔重彩、水墨等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淋漓尽致地保留下来,并吸收了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经验;二在于它厚实、富于文学性的故事,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名著。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连环画的创作很多时候按照脚本做文章。脚本保证了连环画的故事性、逻辑性,但画面却也容易被脚本限制在一个框框里,由此带来趣味性、想象空间的不足。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连环画开始式微,但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我认为连环画是不会消亡的。它们毕竟有着多页生动的画幅,简洁精练的脚本,能够承载传统文明与当代文化的丰厚内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研究出版中心主任康健说。在他看来,连环画与一般图书不同的是,它拥有一个收藏和怀旧的读者群体。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上海人美社开始重新有规模地再版传统连环画。再版传统连环画,不仅仅是单纯的文本复制,而是重新认识它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整合出版内容、增加艺术文化含量、改变版本设计、提高印刷水平,使之更贴近时代。以这次再版的《罗伦赶考》为例,它不仅仅是作品文本的展示,还增加了逐幅解读的部分,再配以创意十足的设计,使全书的线条之美得到张扬,从而大大提升了这套连环画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面是开掘、活化既有连环画资源,另一面则是加强原创连环画的出版。其中,把原创与主题出版紧密联系,使连环画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创作形式与当代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主题更加贴近,近年来已经成为连环画走出的一条新路。反映二战时期犹太人避难上海,展现中犹人民之间情谊的《爱在上海诺亚方舟》,倡导好家风、好家教的《名人家风家训》,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深度探源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30册)等,都是上海人美社最近几年“上新”的原创连环画作品,有口皆碑。
    同时,推动优秀连环画走出国门、探索连环画数字产品开发、加强连环画理论研究等种种举措,都是近年来业内深挖传统连环画这口“富矿”的尝试。
    (摘编自《盛放几代人温暖记忆的连环画该怎样连通当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连环画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文类, 其“脚本”一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是到建国之初才出现的。
    B.再版的《罗伦赶考》跳出了连环画固有的书籍模式,设计创意十足,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C.中国连环画叙事脚本的出现,是为满足那些文化层次更高的读者,更是为辅助图像以更好服务于故事情节叙述。
    D.紧密联系主题出版、贴近时代,已经成为上海人美社近几年出版原创连环画走出的一条新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环画脚本也可称为“连环画文学”,因为它是故事中角色活动表演的底本,具有文学诸要素。
    B.看不懂说明文字的读者,可以通过连环图画以及图画上更为简略的说明来满足自己理解的需要。
    C.连环画阅读市场的连年萎缩,既有连环画自身创作的局限,也是外部阅读环境选择的必然结果。
    D.在康健看来,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只要拥有收藏和怀旧的读者群体,连环画就肯定不会消亡。
    3.根据材料二,下列做法不符合连环画发展趋势的一项是(3分)
    A.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围绕“红色题材”“民俗风情”等,推出了《我的父亲刘少奇》《画说陈云的故事》《上海:开天辟地》《画说井冈》《小红军长征记》等连环画。
    B.2021年7月1日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百零八上苑展厅,一场由连环画和宣传画组成的展览既勾勒出中国连环画的发展,也构建出人美社近70年的历史。
    C.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中,精选出《鼯鼠学本领》《红面小母鸡》等一些与动物相关的彩色连环画,将其通过放大、裁剪等方式编辑成一套动物主题的绘本。
    D. 针对连环画收藏爱好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各类精装本、宣纸本、珍藏本等品种,对残缺稿件精心修复,增加导读、画家自述、画家介绍、作品介绍等内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色。(4 分)
    5.连环画该怎样连通当下?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猫和警察
    卡尔维诺
    (1)在城里扫荡隐藏的武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警察们爬上警车,头上戴着统一的、看不出人脸的头盔(一种皮制防护帽),他们会去贫民区,响着警报器,弄乱抽屉里的内衣,拆掉炉子里的管道。
    (2)刚刚失业的巴拉维诺去当了警察。他也是刚知道那个貌似平静而繁忙的城市底下存在着一个秘密:在沿着街道的水泥墙后面,在僻静的围栏中,在漆黑的地下室里,闪闪发光的可怖武器如森林般茂密地小心躺着,就像豪猪刺那样。警察巴拉维诺在他的市民中间感到非常不自在,他感觉,每一块下水道盖子,每一垛废物,都在守护着什么难以理解的威胁。
    (3)一天晚上,警察跑到工人聚居区,包围了一整座房子,那是一幢外观腐烂的大型建筑。破旧的楼梯从地下室一直到屋顶,穿过这个老房子的身体,就像是有着无数分支的黑色血管。警察们上去了,巴拉维诺在他们中间,戴着叫人难以辨认的头盔,但他仍为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心事折磨着。他们被告知,他们的敌人,他们警察的敌人,也就是奉令行事人的敌人,就藏在那座房子里。警察巴拉维诺从半掩的门里,惊恐地望着房间里面:为什么每一个人,都用焦虑、痛苦的眼神望着他们?如果他们中的某个人是敌人,为什么他们不可能都是敌人?
    (4)他们下到一个低矮的房间里,一家人正围着铺上红格子布的餐桌吃晚饭。孩子们都在大喊大叫。只有坐在爸爸膝盖上吃饭的最小的家伙,正用黑色而充满敌意的眼睛,一声不吭地望着他们。“我们有搜查房子的命令。”队长说道。爸爸正在给小孩一勺勺地喂食。他先是斜着看了他们一眼,可能还有点讽刺的意思;然后就耸了耸肩,继续照料着孩子。
    (5)警察巴拉维诺笨手笨脚地活动着自己修长而纤细的臂膀,把一个抽屉弄得叮咚作响:匕首?不,餐具。又把一个书包摇得轰鸣不止:炸弹?书。卧室里拥挤得无法穿行:两张双人床,三张小床垫。而在房间的另一头,一个小孩正坐在一张小床上,啼哭了起来。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如果在每张床铺下都藏着一架迫击炮的炮筒怎么办?
    (6)巴拉维诺跑到走廊里,厕所的门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扎红蝴蝶结的小女孩,怀中抱着一只猫。他觉得应该跟小孩们做朋友,问他们话。他尝试着抚摸那猫,那猫却突然逃掉了,还不时转过身来,怀有敌意地看他几眼。
    (7)巴拉维诺在走廊里大跨步地跳开了,追着那猫。他进到一个房间,那里两个姑娘正伏在缝纫机上干活。地上有着成堆的碎布头。“是武器?”警察巴拉维诺问道,还用脚拨开布料,却走不动路了,他的脚给缠上了玫瑰色和淡紫色的布料。姑娘们笑了。
    (8)他转过一个过道和一段楼梯。那猫有时好像是在等他,然后等他靠过去了,它又会双爪僵直地跳走。在一个房间里,只有一张小床垫,还有一个仰卧着的小年轻,抽着烟,神情可疑。“抱歉,您看见一只猫没有?”他伸出一只手去床下摸,却被啄了一下。跳出来一只母鸡,它是主人不顾政府法令偷偷在家里饲养的。光着上身的年轻人连睫毛都没动一下,继续躺着抽烟。
    (9)在一间厨房里,有一个戴邮差帽的小老头,他正在泡脚。他一看见警察,就奸笑着向他示意了一下另一个房间。巴拉维诺探了探头。“救命!”一个衣冠不整的肥太太大叫道。一向贞洁的巴拉维诺赶紧说了句:“对不起。”邮差还在奸笑,双手摊在双膝上。
    (10)警察巴拉维诺穿过厨房,去了阳台上。整个阳台都被晾着的衣服挂满了,就像飘着旗子一样。他在那个床单搭成的迷宫中走着,那猫时不时现出身来,然后又贴在另一条床单下隐去了。他突然害怕自己会迷路;也许他已经与外界隔离,他的战友已经撤离了这座建筑,而他则正好给那些被冒犯的人用晾晒的衣物囚禁起来。最后,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从一堵小墙上露出了头。巴拉维诺不知是怀着宽慰还是带着焦虑地看见楼梯上像蚂蚁一样攒动的警察,还能听到命令声。他不再怕了。他脱下了头盔:他的脸又显出了人形,那是一个金发小伙子消瘦的脸庞。
    (11)“一步也不要走了,”一个声音说,“你在我手枪的射程之内。”
    (12)声音从背后传来,巴拉维诺一个哆嗦,转头看见一个长发垂肩的姑娘,蹲在一扇窗户前的台阶上,拿着一份杂志,用感冒的声调吃劲地读着。
    (13)“手枪?”警察巴拉维诺说。他抓住她的手腕,就想要把她的拳头打开。她刚动了一下胳膊,蜷成了球一样的猫就从她怀里跳到空中,龇着牙,冲着他扑来。但警察已经明白一切都是场玩笑。
    (14)巴拉维诺听见了口哨声,还有发动机的隆隆声:警队正在离开这建筑。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警察巴拉维诺在搜查过程中神经高度紧张,不放过任何一个普通的人和物,完全是出于一名警察的职业敏感和责任使命。
    B.第(4)段从“爸爸”的神态和动作可以推断,他是一个蔑视警察、机智从容的革命者,这样的人在大楼里是处处可见的。
    C.全副武装的警察巴拉维诺被民众无视、嘲笑、捉弄,甚至被一只猫弄得狼狈不堪,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无能警察的批判。
    D.随着猫的出现,小说的情节由搜查武器变为追逐猫,这个变化暗示着在大楼中扫荡隐藏武器的行动不过是一场闹剧。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头盔富有象征意义,一个善良小伙戴上它后变成了奉命行事荒唐可笑的警察,暗示了人在特定场景下被异化的现象。
    B.巴拉维诺满心怀疑的武器不过是餐具、书籍等,阳台上晾着的衣物成了“囚禁”他的迷宫,臆想与现实形成颇具意味的对比。
    C.小说中被搜查的民众全都心怀敌意且镇定自若,拿着搜查令的警察们却草木皆兵乱作一团,这种反差产生了特别的讽刺效果。
    D.故事发生在贫民区一栋大楼里,这是对社会局势“横截面”式的表现,这个特定的环境有利于作者延迟情节进展,形成波澜。
    8.请分析画线句子中巴拉维诺的心理。(4分)
    (1)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2分)
    (2)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2分)
    9.本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请以(10)—(13)段的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并分析其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郭永)字慎思,大名元城人。天资雄爽,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屡知太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敛诸县以给。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豆觞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燕山兵起,以为路转运判官。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直,殴至坏目折支乃已。永请见曰:“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药师虽谢无愧容。会金人趋京师,所过城邑欲立取之。是时天寒,城池皆冻,虏率藉冰梯城,不攻而入。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濠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虏至城,睥睨久之而去。时宗泽留守京师以大名当冲要檄永与杜充张益谦相掎角永即朝夕谋战守具因结东平权邦彦为援,不数日,声振河朔,已没州县皆复应官军,金人亦畏之不敢动。居亡何,泽卒,杜充守京,益谦为帅。刘豫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帅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或劝益谦委城遁。永曰:“北门所以蔽遮梁宋,彼得志则席卷而南,朝廷危矣。借力不敌,犹当死守,徐挫其锋,待外援之至,奈何弃之?”质明,大雾四塞,豫以车发断碑残础攻城,楼橹皆坏,左右蒙盾而立,多碎首者。良久城陷,益谦率众迎降,金人曰:“城破始降,何也?”众以永不从为辞。金人遣骑召之,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而入。金人奇其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之。永瞋目唾曰:“无知犬豕,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金人麾之使去,复厉声曰:“胡不速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无不为之出涕。乃杀之,一家皆遇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宗泽留守京师以大名/当冲要檄/永与杜充/张益谦相掎角/永即朝夕谋战守具/因结东平权邦彦为援
    B.时宗泽留守京师/以大名当冲要/檄永与杜充/张益谦相掎角/永即朝夕谋战/守具因结东平权邦彦为援
    C.时宗泽留守京师以大名/当冲要檄/永与杜充/张益谦相掎角/永即朝夕谋战/守具因结东平权邦彦为援
    D.时宗泽留守京师/以大名当冲要/檄永与杜充/张益谦相掎角/永即朝夕谋战守具/因结东平权邦彦为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B.掎角,本指两头牛四角相抵,后比喻军队之间相互抗衡。
    C.楼橹,古代打仗时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
    D.醢,本意是指肉酱,也指古代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永在太谷县任职时,太原将帅每次举办宴会奢侈浪费,并且要求下属各县来供给,郭永义正词严地拒绝了此事。
    B.郭药师屯边的时候,怙恩横行,强取豪夺,残害百姓,郭永求见郭药师,一番话说得郭药师虽然道歉,但内心并不惭愧。
    C.金人想要趁着冰冻快速攻占城池,郭永听到这个消息,让人们在护城河上凿冰打鱼,水不能冻合,金人无计可施,只能离开。
    D.刘豫大举来犯,郭永认为大名城一旦失守,朝廷就有覆亡之险,哪怕借助援军的力量也不能抵挡,也应当拼死驻守,挫败敌人锋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4分)
    (2)永帅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或劝益谦委城遁。(4分)
    14.文章不仅从正面对传主的言行作了生动具体的记载,在大名城池陷没之后,还多次对郭永的形象进行了侧面烘托,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将迁新居不成①,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我亦卜居者②,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③。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注]①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夏,当时辛弃疾带湖居所被焚,而迁居瓢泉未果。②《卜居》相传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③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词人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
    B. 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器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
    C. 作者感慨幸好还携带一束书籍,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诗人形象。
    D. 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词人决意放下功业,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16. 小序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简析“戏”体现在哪里?(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无法被认出来的句子是“ ___▲___”;描写作者对亡妻的怀恋的句子是“___▲___”,与“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读书人应立志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承担起社会的重任,《论语·泰伯》中曾子就曾指出:“___▲___,___▲___”。
    (3)李清照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思念拂去还来,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用“___▲___,___▲___ ”两句借写月光卷拂不去来表现女子思念缠绕心头的痛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传播学者克罗斯曾提出谣言传播公式:“R(谣言)=I(事件重要性)×A(事件模糊性)÷C(公众识别力)”。在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每一种传播行为都有可能被放大以及误读。健康类谣言往往因为传播快速、片面性强、成因复杂、真假难辨等诱因,引爆负面舆情发酵。谣言的治理需要___▲___,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除了国家机关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___▲___之外,央媒应当根据谣言种类和特征,用科学性较强的专业内容来___▲___网络谣言空间,不断引导公众正确认知疫情防护相关知识,提高公众识别能力。针对新冠疫情期间网络上的负面舆情,央媒能够快速响应,通过客观、清晰的系列报道进行正向舆论引导。一些主流夹媒能更多考虑到事件中用户的信息需求,重新设计传播语态,重新打造文本形态,利用直播、数族、平面设计、互动视频、H5、纪录片、新闻游戏等___▲___的传播方式,展现决融媒“融观点于形式、融质效于内容”的内涵。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统筹兼顾    制约    侵占    林林总总
    B. 运筹帷幄    制裁    侵占    林林总总
    C. 统筹兼顾    制约    挤占    形形色色
    D. 运筹帷幄    制裁    挤占    形形色色
    1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健康类谣言往往因为成因复杂、真假难辨、传播快速、片面性强等特性,引起负面舆情发酵。
    B. 健康类谣言往往因为传播快速、片面性强、成因复杂、真假难辨等诱因,引起负面舆情发酵。
    C. 健康类谣言往往因为成因复杂、真假难辨、传播快速、片面性强等诱因,引爆负面舆情发酵。
    D. 健康类谣言往往因为传播快速、片面性强、成因复杂、真假难辨等特性,引爆负面舆情发酵。
    20. 文中画横线部分,如换成“《荀子》中说:流言止于智者。”与原文的表达效果哪个更好?请简要分析。(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IP原意为知识产权,最早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文艺作品。①,明星、品牌、创意,甚至一句话、一个符号、一个名字,都可以被冠以IP的名义进行开发。
    文艺界以百年党史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如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等,这些作品就像一道道深刻的年轮,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奋斗史、创业史,也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这些经典作品,②。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改编作品、衍生品,但并未形成多少系统的“作品链”或“产品链”,( ),而非当下人们文化消费的“菜单”上。历史从来没有走远,③,更要成为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记忆。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集中力量打造红色文艺IP。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人们只是在记忆中存在这些经典红色文艺作品
    B. 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这些经典红色文艺作品
    C. 这些经典红色文艺作品多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D. 这些经典红色文艺作品只在人们的记忆中存在着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尚书》中提到,要培养人,必须先陶冶性情。所谓“直而温,宽而栗”,意思是正直者加以温和,宽厚者辅以严肃。而傅雷先生勉励他的儿子,要做这样的人: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可见,良好的性情也许是相反相成的。
    对于当代青年修身养性,上述材料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