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11-0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客:部编版必修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建筑但凡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则必然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既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消亡。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无论是精英文化的诸子百家还是作为民俗文化的民间信仰和风俗,大多可以归纳到“以耕作居于支配地位”、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过程周而复始的农业文明的范畴之中。建筑,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在许多方面表露出与之相应的特征。
    农耕生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特征渐渐形成了一种求真务实的群体趋向。农人在农耕活动中认识到“利无幸至,力不虚掷”的真理。
    这种实用理性的务实精神,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很少刻意地附加装饰。
    中国古典建筑是建立在一套完备的木框架结构的技术体系之上的,一直十分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的表达与传递。从椽、檩、梁、柱到基础的结构力学传承,关系非常清楚。不仅如此,有些看似装饰物的构件,也有其结构方面的原始需求。如雀替,似乎是为了解决立面构图问题而发展的,但是本身也是出于一种构造上的需要演化而来的。在中国古典建筑中,纯粹装饰的构件是很少的。构件一般是在充分反映用途和构造的情况下,加以有节制的装饰完成的。适用则可,绝不无谓添加。
    其二是以人体尺度为出发点,不求高大永恒。
    中国古典建筑体系一直坚持着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无论什么类型的建筑,都很少建像西方教堂那样超尺度的东西。中国建筑的庞大,是通过小尺度单位的“院”不断有规律地衍生而产生的。这种设计取向,正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的特点,迥异于西方在神学迷狂之下所追求的超尺度。
    在审美方面,中国建筑给人设定的路径决定了人在其中是以一个个院落为中心对建筑进行审视的。故而在建筑设计中,匠师们仅就院中视野所及进行仔细推敲,而对目光不及的侧面则彻底不管,任其质朴平淡,从而形成了立面构图的“场景式”特征。步移景异,则是以面为单位在变,而不是如西方的以体为单位进行。
    农业社会人们满足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缺乏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因而社会运行缓慢,大体呈静定状态。这样的环境便易于滋生永恒意识。好常恶变,反映在精英文化中,则是一种求“久”的观念。反映在民间则是对器具追求“经久耐用”,对统治方式希望稳定守常,对家族祈求延绵永久。传统的中国式房屋设计原则就采用“通用式”设计思想,“房屋就是房屋”,不管什么用途都希望合乎使用。经久耐用和广泛造应性便成为其追求的目标。
    建筑则一方面推行灵活多变的“通用”设计原则,另一方面则渐渐形成成熟的“标准化”建造方式。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框架结构和标准化则满足了这种恒久与变异的社会心理的要求。
    “中庸”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庸”即适用而经久不渝。这一点实际是与“恒久意识”相通的,进而演绎为不偏不倚、允当适度之意。在人格思想上并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追求执两端而用中的温顺谦和的君子之风。所谓“君子讷于言”,施之于建筑,则表现为不求外显而求内涵的特点。可以认为,君子之建筑亦是“讷于言”的。中国建筑往往把精华和高潮放到最里面,放到最后面,而前面则只是质朴的墙。
    (摘编自赵劲松《从中国文化特征看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意念》)
    材料二:
    中国建筑的演变与中国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观念紧密相连。
    中国文化的“人—建筑—宇宙”的统一的观念与仪式相关联并体现在仪式之中,又特别体现在仪式的地点上。在远古,天象观察最主要的方式是立“中”。农业社会,太阳的重要性突出,与太阳相关的“立杆测影”才在“中”上占有了相当的地位。立杆又是人的社会文化行为,立杆就意味着在图腾(神、帝、祖)的名义下,人们有了本质,有了中心。地上的立中同时也是天上的立中,天上地下在“中”里得到了合一。因此,对于远古文化来说,仪式地点是以“中杆”为本质的。以空地为仪式地点,那么,空地中的中杆是核心;以庙堂为地点,庙堂上的中杆是核心;以祭坛高台为地点,坛台上的中杆是核心。
    一切重要的事务在神圣的杆柱下进行,具有一种神的公正性。这也是全氏族的心理之“中”。在同一的旗帜下,为同一族。因此,一切事都应该“中”,一切事能够“中”。
    从理论上,何为“中”?在满足一些感性条件(如从山中之高山,无山的平原中的高台)和观念条件(用仪式确信它为宇宙中心)之后,基本上就是以两重因素来择“中”的,一是哲学上的容纳万有的原则,一是现实中的“政治—地理”的原则。因此,中国建筑的演进,就是以“中”为内容的仪式地点及其美学形式的演进。
    空地上的图腾柱(杆)应该是最早的仪式地点,它与天空有一种最直接的联系,这又是一种最自然的形式。而在这种空地形式的天人对话中,空的意义显得特别的丰富和深远。“空”作为一个指导性原则也存在于坛台和庙堂之中,并且构成了中国坛台和屋庙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征,而且也作为一个核心的理念存在于中国建筑之中,使中国建筑具有了不同于其他文化建筑的特色。
    台与坛都有直接面对天空的建筑形式,从而可以归为一类,从类型学上都起源于对空地的精致化加工。但一方面大概是由于台的相对灵活性,台是中国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从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看,台在上古皆累土而成。其特点,一是高,二是台上无顶。台,可以说是中杆的一种主要功能——通天以获得天命——的发展形式。台高,直接从平地拔起,冲向上苍。它的耸立外形和意义指向透出一种神圣化的存在和象征。台无顶而空,以建筑的形式明确了与神交往的功能:人之登台而获得神性或神之降临而赐神性与人。“登台为帝”也成为上古神话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台的功能是与天上的神交往,与神交往的目的是取得地上“为帝”的合法性,将政治上的王位争夺涂上神圣的天命色彩。台之形,其上四面皆空,在与神交往中,培养、构成了中国人观察和思维的逻辑理路和审美视线:仰观俯察,远近游目。站在台上,仰可观天,俯可观地。既可触发一种深邃的宇宙人生意识,也可产生一种人在天地中的亲和感受。
    不从建筑的类型学,而从建筑演化的逻辑史看,台,从伏羲的“仰观俯察”开始居于建筑的中心,到三皇五帝时争帝者们纷纷“登台为帝”最为辉煌,然后就退居文化的次要位置了。在立“中”的天人宇宙里,是由庙屋形式发展而来的宫殿成了远古社会从原始到理性的发展终端。
    但庙屋与空地和台又是不一样的,它在成为“中”的同时,又成了人的居所。而一旦居住在“中”里,身上就一直闪耀着神的光芒。庙堂中心,一方面使人更增加了神性,另一方面使神更增加了人性;一方面人神化,另一方面神人化。所以在以后的演进中,人间的王终于成了与天同一的“帝”。这就是要把庙堂神化,使整个庙堂成为宇宙的象征。庙屋的演化终端是帝王的宫殿,皇宫当然仍有着宇宙象征形式,但这种形式显示着天子之威。
    (摘编自张法《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使建筑能成为完善的体系,而建筑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又表露出与之相应的特征。
    B.中国建筑的匠师们以院落为中心对建筑进行审视,并仅就院中视野所及进行仔细推敲,对目光不及的侧面则彻底不管。
    C.中国建筑以“中”为内容的仪式地点及其美学形式的演进,表明了中国建筑的演变是由“人—建筑—宇宙”的中国文化观念决定的。
    D. “中杆”的主要功能是通天以获得天命,天上地下在“中”里得到了合一,因此在中国文化里,仪式地点是以“庙堂”为核心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庭院深深深几许”,可以看出这体现了君子建筑“讷于言”的理念,是“中庸”思想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重内涵在建筑上的体现。
    B.姜斋村落遗址的居住区以组为单位,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子环绕中间的空地,人们在图腾杆下集合、议事、断决、誓师,可以推断这是以空地为仪式地点的“中”。
    C.从女娲有“璜台”,黄帝有“轩辕台”,到周欲灭商,文王就要建造灵台,可以说明“登台为帝”是为了获得在地上“为帝”的合法性,并涂上了神圣的天命色彩。
    D.清朝的帝王们居住于紫禁城,太和殿是重大朝典之地,养心殿是办公之地,乾清宫是就寝之地,可以说明立“中”在人天宇宙里回归到了理性,帝王不再神化,而是走向人性的体现。
    3.下列各项建筑设计意念不能体现材料一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江南传统民居中有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翘首长空、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因高出屋面,在房屋密集的村落有着防火、防风的作用。
    B.苏州园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常园中有园,园中有院,布局精巧紧凑,采用缩景的手法,在小园中也让人体会到变化的美感,给人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采用了可拆装的木隔扇门窗,不仅分割了空间环境,而且起到了调节空气光照的作用;建筑底层都有架空,有小溪流过,便于大气流动,并且有江南的韵味。
    D.福建客家的土楼,可以宗族议事、婚丧喜庆、会客、宴会、演戏等;楼楼有门坪,既可作为休闲场地,又可晾晒农作物。
    4.根据材料二,梳理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流程。(4分)
    5.根据以上材料简析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意念及演变流程与中国文化的关系。(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悬棺
    肖江虹
    十四岁那年,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棺材。
    不止我,在我们燕子峡,所有的男娃到了十四岁,都会有一口属于自己的棺材。我们燕子峡管棺材叫“老家”,我的“老家”是蛊镇的王木匠做的。
    太阳还未当顶,远远就看到了那口棺材,被浑浊的河水挟裹着,蹦跳着往下游来了。来辛苦大喊一声:落河咯!十多个光丝丝的汉子跃入水中,沿着绳子一字排开,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横冲直撞过来的棺材。
    上得岸来,湿漉漉的男人们沿河立成一排。来辛苦一声吼:“跪咯!”
    扑通,沿河的肉身全都矮了半截,齐诵:“河神松手,族人得走。”这一拜是为了感谢河神在众人接棺时的高抬贵手。我八岁还是九岁那年,也是这样一群汉子在这里接棺,下去了十个,上来了八个。河神收走了两个。依旧要跪拜,但没有人哭,也不会有人哭。我们燕子峡的男人天生就不会哭,生离死别,火烧房塌,饥寒浸体,顶天了,也就猛一跺脚,大吼一声,出出气完事!
    从此刻起,我未来的人生将和我的父辈祖辈们一样,大多数光阴会在燕王宫那面高耸入云的岩壁上度过。
    在我的记忆中,燕王宫似乎一直都这样高,那些幼时觉得高不可攀的沟沟坎坎、尖山峭壁,随着自己年岁和攀爬本领的增长,它们都在一天天矮下去。只有燕王宫,一直都觉得它还是那样高。
    太阳急痨痨下到山的那一面,一行人才到了燕王宫崖下。两扇峭壁,左面是天梯道,右面是悬棺崖。天梯道直通燕王宫,抬眼看去,崖壁上那些巴掌大小的红布条在风里左右摇晃。燕子峡的攀岩人每攀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系上一块小小的红布,做个标记,下一次爬过这里,解下来,然后把它系在更高的地方。那些飘在风中的红布,有些簇新,有些已然泛白。簇新的,是比我年纪稍长的新手;泛白的,这一生都没法再继续攀爬了。立在壁间,一个恍惚,一次错误的转身,甚至一闪念的走神,人就成了断线的风筝。十之十死,归宿地就在对面的悬棺崖,那里有他们十四岁时就已经置放好了的黑漆老家。
    从上往下细数,悬棺一共十一层,代表了十一代,每层都密密麻麻一字排开。最上的几层,已经枯朽残破,还有散了架的,隔上几年,燕子峡的攀爬好手们会上去收拾一回。选个好日子,腰上别着篾条,噔噔上去,把那些散架的棺木并拢,捆牢。先人是见不得光的,那会散了魂灵。
    把棺木放下,我的父亲来辛苦对着悬棺崖点上香蜡纸烛,把昨夜母亲煮熟的刀头和一升山谷端出来放好。然后把我唤过去,并排跪在崖前。
    来辛苦高喊:
    “列祖列宗,来畏难十四岁,成人了,根据燕子峡的规矩,他从今天开始就算是真正的攀岩人了。从今往后,他就要在对面的崖壁上行走了,列祖列宗要拿只龙眼观照住他。我晓得,悬崖路上无老少,运气不好,我就把他送过来。今天是来畏难老家升崖的日子,祖宗保佑,万事顺遂。”
    …………
    正午时分,燕子峡和曲家寨的男女老少全都聚集在了燕王宫下。每颗仰着的脑袋上都布满了阴霾,随着头顶鹰燕鸣叫声的逐渐凄厉和宏大,悲伤在人群中波澜起伏。
    乌云般围着燕王宫盘旋的鹰燕群,在撕心裂肺的鸣叫声中逐渐分成了两股,一股开始上升,继续盘旋;一股逐渐下降,笔直飞向对面的悬棺崖,在崖间掉了一个头后徐徐升高,一直升到崖顶。突然,突前的头燕一声尖啸,燕群对着天梯道急速俯冲过来,它们越飞越快,越飞越快,仿佛离弦之箭,在人群头顶拉出一道黑色的轨迹后,天梯道的崖壁上就响起了接连不断的砰砰声响。瞬时鲜血迸射,炸裂的鹰燕顺着岩壁往下掉,仿佛一道宽大的黑色瀑布。
    崖下的人群,没一个作声。鹰燕撞崖时飞溅的鲜血雨点一样打在人们的脸上,手上,衣服上。长久满含哀伤的静默,任凭血雨漫天。
    漫长得令人窒息的沉闷声响后,崖前的地面上堆积了厚厚一层鹰燕的尸身。
    空中的燕群还在鸣叫,声音越发凄厉,它们一直在盘旋。
    天地瞬时安静了,只剩下人群粗重的喘息声。
    送咯!忽然有人高喊。
    送咯!所有人高喊。
    就是这样,鹰燕三年一次的殉崖。燕群中那些老弱,失去了觅食护崽的能力,就会选取一个日子,拼尽最后的残力,集体撞崖死去,把燕王宫更多的空间腾出来,留给那些可以继续繁衍生息的后代。
    殉崖燕群的后事,处理过程总是沉闷的。
    一群壮汉在崖壁下架起了七八个柴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死去的鹰燕一个一个捧上柴堆。一个细娃抓起一只鹰燕的腿,倒提着摇晃着过去,远远把死去的扔上柴堆。很快他就为自己的轻佻付出了代价,啪的一声脆响,脸上多了五道暗红。捂着脸待在原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乡人肃穆的神情,没敢哭出来。
    点燃火堆,噼里啪啦的大火烧了起来。
    足足燃了一个上午,最后剩下一堆堆黑灰。把黑灰装进袋子,十多个汉子把袋子绑在腰间,噔噔上了燕王宫。汉子们在宫门的崖壁上站成一排,从袋子里抓出黑灰,往半空一扬,高喊:回去咯!
    崖下的跟着高喊:回去咯!
    风卷着黑灰,在半空中纷纷扬扬,很快就消失无踪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接棺”的描述无比动人心魄,艰辛的生活重担已提前落在少年稚嫩的肩上。
    B.故事背景所在地燕子峡,表面是鹰燕的家,实际寓意着像鹰燕一样的当地百姓。
    C.小说中描写了一派原始蛮荒的自然景象、严酷的生存环境和奇异的民风民俗。
    D.小说展示了边远地带不为人知的陋习,构建了悬棺这种神秘的地方文化奇观。
    7.关于文中鹰燕殉崖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弱鹰燕通过殉崖的方式让生命得以传承,让我们读到了人类生存的困境,也看到了希望。
    B.当地人对鹰燕的集体殉崖有着某种崇拜,埋葬鸟尸也有成套的规矩和禁忌,仪式感很强。
    C.该部分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反映了万物有灵、万物平等的朴素自然观念。
    D.文中对殉崖燕群后事处理的过程描写得非常细腻,场面很沉闷,人们心中充满了悲观。
    8.“重死轻生”观念看似与尊重生命的现代价值观大相背离,然而在本篇小说中却体现得那么自然。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对此简要分析。(6分)
    9.有学者认为,作者肖江虹以家乡贵州修文县为地域、文化背景的民俗小说,《悬棺》在题材与主题、语言、手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特色。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江乙恶昭奚恤,谓楚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邯郸之难,楚进兵大梁,取矣。昭奚恤取魏之宝器,以居魏知之,故昭奚恤常恶臣之见王。”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曰:“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江乙曰:“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嬖女不敝席,宠臣不避轩。今君擅楚国之势,而无以深自结于王,窃为君危之。”安陵君曰:“然则奈何?”“愿君必请从死,以身为殉,如是必长得重于楚国。”曰:“谨受令。”三年而弗言。江乙复见曰:“臣所为君道,至今未效,君不用臣之计,臣请不敢复见矣。”安陵君曰:“不敢忘先生之言,未得间也,”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野火之起也若云霓,兕虎嗥之声若雷霆,有狂兕车依轮而至,王亲引弓而射,壹发而殪。王抽旃旄而抑兕首,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王大说,乃封坛为安陵君。君子闻之曰:“江乙可谓善谋,安陵君可谓知时矣。”
    (节选自《战国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
    B.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
    C.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
    D.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居魏知之”与“知者不惑”(《〈论语〉十二章》)中的“知”字含义相同。
    B. “而无以深自结于王”与“为之于未有”(《〈老子〉四章》两个句子的句式相同。
    C. “仰天而笑曰”与“人而不仁”(《〈论语〉十二章》)中的“而”字用法和含义不相同。
    D. “愿得以身试黄泉”与“下饮黄泉”(《劝学》)中的“黄泉”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陵君在楚国深受楚王的宠爱,备受他人的尊敬,然而江乙对安陵君的处境深感担忧,因此为安陵君出谋划策。
    B.江乙对世态炎凉有清醒的认识,他深刻地明白一个人千万不能被一时的得势冲昏头脑,得势之时要想失势之时。
    C.安陵君历时三年也没有向楚王表明自己可以随他而死的决心,这引起了江乙的不满,安陵君对此立即作出解释。
    D.楚王外出游猎时射杀了一头犀牛,兴致高涨,安陵君趁机佯装哭泣,表明自己的忠心,他的虚伪引起后人的批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狗恶之,当门而噬之。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4分)
    (2)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4分)
    14.江乙以狗为喻想向楚王说明什么问题?(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沈少府之任淮南
    刘长卿
    惜君滞南楚①,枳棘②徒栖凤。独与千里帆,春风远相送。
    此行山水好,时物亦应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相期丹霄路③,遥听清风颂。勿为州县卑,时来自为用。
    [注]①南楚:相当于今湖南衡阳、长沙以东,江西南昌、九江及安徽南部一带。②枳棘:多刺的灌木或小乔木。语出东汉时考城县令王涣“枳棘非鸾凤所栖”之语,常用以表示大材小用。③丹霄路:犹青云路。喻仕宦显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于诗人朋友沈少府要到淮南去任职的时候,题材是送别诗。
    B.开头以“惜”字入诗,又以“枳棘徒栖凤”为喻,赞美了朋友高洁的品行。
    C.诗的三、四句写沈少府将单独在春天里乘船远行,从而凸显浓浓离别之情。
    D.最后两句劝慰朋友不要以屈居于县吏为耻,而应当以待时机,奋起有为。
    16.诗中“一鸟飞长淮”历来为人称妙。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两句是“            ▲            ,           ▲          ”。
    (2)苏轼在《赤壁赋》里用“寄蜉蝣于天地”感叹人生的短暂,曹操在《短歌行》里也有两句表达了类似的悲叹“           ▲           ,           ▲           ”。
    (3)杜牧《阿房宫赋》中,写宫车隆隆驰过而不知所往,同时隐约再现了宫女们的倾听之态与推测之思的两句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对于生活的意义,每个人的理解往往①。但活得有意义不仅能成就一个人的生,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疾病。生活有意义的人,身心会更健康。心理和身体的健康②。心脏好似一座水电齐全的双拼别墅,系统齐全,内外联系紧密,特定的性格、不良情绪、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以及负性生活事件等,都与心血管疾病明确相关。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一个健康的心态?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2倍。包括幸福、感恩、同情心、自信及希望在内的积极心理可以通过提升代谢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缓解社会社交压力三种途径对心血管疾病发挥预防作用。
    用感恩应对悲观态度,与其抱怨,还不如珍惜所有。学会感恩的人会体验到更多的愉悦、快乐、幸福和乐观。此外,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和挫折,要学会消除不良情绪和减压。提倡科学减压,实施③的放松和减压方式,使其效果真正得以体现。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日常办理业务过程中,群众对于“办不成”“很难办”“不给办”等现象反映比较突出。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纷纷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纾解群众办事难,受到普遍好评。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是对现实的警醒。①?一是一些地方潜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问题,二是有的办事人员在担当尽责方面还存在差距。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②,而是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权宜之计。要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把群众难办的事办成,更要以此为契机完善制度、形成机制,及时总结现象背后的共性问题,着力补齐短板,提高流程效率,提升办事效果。多措并举、攻坚克难,我们就能让百姓能办成的事情越来越多,③。
    21.请根据文本,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菜根谭》有言:“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意思是花木移栽到盆中终归失去了蓬勃的生机,飞鸟关入笼中就减少了盎然的生趣。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人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