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11-0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纳博科夫的论述围绕文字的担当性从原因、内容及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没有写担当多少的问题。
    2.B【解析】A.“只要……就能……”的说法过于绝对。C.原文表达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不能把内心所有的东西统统宣泄出来,而不是说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D.因果倒置。
    3.C【解析】A项强调的是言行一致。B项强调的是名实一致。C项强调的是文学创作要做到虚构与说真话的统一,与材料一中“三个一致”论述的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D项强调的是表里一致。
    4.①首段从“修辞立其诚”说起,借用季羡林的名言,引出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的基本论点。②然后论述写作不能只讲真话的原因以及只讲真话的危害。③最后立足于写作目的,提出写作者讲真话时应持有的原则。(答出任意两条即可,每条2分,共4分)
    5.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做到所写内容与自己抗疫的亲身经历一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要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用文字展现自己及大众的抗疫精神,激发国民的抗疫斗志。③真诚面对读者的同时,创作者要对抗疫时的复杂情绪慎重地辨别、选择和取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6.C【解析】“也暗示了法西斯哨兵的警觉状态”错误,依据原文“他显得很困乏,打着呵欠……接着点燃了卷烟,把炭扔回火中”可知,法西斯哨兵的状态很疲惫、松懈。
    7.B【解析】“从容镇定,毫不紧张”错误,由“呼吸紧迫”“前枪把紧顶着他的手指”“痉挛地撞”等描写可知,他很紧张。
    8.①听到炸弹声,他立即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内心由放松转为战备警觉。②开枪前,他觉得自己呼吸紧迫,内心紧张,瞄准哨兵,镇定地开枪。③开枪后他很警觉,认真观察中弹哨兵,留意另一名哨兵。(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安塞尔莫流淌的泪水,有不负重托完成任务的激动和喜悦。②也有为年轻生命逝去的内疚与无奈。③彰显了安塞尔莫身上人性的光辉,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共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0.B【解析】“与……何异哉”是“与……有什么两样呢”,是完整的句式,“与”后不能断开,排除A、C项;“昌言”是“正当的言论”,作“拜”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项。
    11.B【解析】“一小时”错,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即一更。
    12.C【解析】谏议大夫王强调虚心纳言,《劝学》是用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13.(1)近来有人上书奏事,条数很多,我都贴到卧室的墙壁上,出人时看看想想。(“比”“黏”各1分,句意2分)
    (2)首创奢侈淫逸,就是危亡的开端。有了漆器不停止(不满足),必然要用黄金来做。(“渐”“已”各1分,句意2分)
    14.①虚心纳谏;②励精图治;③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3分,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关系如鱼和水,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安无事了。我虽然不算明君,幸亏你们多次匡正补救过失,希望凭借你们正直的言论,以实现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回答说:“我听说木材弹上墨线就能锯得笔直,君主听从规谏就能成为圣明。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必须设诤臣七人,说的话如不被接受,就一个接一个地以死相谏。陛下开拓思路,采纳臣民忠言,我等处在不避忌讳的圣朝,实在愿意把愚昧之见都讲出来。”太宗称赞说得好,下诏规定今后宰相入宫商量处理国家大事,必须让谏官跟着进来,参与听闻政事。有话敞开说,自己一定虚心采纳。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司空裴寂说:“近来有人上书奏事,条数很多,我都贴到卧室的墙壁上,出入时看看想想。这么勤奋的原因,是想把臣下的想法都弄清楚。我每当一想到治国大事,有时要到三更以后才睡觉。我也希望你们用心不倦,以符合我的心意。”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魏征:“近来朝臣都不议论政事,这是为什么?”魏征回答说:“陛下虚心纳谏,本来应当有话说。然而古人说过:‘不被信任的人劝谏,会被认为是毁谤自己;已被信任而不劝谏,就叫做受禄而不尽职。’但是人的才能气度,各有不同:胆小怕事的人,心存忠直而不能进谏;被疏远的人,怕不信任而无法进谏;贪恋禄位的人,怕不利于自身而不敢进谏。所以大家沉默不言,应付着混日子。”太宗说:“这些现象确实像你所说。我常想人臣要劝速,动辄害怕有死亡之祸,这和赴鼎镬被烹杀、冒刀剑被斩杀又有什么两样?因此忠贞的臣子,并非不想竭尽忠诚,竭尽忠诚实在太难了。所以夏禹听了好的意见要拜谢,岂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如今敞开胸怀,接受谏诤,你们无须因为害怕而不敢把想说的话说出口。”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从前虞舜制作漆器,夏禹騅饰祭器,当时劝谏的有十多人。饮食器皿一类的小事,何必苦谏?”褚遂良回答说:“从事精雕细琢的事会妨害农耕,编织五颜六色的彩带会妨碍妇女的正常事务。首创奢侈淫逸,就是危亡的开端。有了漆器不停止(不满足),必然要用黄金来做。金器还不满足,必然要用玉石来做。所以谏诤之臣必须在事情的开端就进谏,等到已做完再劝谏也不起作用了。”太宗说:“你讲得很对。我所做的事情,如有不当,不论是在刚开始,或者是将做完,都应当及时进谏。近来我翻阅前朝史书的记载,有时臣下进谏,君主就回答说‘已经做了’,或者说‘已经同意做了’,终究不肯停止并改正。这样下去危亡的灾祸在一反手之间就会到来。
    15.D【解析】“诗人认为不应该追攀屈原、宋玉,否则就会文风浮华,步齐、梁的后尘”错,意思理解反了,“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的意思是: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华,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文风浮华的后尘了。所以,诗人恰恰认为要追攀屈原、宋玉的精神品格和才情,否则才会“文风浮华,步齐梁的后尘”。故答案为D。
    16.①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作家作品,如看庾信的文章,要看到他老年时的风格更加苍劲浑成。②不要自以为是,随便去嗤笑、点评别人的作品。③兼收并蓄,爱古而不薄今,崇尚古调,也要兼取新声。④相较于作品的形式,内容充实更重要。(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7.(1)善假于物(也)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每空1分,共6分,有错字或漏字该空不得分)
    18.①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乐而忘返) ②石破天惊(惊心动魄)  ③叹为观止(赞叹不已)(每词1分,共3分)
    【解析】第①处,语境说的是游人对景物的留恋,此处应填“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乐而忘返)”。流连忘返:十分留恋,忘记返回。第②处,此处作“伟烈”的定语,与“世俗生活常态”对应,强调让人震惊之意,应填“石破天惊(惊心动魄)”。石破天惊: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也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第③处,语境强调“我”对景物的感受,应填“叹为观止(赞叹不已)”。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19.那声波(1分)抚摸过长城,(1分)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1分)令我感受到了回声中挟带着的苍古气息。(1分)
    【解析】画波浪线的部分之所以长,是因为“声波”的定语长,把“声波”的定语抽出来单独成句,就可以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
    20.构成:“它们”指的是“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对视的眼波中……相濡以沫的厮守”是拟人化的描写。(2分)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2分)
    21.D【解析】D项中“我们”与划线句中的“我们”,指具有特殊身份的一个群体。A项中“我们”指“小明和小强”两人。B项中“我们”是“你们”之意,不包含刘老师。C项中“我们”指说话时的双方。
    22.①饭后散步也有讲究
    ②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
    ③室内外温差较大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一处,要考虑后面讲的是饭后散步的做法,作为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故填:饭后散步也有讲究。第二处,要考虑饭后马上散步的后果,最后提到了“消化不良”的疾病问题,源于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故填: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第三处,前面点明是冬季,后面点明是在温暖的餐厅,导致饭后马上散步出现疾病的原因是温差太大。故填:室内外温差较大。
    23.【立意指导】
    这句谚语告诉人们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走得快?因为没有牵挂,可以专注前进,在走的过程中只需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如百米冲刺。要想走得远,为什么大家一块走?在走的过程中,前进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遇到猛兽、天气变化等困难,一个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是有限的,也很难处理好,大家一起走,人多力量大,可以遇水搭桥,逢山开路,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通向更远的地方的道路上前进,大家共同协作,才能走得长久,走得更远。
    参考立意:①结伴同行,同舟共济。②个人离不开团体,团结就是力量。③心无旁骛,独自上路。③独行与结伴二者结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