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答案)
1.B
2. B
3. D
4. B
5. D
6.C
7.A
8.A
9.身先士卒,作战英勇;不怕牺牲,舍身爱国;不畏权贵,正直重义。(每点2分,概括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共6分)
10. C
11. C
12. ①喜乡间生活宁静,没有俗事俗人打扰。“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就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2分)②喜乡邻关系友好淳厚。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令人喜悦。(2分)③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旦。“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心怀恐惧。一喜一忧,反映出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2分)(概括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13.
(12)粪土当年万户侯
(13)不尽长江滚滚来
(14)万里悲秋常作客
(15)小乔初嫁了
(16)樯橹灰飞烟灭
(17)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8)赢得仓皇北顾
(19)凄凄惨惨戚戚
(2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4.选择题(共12分)
(1)D (2)A (3)B (4)D(5)C(6)C
15.起名:贾宝玉一出生,嘴里就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起名叫宝玉(2分)
抓周:宝玉周岁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只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定是个酒色之徒。(3分)
16. BE (4分)
17 ①炉火能取暖,通过对炉子和炉火的细节描写,烘托出儿时冬日的寒冷;②炉火、烟囱、门窗很简陋,反映出儿时家里条件不算好,御寒能力有限;③为下文奶奶为我们生炉火御寒作铺垫,表现出她对孩子们的疼爱,突出了亲情的主题。(6分)
18 ①奶奶具有农村妇女的吃苦耐劳、勤劳持家的品质,为孩子们做出可口的饭菜;②奶奶拥有老人的担当,照顾孩子,为儿孙取暖;③奶奶关爱下一代,给儿孙留下担当、吃苦、忘我的印象,才赢得了儿孙生活的幸福。这血脉的情令人无法忘记。(6分)
19. B
20.略
21.略
【分析】参考译文:
卢象昇是宜兴人。卢象昇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是他擅长射击,娴熟于用兵谋略。崇祯六年,贼子侵犯到京城附近的地区,占据着西山,卢象昇攻打他们使他们退出占领区。卢象昇每次上阵地(参加战斗),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和贼人搏斗,贼人的刀都碰到马鞍都不在意,没有了马就徒步作战。把贼人追逼到高峻的悬崖边(的时候),一个贼子从山顶射箭射中了卢象昇的额头,卢象昇却提着战刀作战更加迅猛。贼人惊骇逃走,互相警告说:卢廉使(官职名,指象昇)谁遇到谁就会杀死,不可以进攻他。
(十年)九月,清兵驻扎在牛兰这个地方。皇帝召唤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进入营地护卫。皇帝赐卢象昇尚方宝剑,监督指挥国内增援的部队。卢象昇穿着麻布衣服和草鞋,出征前在城郊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明决心。在那个时候,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和清兵停战、讲和。卢象昇听说这件事之后,情绪激昂(用脚跺地)地感叹说:“我蒙受国恩,(不知如何报答),遗憾不能死得其所,如果国灭(概率极小又偏偏发生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的事情),我宁愿断头死去啊!”卢象昇定出计策讨论作战方案,然而事情再三被杨嗣昌、高起潜阻挠。卢象昇上书请求分配兵力,于是选择了宣、大、山西三帅属于卢象昇指挥,关、宁诸路则归属高起潜。卢象昇表面上监督指挥国内军队,但实际上可以指挥的不到两万人。卢象昇的军队驻扎在顺义。
卢象昇带领中军,虎大威带领左军,杨国柱带领右军,成功作战。第二天,清军数万骑兵包围了卢象昇军队三圈。卢象昇带领军队跟敌人打仗,喊话(指挥的)的声音很大(震到云间),从上午到下午,炮弹发射光了,箭也没有了。卢象昇奋力投身作战,后面随从的骑兵都和他一起上前作战,卢象昇搏杀了几十个敌人,身上遭到四支箭三把刀的伤害,才倒地(死去)。杨陆凯担心敌众毁坏卢象昇的尸体,所以趴在卢象昇的身上(掩护),杨陆凯背上被射了二十四支箭而死。卢象昇整个军队全都覆灭了。
侯弘文是一个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将自己的家产分发,招募滇军追随卢象昇讨伐贼人。侯弘文率领着招募兵到达楚地,巡抚王梦尹将侯弘文以侵扰驿站的罪名上报给皇帝。卢象昇上书解救侯弘文,但没有成功,侯弘文最后被放逐至边地、军台戍守。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