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陕西省安康市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10-1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词,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一般来说,一个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有的人要说,不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摘编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词能表达的,也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B.诗的内容和意境更为广阔、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更有余味,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C.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巨大差别,除写作时的各种原因,也与二者形式不同有关。
    D.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其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再着重从形式的角度进行论证,最后就乐府诗与词的异同作了辨析。
    B.文章引用《诗词散论·论词》中的话,旨在证明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说的正确性。
    C.文章从有无音乐曲调、句式、押韵、停顿四个方面,论述了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的差别。
    D.文章在论述汉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使观点更鲜明、稳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句式都是整齐的,隔句押韵,停顿上有固定的节奏;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较之于诗,更富变化。
    B.诗与词的停顿全然不同,如杜甫《春望》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句,前者是二三的节奏,后者是二二一的节奏。
    C.在一首词中,词人可以融合单式和双式的句法变化;在一首诗中,却往往只有二三、二二一或四三、二二三等的单式停顿,变化少。
    D.汉乐府诗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是完全不自由的,因为前者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而后者是先有曲调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据介绍,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共授权发明专利42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1%。
    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年累计减免专利费用58亿元,减少提交各类材料269.8万份。出台实施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支撑重点行业发展。开展专利代理“挂证”集中治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并在四川等12个省份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全年批准设立专利代理机构324家,其中150家机构享受改革试点政策。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流程进一步优化,报名人数超过3.2万人,共有5094人通过考试,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17年底,全国专利代理机构突破1824家,执业专利代理人超过1.6万人。
    (摘编自《2017年中国专利统计数据》)
    材料二:
    发明专利数的国际比较(2012年)
    国家
    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数
    全部专利申请总数
    每百万人口专利授权数
    每百万人口国际专利申请数
    人口(百万)
    人均GDP(购买力平价2011年国际元)
    (来源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库)
    材料三:
    根据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发布的《2015年全球知识产权指标报告》,2014年度中美欧日韩专利申请量占世界专利申请总量的82%。为了促进全球领域的创新活动,中美欧日韩五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美国专利商标局、日本特许厅和韩国特许厅)通过五局合作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全球案卷即是其中之一。
    全球案卷的概念于2012年被首次提出,旨在为公众提供五局同族专利申请的审查过程文件的一站式查询。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于越来越多的申请人就同一个技术方案向五局同时提交专利申请(即同族专利申请),寻求在各国家/地区的保护。为了帮助申请人及公众以自己熟悉的语言一站式查询相关申请在五局的审查情况,五局积极开展合作,共享文件和信息,并分别建设了适应本国/地区特点的全球案卷系统。其中,中美欧韩四局的系统先后于2014-2015年上线运行,日本特许厅的系统计划于2016年上线。
    (摘编自《如何一站式查询五局同族申请审查情况——全球案卷介绍》)
    材料四:
    中国企业过去3年在“日经人工智能专利50强”榜单上异军突起,领先于美国同行,扩大了他们在这个全球最重要高科技领域的触角。在2016至2018年间,该榜单中的上榜中国企业从8家增加到19家。与此同时,美国企业仍然牢牢占据前三,但只有12家公司位居前50位。
    中国企业的排名上升是因为政府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中国2018年共计申请3万项人工智能公开专利,大约较5年前增加10倍,达到美国的2.5倍。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在2015年就已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的专利有95%提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但很多企业也都瞄准了海外专利申请。作为一个相对新颖的领域,人工智能比生物科技等传统领域更容易获得专利。所有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成功率约为70%。
    “如果早点申请,获得专利的概率就会更高。”拥有人工智能相关经验的日本专利律师说。中国正在主动申请专利,以减少其他国家的机会。
    (摘编自《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排名超过美国》)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数大约只有韩国的10%,不到美国的30%,也明显低于英、法、德。
    B.各国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数与获得授权数的比例差别不大,授权数约是申请数的二分之一。
    C.2012年中国专利申请总数之所以超美、日等国,跃居世界第一,是因为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
    D.中国每百万人口国际专利申请数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说明中国专利的质量低于发达国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改革力度,动员广大发明人积极申请专利,使得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4.2%。
    B.中美欧韩日全球案卷系统先后上线运行,促进了全球领域的创新活动,使中美欧韩日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总量的82%。
    C.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了不少专利,2018年中国有19家企业居“日经人工智能专利50强”榜单,而美国只有12家。
    D.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中国企业主动申请专利,迅速抢占高科技战场上的先机,目的是减少其他国家获取专利的概率。
    6.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不断提高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
    B.“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了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
    C.文章写父亲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他的不满。
    D.引用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诗句增添了文化气息,有利于下文表达作者对家乡瓦的感情。
    8.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
    9.请简要概括这篇叙事散文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俨字伯然,颖川阳翟人也。太祖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建安二年,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诣太祖,太祖以俨为朗陵长。县多豪猾,无所畏忌。俨取其尤甚者,收缚案验,皆得死罪。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威恩并著。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见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通曰:“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俨曰:“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乃书与荀彧曰:“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彧报曰:“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时于禁屯颖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于樊。诸将呵责徐晃促救。俨谓诸将曰:“当今不若遣谍通仁,使知外救。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诸将皆喜,北军亦至,并势大战。羽军南还。仁会诸将议,咸曰:“今因羽危惧,必可追擒也。”俨曰:“今羽已孤进,更宜存之以为权害。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仁乃解严。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齐王即位,以俨监雍、凉诸军事,假节,转征蜀将军。正始四年,老疾求还。薨,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赵俨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
    B.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
    C.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
    D.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中的“祖”的地位一般比“宗”要高。曹操是魏的第一个皇帝,所以被尊称为太祖。
    B.建安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关羽,字长生,后改字云长,被称为“美髯公”,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
    D.假节,皇帝将节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臣子可使用到任务完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俨投奔曹操,受到曹操赏识。二十七岁的赵俨断定曹操能够匡正救助天下,就扶老携幼去投奔曹操,曹操任命他为朗陵县长。
    B.赵俨关心百姓,劝止李通征税。袁绍举兵南侵,和曹操相持不下,为表忠心,李通向老百姓征税,在赵俨的努力下,全部退还百姓。
    C.赵俨治军有方,调和诸将矛盾。驻军将领任性使气,不愿协作共事,他受命一并参加三地的军务,开导劝喻,三位将军最终和睦。
    D.赵俨眼光长远,劝止穷追关羽。他认为关羽已成孤军,更应该留下他作为孙权的心腹之患,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解除了围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
    ②当今不若遣谍通仁,使知外救。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还陕述怀①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②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注释】①此诗是唐王朝创建初期,李世民平定关东回师时创作。②日羽:太阳的光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和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用的刻画人物的手法相同。
    B.诗歌的中间六句先后描述了出击、驻营、行军三个场面,写得凝练、具体。
    C.末两句通过前后对比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前两句相呼应,首尾圆合。
    D.这首诗熔议论、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脉络清晰,语言凝炼,风格遒健。
    15.诗作“述”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承认“               ,             ”是自己的过错。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3)《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塔尔寺灯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与中原的元宵佳节雷同。届时,寺院举行法事。入夜,点起酥油灯,彻夜不熄。塔尔寺的能工巧匠,依靠灵巧的双手和新颖构思,用晶莹洁白、细腻松软的酥油和各种颜料,塑成各种____________的花朵、千奇百态的珍禽异兽、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形态逼真的佛经传说和人物等形象,____________。巧夺天工的精湛艺术,吸引着从各地汇集的数以万计的藏族百姓和中外游客,人们徜徉于灯海人流之中,____________。这些五彩缤纷的酥油塑品,在灯火照耀下,与金碧辉煌的殿堂____________,可与城市元宵花灯相媲美。灯节期间塔尔寺讲经院还举行“跳神”等文艺活动,还在如意塔前举行“高跷会”。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塔尔寺灯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与中原的元宵佳节同时。
    B.塔尔寺灯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的,与中原元宵佳节同时。
    C.中原的元宵佳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与塔尔寺灯节同时。
    D.塔尔寺灯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兴办,与中原的元宵佳节雷同。
    (2)依次填入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争奇斗艳  栩栩如生  通宵达旦  交相辉映
    B.尽态极妍  呼之欲出  通宵达旦  相得益彰
    C.尽态极妍  栩栩如生  焚膏继晷  交相辉映
    D.争奇斗艳  呼之欲出焚膏继晷相得益彰
    (3)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高跷会”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
    B.他们今天发出了“希望工程”爱心助学倡议,倡导大家踊跃捐款。
    C.天上的云如同“告示牌”一般,不同的云往往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D.你居然敢在王老师的课堂上传小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18.下面是上下联打乱之后的六副对联,请仔细品味,分别将上下联用序号组合起来。
    ①日照花如锦       ②碧水双鸥静       ③白水千层浪       ④暮烟明月暗
    ⑤芳草斜阳外       ⑥鸟啼苔有迹       ⑦青山一鹤归       ⑧青山一片云
    ⑨风吹柳似丝       ⑩莺啭柳如丝       ⑪残雨夕阳收      ⑫落花流水间
    19.请你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20个字。
    10月19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希腊首都雅典的帕纳辛奈科体育场,正式由希腊奥委会交接给北京冬奥组委。希腊副总理帕纳约蒂斯·比克拉梅诺斯、希腊奥委会主席斯皮罗斯·卡普拉洛斯与北京冬奥组委特别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于再清共同出席了交接仪式。
    仪式从当地时间中午12时许开始。按照惯例,先升旗并奏响奥林匹克会歌、中国以及希腊国歌。随后,扮演最高女祭司的希腊女演员手持橄榄枝引领着其他女祭司走进体育场。然后火炬手入场。火炬在体育场内进行了3棒传递,担任第二棒火炬手的是中国前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李妮娜。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科书,又称教材、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求学生涯中,谁也离不开教科书。我们热爱教科书、敬畏教科书,有时候可能也会怀疑教科书、探究教科书……不仅如此,教科书的意义,也辐射到生活中。于是,我们看到了教科书式的人物、教科书式的操作,也认识了生活中某些“反面教科书”……
    你与教科书、教科书式人物、某些“反面教科书”等之间有过怎样的故事呢?请选择其中的一点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适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事件的波澜或展现人物的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