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北京市北京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10-1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北京市北京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音色里的中国人文
    中国音乐里音色表现的一个内涵即是“音即一切”的音色观。音色的表达是在音色里就完成的,不需要假借任何外在的旋律、曲式、结构的发展。音色里的实音、虚音、合音,就有层次。如《思春》,由一个音的五种音色变化就可以带出心有戚戚,但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倾吐出来的心情变化。一个“音”在这里事实上就具足了一切。
    就中国音乐“音即一切”的音色特质,我们做几点介绍。任何音乐系统都有它喜欢的音色。中国音色虽然比较多元,但还是有它基础音色的存在。这基础音色跟桐木音色有关。中国人在音乐上比较不讲究共鸣,它要的是材质本身的音色。而梧桐软硬适中,较能传达出很淳厚中和的感觉,而在这点基础上再做变化。
    中国音乐重视音的本质,以《阳春》为例,它所以有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就因琵琶“多骨少肉”的音色,这首曲子不能拿到吉他上弹。也许当吉他弹出第二十个音时,它第一个音的共鸣恐怕还在那里。所以吉他很适合伴奏,而琵琶只能做主体的、独奏的表现。中国的乐器都有这个特色,它的音色虽然站在梧桐木的基础上面,但个性很清楚、颗粒很清楚地直接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常说中国乐曲的音色是非常个性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再有,音色还常体现一个较音色更基底的角色出来。过去琴人讲,散音不动,像地;泛音空灵,像天;按音是人来变化它的,代表人。一个好的乐曲一定要在天地人中间得到协调。所有的古琴曲,一开始不是散音,就是泛音。最后的结束一定是泛音,为什么,因为散音代表地,泛音代表天,代表音乐来自天地。最后好的音乐,要回归于天。这里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殊的创作观。
    “音即一切”还涉及中国音乐对下指落弦的功力讲究。中国音乐,讲软弦对软弓。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乐器,弓拿起来,弓毛是垂在下面的,弓毛可以缠三匝。其好处是可以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我们听20岁的人唱的《塞上曲》,中年人唱的《塞上曲》,老年人唱的《塞上曲》,这样一种因音色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怀对应,必须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感受到。乐谱是没有办法表现音色的。所以从谱子认知一个中国作品,可能那个原点就缺了。而这样一个原点的缺失,就会导致中国音乐里可能最重要的一块就从根柢流失了。
    (节选自《文汇报》林谷芳《音色里的中国人文》)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音乐里的音色表达,与旋律、曲式、结构无关。
    B.中国的乐器都是梧桐木制成的,是因为中国音乐音色的需要。
    C.中国人独特的创作观是要体现乐曲在天地人之间的协调。
    D.中国乐曲是不能从谱子去认知的,乐谱难以表现中国音色。
    2.下列对乐器与中国音色关系的表述,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A.吉他等西洋乐器不大适合演奏中国乐曲,因为吉他只适合伴奏。
    B.琵琶“多骨少肉”的构造,可以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色效果。
    C.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是软弓,目的是为了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D.因为桐木木质中和,表达音色比较单纯,符合中国人讲究材质本身音色的需要。
    3.文段中作者列举了三首中国乐曲,谈谈作者借这三首乐曲分别说明了中国音乐音色的哪个特点。(对每一首乐曲的说明不超过25个字)
    二、选择类
    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鲁迅先生评价《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B.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C.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D.海明威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三、选择题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有着集体主义情怀的墨子,在推行“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上身体力行,激烈地反对贵族统治者“富侮贫,贵傲贱”的主张。
    B.张继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失意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内心的痛苦无以复加,途经苏州时便创作了那首出神入化的《枫桥夜泊》。
    C.因为韩国大邱地铁发生的火灾是由地铁站内报亭失火引起的,北京就取缔了所有地铁站的报亭,这难道不是因噎废食之举吗?
    D.招聘人才不像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只管找个大鲜亮的拿,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用人单位自然明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则瓠落无所容(hù   luò)
    B.世世以洴澼絖为事(píng   pì)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jūn)
    D.今一朝而鬻技百金(yù)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结果 B.以说吴王:取悦
    C.或以封:有时候 D.何不虑以为大樽:思考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所言之“用”为具体之用、世俗之用。他认为五石之瓠只能用来装水或做瓢,否则便是无用。
    B.庄子所言之“用”为广义之用、精神之用。五石之瓠固然可以装水或做瓢,却不限于此,人也可以借此获得精神的自由。
    C.庄子举“不龟手之药”例以证明惠子之不通达,同时暗示人们应该多角度观照事物,积极发挥自身才智获取富贵。
    D.对某一物,“所用”不同,其价值也大不同。我们要善于跳出惯常思维,超越世俗经验的束缚,发现并发挥物的最大价值。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不胜月                      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
    D.察其秋毫//其人拜之以牛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13.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
    (1)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2)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五、混合默写
    14.课内诗文背诵与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江天一色无纤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中写曹植痛饮豪情,借曹植之酒杯来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的诗句是:陈王昔时宴平乐,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③___________________,仁者不忧,④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4)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无衣》)
    (5)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6)大学之道,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7)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⑧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四章》)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香港礼宾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5.下列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接载(zǎi)旗杆(gǎn)冉冉(rǎn) B.接载(zǎi)旗杆(gān)冉冉(rán)
    C.接载(zài)旗杆(gǎn)冉冉(rán) D.接载(zài)旗杆(gān)冉冉(rǎn)
    16.下列词语在文中空白处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改建  装修  扩建 B.改建  扩建  装修
    C.扩建  装修  改建 D.扩建  改建  装修
    17.这篇特写借场景的串联来反映香港回归这一重大政治活动的进程。在呈现场景时,文章划波浪线的语句有意地突出了每一场景的具体时刻,这样写有何好处?
    七、名著阅读
    18.《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主要记述了下面的内容:
    浩繁的省亲园林建造工程终于完工,贾珍遂请贾政亲自视察并赐题各处匾额。宝玉随贾政并众清客同行游览。贾政有意试一下宝玉之才,宝玉也得以在众人面前大显其才。
    请根据此章节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事在小说中的作用。
    八、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赴洛道中作(其一)
    陆机【1】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
    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
    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
    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注释:【1】陆机,吴国人。此诗是作者在吴国灭亡后,赴任洛阳途中所作。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开篇点明辞亲远行,诗人驾马登车哭泣告别。
    B.三四句写诗人被世事和孩子缠身,难以从容地赴任。
    C.七八两句写诗人越走越远,荒野的小道上空无一人。
    D.这首诗既有直抒胸臆,又有间接抒情,富有感染力。
    20.“悲情触物感”的意思是,“触景感物生悲绪”。请简要概括诗中的悲情,并分析“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这四句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九、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依赖一条邮路
    ①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以求得一个耳目清静的环境,而不是陶渊明式的避世隐居。我在这里可以坐下来潜心阅读世界名著,可以平心静气回嚼20年乡村生活,形成新的作品。我几乎本能地关注着生活,尤其是乡村世界的变化,自然少不得一份报纸。能否每天看到当日的地方报纸,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揪心的问题。
    ②我祖居的村子虽然距西安不过50华里,却是一个被地理环境限制着的“死角”。回到这样环境的老屋里,我首先想到如何能读到当天的报纸。得知这里的邮递员仍旧是我熟悉的那位姓史的乡党,便找到他商量,把我所订的报纸投送到他每天必经的村子的我的一位亲戚家,由我走读上中学的儿子放晚学时顺便捎回来。这样,每天傍晚,我停歇工作的时候,坐在祖居的小院里,借着尚未暗淡的天光,打开《参考消息》,看世界的这个和那个角落又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和趣闻;还有贴近我生活的《西安晚报》,既有国家大事,更有城市和乡村的新鲜事。我曾在该报上读到一位农村女人首创家庭养鸡场的新闻报道,竟然兴奋不已,随之便搭乘汽车追到西安西边的户县进行采访,先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在《西安晚报》,后又演绎成8万字的中篇小说《四妹子》,这是我写农村体制改革最用心也最得意的一部小说。
    ③每有或长或短的小说或散文写成,或者要投寄一封信,我便骑自行车赶到4公里远的邮政代办点。代办点设在军校大门内右侧的一间小平房里,只有一位代办员。我把自行车停在路边,便拿出要寄的稿件或信件走到办理窗口前,看着那张熟悉面孔的眼神里显示出“你来了”的意象,等着我先开口。如果是寄信,我便会说要几张邮票;如果是寄稿件,便把封好的信递给他,让他在桌旁的磅秤上称一下重量,然后用算盘算出邮资。我用他摆在窗台上的糊贴好邮票,再把装着文稿的信封给他。他砸上有“挂号”字样的邮戳,仍然不说话,眉宇和眼神里显示出“办妥了”的意象,我也不多嘴,点点头便告辞了。
    ④我至今依然记得那张面孔,以及那脸上的表情。那张面孔,脸色微黄偏白,很洁净;眼睛不大也不小,永远是一种平和的神色;鼻梁不高不细,端正而庄重。他完全专注于案头的工作,多余一句客套话也不说,更不会有东拉西扯的闲话乃至废话了。有一次交办完邮件离开窗口时突然想到,他是只和我短言少语呢,还是对所有人都如此这般?我便侧立在一旁观望。见一位穿戴整齐的军校女学员走到窗口,手里拿着一个包裹送进窗口,然后看见他从窗口接过去,认真地检查,称重,算资,整个过程只听见一两句关于邮资的简短对话。一位同样年轻的男军人走到窗口,和那位女军人的过程如出一辙。接着看到一位穿戴不凡的中年女人,从衣着打扮和太过自信的走路姿势,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傲慢的人。她走到窗口,却不邮寄任何东西,只听她嗓门很响亮地向窗口内询问,却听不到窗口里他的声音。约略可以听得出来,她给远方老家的邮件,怎么还没收到?需要多少日子才能到?不会丢吧?从她离开窗口时的表情判断,她自己得到肯定的、可以放心的答复了,咣当响着的皮鞋敲击水泥路面的声音也是欢愉的。原来这人就是不爱说话。
    ⑤记得有一次例外,在我往信封上抹糊的时候,他却主动开口了:“你前日在报上登了一篇文章?”我颇为惊讶,他竟关注我的写作了。他接着又说了一句:“昨日回局里参加学习,我听大家说的。”他没说邮局里的人如何说我这篇小说。
    ⑥在我蜗居乡下祖屋写作的10年里,每有或长或短的小说写成,我便骑上自行车,骑过坑坑洼洼的砂石公路,在送到代办点的这4公里路途中,充满着一种跃着的心情,砂石公路上坑坑洼洼致成的连续性颠簸,不仅破坏不了我的好心情,反倒激发着蹈跃的连续性。乃至赶到熟悉的窗口前,和那张熟悉的脸孔面对面时,领会到那眼神里又现出“你又来了”的意象,我也不说一句客套话,只把邮件送进窗口……我已记不清10年间经他的手寄出过多少文稿和信件,从来没有丢失过。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位代办员便成为我实现和外部世界沟通的最可靠的桥梁。
    ⑦新的世纪刚刚到来,我又回到离别了七八年之久的屋院,一个人住了两年,这是一种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最踏实也最美好的感觉。写作的欲望潮起时,便在那间小书屋里铺开稿纸。每有文章写成,依旧踏上轻便自如的自行车和大半生走得最多也最熟悉的家乡路,赶到4公里外的代办点,依旧是那间门口墙上挂着绿色邮箱的平房,依旧是开着下层窗户的窗口,依旧坐着那位微黄偏白面孔的代办员,变化的仅仅是他的头顶出现了白发。他在看见我的一瞬,眉眼里现出一缕不易觉察的诧异神色,问:“你不是进城了吗?”我答:“我又回来了。”之后再无话。我交寄了信件,点点头便告辞了。我至今不会使用轻便快捷的电子文稿的传递方法,还依赖于原始的邮寄手写稿件的途径。
    ⑧重回乡下祖居屋院的第二年,我骑上自行车赶到代办点的窗口前,交办完要邮寄的稿件窗口里的他让我等一下,对我说:“麻烦你办点事。”依旧是谦谦地微笑着,语气平静地告诉我,他很快要退休了。我不觉一愣,看不出这张呈现着中年人气色的脸,已经年上花甲了。心头微微一震,顿生眷眷之情了。他告诉我,孩子知道他认识我,便买了我的两本书,让他再见我的时候给书上签名。我自然应诺,用自己的钢笔,在那两本书上签下了我的名字。这应该是我最用心最认真的签名之一。他连着说了两句感谢的话。我为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和读者不知签过多少万册书了,却不敢接受他的感谢。我和他握手告别,他竟破例走出门来,在我准备推起自行车的时候,我又握住了他的手,有点不忍松开。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21.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揪心的问题      揪心:焦虑,令人悲痛
    B.显示出“你来了”的意象            意象:表情达意的神态
    C.和那位女军人的过程如出一辙        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D.顿生眷眷之情了                    眷眷之情:难舍、留恋的情感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作者写自己获得新闻素材后“追”到户县采访,得以写出成功的作品,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深入关注。
    B.第⑥段写公路上“连续性的颠簸”不断激发着作者内心的蹦跃之情,这突显其去邮寄新作品时内心激动不已。
    C.第⑦段连用四个“依旧”,层层铺写,强调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熟悉亲切之感,和回归乡村后的踏实欣喜之情。
    D.第⑧段写作者“不敢”接受感谢,表现了他的平和谦逊;写握手时“不忍”松开,表现了对代办员的感激与不舍。
    23.文章题目“依赖一条邮路”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加以解释。
    24.这篇散文朴实醇厚,语淡情浓。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十、微写作
    25.微写作。
    北京市西城区有很多名人故居或其它的历史遗迹。请写一段文字,介绍其中的一处。要求:内容充实,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26.微写作。“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一位十九岁戍边战士日记中的这句话令人动容。请你以“清澈的爱”为题,为这些战士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感染力。
    十一、命题作文
    27.完成写作。
    近几年,人脸识别、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使用这些技术已经成为潮流。
    科技潮流给很大一部分人带来了便捷和乐趣:科普爱好者穿梭在各种专业网站之间获取知识、分享智慧;卖瓜菜的小摊贩们都在各自摊位前贴上二维码,无现金交易方便省事;有的老年人戴上VR眼镜玩无人机航拍,享受新时代的退休生活……
    然而,科技潮流也给一小部分人带来了困难:有些老年人在自助银行里无所适从,或者因为不会下载手机APP而无法预约挂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8.请以“复苏”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