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10-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答案】1. A 2. B   3. D   
    4. 首先提出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人的觉醒,接着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为例写了“人的觉醒”在当时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具体表现,并将其上升为时代特征。最后探讨了“人的觉醒”产生的原因和积极意义。   
    5. ①《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②诗歌中还表达了对于“人才难得”的忧愁和广纳人才的渴望。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③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生短促,曹操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也就是在这人生短促的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
    6.(3分)A【解析】B项错在“因为林道静和自己同姓,所以对她比较信任”,应该是林道静不向敌人屈服的革命者精神赢得了郑瑾的信任。C项错在“是中央派来的”,这只是敌人的猜测。D项错在“知道当天晚上就会被杀害”,从原文“也许要替我另换个地方”可知,这只是郑瑾的猜想,并非清晰地知道
    7.(3分)C【解析】错在“揭露了敌人故意以恶劣生活条件逼迫革命者投降的阴谋”,恶劣生活条件并不是敌人逼迫革命者投降的手段
    8.①运用景物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当天的天色与天气情况,让人如临其境。②带有浓郁的象征色彩,寓示着郑瑾即将壮烈牺牲,同时衬托了林道静和俞淑秀悲伤的心情。(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①俞淑秀是一个尚显幼稚的女孩子,设置这样一个人物,可以和正在迅速成长的林道静、富有经验的郑瑾一起,显示出革命者成长的三个阶段。②俞淑秀的天真、稚嫩,与林道静和郑瑾的成熟、深沉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她们个性分明、形象生动。③俞淑秀的存在,使故事情节不单调,趋于丰富生动。④俞淑秀的天真、稚嫩,反衬和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对即可。)
    10.D[解析]原句: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11.A[解析]雄黄酒是端午节饮的。
    12.B[解析]檀道济想给粮食和肉,陶渊明没要,挥手让他离开了。麾同“挥”。若陶渊明收下檀道济的粮食和肉,那就是赞同檀的劝说了,不符合他的性格,也不符合文意。
    13.C[解析]这句话只是陶渊明回应檀道济开导他入世的推托拒绝之辞,不是他辞官归隐的原因。
    14.(1)不能忍受官吏的职责约束,不久就自己解职回家了。【评分标准】4分。堪:忍受,经得起;职:职责(约束);少日:不久;自解:自请解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我离开京师,前往外地做官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对这个人的话十分感慨,这天晚上才觉得有被贬谪的意味(失意)。【评分标准】4分。出官:离开京师,前往外地做官;恬然自安:心情平静,安于现状;感斯人言: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是夕:这天晚上。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陶渊明自少时便有高雅的志趣,而且学识广博,文章写得很好,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看过的人都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
    因为家庭贫穷,亲人年迈,陶渊明不得不出仕做了江州祭酒。因为不能忍受官吏的职责约束,不久就自己解职回家了。州郡征召他做主簿,他不去上任。(陶渊明)亲自耕作,种田自给,于是得了瘦弱的疾病(饿得又瘦又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他)僵卧在床贫困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我听说贤人处世,天下无道就归隐山林,有道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陶渊明回答:“我怎么敢奢望成为贤人,只不过是志向达不到啊。”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
    后来陶渊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他曾对自己的亲友说:“我姑且暂时去弹奏那弦歌(指做文官),为将来隐居生活做准备,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就让他去做彭泽县令。到了年末,恰逢州郡派遣督邮来视察,县吏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去拜见他。”陶渊明长叹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去向乡里小儿低头弯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下了《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朝廷征召陶渊明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他,却不能使他前来(指叫陶渊明来他府上)。陶渊明曾经去庐山游玩,王弘让陶渊明的朋友庞通之准备了酒具,在半路栗里(地名)邀请他。陶渊明的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二小僮抬着竹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过了一会儿,王弘来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
    先前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交情深厚,后来他做了始安郡的太守,经过浔阳的时候,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想邀请颜延之赴宴,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两万文钱给陶渊明补贴家用,陶渊明却派人全送去酒家,以便日后能方便地买酒喝。曾经九月九日没有酒,陶渊明走出宅边,在菊丛中坐着,过了很久,采了满手菊花。正好赶上王弘送酒来,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但是却收藏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得尽兴,就弹拨无弦琴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先回去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漉酒,漉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叫做“靖节先生”。
    15. C“点明二人相知之深令管鲍自叹不如”错,此处以鲍叔喻指斛斯融,表达了诗人自叹有负于知交之意。
    16.①写对朋友离世的哀悼,表达出对自己生命垂暮的感伤;②写对知交不再的惋惜,表达出对自己孤苦伶仃的凄怜;③写对朋友死后方得一官的怅惘,表达出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悲叹。
    17.(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答案】18. B 19. C    20. A
    21.D①⑤中的引号表特殊含义,②中的引号表强调,③④中的引号表特定称谓。
    22.①数字说明,客观列出实验数量、除皱率等数据,直观准确;②举例说明,列举“美菱”“摩飞”等知名品牌,典型真实;③分类比较,说明各种材质衣物熨烫温度的差异,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