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9-2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趣味不能划一,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美,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情性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征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周飞亚、王瑉《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人民日报》2020年7月16 日)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人类在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方才意识到,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现代化、国际化,为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资产——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2001年的5月18日,坐落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方略。美国是致力推进现代化的急先锋,可就是在美国,人们已经意识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危机。于是,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风气当中,就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对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各民族、各地城在任何时代都不像在21世纪已经过去的这19年中,对本土文化予以如此高度的重视。再以舞台艺术为例,2016年在美国首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它所使用的音乐元素既非欧美的古典音乐,也非美国当下的流行音乐,而是古老的非洲乡土音乐,甚至于乡土歌谣。而恰恰是这种地域的、民间的歌谣和说唱艺术,构成了今天最为时尚的嘻哈音乐。音乐剧的发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
    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化背景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达。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即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你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因而,传播本身就变成了传承。所以,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我们恰恰所要唤醒的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这也是中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
    (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光明日报》2020年3月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年轻人更多追求时尚文娱。
    B.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够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C.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
    D.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并且注意回归传统,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去观赏的原因是该剧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C.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现在有最好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的百老汇,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河南豫剧院普及全民美育“DOU艺计划”,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抖音一起探索短视频戏曲艺术的传播传承。
    B.厦门举办“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26场新创排的地方戏曲轮番上演,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C.“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三个晚上连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每晚演出都是座无虚席。
    D.1995年冬,作为“京剧走向青年”的巡演剧目,《曹操与杨修》在北京海淀剧院上演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戏曲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你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我很好。”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显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岁男孩的凄惨模样。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的,另一种是通便的,还有一种是去酸的。他解释说,流感细菌只能在酸性环境中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内行,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朗读的内容。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因此看上去仿佛所有那些光秃秃的树木,那些灌木丛,那些砍下来的树枝,以及所有的草坪和空地都用冰漆过似的。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摔倒了两次,摔得挺重,一次摔掉了猎枪,使猎枪在冰上滑出去老远。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当它们快要从堤岸顶上消失时,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你得在这些被冰裹着的柴垛上跳上好几下,才能把它们撵出来。当人在这些既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尚未立稳之际,它们却飞了出来,使你很难射中。我击落了两只,逃掉了五只。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烧发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哦,可怜的宝贝,这就像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叙述了一位九岁的男孩因为不懂摄氏与华氏温度的区别,在误以为自己即将发烧死去的复杂心情中度过了一整天的故事。
    B.小说沿着“小男孩生病,医生来诊,父亲讲故事,外出狩猎,狩猎归来,误会消除”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脉络清晰。
    C.小男孩虽然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希望能引起父亲的重视,但粗心的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
    D.小说省略了父亲外出打猎期间小男孩的身体状况及心理活动的内容,留下叙事空白,但读者依然能想象出小男孩内心的绝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标题“一天的等待”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同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小男孩面对死亡时的消极等待、无能为力,使小说呈现出忧郁基调,让读者倍感压抑。
    C.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
    D.小说语言简洁、叙事客观、竭力淡化主观色彩,是作者“冰山理论”的具体体现。
    8.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9.海明威曾说过“勇气是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请结合小说中“小男孩”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孟谈既固赵宗,广封疆,发五百,乃称简之涂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国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约两主势能制臣,无令臣能制主。故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今臣之名显而身尊,权重而众服,臣愿捐功名、去权势以离众。”襄子悢然曰:“何哉?吾闻辅主者名显,功大者身尊,任国者权重,信忠在己而众服焉。此先圣之所以集国家、安社稷乎!子何为然?”张孟谈对曰:“君主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谓,持国之道也。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怆然有决色。襄子去之。卧三日,使人谓之曰:“晋阳之政,臣下不使者何如?”对曰:“死僇。”张孟谈曰:“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君曰:“子从事。”乃许之。张孟谈便厚以便名,纳地释事以去权尊,而耕于负亲之丘。故曰,贤人之行,明主之政也。
    耕三年,韩、魏、齐、燕负亲以谋赵。襄子往见张孟谈而告之曰:“昔者知氏之地,赵氏分则多十城,复来,而今诸侯孰谋我,为之奈何?”张孟谈曰:“君其负剑而御臣以之国,舍臣于庙,授吏大夫,臣试计之。”君曰:“诺。”张孟谈乃行,其妻之楚,长子之韩,次子之魏,少子之齐。四国疑而谋败。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B.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C.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D.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宗,与“唐太宗”的“宗”含义相同,都是指古代帝王庙号之一,有德者称宗。
    B.社稷,土、谷为古代中国立国之本,社稷为土谷之神,文中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C.晋阳,山之南、水之北谓“阳”,因城在晋水之北故名晋阳,是当时赵国的都城。
    D.舍,本文中的“舍”和“舍相如广成传”中的“舍”用法相同,都是做动词使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孟谈名声显赫身份尊贵,权力大而众人服从,却主动要求放弃权势、功成身退。
    B.赵襄子听到张孟谈的请求后悲愤交加,坚决不让他离开,甚至准备要杀死张孟谈。
    C.张孟谈最终说服了赵襄子,抛弃了重权和美名,交纳了封地,回到负亲之丘耕种。
    D.赵国有难,张孟谈为赵襄子出谋划策,分别派遣妻儿前往四国,让四国计谋落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闻辅主者名显,功大者身尊,任国者权重,信忠在己而众服焉。
    (2)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
    14.张孟谈是如何说服赵襄子同意自己退隐要求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终身漂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诗人见“水流花谢”之景,把“东风”拟人化,依依为她送别,奠定了哀婉的感情基调,为悲秋之笔。
    B.颈联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第六句中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C.尾联“不归”与“归便得”,道出了作者是否归去的矛盾心情。结尾又说,即便归去,也有大好的风光,等着我。
    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春夕特定情景,因景抒情,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16.请赏析本诗颔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新事物层出不穷,终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保健品销售中,无中生有、夸大功效,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套路”。保健品不是药品,更不是“万能神药”,这应是一个共识和常识。(   ),一些保健品已经从专注健康、有益身心的产品,变成了_____的工具,给病人乃至家庭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我们需要提倡_____的科学素养。任何_____的“神秘力量”,都是对科学的曲解;任何_____的“代理神话”,都是对成功的歪曲。
    我们必须强调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市场法则。无论是《广告法》还是《食品安全法》,都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可以治病,严禁虚假宣传。事实上,公安机关也在对此行为一直进行打击,去年以来就已破获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多起,追赃挽损超过1.4亿元左右。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故弄玄虚          不劳而获            弄虚作假            求真务实
    B.弄虚作假          求真务实            故弄玄虚            不劳而获
    C.不劳而获          求真务实            弄虚作假            故弄玄虚
    D.弄虚作假          求真务实            不劳而获            故弄玄虚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事实上,公安机关也在对此行为进行一直打击,去年以来就已破获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多起,追赃挽损超过1.4亿元。
    B.事实上,公安机关也一直在对此行为进行打击,去年以来就已破获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多起,追赃挽损超过1.4亿元。
    C.事实上,公安机关也一直在对此行为进行打击,去年以来就已破获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多起,追赃挽损超过1.4亿元左右。
    D.事实上,公安机关也在对此行为一直进行打击,去年以来就已破获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多起,追赃挽损超过1.4亿元左右。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而且有的神化保健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让患者产生误解甚至放弃正常治疗;
    B.但有的神化保健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让患者产生放弃甚至误解正常治疗;
    C.而且有的神化保健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让患者产生放弃甚至误解正常治疗;
    D.但有的神化保健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让患者产生误解甚至放弃正常治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这次回来,我想你陪我久一点”“同学们,欢迎回家考上学期的试”……久别重逢之后,高校校园里这些开学季暖心的横幅刷屏了。于平实动人中略微抖一点小机灵,是专属于这代年轻人的____________,难怪有学生称每一句标语都戳中了自己的小心脏。
    其实,标语本就是为了有效表达初衷,只是很多时候,校园标语过于机械,万年不变。学生们习惯性常常忽略复制粘贴式的标语,年轻人的共鸣已然难以引起。于是,近几年一些高校积极创新,努力改变传统标语刻板、生硬的形象,尝试以更加灵动、更具创意的方式贴近学生表达。
    同样是一个意思,“热烈欢迎学生返校”的标语往往会被____________,而“新学期拍了拍你并说‘你回来啦’”的说法则因吸引眼球、戳中内心温暖而轻松“出圈”。从传播效果上说,后者让人耳目一新,显然更胜一筹。这些标语,从表达上看,更有平等、亲切、活力之感。不要以为这一变化____________,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往往就____________在这些细节之中。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而有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3分)
    A.口味              司空见惯            无足轻重            隐含
    B.味道              熟视无睹            无足轻重            隐藏
    C.味道              熟视无睹            可有可无            隐含
    D.口味              司空见惯            可有可无            隐藏
    22.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6分)
    A.学生们常常习惯性忽略复制粘贴式的标语,年轻人的共鸣已然难以引起。
    B.复制粘贴式的标语被学生们常常习惯性忽略,年轻人的共鸣已然难以引起。
    C.复制粘贴式的标语常常被学生们习惯性忽略,已然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D.学生们常常习惯性忽略复制粘贴式的标语,已然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居易在《答友问》中写到: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作者认为才如利剑,是一个人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必要条件。就像斩马杀敌“良玉不如铁一样,一个人有德无才,很难大有作为。德如良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根本保证。就像同在炉中铁易销而玉不热一样,一个人有才无德,不可能在事业持久,最终必定失败。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结合生活实际,在主题班会上做一个发言。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