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唐诗的时空

http://www.newdu.com 2022-07-26 普惠英才 佚名 参加讨论
从先秦汉魏以来,以时空作为描写背景或者描写对象诗歌已非常多。而到了唐诗中,对时空的表现就更为突出。但是,在优秀的诗歌里,孤立地描写时空的作品是比较少的,他们往往是把时间和空间作为人活动的一个场所以及和人生命运比照的对象而存在的。在描写时空的时候,他们更多地表现的是一种人的生命意识。这样一种生命意识,用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的话来说就是:“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开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唐诗中的空间表现
    初唐的诗篇在写到时空时,往往是一种非常阔大的空间景观,用这种景观来拉大物理空间的距离,造成一个非常宏阔的诗歌的背景。比如他们常用的词语有:千里、万里、长江、黄河、高山、大漠。
    如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戴叔伦的家在金坛,离石头驿比较近。诗人这样写,实际上表现的是一种心理空间。
    再如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人杨慎曾对此提出疑问,认为“千里”使用不妥。他的这种疑问肯定是不对的,如果改动为“十里”或“五里”,这首诗就没有这样一种阔大的境界了。另外作者是在江南,他看到周围是“莺啼绿映红”,那么其它地方也应该是这样的景况。他由一个地方推而及于其它,这就叫艺术的真实。如果一定要让艺术去符合你所见的真实,那就把艺术品的意义大大地给缩小了。进一步来看,后边写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如果用“十里莺啼”,下面的“四百八十寺”又如何展现出来呢?这是非常到位的一种空间表现。
    二、唐诗的时间表现
    先拈举出时间表现中的几个主要的意象:
    1、流水——时间意象之一
    流水原先和时间并没有联系,后来孔子在《论证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人就把流水与时间、生命联系起来了。
    如张九龄的《登荆州城望江》: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
    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
    李白的《古风》: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殷尧藩的《江行》:年光流不尽,东去水声长。
    韩淙的《暮春浐水送别》: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李端的《忆故山赠司空曙》:年如流水日长催。
    这些诗都把注意的目标放到水的“流”上,这样一种“流”,就把年光、古今、时节给贯穿起来。认为所有这样一些时间的东西,就像水在流逝,从而强化了“水”和“时”的相似性关联,丰富了时间内存的文化蕴涵和它的形象感,后来就有了“似水流年”的说法。时间和流水有相似性,都是一去不再回来,都是永恒的。生命和它们二者也有相似点,都不可逆的。生命从少到老不可回转。可是又有一个极大的不同,时间和流水是永恒的,而生命是短暂的。由于把短暂的生命和永恒的时间流水作了一个比照,那么人生的悲慨就油然生发出来。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说:“莫非涵流光于流波,溶逝景于逝水。”
    2、落花——时间意象之二
    如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作者写由洛阳城东飘来飘去的桃李的落花,想到了洛阳女儿长得非常好的颜色,看到落花在叹息。又由这样一个洛阳女儿的叹息,想到了古往今来,想到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最后又拿它来和白头翁作比,从而表现了对落花,对时间,对生命的深深感叹。在这里,落花是美的殒落,同时也是人生悲慨的触媒,从根本上说,落花就是时间的象征、生命的象征。我们可以感悟到:时间对生命的穿透力和破坏性。
    后来《红楼梦?葬花吟》就受这首诗的影响。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流水还是时间的心理体验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上的时间,“快”就表现了心情的愉悦。这种速度和时间是联系在一起。表现心情舒畅的时候就用“快”,如痛快、畅快、欢快、愉快。相反,“慢”就常常和苦闷、愁绪相关。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三、唐诗中的时空交融
    在唐诗中,时间和空间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最有名的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对时间和空间的交融作了完美的表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写了五种物象——春、江、花、月、夜。其中最重要的意象就是——月。这首诗写了月的升、悬、斜、落。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开始,到“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月落结束。月的升、悬、斜、落是在空间发生的,所以它是一种空间的位移。而这种空间的位移又伴随着一种时间的流动。刚开始是升,接着悬,再往后是斜,到最后是落,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所以这里的空间场景伴随着时间流程,时与空是不能分割的,整首诗实际上就是在空间和时间这二维之间来进行腾挪切换。进一步看,这首诗除了描写景物,表现人物的命运之外,他还面对明月发出了深沉的叩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实际上是点晴之笔。头两句在问,江边到底是什么人第一次看到明月,江月又是哪一年最初照到世人的。这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叩问。一代一代的人都逝去了,但江月还和当初一样,时间永恒、空间永恒,人生短暂。这里,虽然江月年年望相似,但是人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了。作为个体的人虽然生命很短暂,但是作为类的人,却是一代一代的无穷尽的,于是就对刚才的那种悲伤作了一种冲淡,这种意味是非常深刻的。作者问而不答,于是就给人留下了思索的广泛空间。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里给予这首诗很高的评价:“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
    “这是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段话,它的核心在于,这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强烈的宇宙意识,或者说就是一种生命意识。当诗歌逼近了哲学,这种哲学的意味通过优美的诗行,就会给人心产生加倍的触动。唐诗中,优美的诗篇往往既具有文学的才性,又具有哲学的深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