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济宁市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http://www.newdu.com 2022-07-1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济宁市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始于汉末,但“自然美”真正成为一种美学范畴则是到20世纪初在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之下才出现的。
    1904年王国维在他的《红楼梦评论》中谈道:“故美术之为物,欲者不观,观者不欲;而艺术之美所以优于自然之美者,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也。”王国维由于受康德、叔本华的审美非功利性思想的影响,强调艺术美的去欲望化、去功利性,而自然美则很难摆脱与现实利害的纠缠,故此艺术美优于自然美。中国古人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擅“究天人之际”,冀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伦理上往往表现为“君子比德”说,与西方的自然美观念相去甚远:前者是一种道德之美,山川草木寄寓的是人格;后者则是人情化、情趣化,体现了人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灵自由。王国维之后,真正奠定自然美理论基础的是朱光潜。
    朱光潜在《什么叫做美》中这样谈道:“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并进一步指出,心物之间的关系并非“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他强调说,心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机械、被动的应激反应,而是要展示出人的性格、情趣、情感,即“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意象的产生以及如何产生决定于“心灵的创造”,即情趣之表现。为什么同样的一枝花,高兴的时候你见它在笑,悲伤的时候你见它在哭?花自是花,花就是它本来的那个样子,但是它呈现出何种意象却为人的情感、情趣和性格所左右。正因为如此,朱光潜宣称:“美是创造出来的,它是艺术的特质。”
    朱光潜认为:“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当你欣赏一颗古松、一座高山或一湾清水的时候,你所见到的松、山、水已经不是它们的本色了,古松、高山、清水已经在你的啧啧赞美声中被人情化了。每个人的情趣不一样,在内心中所形成的意象也不一致。“艺术化,就是情感化和理想化。”自然就像生铁,生铁要成为钟鼎,就须得有熔铸的烘炉。所谓的自然美,其实是经过熔铸之后的艺术美,它是艺术家心灵的作品,已不是自然本身。朱光潜曾多次引用法国画家德拉库瓦的一句话:“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这话既通俗又耐人寻味,即自然只提供美的材料和可能性,只有人的天才和情趣才能将自然铸就成为《红楼梦》《陶渊明集》等这样的大书。“美是创造的”,而不是现成的。当我们宣布自然为“美”的时候,自然就已经成为“表现情趣的意象”。在那个时候,自然已经不再是生糙的自然,而是已经成为“艺术品”。
    (摘编自朱仁金《朱光潜论自然美——从自然“不美”到作为“美的条件”》)
    材料二:
    王国维和朱光潜在分别接受叔本华和克罗齐的过程中,限于多种因素,显示出接受方式上的基本差异。
    王国维的接受具有明显的单一性,而朱光潜则几乎一开始就表现出折衷综合的倾向。所谓单一性是指王国维对叔本华、康德及其他西方哲学家的接受中,没有刻意融合不同的理论以形成自己的综合性体系。而所谓综合性,是指朱光潜在接受过程中有不完全自觉地融合各家美学观念于一体的倾向。王国维的时代,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引介正处于初始阶段,接受的方式比较简单,一般都只是以西方某一家为介绍或评述对象。接受的单一性,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但就接受过程而言也自有其优势,那就是更容易准确地把握接受对象,不致因为要融合各种观念而产生牵强附会的缺失,而这种缺失是综合性接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
    从美学史的角度看,王国维是最早自觉地接受并运用西方美学观念的,因此缺乏历史积累,而且因为他只在有限的几年内以部分精力涉及于此,接受上的单一性是很自然的。但美学发展到朱光潜的时代,引介的西方观念逐渐积累,研究者大量涌现,美学译著和论著出版数量急增,而且综合性论述比纯粹介绍西方某一家美学的论述更为常见,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中,朱光潜很自然地选择了综合接受的方式,对克罗齐的接受尽管重要,也只是诸多构成因素之一。应该说综合式接受是美学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所以在接受方式上,相对于王国维而言,朱光潜已显示出时代的优势。
    王国维接受叔本华美学和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从内在逻辑来看,其接受过程颇为不同。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是带着激情的,他初读叔本华哲学的片断文字,即为其倾倒,及直接读到叔本华主要著作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叔本华的天才论和悲观主义气质引起他强烈的共鸣。朱光潜最初接受克罗齐时也非常佩服,但从来没有达到充满激情的程度,所以他既不象王国维那样能马上深入接受对象,也不象他那样,激情一退就转向另外的方向。朱光潜的接受过程是韧性的持久过程,这对于他最后在整理西方美学史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必不可少的。
    (摘编自姚爱斌 《王国维朱光潜接受西方美学方式比较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美使人容易忘记物我关系,自然美难免受现实利害关系影响,这是王国维的艺术美优于自然美观点成立的前提。
    B.不同于西方的自然美,中国的自然美在山川草木中寄寓的是人格,而西方的自然美表现的是人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灵自由。
    C.王国维接受西方哲学具有明显的单一性,没有刻意融合不同理论形成自己的体系,朱光潜则完全主动融合各家美学观念。
    D.朱光潜接受西方美学观念时,不一定能立刻深入接受对象,也从来没有达到充满激情的程度,但他的接受过程是持久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国维接受了康德、叔本华的审美非功利性思想,认为自然美应该摆脱现实利害关系。
    B.朱光潜认为心不是对物的机械、被动的应激反应,而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人的情趣。
    C.如果朱光潜能准确把握接受对象,就不会产生因为要融合各种观念而牵强附会的缺失。
    D.与叔本华天才论和悲观主义气质产生的强烈共鸣,是王国维美学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
    3.材料一中朱光潜认为“美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下列选项中能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朱狄《当代西方美学》:“如果没有人的想象活动,自然没有哪一部分是美的。”
    B.狄德罗《论美》:“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
    C.黑格尔《美学》:“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美的反映。”
    D.李联明《美的本质论辩》:“美是主观与客观二者的和谐契合。”
    4.材料一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综合王国维、朱光潜两位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做法,你认为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会有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 舍
    胖菊子看到东阳吓得不行,搓了搓脸,想出一个缓兵之计。她自个儿也不是老三瑞全的对手,她要去学校和瑞宣见一面。
    “大哥,”胖菊子对他说,“咱们可是一家人。”
    瑞宣的脸红了。
    “我,”她想为自己辩护,说没对她丈夫老二做过什么,但是立刻又改了主意——还是不提老二为妙,“告诉我,老三现在忙什么?”
    “什么老三?哪个老三?”瑞宣可不能承认老三回到了北平,“东阳请我来教书,你提老三干什么?”
    胖菊子看见老大也这么硬,就想祁家兄弟背后一定有人,既然老大不愿提老三,他一定也有靠山,而不是依仗着他兄弟的力量,来挑战东阳和她。她不敢再打听。
    “好吧,我明天来上课。”瑞宣转身离开。
    瑞宣走后,胖菊子想出一个计划。啊,有了。她必须上一趟祁家,亲自去看一看。假若她给家中的老小都买上些礼物,他们必定感激她,而且也许就在说话中间,能听到老三的一些真实消息。就算他们很小心,绝口不提老三,她起码可以注意他们的言语与神色,在缝隙间仔细端详。就算什么也看不出来,也不妨碍恢复“两国邦交”,而两家关系和好了,就可以逐渐说服他们同她合作。
    她买了两三件礼物,亲自拿着来到祁家。她觉得自己既勇敢又聪明。
    一进小羊圈胡同,她就四处张望。小羊圈的一切,还是老样子,只是院墙和大门更加破旧,寒酸,像是电影里的贫民区。她觉得自己很聪明,算是逃出这个贫民区,否则,她不管怎样会修饰打扮,也不过是插在狗屎上的花朵而已。
    路过三号的门口时,她不想让心情受到扰乱,她甚至也不为招弟而伤心,虽然招弟死去才两三天。死者已去,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继续活下去的人,用活着的方式,表明自己有更大的能力。她看着手中的礼物,笑了。
    阳光很温暖,天佑太太坐在自己屋子的门坎上晒太阳。两个孩子就在阶石前面。小妞子严重缺乏营养,好像都忘记怎么玩了,只是立在一旁,愣愣地看着哥哥。小顺儿虽然也很瘦,可是还能够在四处蹦蹦跳跳,玩耍。
    两个孩子最先看到胖菊子。他们不太认得出她了。虽然日常说闲话,会提到“胖婶”,可是她的相貌,在他们的小脑子里渐渐地模糊了。小顺儿只是喊了声“哟”,然后就没话了。
    天佑太太慢慢地睁开眼皮,一眼就认出胖菊子。她立起来说:“小顺儿,妞妞,回屋去。”然后拉着两个孩子的手,回到屋里。老太太知道怎样维持一家子的关系,和怎样让四辈子人都和和睦睦,可是她不能宽容像胖菊子这样下贱的妇人。
    胖菊子生气了。她本来以为老太太会给个面子。
    不,她可不能发火——外交官没有发火的资本,她是来恢复邦交的啊。她于是喊了声:“大嫂!”她知道,大嫂比较容易对付。
    韵梅在厨房里,不用往外看,听声音就知道菊子来了。她马上变了脸色。她什么人都不得罪,可是她能够分辨是非。她要不要出门招呼胖弟妹呢?
    她也知道,胖菊子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可是她来干什么,却猜不出来。她决定一声不出。假若胖菊子是来闹事,她就要对付这个无耻的女人,给自己招惹麻烦。
    祁老人听见叫“大嫂”,就想着来客人了。他慢慢地打开屋门。等看见是胖菊子,老人立刻仰头看着天,似乎是要请老天爷拿主意,来对付这个胖女人。
    “爷爷,我给你带礼物来了。”胖菊子决定压住怒火,使出自己的外交手段。
    老人腮上的白胡子一劲儿地颤动,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胖菊子往前走了几步,要进到老人的屋里。她举着礼物,想引起老人的注意。
    老人拦住她。他大声地喊了一句:“滚!”然后,他的话就像水泵打开了似的,喷涌而出,“滚开,滚出去!你还有脸到这儿来给我送礼!我要是收了你的礼,我老祖宗们在坟里可睡不安稳了。滚!”
    胖菊子的脸,变得跟纸似的煞白。她想咒骂这个老东西,说他早就该死了。可是,老人的两个小眼,就像两颗尖的钉子,直刺她的心窝。她干咽了几口,说不出话来。假若瑞全在家,听见她骂老人,那还不打肿她的脸?
    这时,韵梅从厨房里走出来。她担心这个胖女人,再说什么不合适的话,让老人受不了。她立在厨房门口,大声说:“你还不走?出去!”
    胖菊子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转过身去。她首先想到,要把礼物摔到地上,算作一个辱骂,但是她犹豫一下,礼物抓得更牢了。
    韵梅快步地走出来,对着祖父说:“爷爷!您还是歇一会儿。”
    老人还有很多话,可是已经气糊涂,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瑞宣到家的时候,听了家人的报告,自言自语的说:“不错,祁家人毕竟是有骨头的。”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四世同堂》的第三部《饥荒》,全书主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普通民众的生活与抗争。文中的胖菊子曾是瑞全的二嫂,后改嫁蓝东阳。此时的瑞全受党组织派遣潜回北平,鼓励大哥答应学校聘任以参与抗争,杀死了已成为日本特务的招弟,震慑了汉奸蓝东阳和胖菊子。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瑞宣说话硬气是因为受到三弟瑞全的鼓励,敢于与胖菊子做正面斗争,进行反抗。
    B.胖菊子勇敢聪明,为了笼络祁家、打探老三瑞全的消息而亲自带着礼物登门探访。
    C.胖菊子为自己能活下来,显示自己能力强而感到高兴,说明她未意识到自己的无耻。
    D.从两个孩子看到胖菊子时的表现,可以看出即使孩子对待汉奸也是鄙视和不屑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两国邦交”形容两家关系,把胖菊子称为“外交官”,这些幽默戏谑的语言背后隐含着作者对民族败类们的辛辣讽刺和批判。
    B.小说从胖菊子的视角对小羊圈胡同面貌进行的描写,看似闲笔,其实以小映大,反映出抗战时期沦陷区城市破败和民生凋敝的现实。
    C.小说中的瑞宣虽然只是出现在文章的首尾部分,但是仍然贯串起了全文情节;作者也借此把祁氏一家人的形象较完整地展示给读者。
    D.小说以“祁家人毕竟是有骨头的”作为结尾,既是借瑞宣之口表达对祁家人的肯定和赞扬,又使文章主题更加显豁,有画龙点睛之意。
    8.在受到祁老人的斥骂后,胖菊子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9.有评论者认为,《四世同堂》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能在平和的自然状态中呈现出正的力量,突出邪不压正的观念。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宣帝)元康二年五月,匈奴大臣皆以为:“车师地肥美,近匈奴,使汉得之,多田积谷,必害人国,不可不争。”由是数遣兵击车师田者。郑吉将渠犁田卒七千余人救之,为匈奴所围。吉上言:“车师去渠犁千余里,汉兵在渠犁者少,势不能相救,愿益田卒。”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欲因匈奴衰弱,出兵击其右地,使不得复扰西域。魏相上书谏曰:“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今边郡困乏,父子共犬羊之裘,令草莱之实,常恐不能自存,难以动兵。今郡国守相多不实选,风俗尤薄,水旱不时。今左右不忧此,乃欲发兵报纤介之忿于远夷,殆孔子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上从相言,止遣长罗侯常惠将张掖、酒泉骑往车师,迎郑吉及其吏士还渠犁。召故车师太子军宿在焉耆者,立以为王;尽徙车师国民令居渠犁,遂以车师故地与匈奴。以郑吉为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魏相与御史大夫丙吉同心辅政,上皆重之。丙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①遭遇,言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会掖庭宫婢令民夫上书,自陈尝有阿保之功,章下掖庭令考问,婢辞引丙吉知状。掖庭令将则婢诣御史府以视吉,吉谓婢曰:“汝尝坐养皇曾孙不谨,督笞汝,汝安得有功!独渭城胡组、淮阳郭徵卿有恩耳。”分别奏组等共养劳苦状。诏吉求组、徵卿;已死,有子孙,皆受厚赏。诏免婢为庶人,赐钱十万。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上大贤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①曾孙,指汉宣帝,因其是汉武帝的曾孙,故有此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
    B.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
    C.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
    D.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右地,文中指匈奴西部地区,地理上称面南时靠西的一边为右,如“江右”。
    B.郡国,西汉在地方既设郡县,又有分封的诸侯王国;郡有郡守,国有丞相。
    C.掖庭,古代既指宫中旁舍,也是宫中官署,负责掌管宫廷事务,此处指前者。
    D.庶人,又称庶民,在古代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与“黎民”“布衣”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认为汉朝若是占据车师会形成威胁,所以多次主动出击车师。汉朝打算借匈奴衰弱之机出兵匈奴,并稳定西域地区。
    B.对于攻打匈奴一事,魏相上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皇帝采纳了其建议并调整了应对的策略,魏相也因此深受倚重。
    C.皇帝先是派遣常惠率军把郑吉及其军士解救出来,然后立原车师太子为王,迁徙车师民众到渠犁,放弃了车师原有的属地。
    D.丙吉为人忠厚低调,虽然对汉宣帝有抚育之恩,但是从未对其他人提及夸耀过。皇帝知道真相以后,认为他是贤良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车师去渠犁千余里,汉兵在渠犁者少,势不能相救,愿益田卒。
    (2)汝尝坐养皇曾孙不谨,督笞汝,汝安得有功!
    14.魏相反对出兵匈奴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古诗,完成15~16题。
    雪中家伯愚谷先生枉过燕支山赋呈二首
    陈 沆
    其一
    积雪满林屋,没我阶上苔。
    三日闭门坐,悄然对寒梅。
    谁知先生杖,为我山中来。
    其二
    七十犹好学,无人知此心。
    虚怀发高论,独许吾知音。
    夫子下山去,梅花香满林。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明示出诗人与访客的关系,既含有诗人的自谦之意,又体现了对长者的尊敬之情。
    B.前诗的一、二两句分别从大处和细节落笔,紧扣诗题描写雪景,写出了诗人处境的僻寒。
    C.后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学识浅薄却高谈阔论,希望与长辈能够成为论学的知音。
    D.两首诗的用语虽然平淡质朴,但是诗人视愚谷先生亦亲亦师亦友的情感令人回味悠长。
    16.这两首诗写作背景相同,意脉相连。如果将两诗贯通起来看,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蜀相》中用“▲      ,     ▲     ”两句,表达出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让人读后顿感沉郁悲凉。
    (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到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前者“    ▲      ,     ▲     ”,就内心喜欢的事情,与朋友面对面交谈。
    (3)写字和烹茶本是文雅之事,在陆游笔下却暗含了平生志愿不能实现的郁闷和惆怅,《临安春雨初霁》中的“    ▲      ,     ▲     ”两句就体现了这一情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夏季是北湖最美的季节,在①   的湖面上,数万亩荷花竞相开放,黄澄澄的花蕊点缀在绿油油的荷叶之中,赏心悦目。这里既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局部小景,也有“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的动态画面,更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阔风光。此般景色固然吸引游人乐而忘返,但对靠湖吃饭的农民而言,大家所关心的不是眼前的美景,而是水产的收成,因为这才是与他们切身利益   ②   的。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尽管水坡洼地常给沿湖居民带来水患之,但也让他们充分提升濒湖的红利。茂盛的水草和遍地的野菜是饲养猪羊等家畜的美味青饲料,丰富的鱼虾是人们改善生活、补充优质蛋白的最佳食品。碰上阴雨成灾、粮食歉收的荒年,平原地区的居民或许会    ③    ,生活在湖边的百姓则可以随处挖野菜、割蒲菜、捕鱼虾充饥。北湖公园落成后,湖区早已不再为水灾发愁,拆迁也让沿湖居民搬上了楼房,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6月16日过后的十余天内,每天日出前,金星、天王星、火星、木星、海王星、土星将与露出真容的水星,自东向西依次排开,    ①    。但是,“七星连珠”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不是天文学的专有名词,它一般是指七颗行星近距离排成一排。天文科普专家介绍,此次“七星同现”还不能算是严格的“七星连珠”。因为此次七颗行星的分布范围在100度上下,且距离尚远,所以很难称为“连珠”。
    七星同现天空时,观测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相对容易,肉眼即可看到。水星虽然也亮,但升出地面时,由于天空已开始发亮,星光隐退,需借助望远镜才能一睹真容。    ②   ,    需借助辨识精度高的观测设备。然而就在25日,迎来一次寻找天王星的良机。这天2时以后,天王星将陪伴月亮从东方偏北的天空升起,且逐渐靠近。到6时,两者距离最近,仅有约一个月亮的距离。此时借助望远镜,    ③    。
    21.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从早上进入柜台,张秉贵的眼、耳、口、手、脚、脑这六部“机器”就同时开动。
    B.“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
    C.“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D.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吧,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从出生就开始在“排名”的路上狂奔。在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要对学习成绩排名;参加工作后,教师、干部、公司职员乃至富豪,各行各业都要排名。排名无孔不入,让人无可遁逃,就像一张大网,密密实实笼罩着所有的人生和整个世界。
    排名让很多人活力迸发、斗志昂扬,在奋斗中收获了成就和快乐;但也因此出现了残酷的“内卷”,到处上演着“宫斗”的戏码。排名也让不少人痛苦不堪、心力交瘁,在无奈中选择了颓废和沉沦;也有些人只能甘愿做一条“咸鱼”,摆出了“躺平”的姿态。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