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陕西省铜川市阳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7-0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陕西省铜川市阳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吕祖谦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编选的《古文关键》是吕门主要的古文教材。我们在是书中却很少看到关于唐代儒学复兴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对文以载道的过分要求,而这些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非常强调的,是由道到文的转型。吕氏《古文关键》对文的重视,背后实际上是宋代文人的自觉。文人们开始非常看重自己文章的独立存在的价值,编写与阅读古文选本成为时尚。
    《四库提要》评《古文关键》以为:“各标举其命意布局之处,示学者以门径,故谓之关键,卷首冠以总论看文作文之法。”从《古文关键》开始,古文从神圣的复兴儒学的神坛,从形而上的高大上下沉到形而下的作文法。
    《古文关键》一改唐人只取秦汉古文的传统,变为只取唐宋八大家古文。宋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具有极大的文化自信,欧阳修疑经疑古,王安石制《三经新义》,苏东坡提倡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书写,全都是推崇当代文化。宋人在绘画、书法、诗词方面都是自成面目,开宗立派。南宋人以北宋为模范,以北宋为经典,号曰北宋典型。南宋人对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从学习的角度继承,特别推崇欧苏又能自成面目,特别强调事功之学、制度之学,曰永嘉派、永康派、江西派。秦汉派古文艰涩难懂,唐宋八大家古文则明白晓畅,便于实用。南宋事功派继承了八大家的明白晓畅,这是一种近代化、实用化的语言趋势,也是平民化、世俗化的时代要求,结合事功的主题,成为南宋散文的时代面貌。
    《古文关键》有点像现在的作文范文书,并附有评点。范文是供学生学习模仿之文,评点只是告诉学生如何模仿。说起科举辅导,吕祖谦比同时期的老乡陈傅良还要稍逊。陈傅良科举辅导的城南书院红极一时,他编著的服务于科举的古文选本《八面锋》也红极一时。科举文与古文互相借重,互相煽动,是典型的新样古文,是永嘉派古文的核心样式。城南书院是新样古文的培训场所,当时浙人在科场无论是数量,还是名次,都独占鳌头,以至于受到别的地区的投诉。《古文关键》中提出了“有用文字,议论文字是也”这样违背纯文学的观点,恰恰体现了科举文的特点。
    古文运动借助古文选本评点,借助书商的商业化操作,将古文运动从过去孤立封闭的师门传承,扩大到更加广阔的读者、举子、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让古文运动落实在普及教育上,有了更加扎实的基础。从《古文关键》的多处矛盾来看,可能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他们从吕祖谦谈文的语录,授课的讲义、课堂评点的古文组合剪辑成《古文关键》一书。实际上不管书商有多少“神操作”,不管建本多么粗制滥造,但是它的价格便宜,大量印刷,还是极大推动了古文选本的发行,让老百姓买得起、看得上书本,由是推动了古文的普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促进了文化的普及。评点的最大特色是文本与评点结合在一起的现场感。评点者将文本阅读感现场表达出来,随机标注在文本上,借助这些标抹符号,读者可以现场体会评点者的感受,犹如现在的线上教学。章学诚《校雠通义·宗刘》认为评点是一种因陋就简的即兴式批评,“庶几便于(初学者)揣摩诵习”,可以说评点本是最好的自学考试教材。后来成熟的清代选本大部分有评点,古文也找到了它最佳的存在方式,最终延续为今天中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成为我们的国粹。
    (摘编自马茂军《〈古文关键〉与南宋古文转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吕祖谦编写《古文关键》过分强调文以载道的编写理念与韩柳欧对古文的评价有别。
    B.《古文关键》反映了宋代文人的自觉,文章的独立存在的价值受到文人们的高度重视。
    C.《古文关键》选取唐宋八大家的古文,是因为秦汉古文艰涩难懂,没有事功的思想。
    D.因商业出版的原因导致《古文关键》后来不再受吕祖谦的掌控,尽由书商胡编乱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不同观点和角度,对吕祖谦所编选的《古文关键》展开论述,可谓脉络清晰。
    B.第二段引用《四库提要》中的点评,证明《古文关键》的编写目的是指导文章写法。
    C.文章列举南宋时期的各种派别体现出南宋文人在散文写作上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南宋书商的行为时,从书商做法的错误和正确两个角度进行,客观公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文关键》成书前的古文多有复兴儒学之作,而此书成书意味着“由道到文”的转型。
    B.像城南书院提倡的新样古文在科举场的成功,对南宋古文运动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C.《古文关键》中“有用文字,议论文字是也”这一观点说明议论文对科考很有用。
    D.章学诚认为评点是一种即兴式批评,便于初学者揣摩诵习,是最好的自学考试教材。
    【答案】1.B
    2.C
    3.D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过分强调文以载道”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有“我们在是书中却很少看到……对文以载道的过分要求,而这些是韩柳欧非常强调的,是由道到文的转型”,意思是在《古文关键》中没有对“文以载道”的过分要求,体现的是“由道到文”。
    C.“是因为秦汉古文艰涩难懂,没有事功的思想”错误,滥加因果关系,且于文无据。原文有“唐宋八大家古文则明白晓畅,便于实用”“南宋事功派……结合事功的主题”等,选取唐宋八大家的古文是因为其“明白晓畅,便于实用”;同时“秦汉古……没有事功思想”文中没有体现。
    D.“不再受吕祖谦的掌控,尽由书商胡编乱造”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有“他们从吕祖谦谈文的语录、授课的讲义、课堂评点的古文组合剪辑成《古文关键》一书”,即书商编写的《古文关键》是来自于吕祖谦讲述的相关内容,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南宋文人在散文写作上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错误。原文有“宋人在绘画、书法、诗词方面都是自成而目,开宗立派”,列举的派别是古文运动中有关古文的流派;而“平民化、世俗化”是南宋事功派的散文特点。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章学诚……是最好的自学考试教材”曲解文意。结合“‘庶几便于(初学者)揣摩诵习’,可以说评点本是最好的自学考试教材”分析,“评点本是最好的自学考试教材”是本文作者的观点。
    故选D。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连拆6个“盲盒”,出土500余件文物。时隔35年,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又“上新”。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随着三星堆文物不断“上新”,人们发现中国多地有与之相似的同款,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同时,也引发了“全国文物大battle”。3月底,四川日报在其官微发起挑战,派出首批出战队员:金面具、方尊、陶三足炊器,引发河南日报、北京日报等友好应战。如河南日报推出妇好鸮尊,山西媒体则组团推出鸟尊、鸮卣等重量级文物。各地媒体及博物馆紧跟热点话题,创新思路打造国宝天团,使古老文物借新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近年来,让文物活起来渐成社会共识,2018年,央视文物类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掀起国宝热,节目中通俗风趣的文案让人回味无穷,因节目“走红”的一大批国宝也不断吸引着观众的围观。节目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物进行360度无死角全景呈现,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空间的拉近,更让观众随着文物一起重返历史现场,感受历史。从上古时期的红山玉龙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再到魏晋隋唐的唐代仕女图,国宝在活泼文案和科技的助力下不断为观众带来惊喜,深入人心,走进寻常生活。
    (摘编自《国宝“能歌善舞” 文物“萌态可掬”》,《光明日报》 2021年4月21日)
    材料二:
    莫高窟也称“千佛洞”,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过去几十年里,却深受病害影响。想要让莫高窟的文物“活”起来,首先要进行的是保护和修复。
    “壁画病害种类繁杂,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搞清了其中一部分病害机理,但还有一部分病害形成的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揭示。”苏伯民说,和壁画一样,青铜器、纸质文物劣化的情形也千差万别,这背后的微观机理和环境作用机制都需要进一步挖掘分析。在苏伯民看来,首先要对文物的状态和它原来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这样才能为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袁靖也认为,要深化对文物劣化的微观机理与病害发育的环境作用机制的认知,补齐基础理论方法和科学数据积累等方面的短板。
    “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解释道,“转”起来,即依法依规加大文物统筹协调力度,促进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览巡展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智”起来,就是大力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动”起来,就是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不断优化传播内容。
    (摘编自《文物保护亟须科技发力》,《科技日报》2021年3月8日)
    材料三:
    这两天,河南卫视春晚的一档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登上网络热搜。单个视频在微博累计超过1000万次观看,“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话题在微博有近亿次阅读量。而这火爆“出圈”的背后,处处蕴藏着传统文化内涵。
    舞蹈《唐宫夜宴》由2020年郑州歌舞剧院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唐俑》改编而来,其内容并不只是讲夜宴,而是以夜宴的乐师们为主角,展示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舞蹈风格诙谐幽默,唐风味儿十足。14位活泼灵动的“唐朝少女”仿佛从古画中走出,她们时而嬉笑打闹,时而梳妆打扮。婀娜多姿、古韵十足的舞姿和精致复原的唐妆,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的呈现于舞台,让观众“一秒穿越回大唐”,代入到盛唐时期独有的美学空间。
    在创作设计上,《唐宫夜宴》加入了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融合,在舞台上植入了博物馆的场景,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呈现出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伴随着灵动的舞姿,古画和文物在现代科技舞美的辅助下,徐徐映入观众眼帘。
    一场精心创作的舞蹈艺术盛宴,蕴含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唐宫夜宴》的火爆“出圈”正是观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的渴望和热情。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采编中心》)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央视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以通俗的表达,先进的现代科技将文物进行全景呈现,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时空距离。
    B.各地媒体及博物馆创新思路,借助新技术,使古老文物展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与魅力。
    C.与《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文物全景呈现相比,《唐宫夜宴》能够更好地让观众置身其中,更加近距离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D.莫高窟壁画病害种类繁杂,只有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原理,才能使它更好的“活”起来,这也是焕发文物生机的前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古代文明多元一体,三星堆“上新”的文物与其他地方有相似的同款,这就是具体的证明,同时这些文物也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B.三星堆文物不断“上新”,由此引发的文物比拼是文物“转”起来的表现,而由真人演绎的舞蹈《唐宫夜宴》则是让文物“活”起来的表现。
    C.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目的是促进展览巡展常态化,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
    D.立足传统文化根脉,借助5G、AR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蕴藏于舞蹈之中,这是《唐宫夜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6.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让传统文物“活”起来的措施及意义。
    【答案】4.C
    5.C
    6.措施:①创新思路,借助数字技术,使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②科学认知文物,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原理,在此基础上,使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
    意义:有利于让传统文物走进百姓生活,重焕生机,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丰富当今的艺术形式,满足观众对优秀文化的追求。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与《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文物全景呈现相比,《唐宫夜宴》能够更好地……”错,原文没有把《如果国宝会说话》与《唐宫夜宴》作比较。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目的是促进展览巡展常态化,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错,由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转’起来,……促进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览巡展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智’起来,就是大力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动’起来,就是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可知,“促进展览巡展常态化,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是对“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的解释,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文物“活”起来。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措施方面:
    材料一第二段“各地媒体及博物馆紧跟热点话题,创新思路打造国宝天团,使古老文物借新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概括出:①创新思路,借助数字技术,使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
    材料二第二段“首先要对文物的状态和它原来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这样才能为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第三段“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概括出:科学认知文物,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原理,在此基础上,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
    意义方面:
    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让文物“活”起来,介绍了三星堆文物展示、《如果国宝会说话》、莫高窟文物保护与修复等,结合“各地媒体及博物馆紧跟热点话题,创新思路打造国宝天团,使古老文物借新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物进行360度无死角全景呈现,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空间的拉近,更让观众随着文物一起重返历史现场,感受历史”“促进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览巡展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概括出:有利于让传统文物走进百姓生活,重焕生机,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材料三重点介绍《唐宫夜宴》,“一场精心创作的舞蹈艺术盛宴,蕴含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唐宫夜宴》的火爆‘出圈’正是观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的渴望和热情”概括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丰富当今的艺术形式,满足观众对优秀文化的追求。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更夫阿韩
    沈从文
    我们县城里,一般做买卖的,帮闲的,够得上在他姓下加上一个“伯”字的,这证明他是有了什么德行,一般人对他已起了尊敬心。就如道门口那卖红薯的韩伯,做轿行生意的宋伯便是。
    这伯字固然与头发的颜色与胡子的长短很有关系,但若你是平素为人不端,或有点痞,或脾气古板,像卖水的老杨,做包工的老赵,不怕你头发已全白,胡子起了纽纽,他们那些娘女家小孩子,还不是只赶着你背后“烂脚老杨”“赵麻子师傅”那么不客气地叫喊!你既然没有法子强人来叫一声某伯,自然也只好尽他那些人带着不尊敬的鼻音叫那不好听的绰号了。
    在南门土地堂那不需出佃钱的房子住身的阿韩,打更是他的职业。五十来岁的人了,头发不白,下巴也是光秃秃的。但也奇怪,凡是他梆子夜里所响到的几条街,白天他走到那些地方时,却只听见“韩伯,韩伯”那么极亲热的喊叫。他的受人尊视的德行,要说是在打更的职务方面,这话很觉靠不住,他老爱走到城门洞下那卖包谷酒的小摊前去喝一杯。喝了归来,便颠三倒四地睡倒在那土地座下。哪时醒来,哪时就将做枕头的那个梆取出来,比敲木鱼念经那大和尚还不经心,到街上去乱敲一趟。有时二更左右,他便糊里糊涂“乓,乓,乓乓”连打四下;有时刚敲着三下走到道台衙门前时,学吹喇叭的那些号兵便已在辕门前“哒——哒——”鼓胀着嘴唇练音了。
    这种不知早晚的人,若是别个,谁家还再要他来打更?但大家却知道韩伯的脾气,从没人教训他。最多有个把刻薄点儿的人,笑笑地说一句“老忘晕了的韩伯”罢了。那时,他必昂起头来,看看屋檐角上的阴白色天空,“哦!亮了!倒看不出……”接着只好垂头丧气地扛着他那传家宝慢慢地踱转去睡觉。走过杨喜喜摊子前,若是杨喜喜两口子已开了门,在那里揉面炸油条了,见了他,喜喜屋里人很随意地叫一声“韩伯,喝碗热巴巴的猪血去!”他便不客气地在那脏方桌边一屁股坐了下去。
    他没有像守城的单二哥那样,每月月终可到衙门去领什么饷银。他吃喝的来源,就是靠到他打更走过的各户人家——也可说听过他胡乱打更的人家去讨捐。南街这一段虽说没有很多户口,但讨捐来的却已够他每夜喝四两包谷烧的白酒了。他今天这家取点明天那家取点来度日,估计到月底便打了一个圈子。当他来时,你送他两个铜元,他接过手来,口上是“道谢,道谢”,一拐一瘸地走出大门。遇到我们对门张公馆家,一进屋就是几升白米,他口上也还只会说“道谢,道谢”。要钱不论多少,而表示感谢则一例用“道谢”两字。
    我们这一段街上大概是过于接近衙门的缘故吧,别的地方大嚷捉贼的当儿,我们这一节却听不到谁家被盗过一次。有时,我们家晚上忘了关门,他便乓乓地一直敲到我们院子中来,把我们全家从梦中惊醒。“呵呵!太太,少爷,张嫂,你们今夜又忘记闩门了!”这个“又”字,可想而知我们大院子不知他敲着梆进来过几多次了!他的这种喊声起时,把我们一家人都弄得在被单中发笑。这时妈必叫帮我们的张嫂赶紧起来闩大门,或者要我起来做这事。
    “韩伯,来做什么?前几天不是才到这要钱!”顽皮的六弟,老爱同他开玩笑,见他一进门,就拦着他。“不是,不是,不是来讨更钱。太太,今天不知道是哪里跑来一个瘦骨伶精的叫化子,倒在聂同仁铺子前那屠桌下坏掉了。可怜见,肚皮凹下去好深,不知有几天不曾得饭吃了!一脑壳癞子,身上一根纱没有,翻天睡到那里。这少不然也是我们街坊上的事,不得不理,我才来化点钱,好买副匣子殓他抬上山去。可怜,这也是人家儿女!”他每遇到所打更的这一段街上发生了这么一类事情时,便立即把这责任放到自己肩上来,认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洒着走到几家大户人家来化棺木钱;而结实老靠,又从不想在这事上叨一点光,真亏他!
    过年来了。这时的韩伯,他不像别人那么愁眉苦眼摆布不开的样子;也不必为怕讨债人上门,终日躲来躲去。他的愉快程度,简直同一个享福的小孩子一样。走到这家去,几个粑粑;走到那家去,一尾红鱼;而钱呀,米呀,肥的腊肉呀,竟无所不有。他的所费就是进人家大门时提高嗓子喊一声“贺喜”!
    土地堂前照例有陈乡约来贴一副大红对联。那对联左边是“烧酒水酒我不论”,右边便对“公鸡母鸡只要肥”。这对子虽然旧,但还俏皮,加之陈乡约那一笔好颜字,纸又极大,因此过路的无有不注意一下。阿韩虽认不到什么字,但听到别人念那对子多了,也能“烧酒水酒,汾酒苏酒”地读着。他眉开眼笑地念,总觉得这对子有一半是为他而发的。
    这几天的韩伯连他自己都不晓得是一个什么人了。每日里提着一个罐子,放些鱼肉,一拐一瘸地颠到城头上去找单二哥对喝。喝得个晕晕沉沉,又踉跄颠簸着归来。遇到过于高兴,不忍遏止自己兴头时,也会用指头轻轻地敲着又可当枕头又是家业的竹梆,唱两句“沙陀国老英雄”。这半月来韩伯也不要什么人准可,便正式停了十多天工。
    1926年5月4日作于窄而霉小斋
    (选自《沈从文作品集·第八卷》,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卖水的老杨、做包工的老赵,人们不在他的姓下加“伯”字,而对胡乱打更的阿韩大家却尊称为“韩伯”,对比中足见老杨、老赵的德行不好。
    B.虽然阿韩受到大家的尊敬,但他也有不好的脾气,大家不敢招惹他,因此他的更打得不好,大家也不敢教训他。
    C.阿韩这个人不如单二哥,单二哥守城凭劳动挣饷银,而阿韩胡乱打更混饭吃。
    D.小说通过对社会底层小人物阿韩“言”与“事”的记叙,表现了他心地善良的美德。
    8.小说主人公阿韩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9.小说中写到“土地堂”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概括分析。
    【答案】7.D
    8.①阿韩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人物。他贫穷,没有自己的房屋,住在不需出佃钱的土地堂里。②阿韩骨子里富于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受人尊敬。他夜里打更到我们院子里来叫我们闩门,叫化子死了到大户人家化钱殓尸埋葬。③阿韩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很满足。他没有什么愁苦,愉快得同一个享福的小孩子一样;陈乡约的对联似乎表达出他的心声,他为此而高兴;高兴到兴头上,还会唱两句。④阿韩并不趋炎附势。他讨捐时不论多少,而表示感谢则一例用“道谢”两字,并不因为大户人家给得多而有其它表现。⑤阿韩嗜酒,常常喝醉酒。⑥阿韩随性和气。喜喜屋里人随意地叫阿韩吃热猪血,阿韩不客气就坐下来。
    9.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背景。土地堂与县城南门、衙门等在小说中共同构成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阿韩住在不需出佃钱的土地堂里,说明他处于社会底层,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人物。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阿韩常常喝醉酒,醉了后回到土地堂,醒了时又从土地堂起身去敲梆打更,由此,土地堂成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深化小说主题。阿韩贫穷,社会地位低,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人物,只能住在不需出佃钱的土地堂里,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却因其德行受到大家的尊敬,小说主题借此得以深化。
    【解析】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足见老杨、老赵的德行不好”分析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若你是平素为人不端,或有点痞,或脾气古板,像卖水的老杨,做包工的老赵,不怕你头发已全白,胡子起了纽纽,他们那些娘女家小孩子,还不是只赶着你背后‘烂脚老杨’‘赵麻子师傅’那么不客气地叫喊”,人们不在老杨、老赵的姓下加“伯”字,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的德行不好,也可能因为他们“有点痞,或脾气古板”。
    B.“他也有不好的脾气,大家不敢招惹他”错,“不好的脾气”于文无据,,第四段说“但大家却知道韩伯的脾气,从没人教训他”,这里是说韩伯打更就是如此,大家都知道,对他比较宽容,文中只是说“老忘晕了的韩伯”而不是说韩伯的脾气不好。“不敢教训他”错,应是尊敬他,所以不教训他。
    C.“不如单二哥”“胡乱打更混饭吃”错,文中主要说明“阿韩”为了说明他的生活来源和单二哥不同。阿韩因为其德行好而受人尊重,人们愿意给他饭吃,而不是“胡乱打更混饭吃”。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形象能力。
    解答时,概括文章主要事件,抓住文中关键语句,从中提炼人物性格。
    阿韩是个住在不需出佃钱的土地堂里的社会底层人物,他虽然贫穷,但是他富有社会责任感、心地善良,因而人们都很尊重他。文章第六段先说“别的地方大嚷捉贼的当儿,我们这一节却听不到谁家被盗过一次”,后面又写阿韩提醒“我”家没有关门,说明了阿韩是一个热心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第四段写“喜喜屋里人很随意地叫一声‘韩伯,喝碗热巴巴的猪血去!’他便不客气地在那脏方桌边一屁股坐了下去”,这说明阿韩为人不拘小节。
    第七段写阿韩为了乞丐从大户人家讨要棺木钱,然后自己将乞丐的尸体抬,上山埋了,这表明他心地善良。
    阿韩是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他的愉快程度,简直同一个享福的小孩子一样”,他“眉花眼笑地念”陈乡约在土地堂前写的对联。他靠讨捐过日子,每次都会表示感谢,“要钱不论多少,而表示感谢则一例用‘道谢’两字”,这表明他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
    他嗜酒,常常去找单二哥对喝,“喝得个晕晕沉沉,又踉跄颠簸着归来”。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能力。
    土地堂是阿韩生活的环境,注意分析其对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
    首先,土地堂表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土地堂是阿韩居住的地方,阿韩因为贫穷,只能住在不需出佃钱的土地堂里,这表明阿韩是一个社会底层人物。
    他的工作就是打更,他嗜酒,“他老爱走到城门洞下那卖包谷酒的小摊前去喝一杯。喝了归来,便颠三倒四地睡倒在那土地座下。哪时醒来,哪时就将做枕头的那个梆取出来,比敲木鱼念经那大和尚还不经心,到街上去乱敲一趟”。土地堂是阿韩安身之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阿韩贫穷,社会地位低,只能住在不用出佃钱的土地堂里,但是他富有社会责任感、心地善良,尽自己所能,提醒大家夜晚关门。为了乞丐从大户人家讨要棺木钱,然后自己将乞丐的尸体抬,上山埋了。因而人们都很尊重他,阿韩虽然是个小人物,但他的德行却不“小”,两者之间的对比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令人深思。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心术》曰: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不动。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且夫天下之变,常伏于安,田文所谓“子少国危,大臣未附”,当是之时,而无腹心之臣,可为寒心哉!昔者,高祖之末,天下既定矣,而又以周勃遗孝惠、孝文;武帝之末,天下既治矣,而又以霍光遗孝昭、孝宣。盖天下虽有泰山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宰相韩琦见其书善之,奏于朝,召试舍人院,辞疾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卒。赐其家缣、银二百,子轼辞所赐,求赠官,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蜀。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选自《宋史·苏洵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B.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C.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D.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即《诗》《书》(《尚书》)《礼》《易》(《周易》)《论语》《春秋》。
    B.泰山,又名岱宗等,如杜甫诗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是五岳之首,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帝王告祭的神山。
    C.高祖,古代帝王庙号。文中的“高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其他著名的高祖还有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秘书省,官署名。东汉时期设置,不同朝代管理事项有所不同,北宋前期掌常祭祀祝版,置判省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闭门苦读。苏洵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后来几次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将家中的书全部焚烧,关门闭户勤奋苦读。
    B.苏洵受人赞赏。至和、嘉祐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他的二十二篇著述得到了翰林学士欧阳修的推荐。
    C.苏洵熟悉兵道。苏洵认为:用兵崇尚正义,不正义的,虽有利也不应发兵;善于用兵的将领,要使士兵无所顾忌,却要有所依恃。
    D.苏洵著作颇丰。苏洵著有《权书》《衡论》《机策》等文;与姚辟一起修礼书,编《太常因革礼》一百卷,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竟效苏氏为文章。
    (2)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
    【答案】10.B
    11.A
    12.A
    13.(1)传播出去之后,士大夫们争相传诵,一时求学的人竞相仿效苏氏写文章。
    (2)而圣人常以国家危亡为心事,因此即使是在守业的时代,而心腹之臣也是不能没有的。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耳”,句末语气词,断句标志,在其后断开,排除AD。
    “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矣乎”,句末语气词,断句标志,在其后断开,排除C。
    本句译为:
    有人说:“机谋,是创业的君主用以成就功业的,守成的时代,还有什么事要机谋而用心腹之臣呢?”唉!守成的时代能从此与太古时代一样平安无事吗?不能,我还没有发现可以离开机谋的。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六经,……即《诗》《书》(《尚书》)《礼》《易》(《周易》)《论语》《春秋》”错误。“六经”里没有《论语》,应是《乐》。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于是将家中的书全部焚烧”错误。根据原文“悉焚常所为文”可知,应该是将自己以前做的文章全部焚烧。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既”,已经,在……之后;“争传”,争相传诵;“学者”,求学的人。
    (2)“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虽”,即使;“去”,没有。
    参考译文: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一年多后举为进士,又举为茂才异等科,都没有考中。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做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更加苦读诗书,于是精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即成数千字的文章。至和、嘉祐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献上苏洵的著述二十二篇,传播出去之后,士大夫们争相传诵,一时求学的人竞相仿效苏氏写文章。苏洵著有《权书》《衡论》《机策》等文。因其文字太多不能一一抄录。《心术篇》说:做将帅之理,应当首先养心,即使泰山崩于眼前也不变脸色,麋鹿出现在身旁也不眨眼睛,这样之后才能对付敌人。凡用兵崇尚正义,不正义的,虽有利也不应发兵。只有道义可以激励士兵,士兵被正义激动,可以以一战百。将帅指挥,懂得道理而后才可以举兵,了解局势而后才可以加兵,懂得节制而后才可以用兵。善于用兵的将领,要使士兵无所顾忌,却要有所依恃。有人说:“机谋,是创业的君主用以成就功业的,守成的时代,还有什么事要机谋而用心腹之臣呢?”唉!守成的时代能从此与太古时代一样平安无事吗?不能,我还没有发现可以离开机谋的。况且天下之变常潜伏在平安之中,就像田文所说“子少国危,大臣未附”。如果在那个时候,却没有值得信任的大臣,多么叫人寒心啊!过去,汉高祖末年,天下已安定,然而还把周勃留给孝惠帝、孝文帝作心腹之臣;汉武帝末年,天下已太平,还把霍光留给孝昭帝、孝宣帝作心腹之臣。因为天下虽然像泰山一样稳固,而圣人常以国家危亡为心事,因此即使是在守业的时代,而心腹之臣也是不能没有的。宰相韩琦看到苏洵的奏书后十分赞赏,上奏到朝廷,召入舍人院考试,称病没有来。于是又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当时正赶上太常修撰建隆以来的礼书,任苏洵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令姚辟一起修礼书,编《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之后,刚刚上奏还没有得到回复,苏洵就去世了。皇帝特意赐绸、银二百给他家里,但其子苏轼推辞赏赐,请求赠官,因此皇帝特赠苏洵为光禄寺丞,并敕令有关部门用船将苏洵的遗体运回蜀地。苏洵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返照
    杜甫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衰年肺病唯高枕①,绝塞②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③。
    [注]①高枕:扬雄《解嘲》:“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②绝塞:与后面的“南方”均指白帝城。③屈原被放逐江南,形容憔悴。他的学生宋玉写了一篇《招魂》以振作他老师的精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运用互文手法描绘了黄昏时雨过天晴的景色。
    B.诗题为“返照”,诗中仅第三句写返照,此诗只是拈二字为题,不是专咏“返照”。
    C.石壁翻倒江中,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云遮了树林,使山下的村庄都看不见了。
    D.诗人年老多病,况身在遥远的边塞,感伤时事,只好早早闭门高枕,颇有无奈之感。
    15.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
    15.第一问:前一句运用比喻,后一句用典。第二问:①表达了诗人担心所居之地会发生战乱,不可久留的忧国伤时之情;②表达了诗人因夔州遭受侵扰而产生的思归之情。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石壁翻倒江中”有误,应是斜阳返照到江水上,石壁好像翻倒的。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题干中有两问,第一问涉及表达技巧,前一句中有“豺虎乱”,显然是比喻的手法,豺虎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后一句中有“招魂”,考生应该可以联想到屈原的《招魂》,也可以结合注释分析,可知是用典。
    第二问是关于思想感情的,两句内容不同,情感应该也不同,结合诗句及诗人自身分析。“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意为夔州时局不稳,即将有豺虎作乱,这个地方不可久留,一心想回北方去而未能成行。夔州时局不稳,即将有豺虎作乱,这也是作者所担心而北归的原因,也是作者忧国伤时的表现所在;尾句作者借用宋玉《招魂》中的“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兮”,当时屈原被放逐江南,形容憔悴,宋玉以此振奋屈原的精神,作者想到这些,用来形容自己,所以说南方确实还有一个未招的魂魄,用以表达自己想回北方的意志。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先后用了芥草和水杯做了实验,强调了舟的浮动对水深度的依赖性。
    【答案】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雕栏、砌、犹、朱颜、召、负。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个生命,甚至每一个小小的细胞中,都包含着一个无穷无尽的宇宙。庄子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亚原子世界的精度和深远宇宙的广度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庄子的思想竟与现代科学暗自相合,不得不     。探索广袤宇宙的星辰大海和研究精巧的细胞内原子运行规律是人类扩展认知的两个基本方向。人们一方面用空间天文卫星来观测大尺度时空维度中的奇观,另一方面也运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来探索细胞内部微观世界各式各样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       。据估计,一个普通的动物细胞内,各类蛋白质分子机器的总数超过十的十二到十三次方数量级,其它各类功能性的小分子更是      。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或穿梭于各种功能迥异的细胞器之间,或锚定于某一特定的膜结构浮游其上,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       )。即便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无不是         ,其中的奥妙令人神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啧啧称奇   叹为观止   不计其数   井井有条
    B.交口称誉   叹为观止   不胜枚举   顺理成章
    C.啧啧称奇   望洋兴叹   不胜枚举   井井有条
    D.交口称誉   望洋兴叹   不计其数   顺理成章
    18.文中画模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物质结构尽管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情细的控制。
    B.虽然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
    C.物质结构虽然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D.尽管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奇景瀚如星海,会令你慨叹它的壮阔。
    B.这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一定会令你慨叹。
    C.你一定会慨叹这奇景如此壮阔,瀚如星海。
    D.你一定会慨叹如此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
    【答案】17.A
    18.D
    19.C
    【解析】
    17.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啧啧称奇:表示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交口称誉:异口同声地称赞。第一处,前面说“亚原子世界的精度和深远宇宙的广度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庄子的思想竟与现代学暗自相合”,一个“竟”字表示出乎意料,可见此处应是说前面的情形让人感觉奇妙,故应使用“啧啧称奇”。
    叹为观止:意为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望洋兴叹: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渺小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第二处,文中说“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此处应是赞叹“细胞内部物质结构的丰富和协调机制的有序”,应使用“叹为观止”。
    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不胜枚举:是一个汉语成语,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第三处是说“其它各类功能性的小分子”之多,没有办法计算,应使用“不计其数”。
    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不乱。说话办事有条有理。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第四处,是说“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条理分明,应使用“井井有条”。
    故选A。
    18.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中,“即便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即便……但”搭配不当,“即便”意思是“即使”,表假设关系,而“但”表转折关系,故二者搭配不当;“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不合语境,且“精细的限制”也搭配不当,从文中来看,应是说受到“惊喜的调控”。
    A项、C项,前半部分的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致,故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
    A项、B项,结尾的词语“控制”不如“调控”恰当,“虽然”不如“尽管”恰当。
    故选D。
    19.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前面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或穿梭于各种功能迥异的细胞器之间,或锚定于某一特定的膜结构浮游其上,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其中“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中“化身”的主语蒙后省,此处应是假设人化身其间,故排除A项、B项;
    C项,句中用“这”指代上文的内容,使上下文紧密关联,而D项说“如此壮阔”,这说明前面的内容应是说“壮阔”,这与语境不合。
    故选C项。
    八、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要想创造幸福,首先要知道,①____。导致人们感到不幸福,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是“急”,急功近利;第二是“飘”,做事情沉不下来;第三是“比”,攀比让我们心理失衡;第四是“靠”,有些年轻人只会“啃老”。那么,②____?幸福不是虚幻的概念,幸福有物质、生理的基础,但幸福不是金钱所决定的。幸福不是简单的满足,幸福其实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在这个意义上说,③____。说到这种幸福,我的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论语》的开篇话。陶渊明把阅读的乐趣做了令人难忘的描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陆游有“天下无如读书乐”的诗句,可见他的读书生活状态。
    【答案】 是什么让我们感到不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么?     读书是一种幸福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注意关联词、表情感态度的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顿号、分号、破折号等标点,还要注意所填句子的位置,综合相关信息,得出最佳答案。答案的中心意思往往是唯一的。
    第一处,依据“导致人们感到不幸福,主要有四个原因”可知,“首先要知道”的应该是“不幸福”的因素、原因等,据此可推知答案:是什么让我们感到不幸福?
    第二处,依据“幸福不是虚幻的概念,幸福有物质、生理的基础,但幸福不是金钱所决定的。幸福不是简单的满足,幸福其实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可知,句子该表达“幸福”的内涵、概念等,据此可推知答案:幸福到底是什么?
    第三处,依据横线后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陶渊明把阅读的乐趣做了令人难忘的描述”“天下无如读书乐”,可知语段强调读书之乐是一种幸福,据此可推知答案:读书是一种幸福。
    【点睛】
    补写句子语言灵活,语境多样。要整体把握语段的话题对象和中心观点,确定补写类型是总揽式补写、结论式补写还是过渡式补写,重点抓住关联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词语或冒号、分号、顿号等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做到文从字顺,语义贯通,逻辑严密,不超字数。
    21.请为下面的文字拟两个标题,一个用疑问句,一个用否定句。每个标题不超过18个字。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人们逐渐进入数字生活,老年群体也不例外。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总网民的比例正在迅速增大。
    不过,视频通话、上网购物、转发分享等新技术在给老年群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何帮助老年群体摆脱“数字困境”,让他们更顺畅地拥抱数字生活?当务之急是要为他们提供优质方便的数字服务,而这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出台具体措施,通过组织培训、强化服务等为老人们创设共享互助的老龄化友好数字环境。对一些互联网平台来说,要在应用开发中注重老年人的需求和习惯,如研制专门的老人手机APP,既保留基本功能,又操作简单,让老人用起来方便快捷。而年轻的家庭成员也有义务、有责任帮助老人,避免亲人被遗忘在数字时代之外。
    【答案】疑问句: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       否定句:数字时代不要遗忘了老年群体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拟写标题的能力。
    材料共有3段。
    第1段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出老年网民的话题;
    第2段提出“如何帮助老年群体摆脱‘数字困境’,让他们更顺畅地拥抱数字生活”,关注老年群体的生活;
    第3段主要从“政府部门、社会、家庭”三方提出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
    综合以上信息,材料主要表达“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的意思。
    据此,分别选择一个否定句和一个疑问句的形式表述。回答时,疑问句就用“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否定句用“数字时代不要遗忘了老年群体”,
    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
    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1949年7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发布了向全国征集国旗、国徽、国歌词曲的启事,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有一位青年,用庄严大气的中国红作为底色,设计出简洁的五星构图。他就是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他设计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从此,不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五星红旗,每个国人心中就会燃起无言的感动。
    2021年10月1日,中国成立72周年,追梦青春,强国有我,这盛世如我们所愿。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独有的一抹中国红
    生吾炎黄,育我华夏,待之有为,必报中华。从五千年文明中走来,历尽了沧桑的岁月,祖国,向世界展现出应有的风采。光辉的历史波澜跌宕,我们历尽沧桑,苦尽甘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奇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大国、信息大国,正在走向现代化强国;从学习别国经验,到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再到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困难面前,中国仍冲锋在第一线,中国在变得更好的路上加速前进。
    2003年非典期间,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疗队伍第一时间奔赴非典战场。医护人员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凭借坚韧顽强的意志,我们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十七年后,2020年春节前夕,不速之客——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双双“挂帅”出征,解放军战士、医务工作者逆行抗疫,公安民警、社区志愿者、无数爱心团队迎难而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热爱祖国!他们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心:相信祖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作为当代中学生,奋斗的人生便是爱国!我们如旭日般充满能量,充满正气,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有一股冲劲,怀自己的初心,志存高远,情理兼修。
    何为“爱国”?是《义勇军进行曲》演奏时的铿锵有力;是那抹中国红在空中飘扬的庄严肃立;是中国女排登上荣誉之巅的举国呐喊;是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的世界瞩目……
    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向世界证明:分秒之间,可能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世界看见你锦绣河山浩气常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炎黄的血脉;让世界听见你五千年的声音,心潮澎湃,我们每个人都为你而来。”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们每个人犹如一朵浪花,融进祖国母亲这片海中。我们和祖国肩并肩,手拉手,共同走向美好的未来!
    生逢盛世,唯有自强不息,才能与这新时代齐头并进。何为责任?学好知识。何为担当?与祖国共命运。何为中国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生为中国人,我何其有幸。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熠熠不灭的希望。冬可尽,春可期,待到山花烂漫时,你我共赏此美景!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材料作文的能力。
    【审题】
    材料的主体部分重点介绍“五星红旗”的产生以及对于设计者的意义“只要看到五星红旗,每个国人心中就会燃起无言的感动”,使用提取关键词句的方法,提取出关键词“五星红旗”“中国红”“信念”。“2021年10月1日,中国成立72周年”,提供了写作的情境,以国庆为背景,暗示了爱国的话题,“追梦青春,强国有我,这盛世如我们所愿”,提示考生要怎么做,有梦想,不负韶华,有责任和担当,为建设祖国献身出力。可见本次作文的话题有“中国红”“信念”“五星红旗”“爱国”“责任”“梦想”“青春”“奉献”等等。
    要求“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写成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诗歌均可。
    【立意】
    1.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我们的信念和力量,我为你骄傲;
    2.不要小看那抹中国红,是我坚强的后盾。
    3.我爱你中国,中国红,爱国心。
    【素材】
    1.灿烂的阳光下,那一抹动人的中国红好像朝阳冉冉升起,又似朝霞遗落人间。她是中华儿女心中的信仰,是我心里的挚爱。
    如果我们的国魂有颜色,那它一定是——中国红。为了解放中国,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宁死不屈的杨靖宇、视死如归的狼牙山五壮士、“铁血将军”陈树湘……为什么国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革命先辈舍生忘死,才换来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建设新中国,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又有多少学者历经千难万阻,回到祖国的怀抱,倾尽毕生心血建设祖国。无数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跳动着壮丽的中国红。
    2.如果奇迹有颜色,那它一定是——中国红。邓稼先、钱三强等一大批科学家,在新中国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当罗布泊上空升腾起惊天的蘑菇云时,全世界都为之震撼。当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上太空时,浩瀚的宇宙绽开了笑的梨涡。如今,中国高铁畅行天下,微信支付方便快捷,共享单车绿色出行……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缔造,怎能不让全世界为之瞩目,为之惊叹?
    3.如果骄傲有颜色,那它一定是一中国红。当联合国上空飘扬着五星红旗,当WTO悬挂起中国的旗帜,我们骄傲地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当国旗一次又一次地在奥运赛场上升起,当“海尔”“联想”“华为”登上国际舞台,我们骄傲地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当……今天,我为祖国而骄傲;明天,我要让祖国因我而骄傲!
    如果我的梦想有颜色,那它一定是一中国红。祖先的热血在我的血管里奔流,少年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时刻萦绕在我耳畔,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努力学习,长大后我想当一名发明家,创造出许多先进的东西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阳光下那一抹动人的中国红,犹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