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福建省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http://www.newdu.com 2022-07-0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厦门市2021 - 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
    材料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事情通过文字记载,特别是行政档案数据变得无比庞杂,新的问题出现了。虽然记在人脑里的信息找起来非常方便,但如果是结绳语的绳子或是写着文字的泥板,该怎么检索数据?如果只有个10片甚至100片的泥板,都还不是问题,若是已经累积了数千片泥板,又该怎么办?
    想象一下在公元前1776年,两个人在争论一片麦田的所有权。雅各布言之凿凿,说他早在30年前就向以扫买了这片田,但以扫说他是把这片地租给雅各布,租期30年,现在租期到了,他要收回土地了。双方火气上升,开始互相叫器推打,但他们忽然想到,可以到王室的档案库去查查,那里有全王国房地产相关的记录和数据。接着,档案库的承办人员带着他们去找相关的泥板,他们来到一个巨大的房间,从地板到天花板堆积着成千上万片的泥板。他该怎样才能找到记着30年前麦田合约的那块泥板?而就算找到了,又怎么能知道这块30年前的泥板就是关于这片麦田的最新合约?另外,如果找不到这块泥板,难道就能说以扫从未出售或出租这片麦田吗?会不会只是泥板搞丢了,或是某次下雨渗水把它给溶了?
    显然,光是把记录压印在泥板上,并没办法让数据处理有效率、准确和方便。我们还需要有组织工具(像是编目)、快速的复制工具(像是复印机)快速准确的检索工具(像是计算机运算),而且还得有够聪明的负责人员,能够了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事实证明,发明这些工具要比发明书写文字难上太多了。许多时地都相差甚远的文化,都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系统,每隔几年,总有考古学家又发现了其他某种被遗忘的文字。但这些文字多半就只是些新鲜但不实用的发明,原因就在于这些文化没能找出方法来有效编目和检索数据。而苏美尔、古埃及、古中国和印加帝国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些文化都发展出了良好的技术,能够将文字记录予以归档、编目和检索,另外还投入资本培养人才来负责抄写、数据管理和会计事务。
    古代的抄写员不但得会读会写,还得知道如何查目录、辞典、日历、表格和图表。他们得要学习并内化种种编目、检索和处理信息的技巧,而且这些都和大脑原本内建的机制非常不同。在大脑里,所有数据都自由地互相联结,而对官僚制度来说,各种数据必须清楚分开。一个抽屉放住宅抵押贷款,一个放结婚证书,第三个放税务登记材料,第四个放诉讼案件卷宗。而如果有某件事情同时属于很多个抽屉,可就头痛了。所以,这些制度总是在不停新增、删除和重新分配这些抽屉。
    为了要让工作顺利,操作这种抽屉系统的人必须接受训练。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文书和会计的想法像个文件柜一样,但这不是他们的错。如果他们不这样想,他们的抽屉就会一片混乱,也就无法为政府、公司或组织提供所需的服务。而这也正是文字对人类历史造成的最重要的影响:它逐渐改变了人类的思维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过去的自由连接、整体思考,已经转变为分割思考、官僚制度。
    (摘编自尤瓦尔·赫拉利著,林俊宏译《人类简史》)
    材料二:
    最早的信息检索主要是依靠信息分类。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汉代就有简单的图书分类法,如《七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简单的分类已不能完全解决快速查找有用信息的问题,因而出现了文献索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相关文献。书目、索引、文摘、目录等检索工具也不断出现。这些印刷版的工具主要根据文献的内、外部特征,从题名、著者、主题词等途径提供手工检索。
    超文本检索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技术,是一种电子文献。它模仿人类联想式的记忆思维,将相互关联的信息以网状结构加以存储和记录,检索时可借助超链接实现信息阅读。智能检索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它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分析用户以自然语言表达的检索请求,自动形成检索策略,进行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存储是检索的基础,检索是存储的目的。检索语言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联系起来,把标引人员与用户联系起来,以便取得共同理解,实现交流。
    (制图:厦门中学生助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较于人类固有的自由连接、整体思考的思维方式,分割思考更适用于为政府、组织等提供信息处理服务的专业人员。                 
    B.中国古人很早就在信息处理方面进行了探索,如2000多年前就已掌握文献信息分类技术,这对文明的延续意义重大。                    
    C.超文本检索系统以网状结构储存记录相互关联的信息,可自动分析用户以自然语言提出的检索请求,并形成检索策略。
    D.为实现有效检索,存贮时对文献信息特征的标引著录和检索时对提问特征的选用,须采用同一套检索语言和名称规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抽屉”设喻,说明了官僚制度下信息复制的特点,以及该特点对信息处理人员产生的影响。
    B.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检索,还是现代的智能检索,都是为了实现存储者与检索者的理解交流。
    C.得益于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检索,到超文本检索、智能检索的提升。
    D.信息处理深刻地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而人类也在不断探索、开发契合人类思维方式的信息处理工具。
    3.为了处理日益庞杂的信息,从古至今,人类主要作了哪些方面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4.材料一讲述了雅各布与以扫就麦田所有权争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 8题。
    平淡的事  彭家煌
    几天前由北平来了个穷友,没屋子住。我替他找了两天的房子,找着了一个挂眼科牌子的医生家的一间后楼,即刻就叫他搬进去。匆忙的我不过记住了前门两边的白墙上写着“照原眼科”,也仿佛记着这医生是姓曾而已。
    翌日,我那朋友走来和我谈天。
    “昨晚那个房东走到我房里向我借一块钱买米,吓吓吓!”
    第二天,我在微光中找来找去,不知如何始终找不着“照原眼科”几个字,但是看见前门的墙壁两边有白粉的一幢房,“大概这就是的吧!”我是怀着“连一块钱都得向生朋友告贷,贫穷到这样子!”的心情去的,但进门一观察,那客堂间也点着洋灯,灯下也有两个老妈子似的顾客请他看眼睛,靠窗也陈设一张只开了两道裂缝的桌,东边墙下也摆着小圆台,台上也搁着好几瓶药水,台边还有两个一只脚都不短的藤椅。至于他本人,身上却穿着呢大衣,旧靴子上也盖着呢布,一见还知道他是穿穿西装裤的。他手中拿着揩眼睛的棉花,一见有人推门,就脸色苍白起来,知道是我,才浮出微笑,轻着脚步走近我,低声的温和的说:“夏先生在家。”
    我微笑着颠颠头。上楼时,我循环的默诵着:“难道真一块钱没有吗?——这江湖医生——这骗子。”
    在后楼,我不耐久坐,我们就下楼,走过客堂间时,老夏说:“曾先生,我们去喝酒吧!”
    他连忙鞠着躬:“好的,好的,我马上就来,请先走一步。”
    我们走到街的尽头,发现一酒馆。那酒馆不仅小,而且很模糊,里面两个桌,全用灰尘装饰着。一个鼻眼不分明的半大孩子走拢来问我们要什么,我就要了两斤酒。
    不久,曾先生笑嘻嘻的擦着手走进来了。三人就了座,我叫孩子拿酒来,又叫他买了八个子花生米。曾先生又擅自在柜台上弄了一碟发芽豆,又弄了一碟海蜇皮。
    “听说先生差了一块米钱,心里很过意不去,现在可有了?”
    “不要紧,已经赊了一块钱的米。我们喝酒吧!——这地方真好!这老板是好人,很可怜的!——她常常到我那里看眼睛,我不要她的钱。她钱不够,我就入了五块钱的股。所以,我在这里很随便的,常常来!"
    “酒倒是少喝的好,曾先生,你何不好好把你的行业振兴一下?”我说。
    “不行!”他摇着头笑“我倒霉,连这个都没有!”他忽然把脚举起来:“你看,我这个皮鞋,底穿了,前面开了口,走起来,他冒烟。”
    我们不禁笑起来。
    “你每天也有多少收入喽?”我问。
    “没有一定,两毛,四毛,有时还倒贴。穷人多啊!一块钱看一回的。一个月难得有几次。”
    “像你这样是不行的。这鬼世界是全靠外样子,不怕你本事怎样好。”我愤愤地说。
    他只温和的笑。
    “是呀。曾先生,据前楼的人说,你的手术很不坏,你只要好好的把诊所布置得像个样,把身上弄整齐点,在门口挂个招牌,在弄堂口还挂个更大的,也定一个章程,门诊几何,出诊几何,架子一挺,人家自然不会小看你,像你这样两毛四毛,有时还送诊,有时还……那是……”
    老夏也说了一大篇。
    “这是没有办法的!”他摇头坚决的说,“他们都是穷人末!顶多只能收点药钱。——你们以为我是好人吗?其实我也很坏的,是穷人,到我这里来,他们都是别处诊不好的,他们没有钱谁给他诊。这种人,我是欢喜给好药,一次二次就好了,阔人就不同了,一次诊得好的,我给他分做几次诊,多弄他几个钱,其实我是很坏的。”
    “像你这样的人,是不能存在的。我劝你以后还是把牌子挂出来,好好的干一下,免得受苦!”我说。
    他还是温和的笑,连连把酒往口里送,酒完了,又再叫两斤。
    “是的,牌子原先挂的,在弄堂外头,因为警察要捐钱,才取下来的。”
    他已经很醉了,话便滔滔不绝。
    “原先我生意很好,每月赚二百多块钱,那不是现在这个地方,这是去年搬来的。那时候,我的日子很好过,我把老娘由乡下接来住,请了两个听差,门诊是一块二,没有钱的就减半,看人说话。不料去年革命,我的诊所烧得干干净净,好,没有想到这个革命把我打倒了。搬到这里之后,凑巧,闸北办市政,一条马路修上大半年,交通断绝了,简直没有人上门。好,这个市政又把我打倒了。三四月间落起黄霉雨来,你想谁肯爬过烂泥堆里走过丈多深的水沟到我这里来呢?
    “好,这个黄霉雨又把我打倒了。房钱欠七个月,生意没有,我吃的是身上的衣服,是木器。我牌子是有的,弄堂外有块大的,前门的壁上写着‘照原眼科’四个大字,但是我给不起捐钱,警察天天来要,起首我就把外面的牌子取下了。昨天他又来了。我就把墙上的字也粉了,省得他来麻烦。
    “可是牌子一取消,就简直更没有瞎子能找得着我了。好,这个警察捐又把我打倒了。”
    他不再笑了,两手撑着头,慢慢的伏在桌子上。
    “这个人很可怜。老黄,你是欢喜把自己妻子儿子都上小说的,也把他上一上小说吧。哈哈!”老夏说。
    “但是——唉,在这年头,这玩意早已不时髦了,这事情,太平淡了,上了小说不会有人看的。”
    我禁抑着奔放的热情坚决的这样回答。
    一九二八,十二,二五日于上海
    (节选自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医生描述自己的窘境时,说皮鞋走起路来会“冒烟”,语气调侃,却让小说更富悲情色彩。
    B.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写“我”对曾医生从有误解到产生同情,情感变化真实自然。
    C.小说以对话集中呈现医术不错的曾医生从“日子好过”到“被打倒”的过程,令人悲慨。
    D.“我禁抑着奔放的热情”拒绝将曾医生的经历写到自己的小说中,体现了“我”的冷漠。
    6.关于文中曾医生在酒馆里“滔滔不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医生两次向“我们”坦诚自己“很坏”,可见他在善良之外,还有丑陋的一面。
    B.而对“我”和友人的建议,曾医生只“温和的笑”,这“笑”里有仁心,也有无奈。
    C.“吃衣服”“吃木器”,看似夸张却是曾医生极度困窘的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D.曾医生反复慨叹“好,又把我打倒了”,这句话饱含都市知识分子的辛酸悲苦。
    7.本文的细节看似琐碎,实则前后呼应,请试举一例简要说明。(4分)
    8.厦门中学生助手评价彭家煌的作品“连题目也都花费过一番心血”,请分析本文题目的独到之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 ~ 13题。
    文本一: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文本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文本三: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孟方而水方。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已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约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
    (节选自厦门中学生助手)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B.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C.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D.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指田猎时网开一面,不过分捕杀。             
    B.度,丈量的意思,与《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人”的“度”含义不同。                 
    C.社稷“太社”与“太稷”的合称,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后用来借指国家。                   
    D.爱,爱护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牛”的“爱”含义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从十个方面提出积累德义的具体做法,希望太宗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不应垂衣拱手,坐享其成。                 
    B.文本二阐述了应该如何推恩,以及推恩的好处,不推恩的害处,并以古人为榜样,鼓励宣王效法古人,语重心长地请宣王深思权衡。
    C.文本三用逻辑清晰、气势充沛的排比句来论述君主治国应该遵循的原则,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权中至关重要,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亡。                 
    D.三则材料,都能针对言说对象的身份、地位和心理提出建议,因此容易被对象所接受,这体现了先贤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3)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
    13.厦门中学生助手发现,三则文本都谈到了“为君之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 ~ 15题。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①  苏 轼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②,我应归去耽泉石。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注]①熙宁九年太府寺丞文安国因事来密州,还朝时,苏轼设宴相送,故有此作。②纡:系。组绶:古代官员系玉的丝带。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移情于景,写友人返京的早晨春雪飘舞,借春雪留客吐露惜别之情。                                   
    B.词人感慨人世变化不定,世事难以预料,年华易逝,唯恐别后再难聚首。
    C.词人劝友人畅饮,既有知己难逢的感伤悲凉,又有一醉方休的豪放自在。
    D.结尾处写到,新燕来时,虽未捎来友人消息,却给词人带来了些许慰藉。
    15.请简要分析“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帮助厦门中学生助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以“          ,          ”两句,表示自己在礼乐教化方面能力不足,态度谦逊。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秦国自取灭亡的两句是:          ,          。
    (3)《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对变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以“          ,          ”两句加以反驳,为变法正名。
    (4)《六国论》首段,苏洵以“          ,          ”设问,紧接着作答,认为不赂秦的国家因失去强有力的支持者,不能独自保全。
    (5)杜甫《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两句是:          ,          。
    三、整本书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 19题。
    厦门中学生助手将在校园内举办“红楼群芳”演员选拔赛,为即将到来的校园戏剧节选角,选拔分三个环节,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任务一:校对剧本】
    17.《红楼梦》的经典情节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初赛为笔试,请你校对以下剧本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3分)
    A.元妃省亲时,命宝玉题诗四首,当写到“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劝他把“绿玉”改成“绿蜡”,因为这件事宝玉称宝钗为“一字师”。
    B.黛玉死后,宝玉听小丫鬓说她做了芙蓉花神,便写下了《芙蓉女儿诔》悼念黛玉,这是一曲祭奠冰雪般纯洁、花月般美好的女儿的挽歌。
    C.大观园里众人多次起诗社,头一回由稻香老农李纨掌坛,蘅芜君薛宝钗海棠诗折桂;第二回由枕露旧友史湘云主邀,潇湘妃子林黛玉菊花诗夺魁。
    D.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一进”是因家贫,到贾府“打秋风”;“二进”是为回礼表达谢意,后随众人一起游赏大观园;三进”则机缘巧合救了巧姐。
    【任务二:揣摩人物】
    18.《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里人物的判词。
    判词一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判词二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判词三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从整本书看,判词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命运。厦门中学生助手决定,复赛为面试,请你选择一则判词,指出所写人物,并结合书中具体情节,说说该人物性格的复杂性。(4分)
    【任务三:把握情感】
    19.黛玉一角的竞争非常激烈,决赛考查的项目是“把握情感”。《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写黛玉临终前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没说完便咽气了。为了能准确把握角色情绪,请你在“你好”后面补几个字(不超过5个),猜一猜黛玉究竟想说什么,并说明理由。(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 ~ 22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种类繁多、各富特色,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赋予戏曲更立体、更多样的呈现方式,满足了观众(      )的需求。传统戏曲正焕发勃勃生机,与时代同频共振。
    跨界融合成为戏曲不断出新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互融合下,不仅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戏曲+电影”“戏曲+歌曲”“戏曲+动画”等形式丰富了戏曲的艺术表达,呼应时代审美,让戏曲以更亲切、更接地气的方式触达更多人群。“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断焕发新光彩的传统戏曲,  ①   ,欣赏“满园春色”。
    ②   ,突破了以往的传播壁垒。一方面,线上直播、视频剪辑等数字手段极大增强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张力,推动戏曲更好地走进大众;另一方面,戏曲自带的艺术感染力,借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不断放大,在点赞、收藏、分享中,辐射更多人群。
    正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所说:“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活态传承的传统戏曲,连接绵延千年的审美积淀与(      )的美好生活,正以更加多元、更为丰富的艺术表达持续散发时代魅力。
    (节选自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2022年4月发布的推文《传统戏曲,展现时代魅力》)
    20.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互融合下,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也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
    B.把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融合,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也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
    C.把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融合,不仅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
    D.在独特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互融合下,不仅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常说,“为文如为人”。《文心雕龙·明诗》谈到:“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意思是,诗歌有恒定的体制,诗人们却有不同的情思,他们由着各自的才能进行创作,少有人擅长所有体裁。
    以上材料对青年自身的认识和发展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投稿至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中。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