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竞赛 >

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基础学科知识竞赛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7-0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年高二基础学科知识竞赛
语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在提供便利、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科技伦理治理已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控制风险、规避损失,就要牢牢守住科技伦理底线,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良性互动、法治建设与体制健全的协同推进,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
    法治是科技伦理治理的保障,也是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的依据。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使科技伦理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十四五”期间,应重点加强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伦理立法研究,及时推动重要的科技伦理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违法必究。科技伦理违规行为责任人属于公职人员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属于党员的依规依纪给予党纪处分,有犯罪行为的依法予以惩处。
    (摘编自魏伟《提高科技伦理治理法治化水平》)
    材料二:
    从一定程度上说,当代科技的发展方向以及人类面对新科技社会冲击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决定人类的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因此,科技伦理治理是关乎全局的大事,仅仅从规范科研活动和管理科研人员这一角度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我们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名副其实的科技时代,科技的影响深入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到21世纪更是开始深度作用于人的生命、认知和智能等领域。由于当代科技的惊人威力,高新科技失控可能导致全球性的灾难。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国家公共治理和社会秩序稳定。从近年来的科技伦理事件演变情况看,对与多数人切身利益相关的新科技应用导致的各种问题,如许多平台对算法的不合理应用带来的“算法歧视”、老年群体运用信息技术存在障碍等,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某些科技伦理问题如生物识别信息、数据隐私等,更是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必须审慎地应对和处理。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更快更好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科技,出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人能够须臾脱离高新科技的影响;二是高新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科技风险随之增加且很多难以预测。科技创新活动一旦脱靶,将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甚至巨大灾难。为此,我们需努力控制有关科技伦理问题的出现,避免其负面效应带来的治理被动局面。
    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相应地,科技伦理治理的对象层出不穷,我们需紧跟高新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高风险领域和高风险问题的清单。总的来说,可以从高风险科技活动领域和高敏感伦理价值两个角度,全面认识和加强科技伦理治理。
    根据目前科技发展和应用的状况,易触发科技伦理争议的高风险科技活动领域至少包括:生命科学领域,如胚胎细胞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等;医学科技领域,如器官移植、辅助生殖技术等;合成生物学领域,如生物工程、生物计算机、生物反应器等;生态学领域,如物种灭绝、动物保护等;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如AI失业(机器人导致的失业)、算法操纵等;大数据技术领域,如个人隐私、大数据“杀熟”、电子监控等;互联网技术领域,如网络暴力等;电子游戏技术领域,如游戏沉迷、低俗文化等;环境科技领域,如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实验室技术领域,如实验动物权利、学术诚信等。显然,类似名单还可以增加。新科技前沿可能触发的科技伦理治理问题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需要科技伦理专业研究者持续性地发掘。
    根据既有的科技伦理治理经验,对科技发展高度敏感的伦理价值至少包括:利益,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损害某些群体的切身利益或某种社会利益;生命,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威胁某些群体,或不必要地剥夺实验动物的生命;公正,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出现,或者产生某种歧视;尊重,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伤害某些群体的尊严、信仰和传统,或伤害生命本身的尊严;自由,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不必要地束缚某些群体的自由;信任,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导致公众的不信任;安全,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有损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显然,类似名单还可以增加。上述列举并不代表排序,因为对科技发展高度敏感的各种伦理价值在具体伦理治理语境中的重要性排序并不相同。
    (摘编自李永谋《深刻认识科技伦理治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科技伦理治理、强化科技伦理审查等而言,法治作用重大。因此既要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也要严格执法。
    B.人类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与当代科技发展方向以及人类面对新科技社会冲击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关系极大。
    C.进入21世纪后,科技的影响已由从前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领域、各层面延伸到人的生命、认知和智能等领域。
    D.应严防科技穿心活动脱靶,努力控制有关科技伦理问题的出现,以避免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导致的治理被动的局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科技伦理可以促进科技实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科技伦理治理。
    B.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危害。
    C.高新科技威力惊人,一旦失控可能导致巨大灾难,所以应立法适当限制其发展。
    D.作为新科技,算法本身是无辜的,需要解决的是对其不合理应用所带来的问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社会秩序稳定”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科技伦理问题处理不慎,很可能阻碍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
    B.极个别科技工作者受利益驱动,违背法律研究克隆人技术。
    C.实验室内的研究,无法完全验证现代科技不可预知的风险。
    D.为自娱自乐,用换脸软件将视频中人物的脸换为自己的脸。
    4.“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为欧阳修之语,它高度概括了法律的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说法加以分析。(4分)
    5.在制定某新兴科技的研发、应用政策时,有科研人员主张“技术先行”,以促使该新兴科技快速问世。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对这一事例加以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种在诬蔑里的决心
    唐弢
    路边的小草悄悄地发了芽,随着时序,又悄悄地枯去了,这不过是跟着自然的法则在荣枯,说起来,毫不足奇。然而,即使是这样平庸的生息,这样不被注意的一根小草吧,对于受过它的荫覆的虫蚁,这变故却是一种悲哀——深切而不易于退去的悲哀。
    我的对于死去的父亲,那哀念,也正如虫蚁之于小草,虽不足取,但于自己是深切的。他活得平庸,也死得平庸,泥土一盖上身,人们就把他从记忆里撵出,忘掉了,只有我还时时想起,又因这想起而苦恼,而悲哀而至于无法摆脱。
    用来抵抗这无法摆脱的,我就只有写一点,写出那最使我怀念的一点来——我们有一种古老的意思,以为搦锄头柄人家的子弟,不需要多读书,因为那命运注定是种田坯。受了世俗观念播弄的父亲,只在私塾里念了两年书,所读的是什么呢?我不清楚,从他后来的谈话揣测起来,大概是《百家姓》和《幼学琼林》吧,但也说不定,说得定的,是他的对于失学的懊恨。他做的事太多,识的字太少了。每次当我看见他提起笔,颤巍巍地在纸上签名的时候,那脸色,总是非常黯淡,我明白:他的心是痛苦的。
    这痛苦使他有了最大的决心。
    我们村里虽然没有巨富之家,但小康是有的,高墙头,小老婆,鸦片烟枪,一件不少,只是找不出一个中学生。有钱人家的子弟,小学毕了业,就被送到钱庄里,南货店里,当学徒去了。贫穷的呢,留在乡下,是种田坯。
    我也是种田坯之一。从我应该念书的时候起,家道更不如前了,按例,连进学校的福份也没有。但是父亲的决心,终于打破了那习惯,我不但进了学校,和富家子弟坐在一起,而且一年一年念下去,好像在和他们比赛似的。
    对于绅士们,这也真是一个极大的侮辱吧,因此招来了普遍的不满。而填补这不满的,是冷嘲和诬蔑,有一回,一个绅士甚至得意地说:
    “连粪缸基地也卖把我了,还给读书,死不觉悟!”
    在乡下,穷到卖田卖屋,一定会被看成没有出息,但还不足为奇,只有粪缸基地是不能卖的,一卖,这就把子孙的根基也卖掉了,据说后代就不会“发”。那位绅士的舌头,是尖成两叉的,他诬蔑了我的父亲,也断定了我的前途。说得那么肯定,不久,就纷纷传开去,连祖母和母亲也怀疑起来。以侮辱还侮辱,对于绅士们,父亲是决不宽容的,也不因谣言而灰心。我仍旧读着书。
    然而穷人而要读书,毕竟还是一件大罪案。可恨我又没有使自己变成小孩的法术,竟一年一年长大起来,长大而犹读书,好像脸上给刺了字,更加见不得人了。
    有一次,父亲带我到一个本家去拜年,这本家和父亲很相得,对于我的读书问题,从来没有当面反对过,自然,腹非一定是早已腹非了的,也许因为腹非得太久的缘故吧,这一回,终于忍不住了,他明明是知道我的年纪的,一见面就问道:
    “长得多高大呀!像成人呢,几岁了?”
    我一看来势不妙,低下头,一声不响。父亲回答道:“十四岁了!”
    “真快!真快!我家阿强是十六岁成家的。你的……嗨嗨!还在念书。”
    “唔!”父亲含糊地答了一声。
    “你到底预备给他干什么呢?这样下去,人家会笑话的!”这真是单刀直入。他说完了,拼命吸着水烟,仿佛水烟筒里出了妖孽似的。
    “我看,还是找一着生意吧,三年学满,也可以有三五元钱一月,饭总可以吃人家的喽,还不要出学费。嗨!你真傻!现在是民国了呀,难道还想他读书赶考吗?况且,你家是世代种田的!嗨嗨!”
    这“嗨嗨”颇有效力,父亲知道我不能再耽在乡下了,距高小毕业还差半年,就摒挡些钱,让我转学到上海去,从此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冷嘲和诬蔑,但我的父亲所受的,一定比先前更多,更厉害。
    在上海过了一年,到得一九二八年春天,我就决定不再念书了。每天躲在家里,算算开学的日子近起来,我的心越是悲苦,但一点也没有法子想。开学了,一天,两天,三天,我完全绝望了。学校写信来问我为什么不再去读书,因为不愿意说出原因,就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再用功。
    几天以后,得到上海方面一个远房亲戚的通知,说是有个工作可以为我介绍,连忙出来,不料机会已经错过,那位亲戚对父亲说:
    “还是让他继续读书吧,我可以供给膳宿的。”
    父亲立刻答应了,一面就计划怎样来酬谢他。我又进了那个学校,无条件的取消了不能用功的前言。
    为了要筹措这几年学费,父亲卖去了仅有的几亩田,欠了不少债,受尽绅士们的非难轻蔑。等到我自己私下找到职业,坚决表示不再读书的时候,他已经因为经济的逼迫,神经失常。三年后,带着诬蔑和冷嘲,默默地死去了。
    我先后读了十年书,仿佛犯了弥天大罪,辱没了祖宗似的,使绅士们不平了小半世。奴隶的命运竟是这样不容易摆脱的!我看见了周围的压迫、侮辱、剥削,看见了冷嘲和诬蔑,但是,也看见了种在这诬蔑里的决心,我是受着这决心的荫庇长大起来的。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亲“活得平庸,也死得平庸”,这里的“平庸”不含贬义,只是平常的意思。其实父亲是一个老实、悲苦、执著的农民,他的遭遇令人为之心酸。
    B.父亲小时受到“世俗观念播弄”,只念了两年书就失学了,后来回想起来及其痛苦、悔恨。这是他日后下定决心、坚决要让儿子读书的重要原因。
    C.文章使用不少方言土语,如“搦锄头柄”“连粪缸基地也卖把我了”,这对多数读者来说,增加了阅读障碍,因此文学作品应尽量少用方言土语。
    D.文章叙事怀人,直抒胸臆,感人至深,因为作者写作本文是有感而发,是“情动与中而形于言”。这也提示读者,作文不可为文造情,无病呻吟。
    7.关于文中“父亲带我到一个本家去拜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家和父亲彼此投合,不好当面反对“我”读书,然而心里对此是十分不以为然的。
    B.本家说“我家阿强是十六岁成家的”,意在暗示“我”年纪已不小,应该独立谋生了。
    C.本家拼命吸水烟,“仿佛水烟筒里出了妖孽似的”,通过比喻生动表现了其心理状态。
    D.本家眼界狭小,认为民国时期既然不能够“读书赶考”,因此也就没有必要继续读书。
    8.作者快古典诗词,文章第一段即颇具诗性特征。试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6分)
    9.文章以“种在污蔑里的决心”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尹子奇久围睢阳,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又尽。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所余才四百人。癸丑,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城遂陷,巡、远俱被执。尹子奇问巡曰:“闻君每战眦裂齿碎,何也?”巡曰:“吾志吞逆贼,但力不能耳。”子奇以刀抉其口视之,所余才三四。子奇义其所为,欲活之。其徒曰:“彼守节者也,终不为吾用。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乃并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皆斩之。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生致许远于洛阳。巡初守睢阳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前后大小战凡四百余,杀贼卒十二万人。巡行兵不依古法,教战陈,令本将各以其意教之。人或问其故,巡曰:“今与胡虏战,云合鸟散,变态不恒。数步之间,势有同异。临机应猝,在于呼吸之间,而动询大将,事不相及,非知兵之变者也。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自兴兵,器械、甲仗皆取之于敌,未尝自修。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张镐闻睢阳围急,倍道亟进。比镐至,睢阳城已陷三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
    B.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
    C.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
    D.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淮指长江与淮河。文中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区,即今江苏、安徽一带。
    B.癸丑为干支之一。此处与《兰亭集序》“岁在癸丑”中的“癸丑”所指相同。
    C.陛下是臣民对帝王的尊称。本义为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因以之代指帝王。
    D.胡虏本指匈奴,后用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的通称。本文中指安史叛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军主将张巡、许远认为,睢阳城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关系重大,一定不能放弃。因此,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决定坚守待援。
    B.睢阳城中的茶纸、马匹已经吃尽,于是捕雀捉鼠,雀鼠又已竭尽。四百将士自知必死无疑,但无一人想要叛变,后来城池终于陷落。
    C.尹子奇有感于张巡的忠义之行,想要保全他。贼众认为张巡忠于朝廷,深得军心,留之必为后患,尹子奇于是将他和部将一起杀害。
    D.张巡自起兵以来,未尝修造战具,总是取之于敌。每次战斗他都亲临战场,不用严刑峻法对待将士,却能以寡敌众,取得辉煌战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
    (2)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生致许远于洛阳。
    14.张巡在战略、战术上有哪些优良品质和过人之处?请根据选文加以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镜湖①夜泊有坏
    李频
    广水遥堤利物功,因思太守惠无穷。
    自从版筑兴农隙,长与耕耘致岁丰。
    涨接星津②流荡漾,宽浮云岫动虚空。
    想当战国开时有,范蠡扁舟祗此中③。
    【注】①镜湖:东晋会稽太守马臻所筑,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以水平如镜,故名。②星津:星河,银河。③范蠡:越国大夫。辅佐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泛舟五湖(亦即太湖,地跨今江浙二省)。祗(zhǐ):只,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夜晚泊舟镜湖,因有所见而有所思有所感,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B.颔联为流水对,两句意思贯串。“版筑”指土木营造,“农隙”指农闲时节。
    C.颈联运用夸张手法,极写镜湖面积之大、水量之多,蕴含着孤独渺小之感。
    D.尾联想象,倘若战国初即有此湖,范蠡就不必舍近图远,会乘舟归隐于此。
    16.诗人在诗歌首联发表议论,抒发感情,指出担任地方官如果尽心尽力,就会受到人们的怀念。诗中谈到哪些担任地方官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涉起义受到人们热烈响应的情景。
    (2)“酒”在古人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曹操《短歌行》中写到酒的句子有“______”和“______”。
    (3)猿啼之声,似哭似号,悲凉凄清,令人闻之伤心,故古典诗词中常以之表达悲哀之情,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挥洒笔墨空间极为广阔、自由的“散点式”结构的散文对作者充分展现自己的才情与胸襟是十分有利的。这种结构不受时空限制,不受人物身份约束,作者的思绪在服从主题需要的前提下,围绕话题,由此及彼,驰骋想象,无论选材还是布局,都较为自由,纵横捭阖,洒脱自然。这种结构最早出现在庄子散文中。由于庄子有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所以他的散文也超脱世俗的约束,挥洒自如,错综变化,汪洋恣肆。《逍遥游》中,数十个寓言,一会儿描绘大鹏搏击云天的① 的画面,一会儿用悠闲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迷蒙广漠的图画,时而惊雷阵阵,时而和风细雨,时而蓝天白云。跌宕起伏, ② 。不过,“散点式”结构也不是③ 、毫无束缚的,而是必须紧扣中心来发挥,“起承转合”这些文章的基本要求仍然需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形散而神不散”。因此,它对作者驾驭全局能力的要求也是最高的,稍有不慎便容易偏离中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大量研究证实,适量运动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过,运动后 ① ,因为最新研究发现,运动后血压升高幅度与死亡风险相关。
    新研究纳入1993名受试者,平均年龄58岁,入组时进行了运动测试,并记录了血压数据。结果发现,运动收缩压与左心室质量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收缩压恢复时间与二者呈负相关。这说明运动血压升高越多,恢复越慢,② 。运动时,肌肉需要更多氧气,心脏会更卖力地把血液泵向全身,导致收缩压急剧升高。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运动结束后, ③ 。但如果运动后血压过高、恢复过慢,则有可能是由于内皮功能受损、氧化应激、交感神经紊乱等共同导致的。这些损伤将影响心血管健康,所以由运动后血压情况可间接评估心血管病风险。
    21.下列句子中的“结果”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结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优异的成绩,都是长期努力刻苦学习的结果。
    B.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
    C.此地适合栽种枣树,当年嫁接当年就能结果。
    D.经过一番讨论,结果他同意了父母亲的意见。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5月19日,人民网安徽频道报道:在今年的毕业生群体中,安徽医科大学有62个毕业生宿舍全员考取研究生(含推荐免试生),该校共578名同学考取“双一流”高校研究生。一位同学回忆考研过程说,一个人也许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我们宿舍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每个人都脚踏实地,无论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都认真对待,在相互竞争中不断合作学习”。
    以上报道,对即将进入高三的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