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答司马谏议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http://www.newdu.com 2022-06-22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8题。(20分)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而后动,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④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 举先王之政(     )   (2) 度义而后动(     )
    14.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 辟邪说,难壬人(   )
    A.辩驳    B.苦难   C.为难   D.排斥
    (2)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
    A.认为正确  B.对的   C.这是   D.判断词
    15.把第②段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16.对第②段画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记出来。(3分)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根据《答司马谏议书》,结合下文,完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列举的相关任务。(8分)
     【链接】
    司马光、王安石都是大宋朝廷的一流人物,学养、见识、襟怀、抱负,都是一时之高标。1069年,年近半百的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的大力支持下,为改变北宋贫弱现状,启动了艰难的变法之旅。一年后,新法推行受阻,司马光以老友的身份给王安石写了一封四千多字的长信,列举事实、引经据典,批评王安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言辞恳切,用心良苦。王安石针对司马光的来信,写下了仅四百多字的《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在信中首先说“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司马光坦率承认两人政见不一,但内心一直尊重敬慕王安石——这叫光明磊落。接着指出天下人对王安石的期望,“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远近之士……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矣”。结果呢,新政施行一年,从朝廷到小民,“莫不非议,如出一口”,这是告诫和警醒对方。尤为可贵的是,在众人“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时,司马光严正指出,这种看笑话的态度“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
    王安石说,“我”承认,自己“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有交情,是好朋友;但是“议事每不合”——大胆坦陈心迹,观点不合,非关交情,而是“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这是政治家的襟怀。不回避、不遮掩,不攀交情,以分清是非为要义。辩难的目的应是为了沟通,即使不能形成共识,至少也要增进了解;而不是辩驳之后误解更深。对司马光的长篇大论,王安石一言以蔽之,概括为名实之争——名实之争是一个哲学问题,司马光摆出的事实,被他巧妙地忽略过去了。
    王安石说他的行政改革不叫“侵官”,原则上没错。但是,司马光说的“侵官”是指王安石委派的人中有兴利除弊的能吏,也有侵犯州官县官职权、扰乱百姓生活的轻狂之徒;因此,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只能把政治秩序搞乱,希望王安石对此引起警惕。可是,王安石并未给出针对性的回复。
    王安石说施行古来圣明君主的政治主张不叫“生事”;当然没错。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司马光看来,恰恰是改变祖宗旧有的法度,以所谓的新意为自己求取功名,所以司马光才指出问题的严重性;王安石并未对此进行辩驳,只从理论上说“举先王之政,不为生事”,这是没有反驳力度的。
    王安石说替天下管理财政,不叫“征利”,没错;但是天下人如果感受到自己利益被剥夺了呢?在司马光看来,王安石执掌朝政,建立制置条例司,推行均输法,剥夺商贾原有利益,分派官员出使各地发放青苗钱而征收其利息,致使人人感到忧愁、痛苦,那就是“征利”了。王安石必须针对这些具体问题作出回应,而不是抽象地说自己是为天下理财。
    王安石说“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也没错。司马光希望他听取建议,真正关注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却将提出的相反观点称作“邪说”,将提意见的人称作“壬人”,这是粗暴和傲慢的。王安石应针对司马光提出的具体批评,呈现自己的辩驳和推理过程,而不是直接呈现结论。                      (选自《逻辑力量的无限与有限》)
    17. 单元学习任务要求选取本单元一篇课文,从理性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写一篇短论。请以《答司马谏议书》为例,参考链接资源,列出你撰写的这篇短论的要点。(4分)
              
    18.单元学习任务要求根据《答司马谏议书》推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的观点。下面是司马光来信片段。请将[甲][乙][丙][丁]分别填入表格中:①            。(4分)
    [甲]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乙]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
    [丙]及宾客僚属谒见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
    [丁]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王安石的辩驳
    
推测司马光原文观点(或支持观点的论据)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答案:
    13.(2分)(1)施行 (2)适宜      
    14.(2分)(1) D   (2)A
    15.(5分)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不能算是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谓”、“受命于人主”倒装句、“议法度”、“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侵官”)
    16.(3分)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17.(4分)[答案示例]①在叙述情谊之后指出议事不合的关键所在是“所操之术多异”,直面矛盾,是为了剖析问题。②概括双方论争的要害是“名实”之争,由此反驳对方指责自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罪名”,陈述自己的改革追求。③面对众议纷纭,王安石认为要“度义而后动”,不能因为众人反对就不去做,这是面对现实纷争的理性态度。④王安石承认自己“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而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变革措施则坚决不同意,因为不愿“守前所为”,这是对自己意见的坚守。(以上为举例,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对王安石的回信中不符合论证规则、理性表达不充分的地方进行评议,也可得分)
    18.(4分)  ①乙   ②甲   ③丁  ④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