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答案】1. B 2. C 3. A
4. 异:摹仿对象不同,材料一中的摹仿对象是现实生活,材料二中的摹仿对象是成熟的艺术学问和技巧。同:文艺起于摹仿,高于摹仿,归于创造。
5. ①摹仿别人绘画技巧,有可能获得成功;但是如果只知道一味摹仿别人的技巧而不懂得创造,则一定会失败。②艺术家需从摹仿入手,但止步于摹仿,便无创造力可言。③只有在摹仿别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妙悟,才符合艺术作品创作规律。
6.A(“说明了未庄民众渴望安宁生活的愿望”不正确。这里说明的是包括阿Q在内的未庄人愚昧、落后,对革命缺乏正确的认识)
7.D.(“大致相同”错,《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是大致、简单地记录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故事,与本文“围绕着革命展开叙述,故事情节比较完整”不相同。)
8.①阿Q的革命理想报私仇、要东西、娶老婆(2分)②表现了阿Q自私、狭隘、落后的性格。(2分)
9.①阿Q身上有着狭隘保守、排斥异端的思想,他天生反对变革现实的一切事情,所以他一开始听到革命时很反感,觉得与他为难,(1分)便“深恶而痛绝之”;②阿Q身上又有着盲目趋时的特点,加上他对现状的不满,尤其自己生活的不痛快,看到举人老爷这样怕革命,所以他自然又向往革命了(1分);③这表明他有革命的愿望,但对革命缺乏正确的认识。(2分)(4分)(2)目的:①反映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国民的愚昧,要画出这样国民的魂灵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②批判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写出任意一点就可以给2分)
10.C.(句子大意是:每逢阴雨天气,堂兄就会留在家中。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在家中。先母在半夜醒来,叫我默读《孝经》,当我熟练诵读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从兄辄留”是承接前句“每阴风细雨”而言的,宾语省略了;而“有光”是“意恋恋”的主语,应在“留”后断开,排除A、D两项。“中夜觉寝”和“促有光暗诵《孝经》”都是孺人的动作,中间应断开,排除B项。)
11.A.(B.项,“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有误,一个皇帝在位可以使用多个年号,且不重叠。 基本上明、清两朝的皇帝是一个皇帝终生只用一个年号,之前的皇帝很多都有多个年号,C. “从兄,即跟着兄弟,古时的一种说法。指跟着那些年纪比自己大的人”错。从兄,古时的一种称谓,指堂兄。D“归宁”指回娘家省亲,意思不一样)
12.D.(D. “从来不会打骂仆人”错,原文是说“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意思是仆人即使挨打,背后也都不忍心责怪她。)
13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
儿女中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喂奶,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房里整整齐齐。(攀衣,牵着衣服;乳抱,抱在怀里喂奶;纫缀,缝缝补补;洒然,整齐的样子。,1点1分)
14.①吩咐婢女把冬天生炉火剩下的炭屑团起来,加以利用。②物尽其用,家里没有被丢弃之物。(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仅仅摘抄原文不给分)
参考译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归家。过一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姐。过一年,生下我,又过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过了一年生淑顺;又过一年生有功。先母多次攒眉蹙额看着众女佣说:“我因为孩子多而受苦。”有一个老妇人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多次怀孕了。”先母举杯喝尽,失声变哑,不能说话。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先母逝世。几个孩子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母亲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由于母亲逝世,)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带出两个孩子,对画工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大姐(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像母亲。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先母不需担心家里吃食,却终日劳苦,好像形势危急,未来难料。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个挨一个地晒在台阶下面。家里没有被丢弃之物,没有闲人。儿女中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喂奶,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房里整整齐齐。待佣人有恩惠,佣仆即使被责打了,背后也都不忍心责怪她。吴家桥每年送来鱼、蟹、糕饼,人人都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县学读书。每逢阴雨天气,堂兄就会留在家中。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在家中。先母在半夜醒来,叫我默读《孝经》,当我熟练诵读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先母死后十一年,大姐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先母生前应允的。她死后十二年,我补上了生员。她死后十六年,我娶妻,婚事也是先母生前给我订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关心爱护女儿,更加想念先母。夜半和她所聘娶的儿媳妇一同流着眼泪,追思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就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天啊!多么悲痛啊!
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先母。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就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
15.C. (“回忆”错误。“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两句写的是词人未来与友人游玩的畅想,是想象,而非回忆。)
16.①无心赏景、无人诉说的孤寂;②畅想与友人在沧浪游玩、重聚而不可得的无奈/对未来与友人在沧浪游玩、重聚的期盼;③夜色凄清,猿鸣哀切,清幽的景色加重了词人的无人相伴的愁苦。(每点2分)
17.(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3)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18.B
19.C.(文中加点引号“威风”属于反语,具有讽刺效果。A.引用;B.特殊含义;C.反语、讽刺;D.特定称谓。)
20.《茶馆》凭借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显示出老舍独特的艺术个性。或,老舍凭借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共2处,改出一处给2分)(划线句子“凭借《茶馆》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抒发出老舍独特的艺术个性”语病有以下病症:“凭借《茶馆》忧患与沉郁的悲喜剧美学”结构混乱表达不明确,可以通过调整语序纠正错误;主谓不搭配,“美学”不能搭配“抒发”;“抒发……个性”存在动宾不搭配的问题。)
21. ①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②卡西莫多是丑与善的结合③这种对比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 (每句2分)
22.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运用美丑对照原则,通过人物自身、人与人之间的美丑对比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每处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