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2023级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6-2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D【本项中的“只有……才”是必要条件。文中的表述是“艺术家……开拓了一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可知这种审美空间,只是“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的条件之一,非必要条件。】
    2.B【本项“但都偏爱感悟式、点到为止的美学表达”错,根据材料一第三段的“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可知。】
    3.B【审美体验是一种无功利、瞬间的审美直觉,同时也是一种感悟和体验。B项只是客观评述嵇康这个人物。】
    4.①材料一首先以恩格斯的散文引出审美体验的话题,并阐释其两层含义;然后分析中西方美学虽然有命名的不同,但都认为审美体验与人生、艺术的本质相关联;最后将审美体验归结为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产物。②材料二首先说明审美体验包含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两个部分,然后结合郑板桥的例子分析从审美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
    5.①实用的、科学的态度属于非审美体验,具有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这种实用的态度是功利、实用的,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日光水分,这种科学的态度是理智认识的。②美感的态度属于审美体验,具有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特征。画家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是一种抛弃了功利、实用的深层次瞬间性生命直觉。6.C。题目并没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内容是老路一生的苦难经历,儿子的意外只是其中一部分。
    7.B。序言和散文本身的语言风格都不是字字珠玑、句句精巧的,是通俗浅白、不事雕琢的文风。
    8.①情节:让情节发展合理(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了我蹲守墙上字作者的理由,让我与老路的相见合情合理。                 
    ②结构:关于爱情的回忆为后文我误会老路的字是为女人而写做出铺垫。
    ③表达效果:引导读者的阅读期待(悬念),为结尾的反转蓄势。戈壁石的爱情表白和老路写的其他爱情诗词一起,叠加了读者的心理期待,增加了结尾时情节反转的力度,将读者预期的爱情故事与结尾至亲的死亡对比,突显了老路层层递进的人生苦难,增强了文章的冲击力,引起悲悯与思考。
    (一点2分)
    9.①“我不是他们”:我用旁观者的角度描述老路的故事,虽有悲悯,但其实并不能完全“听见”和“明白”。(2分)
    ②“我是他们”:我们都是失败的平凡人。我写作失败,也和老路一样生活困窘。
    ③我们都坚韧的反抗失败。我不放弃写作,老路不停地找工作谋生、写写画画。
    ④我们都在失败中彼此救赎。老路向我倾诉人生苦难,我与同伴们相互救助。
    (②③④任答二点4分)
    10.D。
    11.D。犬马之年,是对尊上卑称自己的年龄。
    12.B。令狐熙并未被调往朝廷任职。
    13.(1)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让我忧心啊!(“安亲”“绝嗣”“毁顿”“贻”各1分,共4分)
    (2)以前的总管都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竟然来信相告,我们怎么能违背他呢?(“相胁”“乃”“相谕”“其”各1分,共4分)
    14.①避让贤才,以免受到责难和非议;②任职四年,已使夷人认识到了皇朝的教化;③年迈体衰,不堪重任。(一点一分,共3分)
    15.C“深化了柳太博对鹤的思念之情”分析错误,颔联是从鹤的角度,表达鹤对于友伴和故乡的思念。
    16.①“鸡群”用典“鹤立鸡群”,代表了人生穷(平凡、平庸、窘迫、不得志)时的境遇。②“鹏路”用典“鲲鹏南图”(或者只要答到志向得到伸展,有美好的前途皆可),代表人生通(显达、飞黄腾达、得志)时的际遇。【解释两个典故各1分】③“曾非辱”“孰谓荣”表达了作者既不以身处平凡窘迫为耻,也不以仕宦通达为荣。【理解诗句含义1分】——分析反用典故【3分】
    ④诗人反用典故,与一般常理认知形成对比,【手法】⑤体现了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人生境遇论荣辱)的境界、⑥天下清明(清平/风清气正/海晏河清/太平)的追求。【情感两点】⑦构思新颖,情感表达更为有力。【表达效果】【任答三点得3分】——分析反用的妙处【3分】
    17.(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
    18.B。【惊世骇俗/触目惊心】惊世骇俗,指思想、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世俗震惊;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
    【大肆/大事】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无顾忌地进行某种活动;大事,大力从事,大规模从事;“大事”是形容褒义时用,而“大肆”一般指贬义。
    【框架/桎梏】框架,指事物的固定格式或构成事物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桎梏,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不知所措/不知所谓】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不知所谓,形容某人说话或做事,给人的感觉却是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在干什么
    19.A。根据文意,此处应该是强调人们的消费不仅是获得“使用价值”,而且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还更看重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应该是递进关系。
    20.C。主语应该是“消费品”,BD缺主语;后半句三个词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折旧”再“流变”最后“迭代”。
    21.①文风与作者的道德品质一致(“风格(文风)、道德”1分,“一致”1分)
    ②时间是性格定型的关键因素(“时间、性格”1分,点明两个词语的关系1分)
    ③尽管作者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尽管”等表让步假设的关联词1分,意思接近1分)
    22. 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
    (填空词语意思接近即可,一空1分;仿句句式一致1分“XX人之XX,不能尽变为XX”;内容恰当1分)
    参考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他父亲劝诫他说:“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让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后来接任沧州刺史。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开皇四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等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成村落,驱赶外乡居住的百姓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颁告天下。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来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在此之前,州县行政出现障碍,朝廷任命的官员大多不去赴任,却把政务放在总管府里来办。令狐熙全部遣散了他们,并为当地修建城邑,开设学校,汉族与少数民族都感激敬佩,对社会风气极为称赞。他在职几年,上表说:“我忝寄岭表,到现在四年了。我的年纪已经六十一了。才能既轻,任务又重,我很惭愧,很害怕,常想收起我的拙劣,避让贤才,以稍稍免一点官谤。但我所管辖的地方太大,安抚尤其困难,我虽未能马上革除夷人旧习,他们也慢慢地认识到皇朝的教化。但我以前就患消渴症,现在更严重。我的精力精神,很快就要全老了。我年轻时,尚且不如他人,何况如今年纪又老,疾病又重,怎能当此重任!请解除我现在的职务。”皇上不许可,赐他一些医药。令狐熙接诏,让交州渠帅李佛子入朝,李佛子想谋反,所以请求仲冬时再上路。令狐熙以为他只是想拖一拖,也就同意了。有人上朝告令狐熙受佛子贿赂,而放了他,皇上听了很怀疑。不久李佛子造反的信息传到京城,皇上大怒,以为受贿是真的,就派使者抓令狐熙到京师来。令狐熙生性一向刚烈,郁郁不得志,到了永州,因忧愤发病而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