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C
2.C
3.D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但并未达到或超越东亚文明的最高水平”错误,原文为“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中原地区以商为代表的东亚文明的最高水平”,结论是不确定的,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错误,文段把商代中晚期器物情况与文明程度和三星堆的作比较,得出三星堆时期达到了古蜀文明的巅峰期的结论。是类比论证的方法。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只是业界的一种普遍看法”错误,原文是“我的看法是,这两个坑反映了当地固有的仪式和习俗……姑且把这两个埋葬坑定名为祭祀坑,这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可知“是祭祀坑”的观点是作者提出来的,即作者的看法,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不是业界的一种普遍看法。选项曲解文意。
B.“因此达到了古蜀文明的巅峰”错误,原文有“K3(3号坑)出土的铜尊局部三星堆属商代晚期,跟中原的商文化同步,也有大型化倾向。除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还有玉璋,也是一米多长。我们说三星堆时期是古蜀文明的巅峰,也是依据这些考古发现来推断的。现在来看,四川发掘了那么多古蜀文明的遗址,还是以三星堆为最,这里出土了蜀地最大的青铜器、最大的玉器、最重的金器”,文中说三星堆文明达到了古蜀文明的巅峰的原因有多方面,可见选项以偏概全。
C.“三星堆进入青铜文明的时间要晚于中原地区”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三星堆真正能够进入青铜文明的时间,现在看来不早于商代中期”,文中没有关于比较青铜文明谁早晚的内容,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D。
4.B
5.C
6.吸纳洪水,抵御风暴潮,洪灾;提供水源,防止旱灾;保护海岸带。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泥炭地都是在寒冷的地区发育形成的”错误,原文为“泥炭地大多在寒冷的地区发育形成”,选项扩大了范围。
故选B。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A.“凡是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可以称为湿地”错误,原文为“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可以称为湿地”,选项忽视了附加条件“低潮时”,扩大了范围。
B.“……因此,必须保护湿地”错误,湿地对地球对人类还有好多作用,选项以偏概全。
D. “湿地美景……催生了许多重要的哲思精神”错误,原文为“水是智者的象征,催生了许多重要的哲思精神”,是“水”催生了许多重要的哲思精神,不是“湿地美景”,选项偷换概念。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还能像海绵一样具有吸纳洪水……能显著提高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消极影响的能力”可概括出“吸纳洪水,抵御风暴潮,洪灾”;
由“提供水源……我国在长江流域实施的‘退田还湖’等政策有效提升了长江中游的防灾抗旱能力”可概括出“提供水源,防止旱灾”;
由“凡是红树林保护较好的海岸带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都非常小”可概括出“保护海岸带”。
7.C
8.(1)对比:①肖像(外貌)的对比。胡老二矮胖,穿短衣;吴老二细高,穿长衫。
②动作语言的对比。如同样是招呼客人,胡老二“欠起屁股”、说“您”,显得真诚、随和;吴老二“起身为礼”、说“楼上请”并吆喝,显得生分、傲慢。
③经营方式的对比。胡老二做生意亲力亲为,吴老二则管账不管事。
④经营状况的对比。如意楼生意很好,店里高朋满座;得意楼生意暗淡,茶客不多。
⑤名实的对比。“如意楼”,名“如意”,生意如意;“得意楼”,名“得意”,生意不得意。
(2)作用:①对比中突出人物个性,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胡老二的精神、勤勉、认真、谦虚和吴老二的萎靡、多虑、拖沓、傲慢;
②对比中引起读者对两个茶馆命运的关注,进而去思考出现这一盛一衰局面的原因
9.(1)结构上,舒放自由。本文写街巷、茶馆、点心、老板,看似零碎松散,却并不杂乱无章,读来如随笔般自由和亲切。
(2)情节上,主要写普通人和“真实的生活”,没有重大的题材,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和尖锐的冲突,淡化了情节。
(3)人物上,不讲究塑造典型人物,也不寄予重大意义。很少有着意的刻画和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白描式的勾勒,用气氛烘托人物。
(4)表达方式上,注重抒情,营造意境和氛围。本文以抒情的笔调,着意描写风俗民情,传达生活之美、人性之美。
(5)语言风格上,语言朴素简净,冲和平淡,是诗化小说语言的代表。如对“翡翠烧麦”的描写。(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吴老板却不走运,生意因而暗淡”错误。两家茶馆的生意截然相反不是因为运气的好坏,而是因为两个老板待客方式的不同。吴老板不如胡老板勤快,有精神,所以生意暗淡。小说借两个老板开茶馆不同的结局表达了“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的主题。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文章对比很多;
①肖像(外貌)的对比。“胡二老板有三十五六了。他是个矮胖子,生得五短,但是很精神”“他穿短衣时多,很少有穿了长衫”,“得意楼的老板吴老二有四十多了,是个细高条儿,疏眉细眼”“他倒是穿长衫的”,胡老二矮胖,穿短衣;吴老二细高,穿长衫。
②动作语言的对比。如“胡二老板坐在靠外的一张矮板凳上,为的是有熟客来时,好欠起屁股来打个招呼:‘您来啦!您请楼上坐!’”“见有人来,必起身为礼:‘楼上请。’然后扬声吆喝:‘上来,一位。’这是招呼楼上的跑堂的”,同样是招呼客人,胡老二“欠起屁股”、说“您”,显得真诚、随和;吴老二“起身为礼”、说“楼上请”并吆喝,显得生分、傲慢。
③经营方式的对比。“每天早起,店门才开,他即到店。各处巡视,尝尝肉馅咸淡,切开揉好的面,看看蜂窝眼的大小,然后,切下一小块面,在烧红的火叉上烙一烙,闻闻面香,看兑碱兑得合适不合适”“然后,就坐下来和师傅们一同擀皮子,刮馅儿,包包子、烧麦、蒸饺……”“他自己不会做点心的手艺,整天只是坐在账桌边写账”,胡老二做生意亲力亲为,吴老二则管账不管事。
④经营状况的对比。“大家都知道他手里很足实,这些年正走旺字。‘如意楼’这块招牌不大,但是很亮堂”“相形之下,对面的得意楼就显得颇为暗淡。如意楼高朋满座,得意楼茶客不多”,如意楼生意很好,店里高朋满座;得意楼生意暗淡,茶客不多。
⑤名实的对比。“如意楼高朋满座”,“如意楼”,名“如意”,生意如意;“得意楼茶客不多”,“得意楼”,名“得意”,生意不得意。
再看作用:
①对比中突出人物个性,“他是个矮胖子,生得五短,但是很精神”“每天早起,店门才开,他即到店。各处巡视,尝尝肉馅咸淡,切开揉好的面,看看蜂窝眼的大小,然后,切下一小块面,在烧红的火叉上烙一烙,闻闻面香,看兑碱兑得合适不合适”“胡老二还是每天要视验一下,方才放心,然后,就坐下来和师傅们一同擀皮子,刮馅儿,包包子、烧麦、蒸饺……”“他自己总是很谦虚地说他的买卖本小利微,经不起风雨。他既是财东,又是耍手艺的”,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胡老二的精神、勤勉、认真、谦虚;“他自己不会做点心的手艺,整天只是坐在账桌边写账”“他面色黄白,两眼无神,好像害了一种什么不易治疗的慢性病”,也让读者看到吴老二的萎靡、多虑、拖沓、傲慢;
②“相形之下,对面的得意楼就显得颇为暗淡。如意楼高朋满座,得意楼茶客不多”,对比中引起读者对两个茶馆命运的关注,进而去思考出现这一盛一衰局面的原因。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体特征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小说一般以写人叙事为主,往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叙述顺序,有典型人物;而“散文化”则不注重故事情节。《如意楼与得意楼》结构闲散,并没有讲什么波澜起伏的故事,先以街巷、茶馆等散淡写起,再讲到两座楼的老板,“竺家巷是一条不很长,也不宽的巷子,巷口就有两家茶馆。一家叫如意楼,一家叫得意楼,如意楼的老板姓胡,人称胡二老板或胡老二;得意楼的老板姓吴,人称吴老板或吴老二”,又用很多篇幅介绍点心,包子、蒸饺、烧麦、千层油糕、糖油蝴蝶花卷、蜂糖糕、开花馒头,后面介绍两位老板的经营情况,可以说随意松散;
情节自然也没有大的波澜起伏,只是写了平常人上茶馆吃点心,“上茶馆并不是专为喝茶。茶当然是要喝的,但主要是去吃点心”,以及两位老板经营店铺的日常情况,“胡老二在东街不算是财主,他自己总是很谦虚地说他的买卖本小利微……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手里很足实,这些年正走旺字。‘如意楼’这块招牌不大,但是很亮堂”“相形之下,对面的得意楼就显得颇为暗淡。如意楼高朋满座,得意楼茶客不多”。故事里没有矛盾和冲突,情节完全淡化。
从人物来看,文章尽管塑造了两位老板的形象,但并不着重于细节刻画,寥寥几笔勾勒出他们的不同形象,如“胡二老板有三十五六了。他是个矮胖子,生得五短,但是很精神。双眼皮,大眼睛,满面红光,一头乌黑的短头发。他是个很勤劳的人”“得意楼的老板吴老二有四十多了,是个细高条儿,疏眉细眼。他自己不会做点心的手艺,整天只是坐在账桌边写账”;也不刻意给他们赋予深刻的寓意。
小说主要是叙述,而散文则重在抒情,而本文的表达方式更抒情一些,如对人们上茶馆的习惯和点心的描写,“上茶馆并不是专为喝茶。茶当然是要喝的,但主要是去吃点心。茶馆又是人们交际应酬的场所。我们那个县里茶馆的点心不如扬州富春那样的齐全,但是品目也不少,计有:包子……”,然后开始长篇大论讲述这些点心的制作等,字里行间有对民俗风情的热爱,倾注着作者的赞叹与喜爱之情;对胡老板形象的描绘,如“生得五短,但是很精神。双眼皮,大眼睛,满面红光,一头乌黑的短头发。他是个很勤劳的人。每天早起,店门才开,他即到店。各处巡视,尝尝肉馅咸淡,切开揉好的面,看看蜂窝眼的大小”,含有作者对他的欣赏之意等。
从语言表达上来看,“包子是不收口的。捏了褶子,留一个小圆洞,可以看到里面的馅。‘加蟹’包子每一个的口上都可以看到一块通红的蟹黄,油汪汪的,逗引人们的食欲”“这种烧麦蒸熟后皮子是透明的,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碧绿的馅,故又谓之翡翠烧麦”等,白描勾勒,简单几笔却能让人感到色香味俱全,富有诗意。
10.B
11.D
12.D
13.(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父亲名顺,安定太守。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
“涣少好侠”,“涣”主语,“少”状语,“好”谓语,“侠”宾语,本句前后断开,故应排除CD;
“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形成动宾结构,结构对称,各自断开,故排除A。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说法错误,“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D.“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理解有误,原文说“元兴元年,病卒”,未点明是“死于洛阳令任上”。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安阳亭西为(之)立祠”;“弦”,名词作动词,弹奏、奏乐;“荐”,根据上下文意推断为“祭祀、进献”。
(2)“一岁”,“一年”;“狱”,案件;“不过”,古今异义,不超过;“文理”,条理。
参考译文: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父亲名顺,安定太守。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处所全部毁掉,只特别留下诏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自从王涣死了以后,皇帝连续下诏给三公令他们挑选洛阳令,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急切下令勃海任峻补任洛阳令。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吏,都各尽所能,纠察捉拿奸盗,一刻也没有空闲,一年断案,不过数十件,威风远超王涣,但条理不如他。任峻字叔高,在太山太守任上去世。
14.B
15.①描景境界开阔,平山堂凌空矗立,壮丽雄伟,凭阑远眺之景,气势磅礴;②写人豪情万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运用夸张手法,刻画出一个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的太守形象;③抒情豪放达观。“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写人生感慨,体现了词人积极生活、豪放达观的心态。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凄婉感伤过重,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起首两句“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写的是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务必,显得气势磅礴而又豪迈之感,境界较为开阔,与豪放词风相合;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是写人,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饮酒千杯。“万字”“千钟”有夸张的手法,刻画出了一个才华横溢、豪情万丈的太守形象;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抒情较为豪放旷达,要趁着年轻及时行乐。
16.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华”“蜉蝣”“沧”“粟”“拨”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7.D
18.A
19.①比喻、拟人。②表达效果:以“长河”喻人类文字发展的过程,并将中国古汉字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古汉字生命力之强和活力之旺盛。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游刃有余:肢解牛体时能对准骨节间的空隙下刀,刀刃运行于空隙之间还有回旋的余地,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滚瓜烂熟:像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语境强调的不是熟练,而是能轻松展露于现代生活,故第一空应填“游刃有余”。
沿袭:照老样子继续下去。因袭:沿用不变;模仿。图标设计不可能“沿用不变”,而是继承了以前的某些东西,故应该是“沿袭”。
大放异彩:闪耀着无比灿烂的光辉,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或色彩;比喻有着优异的表现或者突出的成就。异彩纷呈: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也形容新奇的事物纷纷涌现。此处陈述对象只有“汉字”一个,故不是“纷纷”呈现,第三空应填“大放异彩”。
淋漓尽致: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形容非常痛快。酣畅淋漓:形容十分畅快。也形容文笔流畅,人物刻画或感情抒发得很充分。此处意思是篆体线条图案能够充分地表现运动中肢体特质,故应填“淋漓尽致”。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二:一是语序不当,前后主语均是“汉字”,关联词“不仅”应放在“历经几千年发展演变的汉字”的后面。
二是成分残缺,在“经验世界”前面加“对”。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
“在人类文字发展的长河中”,把人类文字发展史比作“长河”,形象地写出了发展时间之久,源源不断;“中国古汉字始终活力四射”把中国古汉字拟人,生动表现出中国古汉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饱含活力,生命力顽强的特征。
20.①虽然看起来很小
②中国古代有这方面的记录
③看到的黑子还要足够大(我们看不到小的黑子)
21.参考一:太阳黑子就是太阳上因磁场聚集变得磁场较强而形成的温度较周围光球温度低、观测时是黑色的区域。
参考二:太阳磁场聚集的地方磁场较强,因而温度较周围光球温度低,这个区域在观测时是黑色的,所以叫太阳黑子。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从后文“但每一个的直径都超过地球”可知,前一句在语意上与此句有意思的转折,此句是说太阳黑子实际上很大,所以可以推知①中所填句子是说黑子看起来小,故可以填入“虽然看起来很小”。
第二空,通过后文“如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日中有跛乌’的记述……”可知,这些内容都是历史上对太阳黑子的记载,故②中可以填入“中国古代有这方面的记录”。
第三空,从后文“因为日地平均距离1亿5千万公里,只有大黑子(群)才能肉眼直接看到”可知,这是说太阳黑子可以被肉眼看到的条件,故③中可以填入“看到的黑子还要足够大”或者“我们看不到小的黑子”。
21.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给一个事物下定义,就是要总结这个事物的特点,用简单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
对于太阳黑子的特点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之所以叫‘黑子’,就是因为它是太阳上磁场聚集的地方,磁场较强,温度较周围的光球温度(大约6000摄氏度)低,所以观测时就是黑色的”这一部分内容中,通过这段文字可以先确定太阳黑子的属概念是“黑色的区域”,然后将其特点,如“太阳上磁场聚集的地方,磁场较强”“温度较周围的光球温度低”作为属概念的定语进行修饰,最后注意语句的通顺性,则可得“太阳黑子就是太阳上因磁场聚集变得磁场较强而形成的温度较周围光球温度低、观测时是黑色的区域”这样的内容。
22.张扬个性与约束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张扬个性才能演绎出不同的人生,但是,张扬个性并非是为所欲为,那是不明白张扬个性的正确含义,只有懂得约束自我才能造就成功。
阿西莫夫,是一位在一生中共创作了470部著作而享誉世界的科普学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想做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这是他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有人说阿西莫夫“自我膨胀得象纽约帝国大厦”,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毫不谦虚”。对此,他说“除非有人能够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拒绝接受所谓自负的指责。”而事实上,阿西莫夫在治学上是很严禁的,在为人方面有是善于自我约束的。张扬个性和约束自我在阿西莫夫身上都有所体现,但两者之间是否是必然的对立关系呢?
的确,每个人的个性都有所不同,也就是因此,每个人的命运与生活才有所不同,拥有着不一样的人生,这关键取决于人的生活态度。也许你不懂得如何张扬自己的个性,却懂得如何约束自我,久而久之,你便不难发现了人生乏味的一面,但是这一切其实是你自己给予的。或许,你懂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发挥的很好,但外界对你或多或少有些舆论上的压力,人生中总是有很多无奈,就象阿西莫夫那样,了解他要这样去体会人生的人又有几人?要知道,是风帆,就要到遥远的天边,去追寻自己的梦想,面对种种压力和苦难,要勇于接受挑战,借由一些人生的历练,锻炼出坚强如钢,柔软如水的精神、个性。这中间,就一定要张扬自己的个性,站在历史河岸漫溯那每一个选择了永恒的人,他们总是在短暂的生命中做出了辉煌的成就,因此而不会抱憾终生,他们的那一个瞬间却成为了不朽的光芒。张扬自己的个性,做自己想去尝试的事,脚下的路永远是过去和现在的影子,我们必须要在短暂的生命中不留下更多遗憾的影子。生命不是一篇文摘,它不会接受平淡,它只收藏精彩,如果只因为过于约束自我而放弃了目标与梦想,那么将是多么悲哀和可惜啊。想另人羡慕到底要爬多高?完成怎样的梦想才值得骄傲?我们经历了许多坎坷,为的是不服从命运的安排,生活的更精彩。张扬个性,不要让生活总是牵着你,懵懂的苍老,到最后当初那颗执着的带着梦想的心又在哪儿呢?
人生如歌,我们要唱的轰轰烈烈,唱的体现出自我,但是还不要忘记张扬了个性,也要约束自我,并且多姿多彩不会因此而减少。
也许路我们没有开成也就罢了,不会付出多少代价,可是人生不同,也许一次的失败就要你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而你是否可以承受的住,它不会理予,但是不要去抱怨生命的残酷和不公,因为痛苦我渊源是你自己的麻痹大意。是的,一个不小心也许就会使你葬身于万丈深渊,而你又有几分把握不失败呢?所以,我们如果想要尽量不失败,就要学会约束自我,小心谨慎。
流浪的思想,无法抵达五月暗香浮动的彼岸。我们必须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又学会约束自我,千万不可舍其一而取其一。请不要“自我踏践”的把生活看成是破痛烂铁,做一个聪明的人就要学会张扬个性和约束自我。
【解析】
【详解】
五则材料,都充满哲理。或劝人奋进,或启发人们面向阳光,都发人深省。第①则材料指与周围的保持融洽和谐的关系,但又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第②则材料说的是人活到老学到老,好学不倦。第③则材料说的是感叹时间的流逝,要珍惜时间。第④则材料说的要成功就必须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第⑤则材料说的是人要有追求,不在和谐和稳定中消沉。第⑥则材料说的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那么它就可以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题目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可有以下组合方式:①⑤两则可以合为一组,从中探讨和谐的辩证关系;②③两则可以合为一组,强调珍惜时间,好学不倦;但必须能自圆其说,不能生拼硬凑。在引用名言时要与上下文水乳交融,不能生硬插入。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此为中心作文。主要要结合材料中三则例子得出的观点,来构思、立意。
点睛:给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要领:第一,就是如何审读给材料作文题,寻找到合适的写作点。第二,就是如何围绕写作点展开写作。第三,就是如何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既然是给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就一定要与材料关联。关联得越紧,你的作文就可能越得题旨。关联得越深,你的作文就越能够击中要害。所以,我们就是要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关联点,能够关联得很深、很紧的这个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