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版)

http://www.newdu.com 2022-06-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
    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
    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雨水,草木萌动;立秋,凉风至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
    以上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这个多元而统一的时间制度就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有删改)
    1. 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 “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
    B. 从感知、观察物候和气候的变化,到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性的参照物,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方法不断改进。
    C. 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以过去千百年以来通行的阴阳合历为依据为确立的,是我们民俗传统的一部分。
    D. 二十四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标志,作为一种时间标识制度,它有利于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2. 下列对“时间制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 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共时间制度的实施靠各国特定的历法协调和规范。
    B. 历法是时间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参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为太阳历或阳历、太阴历或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C. 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
    D. 时间制度中阴历阳历各有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人合并使用,构成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3. 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 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
    B. 阴阳合历是我们确定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
    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而制定的。
    D. 我国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符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性变化,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
    【答案】1.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选项“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混淆范围。
    【2题详解】
    试题分析:C项偷换概念,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五段,原文为“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首先,并不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而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可能与现在不同;其次,《淮南子》中记载的只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不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
    点睛:本题既考查理解概念的能力,又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是天津卷的常考题型。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社科概念含有特定的属性,隐含信息比较丰富,必须准确把握论述类文本阅读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阅读答案。这类题目的命题手段一般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曲解文章的内容,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所给选项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A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前半部分,B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中间部分,D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通过与原文对比分析,可知这三项都与原文观点一致,C项则改变了原文的表述,偷换了概念。
    【3题详解】
    试题分析:“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的是“二十四节气”,不是“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
    (二)(14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棋圣
    韦延才
    黄小奇那次回乡,算是衣锦荣归,当时他的棋艺与离家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头上戴着棋圣的光环。但小镇信息闭塞,黄小奇成为棋圣的事还没人知晓。
    黄小奇是回家把父母接走的。这次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黄小奇就在小镇上多逗留了几天,拜拜亲戚,访访朋友。黄歌儒是黄小奇一定要拜访的人,他是黄小奇儿时最好的朋友和棋友。
    黄歌儒在小镇上棋艺可算一流,没几人能敌得了他。故友相逢,自然少不了要切磋一番。对于黄小奇来说,黄歌儒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小时候,他们棋盘上往往不分伯仲。黄小奇十几年的走南闯北,黄歌儒知道好学的他技艺定会长进不少,故不敢掉以轻心,一开始就下得小心翼翼。
    黄小奇的心情却没放在下棋上,他只想叙叙旧,回忆回忆童年的那些美好时光。
    “看你还往哪走?”黄歌儒又下了一颗棋子,说。
    那天,黄小奇和黄歌儒连下三盘,各胜一盘一和棋。其实黄歌儒根本不是黄小奇的对手。过手几招黄小奇就发现黄歌儒的技艺与十几年前并没有多大的长进,黄小奇就不动声色地让着他。
    回到家里,想着儿时最好的朋友如今生活还是如此的艰辛,黄小奇心里不是滋味,便萌生了帮他一把的念头。怎么帮他呢?直接给他银票么,那样太伤黄歌儒的自尊了,他也肯定不会接受。
    第二天,黄小奇很不服气地来到黄歌儒家里,要和黄歌儒再次挑战。黄歌儒是很久没有遇到这样的对手了,马上摆上了棋子。下子前,黄小奇忽然说:“今天我们要玩就玩个痛快,输一盘10个大洋。”黄歌儒以为黄小奇在开玩笑,笑着道:“好啊。”
    这一次,他们在棋盘上杀得天翻地覆天昏地暗,收盘时,黄小奇竟输掉了100个大洋。黄小奇站起来,拿出一张银票,递给黄歌儒说:“这100个大洋就是你的了。”
    黄歌儒连连摆手:“千万要不得,哥们这不是说着玩玩的吗。”
    黄小奇认真道:“泼出去的水还收得回么?你如果不想让我陷入不诚不义之地,就把银票收下。”
    时间一晃又过了十多年,一次,黄小奇参加完一个比赛回来,途经家乡的城市,便取道回小镇一看。
    回到小镇,黄小奇直去镇尾找黄歌儒。来到黄歌儒家门前,只见房门紧闭,上面结了大大小小的蜘蛛网,一派破落的景象。
    是不是黄歌儒拿着他输的100个大洋在他处起家了?黄小奇一边心里生出这样的想法,一边去询问小镇上的人。
    物是人非,小镇上很多人不认识黄小奇。一位中年妇女告诉黄小奇,多年前小镇上出了一个棋圣,一次,棋圣到镇上与黄歌儒对弈了一天一夜,结果棋圣败给了黄歌儒,还输给了黄歌儒100个大洋。
    “那他拿这100个大洋干吗去了?”黄小奇问。
    “赌输了,”中年妇女接着说:“那个棋圣走后,黄歌儒才知道被他打输的人就是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棋圣。从那次的对弈中,黄歌儒看到了发财的路儿,你想想,棋圣都败在了他的手上,还有谁敌得过他呢?于是他就以一个大洋一盘棋和人下棋,起先还赢了一些。”
    “后来呢?”
    “后来黄歌儒遇上了高手,老是输,不说那100个大洋,连老婆也输掉了。”
    “他就不知道收手么?”
    “他总是不死心,因为他打败过棋圣。”
    “那现在他在哪?”
    “也不知到底在哪,有人说在城里看到过他和人赌棋,赌得只剩了一条裤衩。”
    “哦。”黄小奇神情沮丧,默默地走出了小镇。
    黄小奇从小镇回来,就把那个代表他棋艺最高荣耀的棋圣奖杯摔了个稀巴烂,从此,他就淡出了棋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仙逝。
    黄小奇的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才意外地知道他就是那个曾经名赫一时的棋圣。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黄歌儒与黄小奇对弈时下得小心翼翼,因为两人小时候棋艺不分伯仲,而且他知道现在的黄小奇头上还有棋圣的光环。
    B. 黄小奇在与黄歌儒对弈时,并没有把输赢看得有多重,这是因为他这次来是为了叙叙友情,谁胜谁负不是下棋的目的。
    C. 黄小奇第二天再去找黄歌儒下棋时,故意以赌的方式输了100块大洋,他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朋友,但没想到好心却办了坏事。
    D. 黄歌儒知道了自己战胜的黄小奇是棋圣后,心境发生了变化,他到处找人赌棋,结果屡战屡败,最后连老婆都赌输了。
    E. 小说讲述了棋圣黄小奇本想帮助好友黄歌儒,最后却导致好友因赌惨败故事,这使我们对“好心”与“名利”有了新的认识。
    5. 请以时间为序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6.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语句,并指出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4.AD    5. ①黄小奇衣锦荣归,故意输棋给黄歌儒;②黄小奇再次回乡,知道了黄歌儒的结局;③黄小奇从乡镇归来,摔碎奖杯淡出棋界;④黄小奇仙逝后,他的后人才知道他曾是棋圣。   
    6. 采用心理描写方法,表现了黄小奇目睹了儿时好友生活艰辛的场景后,想帮他,但又恐直接给银票会伤好友自尊,故不知如何帮他的矛盾心理。表现出黄小奇对友情的珍视,同时引起了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A.“黄歌儒与黄小奇对弈时下得小心翼翼,因为……他知道现在的黄小奇头上还有棋圣的光环”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当时他的棋艺与离家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头上戴着棋圣的光环。但小镇信息闭塞,黄小奇成为棋圣的事还没人知晓”,后面才写到“那个棋圣走后,黄歌儒才知道被他打输的人就是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棋圣”,可见黄歌儒此时还不知道黄小奇是棋圣。黄歌儒之所以“小心翼翼”是因为“黄小奇十几年的走南闯北,黄歌儒知道好学的他技艺定会长进不少”。
    D.“结果屡战屡败,最后连老婆都赌输了”有误,从文中来看,“于是他就以一个大洋一盘棋和人下棋,起先还赢了一些”“后来黄歌儒遇上了高手,老是输,不说那100个大洋,连老婆也输掉了”,由此可以知道黄歌儒起先还赢了一些,后来遇到了高手才败得连老婆都输掉了。
    故选A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情节能力。
    本文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梳理文章的结构,然后概括出四个情节即可。
    文章一至十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写黄小奇成为棋圣以后回家接父母时,看到儿时的伙伴黄歌儒生活艰辛,想帮助黄歌儒,就以打赌为借口,故意输棋给黄歌儒100块银元。
    文章十二到二十四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写黄小奇再次回到小镇,知道了黄歌儒的结局:在自己故意输掉的那盘棋走后,黄歌儒知道了自己“就是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棋圣”,就四处和别人赌棋,不但输掉了全部家当,还输掉了老婆孩子。但是黄歌儒依然不悔悟,还在四处和别人赌棋。
    文章第二十五自然是故事的高潮,写知道了黄小奇从小镇回来之后,就把那个代表自己棋艺最高荣耀的棋圣奖杯摔碎,淡出了棋界。
    文章最后一段是故事的结局,写在黄小奇去世之后,其后人在整理他遗物时才发现他就是那个曾经名赫一时的棋圣。
    根据以上梳理,用简洁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句子丰富的含义,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能力。
    题目要求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分析。
    根据句子中“想着”“心里不是滋味”“萌生了帮他一把的念头”“怎么帮他呢?直接给他银票么,那样太伤黄歌儒的自尊了,他也肯定不会接受”可知这是对黄小奇的内心想法进行描述,是心理描写,表现了黄小奇目睹了儿时好友生活艰辛的场景后,想帮他,但又担心直接给银票会伤好友黄歌儒自尊,不知道该如何帮黄歌儒的矛盾心理。表现了黄小奇对自己与黄歌儒友情的珍视。
    最后黄小奇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和黄歌儒赌棋,故意输掉。这样就帮助了黄歌儒,且不伤其自尊心。于是就和黄歌儒赌棋。故意输掉,并输给黄歌儒一百块大洋。所以该心理描写又引起了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引发热议,本报记者刘阳日前独家专访刘导演冯小刚。
    记者:《我不是潘金莲》这个电影,我看小说的时候就觉得拍摄的难度挺大的。一般人都会知道这是个挺敏感的题材,您是怎么想的?
    冯小刚:小说出版以后我就想拍电影。当时我就想,关键是要有个抓手,怎么来解读这个故事。我觉得可以紧扣着依法治国这个理念,这是一个关于干部要不要有担当的故事。
    现在很多电影是在拍现实,但其实跟现实不发生关系,都是面儿上的东西。《我不是潘金莲》这个题材无疑是和我们的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的。我也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文艺怎么深入生活、反映生活。
    记者:对于任何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最后得出的结论,甚至形成的舆论走向都不一样。这本小说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冯小刚:我部队转业之后在机关里待过,这么多年我也跟各级机关打过交道,我觉得刘震云写得特别生动、准确,也没有任何放大。这作品里没有任何一个坏人,就像我们最后的台词说,各级官员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刁难李雪莲,但为什么这事越办越糟?李雪莲走了还有王雪莲、刘雪莲……我觉得这里头的东西特别有意思。
    记者:您认为这里头最讽刺的点是什么?
    冯小刚:中国几千年的人情社会,从人情社会的逻辑出发,李雪莲觉得法院像个骗子。她为什么要找领导呢?这也是人情社会的产物,她认为中国的官管着法院呢。
    刘震云对中国社会、中国人的观察有他特别独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写困境,这个文学上的反差使作品变得不同寻常。其实看他的这本小说我是觉得处处会心,我捧着这书看的时候,脑子里各种形象全出现了,觉得这可以拍得妙趣横生。
    记者:如果从艺术的通感上来讲,刘震云小说的一些处理方式跟您之前的一些电影是类似的。虽然有人说您近年来的电影跟之前的贺岁喜剧相比,好像是很不一样了,但其实我觉得您之前在拍喜剧、拍贺岁片的时候,也是在一些幽默的电影语言的包装下进行一些很严肃的思考。
    冯小刚:其实《私人订制》里好多就是这样,一个司机非常想当一天官,一个导演特别想媚一次雅……嬉笑里头还是有很多我们想讽刺的东西。
    幽默这种东西,大家接受起来比较轻松一点,可是它里面又道出了一些荒唐。刘震云这个小说从头到尾很多细节、很多台词,非常写实,但你会发现它整体有一种荒谬感。就像他说的,一个人在前边儿撒芝麻,一万个人在后边儿捡芝麻。这是一个很写实的故事,这个荒谬感怎么去表现,作为导演我思考了很长时间。
    记者:您的电影语言、镜头语言始终跟演员或角色保持着一种距离,让观众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这种表现方式是您一直追求的吗?
    冯小刚:我的依托当然还是小说。小说提供了这样一个结构和人物关系,我就会按着这个来。
    其实我们看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并不是特别理性地说它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特别感性的。看到这个小说的时候我就是觉得它幽默,而这个幽默还不是我们过去看的喜剧那样,要么是欢乐度比较高的、可笑的,要么是港式喜剧、上海滑稽剧那种靠误会法和夸张的表演来搞笑。这个电影的幽默感来自故事背后的理儿。看完这个电影我会想,这个理儿它怎么是这样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很有意思。
    (摘编自刘阳《幽默背后有道理》,有删改)
    7. 下列选项中,对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记者认为把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拍摄成电影难度很大,是因为这个题材涉及社会敏感问题,言外之意是弄不好会招来麻烦。
    B. 冯小刚拍摄《我不是潘金莲》是以依法治国这一理念为抓手,反映干部要不要有担当的问题。
    C. 有人认为冯小刚近年来拍摄的电影与他之前的贺岁片有很大不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冯小刚的拍摄风格是一以贯之的。
    D. 刘震云用“一个人在前边儿撒芝麻,一万个人在后边儿捡芝麻”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他的小说写实与荒谬有机统一的特点。
    8. 冯小刚把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改编拍摄成电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9. 刘震云的小说与冯小刚的一些电影在处理方式上有什么类似之处?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
    【答案】7.C    8. ①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与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真实地反映了生活。②小说写得特别生动,准确,没有任何放大,人物形象典型。③刘震云的观察角度和表现方式独特(用幽默的方式写困境),作品具有讽刺意义。   
    9. ①用幽默的手法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困境(或:用喜剧的形式包装严肃的思考),幽默的背后具有深刻的道理。②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不直接表达出来,而由观众或者读者自己去思考领会。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选项中,对原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C项,“有人认为冯小刚近年来拍摄的电影与他之前的贺岁片有很大不同”错误,文中记者说“虽然有人说您近年来的电影跟之前的贺岁喜剧相比,好像是很不一样了”,文中说的是“好像”,句中变成“有很大不同”,这是将或然判断当肯定判断。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冯小刚把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改编拍摄成电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考生可以借助记者的提问和冯小刚的回答来答题。如“《我不是潘金莲》这个题材无疑是和我们的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的。我也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文艺怎么深入生活、反映生活”,这说明《我不是潘金莲》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如“觉得刘震云写得特别生动、准确,也没有任何放大……我觉得这里头的东西特别有意思”,这说明小说写得特别生动,人物形象很典型;如“刘震云对中国社会、中国人的观察有他特别独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写困境,这个文学上的反差使作品变得不同寻常”,这说明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表现方式很独特。考生可以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刘震云的小说与冯小刚的一些电影在处理方式上有什么类似之处?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考生可以根据记者的提问“如果从艺术的通感上来讲,刘震云小说的一些处理方式跟您之前的一些电影是类似的”快速找到答题的区域,应在这一提问下面,即冯小刚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如记者所说“但其实我觉得您之前在拍喜剧、拍贺岁片的时候,也是在一些幽默的电影语言的包装下进行一些很严肃的思考”,如冯小刚所说“嬉笑里头还是有很多我们想讽刺的东西”,可见二者都是用幽默的手法来表现生活中的困境,在幽默背后都具有深刻的道理;如记者所说“您的电影语言、镜头语言始终跟演员或角色保持着一种距离,让观众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这种表现方式是您一直追求的吗”,如冯小刚所说“我的依托当然还是小说。小说提供了这样一个结构和人物关系,我就会按着这个来”,可见二者的思想倾向或观点态度都不直接表达出来,而由观众或读者自己去思考领会。
    二古文阅读(35分)
    (一)(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B.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C.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D.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B. “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C.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贬职。
    D. “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诔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李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答案】10.A    11. C    12. B   
    13. (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2)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子”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尤”表强调,前面断开;“恶”的对象是“其无行”,不要断开;“来游京师”和前面的主语不一致,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迁”,一般指升职。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幕下是担任巡官,但并非是朝廷命官。开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素:向来,平时;秉:把持,掌握;用:起用;为:担任;恃:依仗;为当涂者所薄,被动句;当涂者:当权者;坎壈:坎坷,困顿。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狐楚出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二十岁还不到。令狐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让李商隐跟随他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开成二年,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会昌二年,李商隐又以书判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李商隐为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惜李商隐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然替王茂元干事,李宗闵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的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他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执掌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将李德裕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了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的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辞去徐州府职又入朝,以文章干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到郑州,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令狐楚能写章奏,于是就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二)(11分)
    阅读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 “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 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D. 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运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15. 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案】14.BC    15. “摇”“滴”二字用得极好。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说法错误,此联是说作者月下沉思久久不归,思念古人,感叹如今能与古人相通的人真是太稀少了。“相接”在此处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C.“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说法错误,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笔触所及,广阔悠远。此诗在词语、韵律、色彩、声调、韵味等方面都协调一致,显示出一种苍茫、悲凉、沉郁的氛围,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故选B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本题考是一道炼字类试题,炼字类试题要从字义、手法、情感等角度作答,考生要解释字的深层含义,明确手法,同时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手法的作用和炼字的效果。
    首先判断哪些字用得好,一般选取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此句选取“摇”“滴”两个动词,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判断有无使用手法,这两句描绘了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一幅画面。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仿佛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得静态的景物画面有了生机和活力,是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这两字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毕露,异趣横生,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答案】    ①. 人生如梦    ②. 一尊还酹江月    ③.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尊”“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些经营者借助微信渠道来发展下线成员,暴露出微商管理仍存不足,传销披着微商的外衣大行其道等问题,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②近年来,一些新闻热点事件,常常发生“舆论反转”现象。公布后事件的真相,往往与此前引发热议的说法南辕北辙。
    ③没有“明心见性”的澄明理性,不具备“知人论世”的能力,自然不能有如林先生这样光风霁月的洒脱磊落的胸怀。
    ④知名学术杂志《肿瘤生物学》撤销107篇中国作者的医学论文。这个事件闹得满城风雨,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⑤不同国度的写书人、译书人和读书人,形同陌路,因为一场场朗诵会、座谈会、读书会和签售会而聚到一起,丰富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⑥与现代生活紧密融合,才有利于“非遗”的传承,如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依然生机盎然。而与生活脱节的如船工号子等,则日渐衰落。
    A. ①③④              B.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句中使用正确。“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句中是说“真相”和“说法”,对象不当,且不合语境。“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句中使用的是后一个一项,使用正确。“形同陌路”,指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句中说的是“不同国度的写书人、译书人和读书人”,对象不当。“生机盎然”,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一般用于比喻花草树木。句中说的是“技艺”,对象不当。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 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 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和辨析。A项搭配不当。“将……得到实施”改为“使……得到实施”。 C项表意不明。“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到底是生活中的他还是银幕上的他,不明确。D项语序不当。“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改为“还有一些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的家长”。所以选B项。
    点睛:首先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查找病句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面对徐悲鸿的邀请,齐白石辞谢道:“谢谢您的厚爱,我只不过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子,您的不情之请,恕难从命。”
    B. 进入2017年以来,公司效益连续下滑。在危急关头,他不计个人得失,主动俯就财务总监一职,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
    C. 临近期末考试,本来想安安静静地复习,家里却不断有人来叨扰,复习效率极低,实令人心烦。
    D. 我翻开筹委会赠阅的《百家论坛活动指南》,看到许多名家都来出席,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让我受宠若惊。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为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词。不用于称呼他人的请求。B项,“俯就”,敬辞,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与“主动”语境不合。C项,“叨扰”,是客套话,意思是受到款待,表示感谢。与本句语境不合。D项,“忝列”,谦词,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使用正确。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小龙虾生活在污染的水体中,吃垃圾,富含重金属,对人体危害极大”……这些都是真的吗?小龙虾确实①___________,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喜欢待在很脏的地方。其实小龙虾之所以能够“扛”下来,②____________。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小龙虾能把重金属聚集转移到外壳,然后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出体内。但这种耗费能量的过程,使得小龙虾不怎么长肉,也较难储备能量去繁殖。其实它们最喜欢干净水体和新鲜食物,③_________。市面上的小龙虾,基本是大个且肉厚的。
    【答案】    ①. 能够适应各种污染环境    ②. 得益于良好的排毒减毒机制    ③. 这样才会个头大,繁殖多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喜欢待在很脏的地方”,第②空注意后面的“把毒素转移出体内”,第③空注意前文“耗费能量”。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的赞誉,也给沿线上的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国家开始认识到,只有参与“一带一路”的合作,才能解决本国的就业问题。如果拒绝合作,必然会导致本国经济的倒退,也将会使本国陷入一场严重的文化危机。
    ①解决本国就业问题的渠道不只有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一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拒绝合作不一定导致本国经济倒退;     ②. 拒绝作不一定会使本国陷入严重的文化危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注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地方“必然导致”“将会使”。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2018年1月12日,合肥某女教师为了等迟到的丈夫阻拦高铁发车。该女称丈夫就在检票口,并用身体阻挡车门关闭。无论是乘务员、信号源发出警告,还是乘警不断强调“你这是犯法”,甚至动手拉她,该女始终死死把住车门不撒手,最终导致列车晚点四分钟。很快该女教师被当地主管部门停职,她说 “学校乱来,我教学上没过错,学校没资格让我停职”。
    这件事情,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百姓说事”栏目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答案】女教师阻拦高铁关门,她的行为真的应该被停职吗?
    前几日,一段关于女教师拦高铁的新闻刷屏了。
    一段“高铁扒门”视频最近在网上引发了众怒:安徽合肥女子罗海丽在自己迟到的情况下,为了等老公上车,无视工作人员和乘客的多次劝阻,带着自己的女儿,强行扒住车门阻碍高铁发车,在拉扯的过程中还振振有辞地说,“我好好跟你们说话”,“我老公下来我就走”。
    随后,罗海丽的身份被扒出,竟然还是合肥某小学的教导处副主任,屡屡被评为优秀教师。于是众怒更难平息了:如果不能行为世范,又何以为人师表?学校招这样的老师进来是瞎了眼吗?
    以前的我,也可能对她的人品盲目下个论断:一定是个处处不守规则,觉得全世界都要给自己让路的刁蛮泼妇。
    但是这一年,我的三观也在不断完善。生活中的罗海丽,也许并没有那么“糟糕”。没准还是别人眼中的好同事,好老师,好妻子,好妈妈。她对于规则的漠视,并不是显性的,大摇大摆大张旗鼓的,而是隐性的,即:我压根就不认为自己违反了规则。
    许你火车晚点,不许我晚点?检票口开着,我凭什么就进不得?
    这么听上去,是不是也挺“合情合理”?
    网上爆出了自称是当事人罗海丽的解释长文,这篇文章未经证实,未必是本人,不过流露的情绪倒是很真实:高铁工作人员明明放我老公进来才10秒,为什么就不能通融呢?
    逼停高铁的事情不常有,但是“虽然我迟到了,但我还是要争取上车”的心态常有。迟到十分钟以上进不去或许自认倒霉,迟到一分两分,甚至几十秒而被拒之门外,不止罗海丽,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不是去反省自己的问题,而是反过来归咎于铁路的不近人情。
    此时此刻的罗海丽,无论在公众面前会不会表露悔意,心中恐怕更多的还是不甘不满不服。
    毁掉她的,其实不是阻拦高铁的行为,而是这种不肯为自己失误买单,总想侥幸过关的心态。就算没有人拍视频,你过了高铁这一关,人生还是会有很多关口,随时随地可能把你拦下来。
    比全民批判嘲笑罗某更重要的,是反思。我们用放大镜看别人的时候,规则是一步都不能跨越的雷池。但是到了我们自己身上,规则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小事。
    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下车的赵女士,至今也不认为自己违反了规则,她接受采访时委屈无比,这份委屈也是发自内心的:我只是在自己认为安全的时候下了车,怎么就成了违反规则?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他们并不是那些时时处处都不守规则的人,他们是那些和规则玩文字游戏的人。
    他们自己有一套规则标准,他们守自己的规则,事关重大的才叫规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叫规则,有危险的时候叫规则,没危险的不叫规则,别人看得见的地方叫规则,看不见的不叫规则。怎么有利自己怎么来,才是天经地义的规则。
    事实上,这些不守规则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甲乙丙丁,是那个时不时就忘记了规则的我们自己。迟到、闯红灯、随地扔垃圾……这些很小很小的事只有带来严重后果,丢钱丢人甚至丢了命时,才会被人当作大事。
    所以不要急着和罗某、赵某这样的“不守规则者”划清界限,她们离我们其实一点也不远。我今年8月去过一次野生动物园,猛虎区喇叭里一次次提醒自驾者锁死门窗,仍能看到很多车门窗大开,游客甚至把脚伸出来。
    至于赶火车飞机晚到了几分钟强行要冲过门闸的,这些年就见得更多了。
    当舆论不断聚焦在这些事件中,放大再放大,把当事人变成孤立存在的样本,架到公众的对立面时,我们好像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畸形秀演。
    当铺天盖地都在声讨这些不守规则的奇葩时,恰恰忽略了一件事:奇葩的是他们最后的结果,动机却一点也不“奇葩”。扒高铁可能只是一念之间,但心存侥幸不尊重规则却是人间常态。
    我们真正要警醒的并不是“逼停高铁”“老虎伤人”这样的小概率事件,而恰恰是“我以为……”“我没想到……”“我只是想……”这样的思考逻辑。
    罗某被停职了,很好。我一点也不同情她。
    但是,与其着急拍手叫好,用掌声来表态“我们可不是那样的人”,不如认真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心态,做过那样的人?
    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真的道德就比别人高,而是我们的运气好了那么一点点,侥幸过了关。比如遇见个好说话的列车员,也就上了车。再比如老虎没出来,也就没有了后面的伤人事件。
    挑衅规则,拼概率,也拼运气,运气爆棚的,违反一万次,也未必有什么恶果,点儿背的,一次小错可能就酿成大祸。
    但是千万别去跟上天探讨这世界公平不公平,你不按规矩出牌的时候,就已经对那些守规矩的老实人不公平了。
    任何违反规则所付出的代价,都值得“活该”两个字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的任务非常明显——“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所给材料是一则社会实事新闻。新闻是前一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拦高铁事件。新闻讲述小学教师罗某,无视规则和其他人的利益安全,为了等迟到的丈夫阻拦高铁发车,用身体阻挡车门关闭。无论是乘务员、信号源发出警告,还是乘警不断强调“你这是犯法”,甚至动手拉她,该女始终死死把住车门不撒手,最终导致列车晚点四分钟。很快该女教师被当地主管部门停职。对于主管部门对罗老师停职这一做法,罗老师自己不服气,罗老师她说“学校乱来,我教学上没过错,学校没资格让我停职”。题目要求“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百姓说事’栏目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其实对这则材料关键点就一个,那就是对于教育主管部门给罗老师停职这一处理的看法。所以作文时,一个是赞同教育部门对罗老师停职这一处理做法:女教师无视规则,扰乱公共秩序;她无视公众利益和安全,是极端自私的行为;作为教师不仅仅只是教学生知识技能,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做人上为学生树立榜样。一个是反对教育部门对罗老师停职这一处理做法:女教师违反交通规则,理应受到处罚,但她如果能认识到错误,作为老师,能恪尽职守,可以考虑让她重新上岗。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时,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写作人物。如题干要求“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记叙文,而且写作时学生要有个性化的思考;其次,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如本题审题中就要明确对这些标语的态度;接着,要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的相关素材,有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考查要求;最后,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