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
2.D
3.A
4.①举例论证。列举张岱年先生的主张,论证如何正确处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②比喻论证。把世界文化比喻成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把中华文化比喻成一簇花。
5.①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既清楚长处,也了解短处,同时也要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②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反省,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以创造新文化。③面对中外文化,都应该看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否具有积极意义,即看这种文化是进步的还是腐朽的。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会使观众……”不合文意。原文是“忠于历史、名人典故的创新解读,成为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的一条重要路径,逐渐引导观众关注历史,尊重历史、反思历史,并以更理性、更全面的眼光认识现实和观察现实”,只是引导观众这样做,但观众并不一定会这样。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对中外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错误,材料二原文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文化自信不包括外国优秀文化。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A.“各美其美”,就是守护各自的文化特征;“美人之美”,就是尊重他国的文化理念;“美美与共”,就是丰富世界的多元文化。属于文化自信。
B.用西方医药标准来评价中药,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C.讲的经济实力,与文化没有直接关系。
D.属于文化自大。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在诸多学说中,张岱年先生提出的‘综合创新’论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自觉的典范。张岱年先生认为……”,列举张岱年先生的主张,论证如何正确处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属于举例论证。
“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纵向看,它是像河流一样不断流淌着的动态过程”,把世界文化比喻成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绚丽多彩的一簇”,把中华文化比喻成一簇花,属于比喻论证。
5.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主体对自己的文化应该有自知之明,既清楚长处,也了解短处,同时也要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可知第一点答案。
根据“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开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反省”“一个独立的民族文化,与另一个不同类型的文化相遇,应主动吸取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取精用宏,使民族文化更加壮大;中国文化前进的唯一出路是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以创造新文化”可知第二点答案。
根据“判断先进文化的价值标准应该看一种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否具有积极意义,即看这种文化是进步的还是腐朽的”可知第三点答案。
6.C
7.D
8.①“隐匿的”指老人不能再握枪打仗,主动离开了部队,隐姓埋名;老人传奇经历不为外人所知。②“光芒”是指老人当初英勇善战,舍己为人,立下的赫赫战功;也指深藏功名,低调无私的高尚品质。
9.人物形象:神秘老人在村里突然出现,辛勤劳作,卖粮的“固执”,捐款的慷慨等细节体现了人物的传奇色彩;从一个娃娃兵到战斗英雄,到受伤后激流勇退,甘于平凡,人物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故事情节:通过老八路寻人这一情节,巧妙揭开了人物真实而伟大的身份,情节安排上具有传奇色彩。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表现了他孤独的生活境况”错误,应是表现他爱孩子的特点。
C.“说明老人很重视农村孩子们的教育问题”错误,主要是告诉孩子要珍惜好生活。
D.“暗示了英雄晚年的凄凉”错误,老人唯一的遗物是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表现了老人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品质。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错误,这一分析过于拔高,这一细节只能说明他有可能参加过战斗,而文章主题时歌颂老人不居功自傲、甘于清贫、低调无私的优秀品质,因此这一细节并没有深化主题。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小说的标题为“隐匿的光芒”,通过阅读小说可知,老人是一位退伍老兵,他在负伤后,不能再握枪打仗,因不想再拖累部队而主动悄悄离开部队。他隐姓埋名住在一个山村里,老人传奇经历不为外人所知,他也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过去,他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所以标题中“隐匿的”就是指这一方面。
标题中“光芒”则是对老人的赞扬。老人在部队中英勇善战,舍己为人,立下的赫赫战功,“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他跟随部队身经百战,屡建战功,被战友们称为‘神枪手’”,这是“光芒”所代表的意思之一。同时他不居功自傲,也不以功臣自居,在负伤失去右臂后默默离开部队,来到小山村生活。这是一种光辉的品格,是老人的“光芒”。
9.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小说的情节带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也具有传奇色彩。
首先,在人物形象上,老人的行为非常神秘,他突然出现在小山村,身份也神秘,他身体残疾,“人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更不知道他曾经历过什么。有人好奇,问起他,他淡然一笑,什么也不说”,他喜欢孩子,爱讲故事,而且爱讲战争故事。在卖粮时,他“用筛子仔细筛去灰尘、杂物和小粒的劣质玉米”,与平常的村民不同,在“村里集资修路建桥,发动村民捐款,老头毫不犹豫地捐出五百块钱”,这些行为都充满神秘和传奇的色彩。最后谜底揭开,老人是一个从一个娃娃兵到战斗英雄,到受伤后激流勇退的英雄。这些让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
其次在情节上,刚开始叙述老人的行为,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在一个小山村默默死去。但当老八路寻找战友,从此揭开了老人不凡的身份,从而也揭示出老人高尚的品格。所以,在情节上,作者通过最后揭开老人真实身份的情节安排,让小说情节蒙上了传奇色彩。
10.B
11.C
12.B
13.(1)我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哪能完全知晓。
(2)假如他的君主刚愎自用,认为只有自己才最有才能,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顺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以后,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
14.①太宗念顺德是有功之臣,不舍得杀他;②以当庭赏赐来羞辱他;③希望他能够悔改,成为有益于国家的人。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言于上曰”中“于上”是“言”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排除AD;
“上下”指“君主和臣下”,为名词,应做主语,其谓语为“存”,宾语为“行迹”;“若……,则……”表示假设,故在“若”前断开,排除C。
译文:有一天,魏征入朝觐见,对太宗说:“臣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是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庄重、严肃的言语和态度”错误。从“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可知,应是“温和的言语和态度”。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隐瞒了袒护亲戚的事实”错误。由“徵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可知,魏征并没袒护亲戚,更谈不上隐瞒。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以”,凭借,依靠;“定”,平定;“尽”,全;“其”,哪里,哪能;“遍”,完全。
第二句中,“苟”,假如;“愎”,刚愎自用;“自贤”,宾语前置,“贤自”;“贤”,意动用法,认为……贤能;“既”,以后;“全”,保全。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可知,唐太宗念惜长孙顺德是有功之臣,不舍得杀他;
从“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可知,唐太宗以当庭赏赐来羞辱他;
从“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可知,唐太宗希望长孙顺德能够改过自新,成为有益于国家的人。
参考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别人赠送的绢帛,事情暴露以后,唐太宗说:“长孙顺德做的如果能有益于国家,我愿意与他共享府库的财物,何至贪污腐败到此地步呢?”太宗念他是有功之臣,没有处罚他,反倒在朝廷上赐给他几十匹绢。大理少卿胡演说:“长孙顺德贪赃枉法,罪不可赦,不加罪于他,为什么还赐他绢帛呢?”太宗说:“他如果有人性,得到赐绢所受的羞辱,就会比受到刑罚厉害得多。他如果不知道羞耻,那么就是一个禽兽罢了,杀他又有什么用?”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弓箭,得到了十几张优良的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竟然说‘都不是好弓’。我追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头中心不直,那么木的纹理就是斜的,造出来的弓虽然有劲,但射出去的箭却不精准。’我才明白以前对弓的辨别也不够精通。我以前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能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哪能完全通晓!”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并且屡次召见他们,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和国家政事的得失。有人报告说右丞相魏征袒护他的亲戚,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但查无所获。温彦博对太宗说:“魏征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也有可以责备之处。”太宗命令温彦博责备魏征,并且指出:“以后做事要保存痕迹。”有一天,魏征入朝觐见,对太宗说:“臣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是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太宗惊讶地说:“我已经后悔了。”魏征再次跪拜说:“臣有幸能侍奉陛下,愿陛下能使臣成为良臣,不要成为忠臣。”太宗说:“忠臣和良臣有差别吗?”魏征回答说:“稷、契、皋陶,君臣同心,共享尊荣,这就是所谓的良臣。龙逄、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太宗很高兴,赐给魏征五百匹绢。唐太宗神采奕奕,英伟刚毅,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有人奏事,总是尽量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自己才最有才能,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以后,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谄媚奉事隋炀帝以保持自己的富贵,炀帝被杀,虞世基等人也被诛杀了。你们应以此为戒,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
15.B
16.①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愁情。②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③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④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传此愁情。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又用雪来借代梅”错,这里是以雪“喻”梅,是比喻的手法。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意思是,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这结尾三句,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两行”写雁并非一只,而“倚”“画楼”的人却只有一个。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
“低雁”之“低”是为天将暮,雁要回巢。大雁有家可归,而人却还在漂泊。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
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此句中借助“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愁情,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
17.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犹离忧也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忧”“幽”“犹”“摐”“伐”“旌旆”“逶迤”“碣”“弩”“陈”“何”。
18.B
19.C
20.(1)相似性:①将“生命的种子”比作“草芥”:“种子”和“草芥”外形微小,但又顽强而充满生命力。②将残疾人运动员身上的生命精神比作“种子”:二者都发端于毫末,但都孕育新生。(2)表达效果:“种子”的微不足道和残奥运动员生命的倔强与美丽形成反差,表达了对残奥运动员精神品质的赞美。
【解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自强不息”指努力向上,不松懈。
形容“奥运”精神应选“自强不息”。
“难以启齿”指难以说出事情的真相。“难以言表”指无法用语言表达。
语境是强调痛苦无法用语言表达,应选“难以言表”。
“艰苦卓绝”形容十分艰苦,超出寻常。“筚路蓝缕”指创业的艰苦。
修饰“挑战之路”应选“艰苦卓绝”。
“志得意满”形容志向实现,心满意足。“得偿所愿”指愿望实现。
语境的意思是“就能实现愿望”,应选“得偿所愿”。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1.语序不当,一二句为递进关系,“社会大众了解残疾人运动员群体的契机”在后,与后文了解残奥运动员的内容衔接;2.中途易辙,“越是走近他们”实际主语是“我们”,后可用被动句,使主语保持一致。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C。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残疾人生命、精神”比作“种子”“草芥”。生命本就是微小的,就如同“种子”“草芥”的外形。但生命又是顽强的,可以克服种种苦难、磨难而散发倔强的美丽,如同“种子”以顽强的力量孕育新生,破土而出;如同“草芥”,坚韧顽强地笑傲风雨。
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首先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残奥运动员顽强的精神;此外,“种子”“草芥”的微不足道和残奥运动员生命的倔强与美丽形成反差,更加表达了对残奥运动员精神品质的赞美。
21.①工作才能干得好
②似乎十分惬意
③那么睡眠就显得尤为重要
22.C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前文“不管做任何工作,有两件事都是最重要的保障,一是吃,一是睡”可知,后文是说“吃得好,睡得好”和干好工作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只有吃得好,睡得好”可知,后面应是说 “工作才能干得好”。
第二处,根据后文“但实际上航天员的工作强度非常高”可知,前面应是说航天员“在太空舱中飘来飘去”给人的一种感觉,且与后面“强度非常高”的实际情形相反,可以填写“似乎十分惬意”。
第三处,根据前文“既然工作如此繁重”和后面“睡眠”可知,这里应是说睡眠的重要性。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由后文语境可知,后文是说“国际空间站”和“天宫空间站”睡眠区的区别,而选项设置了设问句和一般陈述句两种表述方式,相比较而言,用设问句表达效果更好,起强调作用,且能引发读者思考,所以排除B和D;
根据后文的内容来看,后文先说“国际空间站”,后说“天宫空间站”,所以此处也应该按照这一顺序进行表述,前后才能一一呼应,排除A。
故选C。
23.例文
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广大青年朋友:
大家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和使命。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新时代中国青年应与时俱进,真正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然而我们身边也有不少的“被动青年”,他们因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喜欢给自己找理由和借口;习惯于懒散和逃避,而变得“佛系”。青年的发展与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紧密相关。只有主动锻铸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自觉锤炼高尚品格,才能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此,我提出如下倡议:
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自觉厚植其根。“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纽扣扣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扣错。在这一时期,尤其需要以德为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更要善于知行合一,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如果不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可能会疑惑、彷徨、失落,偏离健康的成长航向。正所谓根深才能叶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自觉的信念理念,当代青年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人生。
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主动强壮其枝。《劝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面对信息时代、多元文化,当代青年理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意识、敢于实践的行动。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当代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谱写不断创新创造的精彩篇章。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自己的贡献。
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自觉繁茂其叶。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在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包容开放中树立家国情怀、远大理想。既要有“小德川流”,丰富内在修养,在细节上下功夫;也要能“大德敦化”,胸怀世界和未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与志向,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要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青年朋友们,让我们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践行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解读材料:材料围绕一个新名词“被动青年”,列举了一系列生活中被动青年的表现,旨在让我们了解青年中的这一类人的特点,他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思想上懒惰,行为上懒散、懈怠,没有改变现状的自觉性,习惯于得过且过。其行为核心是“被动”,“青年之被动,利器之铁锈也”很恰当地概括了这类人的危险,值得每一个青年人反省和剖析。其思想根源在于缺乏远大的志向、恒久的毅力和对自我清晰的认知。祖国的强盛,需要青年一代的努力作为,需要青年一代的砥砺奋进,本命题旨在引导青年人反思自己,如何在新的时代找准定位,主动作为,自觉承担使命和责任,做一个新时代有担当的有为青年。
解读任务:要求写倡议书,主题为“变被动为主动,做新时代青年”,考生写作时要紧紧围绕主题,表达自己对“时代”“青年”“担当”“责任”等的认识和思考。还要注意符合倡议书的内容、形式的要求。
【立意】
1.奋进新时代,青年做先锋
2.主动担当,勇于作为,做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3.青年要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4.铭记历史,勇担时代责任
5.时代向前,青年向上
【素材】
1.梁启超先生百年前在《少年中国说》寄语青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生活在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美好的社会和幸福的生活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共同创造,要自觉担负起属于青年一代的责任。要练就过硬本领。在各个岗位上不断历练成才,本领不过硬,一切等于零。是医生就该医术精湛,救死扶伤;是军人就应该练兵备战,一切为打赢;是学生就应学有所成,争做栋梁。要具备勇气和毅力。仁人志士,青年才俊,当有“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伟大勇气和恒心毅力。逐梦路上,挑战和机遇并存,战胜困难、把握机遇不是只靠超世之才,亦需坚韧不拔之志。
2.黄文秀:兰谷遗芳远
黄文秀北师大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村里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2019年6月,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3.秦玥飞:君子通大道
2011年,素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干部,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干部”,2016年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ー。
4.新时代青年要有本领。新时代青年要瞄准国家所需,来练好功夫、增强本领。通过学思践悟拓宽智慧,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学识,增长见识。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俯下身子,埋头苦干,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珍惜每一个平台,勇于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