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广东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6-0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A
    2.B
    3.C
    4.①材料二围绕移情作用,采用总分结构展开分析论证。②首先,作者提出观点:移情作用是客观地被决定和制约于人类社会生活,是长期社会生活环境和文化教养熏陶教化的结果。③其次,从移情作用的主体来看,移情是具有社会性的。④最后,从移情作用的内容和性质来说,它也是美的社会性的反映。
    5.①读《出师表》和《陈情表》,这是一种文学审美活动,强调由物及我,伴随有审美移情作用。②由读《出师表》和《陈情表》是否堕泪来判断人是否忠和孝,说明移情作用属于一种内幕仿。③读《出师表》和《陈情表》而至塑,说明审美移情作用是一种有生理学基础的筋肉活动。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A.“就是因为内摹仿太过于强烈”错误,原文是“如果运动的冲动过分强烈,例如西欧一度有不少的少年因读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摹仿维特自杀,那就要破坏美感了”,可见是因为“运动的冲动过分强烈”。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A.“侧重由物及我的方面,认为移情作用是一种外摹仿”错误,从“同属移情派而与立普斯对立的是谷鲁斯。他侧重移情作用的由物及我的一方面,用的是生理学观点,认为移情作用是一种内摹仿”。可以推断利普斯侧重移情作用的“由我及物”的一方面,即心理因素。
    C.“体现出移情作用具有人类普遍性”错误,原文后有“但真正的农家子弟是否会这样欣赏菊花,就大成问题”,可见体现了移情作用的阶级性。
    D.“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移情”于文无据,原始人类不能欣赏这些美感,是因为美本身的社会性和发展性。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A.出自清朝周星莲《临池管见》,原句讲苏东坡如何摹仿前人学习书法,说明移情作用的内摹仿,符合朱光潜文中观点。
    B.出自唐代画家张彦远,强调绘画艺术中的气韵,而不是形似,即移情作用的内摹仿。符合朱光潜文中观点。
    C.出自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说明移情作用具有阶级性,符合李泽厚文中观点。
    D.是《白毛女》当年在延安的演出情况,属于一种“货真价实”的摹仿,冲动过分强烈,破坏了美感。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共3段,属于总分结构。第1段首先解释了“移情作用”的概念,然后提出“为什么会‘移情’,移什么情,这完全是客观地被决定和制约于整个人类社会生活,是人类长期社会生活环境和文化教养熏陶教化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不自觉的直觉反射,它具有深刻的客观性的内容”的观点,属于总说。
    第2段从列举古松、梅花、菊花等事例,说明“‘移情’(美感)是具有社会性的”这一分论点;第3段阐释“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美感的直觉反射,移情作用的内容和性质是一种社会意识”。这两段属于分说。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他侧重移情作用的由物及我的一方面,用的是生理学观点,认为移情作用是一种‘内摹仿’”“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的角度看,内摹仿确实有很多例证”“中国书法向来自成一种艺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说字有十美,其中如‘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之类显然都显出移情作用的内摹仿”可知,文学审美活动,是由外物到自我的一种内摹仿。
    题干中“有人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说明,该评价是由读《出师表》和《陈情表》是否堕泪来判断人是否忠和孝,即由外到内、由物及我,说明移情作用属于一种内幕仿。
    而读书以至于流泪,说明“凡是摹仿都或多或少地涉及筋肉活动,这种筋肉活动当然要在脑里留下印象”,即美移情作用是一种有生理学基础的筋肉活动。
    6.D
    7.C
    8.①干练泼辣:对丈夫的晚归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主动出击;②吃苦耐劳:大会上主动表态,在丈夫参军抗日后承担家中所有事务:③深明大义:她支持丈夫抗日工作,并积极做好其他妻子的思想工作;④积极向上:不做“三台女人”,鼓励丈夫抗日立功,自己也要贡献一份力量。
    9.①与前文形成照应:于淑珍曾经表述丈夫不舍自己,到现在乐观积极地参军,成为了妻子眼中的英雄,体现了人物思想的变化和成长;②体现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性:从妻子的角度去观察自己的丈夫,可见妻子对于丈夫的影响,以及对于丈夫参军的爱和自豪,塑造出血肉丰满的劳动人民形象;③暗示出小说的主旨:以前顾小家的丈夫成为卫大家的英雄,体现出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精神大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③刺激读者的阅读思考:小说以小说中人物视角进行描写,产生了陌生化的阅读效果,同时以省略号结束全篇,给读者留下广的想象空间,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积极的想象。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和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D.“而有所埋怨,体现了人性的复杂”错误,首先,由“当家的,你就放心打鬼子去吧,俺等着你回来……”等句可知,宫元花并无埋怨;其次,“人性的复杂”往往指的是善恶之争,而这里体现的是妻子们送丈夫时不舍而又光荣的复杂心态,不是“人性的复杂”。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题材、感情等的能力。
    C.“是典型的‘诗化小说’”错误,小说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但是也没有诗化的景色描写等,不是“典型的‘诗化小说’”。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今儿晚不把话说亮堂,甭想上炕!”“离俺远点,别蹬鼻子上脸!”等句可以看看出,面对丈夫经常半夜回来的情况,宫元花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主动出击。从中可以看出宫元花为人干练泼辣。
    由“家里有俺呢”“你别怕俺累着了,俺又不是那千金小姐”可知,宫元花支持丈夫参军,怕他有所顾虑,告诉丈夫自己能承担一切家务,不是千金大小姐,可见他吃苦耐劳。
    由“他参军是正办,俺支持他!”“咱以后也像八路军宣传队宣传的那样,叫啥来?妇女也顶半边天,不能围着锅台转!”“当家的,你就放心打鬼子去吧,俺等着你回来”可知,宫元花支持丈夫参与抗日工作,并且帮助他去做其他人妻子的思想工作,可见她深明大义。
    由“你要不去,俺就去,再也不跟你这个落后分子打照面啦”“ 俺还告诉你,你在部队上给俺好好表现,立个大功回来,别丢了俺的人”可知,宫元花鼓励丈夫参加抗日,积极向上,不拖丈夫后腿。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叙述视角及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
    情节上,照应前文,前文说“啥态度?他舍不下我……”可知,开始于淑珍的丈夫舍不得妻子;由结尾“他脸上洒满灿烂的阳光,笑得合不拢嘴”“他操起拳头向她展示了一下力量”可知,此时参军的丈夫阳光灿烂,开怀大笑,是真心积极参军,小说通过于淑珍的视角写出了丈夫的思想变化和成长。
    人物上,“猛然间丈夫变得高大威猛,成了一个整装待发的英雄……”写出了妻子于淑珍眼中丈夫的形象,妻子眼中的“英雄”形象写出了妻子对丈夫参军的爱和自豪,写出了有血有肉、有爱有不舍、有家国大义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人物形象丰满立体。
    曾经说“姐啊,俺男人走了,这日子不就掉地下了吗?”,如今为丈夫参军而自豪;曾经舍不得妻子,如今为参军而骄傲开怀,小说结尾以于淑珍的视角体现了小说的主旨:保家卫国的精神大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由“于淑珍偷眼去瞅丈夫,他脸上洒满灿烂的阳光,……猛然间丈夫变得高大威猛,成了一个整装待发的英雄……”可知,小说以妻子的视角观察丈夫的表现,第三人称的视角客观冷静,可以产生陌生化的阅读效果,同时,小说以“成了一个整装待发的英雄……”收束全文,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的想象空间,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积极的想象。
    10.D
    11.B
    12.A
    13.(1)我不敢强行任命您为宰相,是因为国家正处于危难的时刻需要您的帮助罢了(或“是因为您可以帮助国家渡过艰难”)。等到平定了叛贼,(我)任由您去实现您自己高远的志向。
    (2)如果(太上皇)听到陛下所颁发的这份诏书,心里一定会认为陛下因为韦妃的缘故,(他的)内心会感到惭愧、不高兴。
    14.①才华横溢,拥有超过了身份的神采气质;
    ②淡泊名利,以国事为重;
    ③远见卓识,心胸宽广;
    ④敢于直言,不畏权贵。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玄宗让他同忠王交游。忠王当上了太子,李泌已经长大了,李泌上书谈论国事,玄宗想封他一个官,不可以;就让他与太子结成布衣之交。太子常常称呼他为“先生”。
    “忠王为太子”中,“忠王”是主语,“为”是谓语,“太子”是宾语,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排除BC;
    “太子常谓之先生”,“太子”做“常谓”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B.“借指平民,古代还以黔首、白丁、氓隶、闾右、黎庶等称平民”错误,秦汉时豪族大户人家住在城市或乡村的右边,称为豪右或闾右,而贫民只能住在左边,称为闾左。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年少时用棋局的‘方圆动静’来比喻行仁义、用智慧、施展才能和功成名就”错误。原文是“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意思是:方如行仁义,圆如用智慧,动如施展才能,静如心领神会。“得意”不是“功成名就”,而是“心领神会”。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相”,动词,以……为相;“以”,因为;“济”,帮助;“俟”,等到。
    (2)“敕”,诏书;“意”,心里;“用”,因为;“怿”,高兴。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可知,李泌才华横溢,拥有超过了身份的神采气质。
    由“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朕非敢相臣,以济艰难耳,俟贼平,任行高志。’”泌乃受之”可知,李泌淡泊名利,以国事为重。
    由“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可知,李泌远见卓识,心胸宽广。
    由“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泌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说议”可知,李泌敢于直言,不畏权贵。
    参考译文:
    李泌,字长源,是西魏八柱国何弼的第六代孙,后迁居京兆。很小的时候就以才学和聪明著称。玄宗开元十六年,朝廷广召天下能讲论佛教、道教、孔子学说的人同到宫里辩论。李泌来到宫中后,玄宗正同燕国公张说观棋,便叫张说试一试他的才能。张说请李泌以“方圆动静”为题做赋,李泌迟疑了一会儿说:“我想知道大致的要求。”张说便说:“方,好比棋盘;圆,好比棋子;动,好比活棋;静,好比死棋。”李泌听了立即回答道:“方如行仁义,圆如用智慧,动如施展才能,静如心领神会。”张说祝贺玄宗得到了奇童。玄宗极高兴地说:“这孩子的神采气质,大大超过了他的身份。”玄宗让他同忠王交游。忠王当上了太子,李泌已经长大了,李泌上书谈论国事,玄宗想封他一个官,不可以;就让他与太子结成布衣之交。太子常常称呼他为“先生”。李泌曾经写赋讥笑讽刺杨国忠、安禄山等人,杨国忠憎恨他,下令将他贬到蕲春郡。
    肃宗在灵武即位,物色求访贤士,李泌不请自至。拜见肃宗后,他向肃宗陈述了治理天下所以有成有败的道理。肃宗听了很高兴,想给他官做,李泌坚决推辞,只愿以宾客身份相随。他入宫参议国事,外出随车伴驾,人们指指点点说:“穿黄衣服的是皇帝,穿白衣服的是隐士。”肃宗听到这种议论,就将此事告诉李泌,并说:“现在国家正处于艰难的时刻,不敢随随便便地封一个官来委屈您,暂时让您穿上紫袍,以杜绝大家的猜疑。”李泌不得已,接受了皇帝所赐的紫袍。他穿上紫袍,入朝向皇帝谢恩。肃宗笑着说:“您既然已经穿上了紫色的官服,怎么可以没有个官名呢。”于是,肃宗从怀中掏出一份敕书,任命李泌为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坚决推辞,肃宗说:“我不敢强行任命您为宰相,是因为国家正处于危难的时刻需要您的帮助罢了(或“是因为您可以帮助国家渡过艰难”)。等到平定了叛贼,(我)任由您去实现您自己高远的志向。”李泌才接受了。
    当初,肃宗为太子时,李林甫不断说他的坏话,地位十分危险;到他即位后,他非常怨恨李林甫,打算掘墓焚尸以泄恨。李泌认为身为天子而念念不忘旧怨,等于向天下显示自己的气量狭窄。肃宗很不高兴地说:“已往的事你难道忘了吗?”李泌回答说:“上皇在位五十年,在太平盛世下尽情欢乐,一时疏忽大意,远走巴蜀之地。加以南方气候恶劣,年岁已高,听到陛下所颁发的这份诏书,心里一定会认为陛下因为韦妃的缘故,(他的)内心会感到惭愧、不高兴。万一皇上感到愤慨染上疾病,这就是陛下有广大的天地却使双亲不得安身了。”肃宗感悟,抱着李泌的脖子哭着说:“我没有想到这一点。”李泌出入公众,侍奉四位君主,多次被权贵嫉妒,常常靠他的才智过人而幸免,李泌喜欢高谈阔论,常有公正议论, 能让人主醒悟而改变主张。贞元五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死后赠为太子太傅。
    15.D
    16.①对苍桧屹立风雨的赞美。长楸和巨竹都被雨打风吹而枝干散断,唯有苍桧独自屹立在庭中,表达了作者对坚韧的苍桧的赞美。
    ②对个人坚定品格的期许。诗人借物抒怀,表达了对如苍桧般巍然屹立人格的赞扬,以此自勉。
    ③对孩子静心读书的赞许。旷野寒天,风雨大作,稚子抱书持伞泰然自若,表达了作者对儿子这种性情的赞美。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手法、情感的能力。
    D.“七八句中诗人运用了反问修辞”错误,“孰能不动安如山?屹立庭前独苍桧”前问后答,是设问。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情感的能力。
    “岂无长楸与巨竹,干折枝携共颠沛”描写长楸与巨竹面对自然界的狂风暴雨枝干折断,一起颠沛流离,而“屹立庭前独苍桧”却能够屹立在庭院之中,屹然不动,对比衬托中表达了作者对坚韧的苍桧的赞美。
    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中面对狂风暴雨屹然不动的苍桧是诗人品格的象征,苍桧屹立于风雨之中,其实是诗人对自己坚定品格的期许。
    “北风卷野天昼晦,雨如弩镞穿屋背”描写北风狂卷着田野,天昏地暗,骤雨如同弓弩、箭镞穿透了屋背,而屋中的小儿子却能够泰然自若,抱着书、拿着伞静静地读书,表达了诗人对儿子能够不受外界环境干扰静心读书的赞许之情。
    17.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澄”“陛”“报”“芳”。
    18.D
    19.B
    20.①比喻。构成:本体为汉字回归独立自主的境地,喻体为自由广袤的大海。效果: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语”对自由的向往。
    ②排比。构成:连续使用了“未曾”引领的三个句式整齐,结构相同的句子;内容相关,都是汉字渴望保持“独立自主崭新”的表现。效果:结构上,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内容上,增强语势,强烈表达了“词语”渴望保持独立,迫切想要逃离的愿望。
    ③拟人。构成:将“词语”人格化,赋予了“独立、自主”“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谁离了谁都行”等人的特点,效果:生动地描绘了“词语”在《辞海》之中的独立和自由的特点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超越:超出、越过;僭越:超越(本分或规定的范围)。语境对应的是撇和捺的弧度是“克制的审美”,强调“稳定性”,使用“僭越”更合适。
    突如其来:突然到来,突然发生。始料不及:(发生的事态)当时没有预料到。语境“书页立起来”“这突发的险情”强调的是突发事件,没有“预料”的意思,选“突如其来”。
    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抵触。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反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语境指方向相反,没有行动和目的的关系,故选“背道而驰”。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摹仿的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形容非常逼真、传神,使人有亲眼所见的感觉。语境指词语在口语中有了情致,不再是沉默书页里静态的图形,故用“活灵活现”更好。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声带颤动”,话未说完,下句主语是“它”。可在“不同质地的声带颤动”前加上“经过”,让前句变成状语;
    关联词使用不恰当,依据语境,词语进入口语改变了形态,故关联词选择“不再是……而是”。
    全部修改正确的是B项。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独立、自主,每个笔画都崭新,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将各自的意义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指的是汉字回归独立自主的境地;“那真像海”,是比喻,将汉字回归独立自主的境地,比喻为自由广袤的大海。结合“崭新”“未曾与谁发生关联”“无须受制于谁”“谁离了谁都行”等可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语”对自由的向往。
    “未曾沾上话语的灰尘,未曾变得油滑,未曾与谁发生关联”,三个“未曾”结构相同,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内容上写出了汉字对各自独立的向往,是汉字渴望保持“独立自主崭新”的表现。排比句式整齐,读起来节奏鲜明;能够增强语势和情感,强烈表达了“词语”渴望保持独立,迫切想要逃离的愿望。
    运用“独立、自主”“随身携带”“无须受制于谁”“谁离了谁都行”等词语,赋予“词语”人的动作行为,将“词语”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语”独立和自由的特点。
    21.①数字社会却可以有;
    ②数字化是温暖还是冰冷;
    ③每个家庭也要积极行动起来
    22.C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是“虽然”,后面应当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却”“但”等,前文说“数字没有温度”,根据后文“只有让数字化社会成为有温度的社会,智慧城市才是惠民的城市”可知,语段说的是“数字社会”应当有温度,因此填写“数字社会却可以有”一类的句子。
    第二处,根据后文“我们的社会能否帮助那些有意愿‘触网’的老年人无障碍融入网络生活,能否让那些没有意愿的老年人免受‘数字鸿沟’之苦”可知,前文也应是两种情况,再根据“能否帮助”可以推知前文说的是“是否有温度”“是温暖还是冰冷”,因此填写“数字化是温暖还是冰冷”一类的句子。
    第三处,前文说“既是社会的事,也是家庭的事”,再根据“社区补给站”可知,除了社会的社区补给,还应当有家庭助力,因此填写“每个家庭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一类的句子。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第一,应用“老年人”做主语,与后文“和年轻人一起拥抱智慧生活”相衔接,据此排除BD;第二,“不仅……还”关联的两个分句应符合逻辑关系,“技术支持”在前,“情感支持”在后,据此排除AD。
    故选C。
    23.例文: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跑出最好的成绩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深情寄语广大青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这是党与人民的深情嘱托与殷切期望。
    青春当与时间竞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我们珍惜每一寸光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以期有一天能担大任。祖逖闻鸡起舞,中流击楫,使石勒不敢南下而牧马。毛泽东以“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自勉,要求自己学胜古人,才胜今人,终成新中国的缔造者。这些与时间赛跑的人,都让人生闪闪发光。
    青春当与时代竞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每一代中国青年都没有辜负时代:在推翻三座大山的血与火的洗礼中,青年人“我以我血荐轩辕”;在建设祖国的大潮中,“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在抗疫战场上,80后90后无畏生死,逆向而行;在精准扶贫的征程上,青年“心与百姓同忧喜,不拔穷根誓不还”。他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与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任何“佛系”“躺平”的思想,都无助于自己的人生出彩,甚至妨碍民族的伟大复兴。
    青春当与世界竞跑。我们正在迈向“两个一百年”的征程上,然而“船到江中浪更急,路到山头坡更陡”,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欧美等西方国家不甘心自己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从政治、军事、经济,尤其是科技方面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围堵,必置之死地而后快。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与世界进行赛跑,必须 打碎卡我们脖子的一切枷锁,让我国从目前的跟跑、并跑跃进到领跑。就像申怡飞的5G技术独步全球,就像曹原的石墨烯创新引领未来。梁任公说得好:“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恩格斯说:“现代的命运,取决于青年人崇高而奔放的激情。”希望广大青年,以青春为桨,以梦想为帆,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彼岸,燃烧激情,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不断书写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更属于民族与世界的辉煌。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内容关注点:两则材料审题关键词为“赛道上奔跑”和“跑出好成绩”,其中材料一中“赛道上奔跑”侧重在体育比赛中,介绍了径赛项目的不同类型和取的好成绩的不同要求。材料二中“赛道上奔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前对青年人的寄语,勉励青年人“在青春赛道上奔跑”,“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这里需要落实几个比喻义,“青春赛道”指的是“青年人所处的新时代”“青年人的人生发展”,“奋力奔跑”意为“青年人努力拼搏奋斗”;“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是借此勉励青年人在新时代努力奋斗,成就属于青年一代最好的事业。
    写作提示关注点:“以上两则材料对你多些启发”,意为要求学生将两则材料结合思考,启示要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赛跑到青年人的人生发展。
    作文立意应结合两则材料。首先应注意在材料一中挖掘细节,径赛项目包含短跑、中长跑、接力跑、障碍跑等项目,可以提示为青年人对人生发展道路的不同理解:各体育项目的技术侧重点可以提示为面对不同类型的人生发展之路应有对应的奋斗方式。其次要结合材料二,立足当代青年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将个人的奋斗与社会时代结合,肩负起当代青年人的社会责任。
    因此可选择的角度:青春是一场“短跑”,侧重速度和爆发力,意为要有时不待我的激情,展现青春能量和活力,争分夺秒,竭尽全力冲刺,跑出“中国速度”、创造“中国奇迹”;青春是一场“中长跑”,侧重耐力和节奏,意为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跑好属于青年人的“马拉松”“长征路”;要目光长远,善于调整自己,有自己的奋斗节奏;青春是一场“接力跑”,要关注团队配合,做好交接棒,意为要善于团结、学会合作,要做好庚续与传承,薪火相传、守正奋斗,跑好先辈交到青年人手里的这一棒;青春是一场“障碍跑”,要有突破障碍的技巧和意志,意为要提升实力,磨炼意志,做好“跨险滩”“闯关隘”的准备,努力克服各种成长与奋斗中的困难。
    立意:
    1.在百米赛道上,跑出青春速度。
    2.跑好青年人的“马拉松”。
    3.接好复兴征程的这一棒。
    4.跨越障碍,奋力奔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