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云樵 伍中正 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 他的字有体有格,庄里人公认。他的字一出手,就有人点赞。他的字贴哪挂哪,就有人看。 年底,宋云樵在宋庄写春联,写福字。 他写春联,写各种体。红纸一铺,墨水一蘸,笔在纸上,就听话一般起落。欧、颜、柳、赵四体均写。点横撇捺,每笔每画,他都写得到位。庄里认得小篆和草书的人不多。有时,他适当写一点小篆和草书。 庄里人爱福惜福。 宋云樵写福字,也写各种体。写福字,多用粗笔。笔画粗,福气大。粗笔写出来的福字,有气势,深含寓意,庄里人喜欢。 写的春联和福字,宋云樵全送。 “咋不写字卖钱?”庄里人疑问。 “只写字,不卖字!”宋云樵一笑,然后说。 宋云樵在庄里转悠,随便到哪,都看到自己的字,想到自己过去写字时的样子。有时,他的脸上会摆出浅浅的笑来,有时,他会很随意地点几下头。 有一年,庄里开冬修水利的表彰大会,又逢县文化局送戏下乡。先是表彰,后是演出,庄里弄了很大的架势,搭了舞台。舞台两边的柱子上就是宋云樵写的长联: 龙人兴水利旱涝双防座座丰碑载德载功歌夏禹 文化下农村贫愚两治行行足迹送书送戏布春晖 长联字体连贯,非常养眼。庄里人见了,都说宋云樵不光字写得好,长联也写得好。 “云樵的字,比县书协的书家写得好!”县文化局的一个干部见了,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感叹。 “真不算好字。”宋云樵浅浅一笑,回一句。 “宋云樵留在宋庄,真可惜了。”县文化局的干部临走时,在宋庄人面前感叹。 有一年,庄里开脱贫攻坚的动员会。村主任请宋云樵写一副长联,表达庄里帮贫困户脱贫的决心,然后贴在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 宋云樵不推辞。回家就在桌台上裁纸,把墨倒在碗中,然后提笔书写: 清除脏乱拆旧盖新乡村美丽人心畅 扶助贫穷攻坚克难社会和谐国梦圆 开会时,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一副长联,红底金字,特别扎眼,书法韵味十足。 那副长联,宋云樵特别看重。他用小楷,又写了一遍,挂在屋子里。 有一年,庄里人传言,镇里新来一镇长,姓铁。 铁镇长不年轻,做完一届镇长,就退居二线。庄里人再传言。 宋云樵只听,不传。谁做镇长,做多久镇长,他不关注。 铁镇长在宋庄检查完工作,坐在庄里会议室听村主任讲宋云樵,讲他有体更有格调的字。 铁镇长坐不住了,非得要见宋云樵。 宋云樵的院子里,春天走过,一些半大不小的鸡在桃树下追逐树上落下的花瓣。一张桌,一壶茶,几缕春风。宋云樵手握一本书,在读。 见铁镇长来,宋云樵很随意地加放了一把凳,很随意地加泡了一杯茶,很随意地跟他说了几句话。 “想求云樵先生一幅字!”铁镇长再不遮掩,说。 “云樵的字,入不得镇长法眼,不敢写。”宋云樵也不含糊。 “云樵先生会写的。”铁镇长说这话时,底气非常足。 铁镇长临走,喝了宋云樵泡的茶。 一路春风,宋云樵送铁镇长走远,送字不送字,他没对镇长说。 没几天,庄里议论宋云樵给铁镇长写字送字的事。 “只要送他字,往后,镇长对宋云樵的关照肯定不少。”有人眼神迷茫。 “送谁都是送,送镇长一幅字,肯定不会白送,白送也要送!”有人说。 “不送也行,人家铁镇长啥字没见过,啥世面没见过,真稀罕他宋云樵的字?”有人说。 说什么的都有。 宋庄小学校舍墙体开裂,成了危房。庄里人担心校舍垮塌,伤着老师和学生。 每次在宋庄小学检查工作,铁镇长就担心。 第三次在宋庄小学检查工作后,铁镇长向上打了申请修建宋庄小学校舍的报告。 很快,报告批下来,上面落实建设资金,建设宋庄小学。 暑假里,老校舍拆掉。 钢材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 红砖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 施工现场,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督工。 宋庄小学新校舍建成。新学期开学,五星红旗在学校旗杆上飘扬。 铁镇长出席宋庄小学开学典礼。他很高兴,也很感动。在典礼上,他说了建校的经过,也讲了办学的希望。台下的师生不停地鼓掌。 铁镇长要走,被宋云樵拦住。 “给你看一样东西!”宋云樵说。 “啥东西?”铁镇长问。 宋云樵不紧不慢地把写好的一幅字拿出来。 “你要的一幅字!”宋云樵说。 “我要过字?啥时要过字?”铁镇长疑惑。 “你要过。”宋云樵肯定。 那幅字展开来,铁镇长看得很真切: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的颜体字。 干部是公仆处处为群众着想 人民乃主人事事替祖国分忧 那一刻,铁镇长感动。 给铁镇长送字一月后,宋云樵中风,手不能正常写字。 有人劝宋云樵把中风的事告诉铁镇长。 “不麻烦他。不麻烦他。人家铁镇长忙。”宋云樵断断续续地说。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脸上会摆出浅浅的笑来”,宋云樵看到自己的字挂满庄里时,心里感到非常满足和得意。 B. 县文化局的一个干部临走时,在宋庄人面前感叹“宋云樵留在宋庄,真可惜了”,揭示了主题。 C. 宋云樵对求字的铁镇长很“随意”,呼应了前文“谁做镇长,做多久镇长,他不关注”的内容。 D. 村里人议论铁镇长向宋云樵求字的事,表明人们对干部作风问题的担忧以及对宋云樵的嫉妒。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开篇,为后文宋云樵写福字、写对联以及铁镇长求字等情节做了铺垫。 B. 小说为了表现宋云樵的字写得好,多次运用了侧面描写,如村里人喜欢、文化局干部感叹、铁镇长求字等。 C. “宋云樵看见……宋云樵看见……宋云樵看见……”运用反复手法,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出了铁镇长的公仆形象。 D. 宋云樵送给铁镇长的字是用颜体书写的,“结构方正”“挺拔开阔”,体现了对铁镇长的称赞,也为了暗示自己的人品。 8. 宋云樵写的三副对联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有评论说“宋云樵的字里藏着一个宋云樵”,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6. C 7. D 8. ①概括了主要情节,丰富了内容。三副对联概括了三个故事,与宋庄的发展密切相关,丰富了小说内容,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气息。②有助于塑造宋云樵的形象。宋云樵为什么写对联和所写对联的内容都体现了宋云樵的形象特点。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对联的内容表达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农村新变化的欣喜之情,也表达了对为百姓干实事的干部的赞美之情。 9. ①宋云樵字写得好,有体有格。字如其人,宋云樵的字里蕴含着宋云樵的人品。②宋云樵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他写春联,写福字,送给庄里人而不卖钱。③宋云椎关心家乡发展。庄里开冬修水利的表章大会和脱贫攻坚的动员会时,他写对联为家乡发展鼓劲。④宋云樵为人正直,爱憎分明。宋云樵在铁镇长求他写一幅字时拒绝了,而在宋庄小学建成后主动送给铁镇长一幅字,表达了对铁镇长的认可和称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