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孙犁《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5-2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
    孙犁
    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镇去。把信揣在怀里,脱了鞋,卷起裤腿,在那漫天漫地的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也有半尺深。
    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一个船影儿也没有。我吹起暗号,吹过之后,西边芦苇里就哗啦啦响着,钻出一只游击小艇来,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我跳上去,他说:“今天早啊。”
    我说:“道远。”
    他使竹篙用力一顶,小艇箭出弦一般,窜到淀里。四周没有一只船,只有我们这只小艇,像大海上飘着一片竹叶,目标很小。就又拉起闲话来。
    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定胜利,他常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前几年是怎样,这二年又是怎么样啊!”
    过去,他是放鱼鹰捉鱼的,他只养了两只鹰,和他那个干瘦得像柴禾棍一样的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在淀里捉鱼。刚一听这个职业,好像很有趣味,叫他一说却是很苦的事。那风吹雨洒不用说了,每天从早到晚在那船上号叫,敲打鱼鹰下船就是一种苦事。而且父子两个是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可是为了多打鱼多卖钱,就得用一种东西紧紧地卡住鱼鹰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费劲捉到的鱼去,这更是使人心酸可又没有办法的事。老头儿是最心疼那两只鹰的,他说,别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换不了去;他又说:“那一对鹰才合作哩,只要一个在水里一露头,叫一声,在船上的一个,立刻就跳进水里,帮它一手,两个抬出一条大鱼来。”
    老头儿说,这两只鹰,每年要给他抬上一千斤鱼。鬼子第一次进攻水淀,在淀里抢走了他那两只鱼鹰,带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烧吃了。于是,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老头儿把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员。
    老头儿乐观,好说话,可是总好扯到他那两只鹰上,这在老年人,也难怪他。这一天,又扯到这上面,他说:“要是这二年就好了,要在这个时候,我那两只水鹰一定钻到水里逃走了,不会叫他们捉活的去。”
    可是这一回,他一扯就又扯到鸡上去,他说:“你知道前几年,鬼子进村,常常在半夜里,人也不知道起床,鸡也不知道撤窠,叫鬼子捉了去杀了吃了。这二年就不同了,人不在家里睡觉,鸡也不在窠里宿。有一天,在我们镇上,鬼子一清早就进村了,一个人也不见,一只鸡也不见,鬼子和伪军们在街上,东走走西走走,一点食也找不到。后来有一个鬼子在一株槐树上发现一只大红公鸡,他高兴极了,就举枪瞄准。公鸡见他一举枪,就哇一声飞起来,跳墙过院,一直飞到村外。那鬼子不死心,一直跟着追,一直追到苇垛场里,那只鸡就钻进了一个大苇垛里。”
    没到过水淀的人,不知道那苇垛有多么大,有多么高。一到秋后霜降,几百顷的芦苇收割了,捆成捆,用船运到码头旁边的大场上,垛起来,就像有多少高大的楼房一样,白茫茫一片。
    老头儿说:“那公鸡一跳进苇垛里,那鬼子也跟上去,攀登上去。他忽然跳下来,大声叫着,笑着,往村里跑。一时他的伙伴们从街上跑过来,问他什么事,他叫着,笑着,说他追鸡,追到一个苇垛里,上去一看,里面藏着一个女的,长得很美丽,衣服是红色的。——这样鬼子们就高兴了,他们想这个好欺侮,一下就到手了。五六个鬼子饿了半夜找不到个人,找不到东西吃,早就气坏了,他们正要撒撒气,现在又找到了这样一个好欺侮的对象,他们向前跃进,又嚷又笑,跑到那个苇垛跟前。追鸡的那个鬼子先爬了上去,刚爬到苇垛顶上,刚要直起身来喊叫,那姑娘一伸手就把他推下来。鬼子仰面朝天从三丈高的苇垛上摔下来,别的鬼子还以为他失了脚,上前去救护他。这个时候,那姑娘从苇垛里钻出来,咬紧牙向下面投了一个头号手榴弹,火光起处炸死了三个鬼子。人们看见那姑娘直直地立在苇垛上,她才十六七岁,穿一件褪色的红布褂,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
    我问:“那个追鸡的鬼子炸死了没有?”
    老头儿说:“手榴弹就摔在他的头顶上,他还不死?剩下来没有死的两三个鬼子爬起来就往回跑。街上的鬼子全来了,他们冲着苇垛架起了机关枪,扫射,扫射,苇垛着了火,一个连一个,漫天的浓烟,漫天的大火,烧起来了。火从早晨一直烧到天黑,照得远近十几里地方都像白天一般。”
    从水面上远远望过去,同口镇的码头就在前面,广场上已经看不见一堆苇垛,风在那里吹起来,卷着柴灰,凄凉得很。我想,这样大火,那姑娘一定牺牲了。
    老头儿又扯到那只鸡上,他说:“你看怪不怪,那样大火,那只大公鸡一看势头不好, 它从苇子里钻出来,三飞两飞就飞到远处的苇地里去了。”
    我追问:“那么那个姑娘呢,她死了吗?”
    老人说:“她更没事。她们有三个女人躲在苇垛里,三个鬼子往回跑的时候,她们就从上面跳下来,穿过苇垛向淀里去了。到同口,你愿意认识认识她,我可以给你介绍,她会说得更仔细,我老了,舌头不灵了。”
    最后老头说:“同志,咱这里的人不能叫人欺侮,尤其是女人家,那是情愿死了也不让人的。可是以前没有经验,前几年有多少年轻女人忍着痛投井上吊?这二年就不同了啊!要不我说,假如是在这二年,我那两只水鹰也不会叫兔崽子们捉了活的去!”
    1945年(选自《孙犁集》花城出版社)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头总是说起他鱼鹰,是自己“心爱的东西”,鱼鹰是小说的线索。
    B. 老头反复在说“这二年”,主要是因为“这二年”他做了交通员,干了很多抗日的工作。
    C. 虽是一次“小斗争”,却也惊心动魄,从下文“你愿意认识认识她,我可以给你介绍”看出,苇垛里红衣少女等确有其人。
    D.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看似随意,其实颇具匠心,以大红公鸡开始引出红衣少女,而后用手榴弹消灭了鬼子,紧扣了“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苇垛“垛起来,就像有多少高大的楼房一样,白茫茫一片”,写苇垛着了火,“照得远近十几里地方都像白天一般”,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B. “他们冲着苇垛架起了机关枪,扫射,扫射,苇垛着了火,一个连一个,漫天浓烟,漫天的大火,烧起来了”,使用反复、夸张手法和短句,是为了凸显斗争形式依然严峻。
    C. 为了刻画“红衣服姑娘”的形象,作者既用了白描,又用了细节描写。
    D. 文中多次对茂盛的芦苇进行描写,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也体现了孙犁小说的重要特点。
    8. 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个老头形象,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 孙犁的这篇作品和《荷花淀》一样,都不因循传统套路,“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题材”。请结合文本赏析该小说的诗情画意。
    答案:
    6. D A.“鱼鹰是小说线索”错误,鱼鹰不是线索,比如后文的大公鸡和少女就与鱼鹰无关,文章是围绕老人的讲述展开的。B.“主要是因为……”错误,“这二年”主要反映出民众抗日斗争的成长,抗日形式的转变。C.“苇垛里红衣少女等确有其人”错误,理解不准确,这是小说,只能说有原型。
    7. B “是为了凸显斗争形式依然严峻”错,应该是为了凸显鬼子恼羞成怒,穷凶极恶,从侧面反映出民众抗日斗争的成长;另外“夸张手法”也不准确。
    8. (1)展开推进情节。借老头给我讲故事展开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的故事,并随老头的讲述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
    (2)表现主题。鱼鹰的故事和苇垛里少女杀敌的故事,承担着民众抗日斗争成长的主旨,这是老头儿亲身经历或听来讲述的。
    (3)吸引读者。本文通过老头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情节,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中,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9. ①题材处理角度:以田园牧歌的方式处理战争题材,表现在用老头日常聊天的方式讲述,没有直接描写血与火,淡化了战场的血腥和残酷感。
    ②景物环境角度:白洋淀的美好风光描绘,提供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背景,充满诗情画意;③刻画人物角度:展现的在战争中觉醒和成长起来的农民的美丽质朴、勇敢智慧的特点和自信从容热情的精神面貌,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