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 奔 跑 雷默 马良不骑自行车的时候是个修鞋匠,骑上自行车会变成一个诗人。那天回家,他突然发现村里没有一条好端端的路,自行车骑过去,五脏六腑都快被颠出来了。马良就决定给村里修一条像样的路。 起这个念头还有一个原因,马良跟谁都没有说。他觉得只要把自行车骑得炉火纯青,他那个一腿长一腿短的生理缺陷是可以被掩盖的。要掩盖生理缺陷,他就不能离开自行车,那就需要一条“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路。 马良开始愚公移山似的修路,让村里人惊讶不已,但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说,这是马良在为大家做好事。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看到马良在平整门前的路时,显得很不好意思。给他端一碗热茶,或者送一条擦汗的毛巾,以缓解内心的不安。 马良足足修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他一天也没去修鞋铺。等回到修鞋铺时,马良发现浩明一个月前生的气还没消除。 “你这一个月去哪里了?我都快被修鞋的人问瘫痪了。” “做了一件好事,无偿给村里的路平整了一遍。” “好端端的修路于什么?这路又不是你一个人的。” “我心疼我的自行车。” “我以为我不会看错人:看来还是我错了。三七市历来是个做生意的地方,你去看看,哪个做生意的跟你一样?开业一天,歇业一个月,你有没有职业道德?” “你说得太严重了,这一个月我又不是游手好闲去了,不是修路去了吗?” “你为来为去就是为了你那辆自行车,你敢说不是玩物丧志?” “自行车还了我尊严,有什么不好的?我开修鞋铺不就是为了日子能好一点吗?你好像见不得我好啊!” 马良一说完这句话,就开始懊悔,但这句话好像在他心里憋了很久,感觉一张口,它就会溜出来。以前是自己牢牢地看守着,现在心火一大,就跟开闸泄洪一样,它面目狰狞地自己跑出来了,把马良吓了一跳。 浩明的脸转了颜色,他发达的手臂微微地有些颤抖,尴尬的静默之后,他重重地把手里的钟表摔在了桌上精密的零件堆里,又是长时间的沉默。那阵子,马良虽然站在“鸟笼”外面,但他好像也听到了“鸟笼”里各种各样钟表发出的秒针走动的声音。 马良站了一会,随后低着头张罗修鞋铺的开张,他突然听到了这么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去爱你的自行车吧,这个修鞋铺我看也别开了。” 修鞋铺的主意确实是浩明出的,无非在浩明修钟表的工作棚旁边占了一小块地方,凭什么他说不开就不开?马良之前的愧疚像玻璃上的水珠,经过太阳一烤,“嗖”的一下没了踪影,马良感觉自己还添了一肚子的气。 “鞋子我可以不修,以后我开修车行去,反正自行车会越来越多,我不相信开修车行能饿死人!” “争下去没有意思了,你走吧。” 两个曾经好到无话不说的人,翻起脸来竟然比翻书还快,这是马良没有想到的。不欢而散后,马良迅速收拾了行头,骑上自行车往回走。一路上,他想到前一天还打算有机会捎上浩明,让他也感受一下奔跑的感觉,眼下两个人却分道扬镳了,不禁鼻子发酸,风“嘶嘶”地叫着,吹着吹着,把他眼泪也吹出来了。 那天,马良骑着自行车驶过了自己的村庄,他大约也怕熟人看到自己哭的模样,就一直往前骑,把自己的村庄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后来有人说起了这个事,说在马路上看见了一个男的,骑着自行车,一边骑一边“嗷嗷”地大哭,动静搞得很大,他们以为是报丧的,还特意目送了很长一段路。 马良那天一直骑到了万家岭。万家岭有两个差不多六十度的坡面,按理说自行车是骑不上那个坡面的,距离太长,很考验脚力。但那天的马良身上被一团火包裹着,歪歪斜斜地被他一直撑到了坡顶。到了坡顶,他整个人已经虚脱,就放任自行车往下坡滑行。 自行车越滑越快,自行车变成了脱缰的野马,后来又从野马变成了飞鸟。那时候马良慌了起来,他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自行车是不能急刹的,尤其不能刹前轮的刹车。随着一声轻微的爆炸声,马良从车上飞了出去,最终他像只蜷缩起来的动物,滚了好几十米,滚到一堆乱石中才停了下来。 马良被人送到卫生院的时候,里面的医生吓傻了。他浑身上下被血浸泡透了,人处于昏迷的状态,掐人中也不管用。卫生院不敢接,通知了县里的医院,一辆拉着警报的救护车把马良接走了。 马良经过抢救,捡回了一条命,但他那条完好的腿没保住,它已经坏死了。马良在医院里躺了三个月,然后拄着拐杖,拖着一条空荡荡的裤腿出院了。 出院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辆被好心人送回来的自行车送人了。至于是送的,还是低价转让的,一直在大家的嘴里反复争论,最终也没人敢问马良,这成了一个谜团。 之后,仿佛一夜之间,三七市的马路上多了很多自行车,一个比一个骑得快。大家说,马良的那辆自行车肯定也在里面。 村里人很少看到马良,只有姜太婆偶尔给他送一碗面去。姜太婆说,这是个好人,修完路以后不能忘记他。大家从姜太婆的口中得知,马良用一条半身高的板凳当拐杖,失去一条腿后,他看上去矮了一大截,仿佛跟高位截肢的浩明差不多高了。 浩明在某一天去敲了马良家的门。他在门外敲了很久,也不见人来开,一推发现那扇门虚掩着,推开门,发现里面窗户全关着,黑得很厉害。他冲黑暗中喊了两声马良,也没见回应,他以为马良出去了。走进去,他才发现马良一个人坐在灶台下。马良的眼神有点痴呆,看到人来,他仿佛才反应过来,立刻惊慌了起来。 “是我,浩明,我是浩明!” 马良镇定了一下,然后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这之后,那个“鸟笼”旁边又出现了修鞋铺的行头,是浩明从他的“鸟笼”里搬出来的。搬完了修鞋的工具,浩明又从“鸟笼”里拿出了很多双鞋子,那些鞋子大部分都是崭新的。 等一切摆完以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马路的尽头,那里仿佛随时会出现一个奔跑的身影。 (节选自雷默小说《奔跑》) 10.加点处的“哭”各有什么内涵?(4分) (1)一边骑一边“嗷嗷”地大哭 (2)然后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11.根据划波浪线的对话,简析两人的性格特点。(4分) 12.赏析小说最后两段的“结尾艺术”。(6分) 13.有人说这篇小说既是个“悲凉”的故事,又是个“悲壮”的故事。说说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0.(4 分)①仗义热心;②手艺高超;③怜爱子女;④境遇凄惨;⑤克制隐忍(每点 1 分,答出 4 点即可) 11.(4 分)①多用短句,问句、感叹句;②语词反复;③一连串动词使用,多用语气词。(用词、句式、修辞三个角度,相同角度不重复给分;要结合文本分析;一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12.(6 分)①结构上串联全文;②切换场景,延展时空,丰富故事内容;③暗示了孟老板的境遇变化及复杂心理;④叙述上有过渡、舒缓节奏等作用。(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 13.(6 分)①以秃树、衰草、斜阳、北风等营造苍凉萧瑟的氛围,辽阔无边的荒地凸显一个人的渺小,烘托出人物在凄惨境遇下的无力感、孤独感; ② “最响”的炮仗声反衬了人物内心不能言说的沉痛,“没有一个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暗示了人物无处可说、无人可说的苦痛。 ③与上文形成多重对比,如多日没有过的新鲜声音与上文刻在人们记忆中的每天试炮声,自家女儿出嫁时只有三个炮仗的寒碜与上文家家户户嫁女儿都用孟家炮仗、烟火的盛况等,表现了孟老板的生存困境,揭示出小人物在时代面前的人生悲剧。(每点 2 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