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日落碗窑 迟子建 碗坯子终于一个不落地进了窑里。 烧窑这天是个晴天,关老爷子心情很好,他兴奋地点燃第一把窑火。接连三天晚上他都没有回家,关小明每天黄昏时带着冰溜儿来给他送饭。关小明总是沉默不语,直盯着窑火。爷爷明白孙子是痛苦的,孙子为了练习顶碗,摔碎了家里所有的碗。好在孙子年轻,他还会再有理想的。 爷爷住在临时搭的窝棚里。窝棚呈“人”字形,很矮,是用粗柳条搭成的,上面苫了一层草,地面也铺着草和毡子。 吴云华去王张罗家帮忙。那个家乱得像杂货店,吴云华第一天就累得腰疼,她洗了一天的脏衣服。王张罗的老婆刘玉香向吴云华打听关老爷子的碗出没出窑,她希望她的孩子能赶上用那里的碗。 刘玉香孕期下午喜欢睡懒觉,但分娩的前几天她特别躁动不安,王张罗就把语文课调回上午,下午同吴云华一起守着刘玉香。 关老爷子看着最后一缕窑火化为灰烬,已是朝阳初升时分。 碗窑里热气腾腾。他坐了很久,看着热气慢慢消失,这才起身戴上手套去开窑。他小心翼翼地抓起一个碗,可他觉得那碗很轻,细一看,竟是一个金红的残片。他失望地丢下它,去拿第二个碗,结果还是一个金红的残片。 “碗烧碎了。”他悲哀地想。 他一次又一次地把手伸向窑里,结果都一样,没有一个完整的碗,全都是碗的残片。 他知道他彻底失败了,他想哭,难过得像他失去老伴的那个时候。 他痛苦地说:“我把砖窑改成了碗窑,可是我没能烧出碗来。” 他垂头坐在那里,仿佛石雕一般。 “爷爷——”他似乎听见关小明在叫他,可是又觉得不太像。 接着一条狗舔他的手,他明白那是冰溜儿,那叫他的肯定是关小明了。 “爷爷,回家吧。”孙子的声音怎么听上去都不像,细声细气的,这是怎么回事? 关老爷子抬起头,他从孙子的眼中看见了泪水。 “爷爷,我不顶碗了,咱回家吧。” “爷爷,我真的不学顶碗了。”关小明乞求着说,“天这么冷,咱回家吧。” “我没烧出碗来……”爷爷反复说。 “也许是这里的土不行。”关小明说,“再不就是窑里太潮了,都多少年不用了。” “爷爷,肯定是王嘘嘘的碗模子打得不好。”关小明找着各色理由。 “可是他打了两回呢,第二次的碗模子又挺好使。” “如果不是碗模子出了毛病,那就是窑火不好。”关小明又找出一条理由。 “我烧了那么多年的窑,我知道什么时候火欠着,什么时候火过了,我不会犯这种错!” “我是说柴禾不好,让雨给沤过一场,不那么好烧,窑火有时不旺。” 关小明再三请求爷爷回家,说是家里知道今天起窑,预备了酒菜,还请了村里人。 “可是我没有烧成碗。”关老爷子几乎要哭了。 关小明只好回家找父亲,让冰溜儿留在窑场陪爷爷。关全和一听满窑没一个好碗,就急忙去窑场。软话说了几车,甚至跪着求,老爷子就是不动。 关全和只得回村去请王嘘嘘。听了事情原委,王嘘嘘就一拍胸脯:“我保证把这个死要面子的犟老哥弄回家。”下午的时候关老爷子回来了。 吴云华还惦记着晚饭后去看看刘玉香,她这两天嚷肚子胀,怕是要临产了。 王嘘嘘去厕所的时候,关小明偷偷问他用什么招劝回了爷爷。 王嘘嘘说:“我承认自己的碗模子不中用。” “我也想到了这一层,可是爷爷就是不回来。” “傻小子,我说才管用,你说顶屁用!碗模子又不是你打的。”王嘘嘘说。 太阳将要落山时关家的筵席才散。 吴云华正要去王张罗家时,王张罗慌慌张张地来了,说是刘玉香不见了,村里的小道挨条跑了一遍,连个影子也未寻着。 “别急,咱再出去找找。”吴云华说,“她那么沉的身子,也跑不远。” 他们分头跑东家问西家,大家都说未曾见着,末了都关切地问:“她要生了吧?” 吴云华就让关全和帮着找,又叫关小明出去找。 关小明本不愿意去找,但一想到王张罗这么大岁数还没当上爹,就有些同情他。他对冰溜儿说:“咱去找王张罗的媳妇吧。可我不知道她去哪了,你要是知道,就带我去吧。” 冰溜儿在前跑,关小明在后面跑。到村口时,太阳已经向西了。冰溜儿看了看落日,然后飞快地朝窑上跑去,关小明在后面追赶着说: “那个傻媳妇不会去窑上的,你又带我空跑路,咱今天都去过一次了!” 到窑场时夕阳已经沉了一半,另一半仍然是猩红的。冰溜儿呜呜叫着围着窑棚转圈,关小明连忙跟过去,他闻到一股腥热的血气,他将头伸进窝棚,只见刘玉香躺在一片干草上,一个红润的婴儿在她的胳膊里轻轻蠕动。 “关小明,你来得正好,快叫你们王老师来,把我和孩子接回去。” “你怎么跑这来生孩子?”关小明吃惊地问。 “我本来是来给小孩子找碗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好碗要回家时,这孩子就非要出来不可,我就在这生了。”刘玉香看着她的孩子说。 “我爷爷一个碗也没烧成。”关小明说,“你怎么找着一个好碗?” 刘玉香朝她的右侧努努嘴,关小明看到一只完整的闪着暗红光泽的碗。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突兀而起,写碗坯子全部进了碗窑,直接照应题目,利于相关情节的展开,又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产生一探原委的欲望。 B.小说交代关老爷子临时搭的窝棚的具体情形,巧妙地为下文做了铺垫,使得刘玉香能够在那里顺利地生下小孩,增强了情节的可信度。 C.“一个金红的残片”“闪着暗红光泽的碗”,这两处对颜色的描写具有象征意味,鲜艳的颜色象征着村民们善良的品质和质朴的情感。 D.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关小明编各种理由为关老爷子的烧碗不成功开脱时爷孙之间的对话,较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8.小说结尾出现一个完整的碗,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设置了关家和王家两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7.【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析】C项“鲜艳的颜色象征着村民们善良的品质和质朴的情感”错。“鲜艳的颜色”只是为了突出“碗”的色泽,与村民的品质和情感无关。故选C。 8.【参考答案】关老爷子经验丰富,他有多年烧窑的经历,知道控制火候;关老爷子充满激情,并全身心投入到烧窑一事中;朋友的大力支持,王嘘嘘制作的碗模子特别好用。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解析】仔细分析题干后,可将题干转换成“分析关老爷子烧碗成功的原因”。文本有三处有意无意地交代了与烧碗相关的内容,可以据此加以概括,即可形成答案。 9.【参考答案】双线交叉,使情节富于变化;两条线索相互呼应,推动情节发展;两条线索便于刻画多个人物;关家这条线索写对梦想的坚持和追寻,王家这条线索写对新生命的渴望,丰富了小说主题。【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评价作品内容和谋篇布局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指向,再分析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进行分析,最后加以概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