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祈 雨 陈毓 阿斗回到流水镇,在镇子头遇见厉槟榔。 厉槟榔说,一大早出门,碰上的咋是你这远路人。你回来了?还出去不? 厉槟榔说他有紧要事,要去镇后头吴婆婆那里借斗方,午后尚爷祈雨用,并嘱咐阿斗,午后一起参加祈雨,三点半钟,在四方街。 如果你是外人,站在流水镇看世界,你会心生恍惚,就算今天,这里也只是解决了温饱,远说不上富裕。年轻一代远行至他们祖宗几辈都没能走到的地方,却和这里有舍弃不掉的联系。他们知道北京的王府井,镇上有人甚至在798艺术区办过展览。生了病,他们在北京的大医院求医,也去道观祈药。留心天气预报,一周、半月的天气预报都在网上查询,却也虔心诚意地祈雨。 86岁的尚爷健在。只要尚爷在,这祈雨就落不到别人头上。 流水镇的土地一年年减缩,但他们对土地的情感不能了断,祈祷年景风调雨顺的愿望,在骨头里。 眼看冬月腊月没见一点雪星子,眼见着雨水节气到来了,仍是没见一星雨,老人望天,一声叹息,这天哪!眼神和语气里,满满的不安和愁烦。 两月不下雨,连尚爷都不静不安了。他昨晚捎话把年轻的镇长叫来,说他要为镇子祈雨,嘱咐弄全祈雨的物件,还嘱咐把镇上的年轻人都叫来,能到的都到,看一次少一次。尚爷语气里有截铁的果断。 参加祈雨的年轻人都被尚爷分派了活儿,分给厉槟榔的,就是去镇后头借吴婆婆的斗方。 阿斗看见厉槟榔急火火地去借斗方,赶紧回家向媳妇景波报到。景波正在院子里用棕树毛皮扎扫帚,说是祈雨用。阿斗在心里笑了,他感到一阵轻松,一阵解脱,一阵感动。 阿斗回镇子见到的这两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祈雨忙碌,叫他莫名兴奋。 阿斗帮景波扎扫帚,随后把十几把扫帚拿到了四方街上。这些年,四方街很少像今天这么热闹,似乎能来的人都来了。男人黑衣白巾,在屋檐下一顺站立,少见的安静,没人吸烟,没人吐痰,没人讲笑话,看着都庄重。寂寞多年的锣鼓手也从这里那里凑齐,坐的坐,站的站,也都安静。只有红白纸扎起来的龙在风中一扭一扭的,像是马上就要飞到天上去,行自己司雨的职责。广场盛大、庄严。 黑衣黑巾的尚爷是坐在一把竹椅上被四个后生扛过来的,他一出现,“行雨”的仪式就算开始了。参加仪式的队伍在尚爷身后罗列整齐,执扫帚的妇孺走在队伍最前面,老妇手持扫帚扫土,少女拿着还没有一片绿叶的柳枝洒清水。 队伍开走。唢呐声的高音拔起,锣鼓声跟着响起,陌生的调子让人的脊背起一股凉。 镇长恭恭敬敬地把用麻绳固定稳当的斗方套上尚爷脖子,那是几代人盛装过麦子玉米、面粉小米的斗方。斗方的底部埋着火药,上面薄薄覆盖一层草木灰,一柱高香插在斗方正中间。祈雨从高香点燃一刻正式开始,祈雨过程最长不过这一根香燃尽的时间,如果高香燃至根部,还没有下雨,燃烧的香可能会导致斗方底部的火药燃烧,那年迈的尚爷就有可能用老身祭祀苍天。 祈雨人群的心思是复杂难言的,每一个人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体验,所有人祈愿雨滴早点落下,哪怕只有三五点,也成。 唢呐声有撕裂人心的紧张,只有尚爷,在队伍中走得缓慢稳静,仿佛他86岁的生命凝固为这一刻的庄重。 这些天,尚爷总回忆起他小时候看爷爷作为镇上最年长的人,带头祈雨的场景。有生之年,他也要扮演一回这样的角色,如果天不成全,他就用一把老骨头教给后代知道,身体和生养之地的关系。 老迈的尚爷动作迟缓稳静,所有能扭头看尚爷的人都扭头看他胸前的高香,燃到啥位置了。 过半了。 剩三分之一了。 担忧的气氛在空气里,但人群依然保持稳静,似乎被尚爷的精气神鼓撑着。 紧张忧虑中,但见蒙着一层灰布的天空哗啦一声撕开,像是被风推送着,一朵轮廓鲜明的云团奔涌过来,浮在这群黑黢黢的,被某种秩序制约着的人的头顶,闪耀着银亮光芒的雨,刷地落下来,尚爷怀抱的高香闪了一股蓝烟,被雨点顷刻打灭。人群爆发出一声类似号叫的嘹亮声音。人群欢呼起来,锣鼓唢呐把能发出的高音在一瞬爆发,纸扎的龙在雨的密箭中乘空飞舞,就要飞升上天了。 老人孩子以及壮年人都不躲避雨点,都在雨地发出情感一致却带着自个儿个性的欢庆声。 三分钟的雨水。整整三分钟。阿斗站在雨珠下,仿佛圣徒被圣水沐浴,他想哭,想喊,想要号叫,想要冲进田野的深处。 阿斗想起桃子,他立即给桃子打了电话。电话里他呜呜咽咽,说不成句。 于是这个下午,刚刚把“台湾老公”迎进门的桃子听到电话里,阿斗泣不成声地向她一遍又一遍地念叨,你应该回来,你三年都不回老家是不应该的,你该回来看看,回来看看。 台湾人听着电话里隐约的哭声,问桃子,是谁死了? 桃子平静地说,奶奶死了,我得立即回家。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厉槟榔急火火地去借斗方,景波在家扎扫帚的描写,符合阿斗回到流水镇后的观察,也为即将开始的祈雨仪式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B.小说“如果你是外人,站在流水镇看世界”一段,既是对祈雨一事发生的背景的交代,也是对流水镇人保守、落后、封闭状况的揭示。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过半了”“剩三分之一了”就体现了祈雨人群紧张担忧的心理,以及祈愿雨滴早点落下的共同愿望。 D.文章借对祈雨仪式引来的“三分钟的雨水”的记述,有意营造一种神秘,神奇的气氛,暗示了人们期盼风调雨顺愿望的强烈和真诚。 8.作者描写祈雨前四方街的场景在小说中有哪些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阿斗在祈雨结束时,为什么会想到桃子并和桃子通话?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三)(15 分) 7.(3 分)B 8.(6 分) ①营造祈雨仪式盛大、庄重的氛围,交代流水镇人对祈雨仪式的敬畏,感染读者;②导引主要人物尚爷出场,突现尚爷忧患意识强、敢于担当及稳静的性格特征;③象征传统农耕文明的图谱,表达流水镇人对土地的血脉相承的归属感。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9.(6 分) ①桃子和阿斗的经历相似,他们都是“远路人”(远离家乡、客居他乡的人);②阿斗想和桃子分享自己参加祈雨仪式得到的精神给养和灵魂净化;③阿斗想让桃子体会到身体和生养之地的关系,让桃子常回家看看。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