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裙君 四、课外阅读 古文阅读与反思 抵西湖 明·浦裙君 抵西湖。湖在城外,所谓明圣湖也。又名金牛,昔有金牛涌于湖中。假馆于片石居。即出闲步,上断桥,坐石阑①四望,略识湖山真面,其乐已不可支。强②还寓,寓中轩榜曰:“一碧万顷”。轩外有池,池外即湖。凭栏远眺,颓然其前者,雷峰也。孑(jié)然当湖之中者,湖心亭也。屹然对峙者,南北峰也。楼阁参差,望之如锦屏③者,吴山也。历历如雁齿④者,郡城也。湖光晃漾,乍晦乍明,波皱微风,霞横夕照,游人渐稀。童子陈设酒馔⑤,呼卢⑥浮白,月上东林,既醉而卧。 (选自《晚明小品名篇译注》) 注释:①石阑:石头栏杆。②强:勉强,这里指好不容易让自己离开这里。③锦屏:彩色的画屏。④雁齿:“雁齿”,草名,“草细叶,叶罗生而毛,有似羊齿,今江东人呼为雁齿,比喻排列整齐有序之物。⑤酒馔zhuàn犹酒食,借指酒席。⑥呼卢:古代一种赌博游戏。共有五子,五子全黑的叫“卢”,得头彩。掷子时。 (字词) 12.阅读文章,完成加点字解释、古文默写等任务。
(章法) 13.观察本文写法,回答问题。
(句式) 14.请参照《醉翁亭记》示例,鉴赏文中划线的五个“……者……也”句式。
答案: 12. 假,租借 清晰的样子 昏暗、暗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 沙鸥翔集 太守醉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3.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坐石阑四望”不写“所见”,却写自己“乐已不可支”,留下空白,引发读者联想这里的景致;而“凭栏远眺”,具体描绘所见景致,不写自己心情,引导读者由所见景致,仿佛读者跟随作者出游,自己体会游湖心境。 14.五个“……者……也”句式,作者像一个导游带领读者一一游赏眼前之景,“也”字,用一种舒缓的语气,组成排比句,铺排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景致不同,然而心境怡然自乐,虽不直接写情感,但“乐已不可支”之情了然于心。 译文:(我)到达西湖。西湖在杭州城外,(古时)也叫明圣湖,又叫金湖牛。(传说)从前有一头金牛卧在湖里,(干旱时金牛从水里出现)湖水就会涌出。(我)在片石居租借一个寓所后,就悠闲步行,踏上断桥,坐在石头(砌成的)栏杆上四下遥望,大略看到了明圣湖山的真容,我已乐不可支了。我勉强(好不容易)离开这里回到寓所,寓所中间的屋子张贴着:“一碧万顷”四字。轩外有池塘,池塘就连接着西湖。倚着栏杆向远处眺望,静静立在我前面的,是雷峰塔。孤零零矗立在西湖中的,是湖心亭。高耸对峙的,是南北二峰。楼阁高低不一,远望就像彩色画屏的,是吴山。清清楚楚像雁齿草一样排列整齐有序的,是郡城。湖水与天光摇动荡漾,忽晦忽明,微风吹起细细的涟漪,灿烂的晚霞横于天际,夕阳西下,游人渐渐稀少。童子摆下酒席,(我们)边玩着呼卢游戏边喝酒,月儿挂在东边的树林,喝醉后就躺下(休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