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杜甫《清明二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5-2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杜甫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注】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古人钻木取火,四季取木不同,春季北方多用榆柳,楚地多枫,故用枫木,其俗不同。本诗创作于769年漂泊楚地之际。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概写诗人苦于漂泊,年老病废的不幸命运,并启二三两联。第二联紧承上联,“系舟”“左书”两词分别照应“飘泊”“右臂偏枯”二语。
    B.“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为想象虚景,烟花锦绣又紧扣节令,近远两景真幻交融,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密,技巧之高妙。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苹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由自身漂泊启篇,又归于湖南风物,前三联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写景,景真情深,两大板块如两峰并峙,各显千秋。
    14.诗中写蹴鞠、秋千、钻火等民俗活动,有何用意?
    答案:
    13.C
    14.①三者都是清明时节的民俗,写此以紧扣诗题“清明”二字。
    ②借“十年蹴鞠”,写自己漂泊异乡时间之久,表达了飘零之苦。
    ③写“万里秋千”极言异地相隔,路途遥远,以表自己漂泊之远。
    ④写清明时节,秋千之俗未变;家人钻火,充分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有误。春水也如大雁一样,能够如期回归,诗人却不得不淹滞湖湘,返京无计;白苹虽有荣枯,尚能年年开花,诗人却盛年不再,衰落无成,然诗人偏又心系长安,不忘社稷,怎不愁上加愁呢?故而并非“顿感欣慰”,而是更为忧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