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惠州一中、珠海一中、中山纪念中学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5-1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1-2022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
    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头客。
    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断)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
    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摘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
    材料二: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
    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略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名著《诗学》对西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强调戏剧艺术中情节和摹仿的重要性。
    B.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变成角色,是为了让舞台更逼真、让演员的表演更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
    C.与西方戏剧力图逼真相比,中国戏曲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在情节等方面不要求逼真。
    D.西方观众看戏剧基本上都抱着认知的目的,关注的核心是演员和情节是否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戏曲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与客观现实无关。
    B.中国观众看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能力,因此老练的观众对那些最代表名演员表演能力的折子戏专场更有兴趣,百看不厌。
    C.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布景,为的是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
    D.《画筌》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与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相通,这说明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中国戏剧舞台空间“虚实相生”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               B.数声唱出千秋事,双手招来百万兵。
    C.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D.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嗯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往个拐踱了进来。那夫人等因说道:“你身上不好,又连日事多,该歇歇才是,又进来做什么?”贾珍一面扶拐,诈挣着要蹲身跪下请安道乏。邢夫人等忙叫宝玉换住,命人挪椅子来与他坐。
    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妹。”邢夫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笑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指秦可卿)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邢夫人笑道:“原来为这个。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了。”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人好。”贾珍笑道:“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便是错一点儿,别人看着还是不错的。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说着滚下泪来。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若是天天来,越发辛苦了。不如我这里赶着收拾出一个院落来,妹妹住过这几日倒安稳。”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不得我,倒是天天来的好。”贾珍听说,只得罢了。然后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才出去。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铃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婆娘和王熙凤对贾珍到来的不同反应,既显出封建社会男女尊卑有别的礼教束缚,又衬托出了王熙凤的独特地位和个性。
    B.从邢夫人对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一事的敷衍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淡漠,而王熙凤跟姑妈王夫人关系密切。
    C.当贾珍向王熙凤作揖致谢时,“凤姐儿还礼不迭”,一方面显示了王熙凤礼数周到,一方面也流露出她心愿得遂后的满足。
    D.贾珍让宝玉代自己将对牌交给凤姐,既可避免因对方推辞带来的尴尬,同时,也是碍于礼教,宝玉因身份特殊,忌讳较少。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段场面描写虽简,但故事背景却交代得十分清楚,主要人物悉数出场。
    B.“踱”“扶”“拃挣”等动作描写,既表现了人物悲痛心情,又显示了身份特征。
    C.选文善于刻画人物,将王夫人谨慎周到、王熙凤泼辣狡黠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D.结尾展现了凤姐虑事缜密、能力过人,并借此巧妙设置悬念,牢牢地抓住了读者。
    7.文中画横线句子里的“早”“强”两字分别体现了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中其他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4分)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贾珍说话艺术的高超,试结合选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一)
    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求谏》)
    (二)
    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
    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君道·太宗手诏答魏征》)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处于                   B.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
    C.比见前史                            比:比较                   D.此非贻厥子孙者   厥:相当于“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B.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C.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D.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11.下列对有关词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较为详细的描述,记录了先秦春秋时期的大量历史史实,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B.《史记》中“本纪”记述帝王,“世家”记述诸侯,“列传”记述在某方面有成就的人物。项羽虽未称帝,但勇猛善战、号令诸侯,因此将其列入“本纪”。
    C.贞观,唐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来说,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都要改变年号,所以一个帝王只有一个年号。
    D.韦、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韩非子》有言“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文中韦、弦代指有益的规劝。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太宗十思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之善,明“傲物”之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B.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大臣进谏的必要性,他担心人臣缄口不言,使君王无法知晓过错,进而引导臣子规劝谏诤,降低了君主专权产生弊端的可能。
    C.唐太宗听取谏议大夫王珪对君王应从谏如流的建议,重视谏官作用,他诏令宰相入宫商议军国大事时,必须使谏官随入列席,以便他们预先能够听闻政事、劝谏君王。
    D.《太宗手诏答魏征》是唐太宗对《谏太宗十思疏》的回应,魏征的进谏直言,使唐太宗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以此文时时劝勉自己,从侧面证明魏征奏疏的成功。
    1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2分)
    (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3)是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14.唐太宗在回答魏征的诏书中认为晋朝的何曾“不忠”“罪大”,唐太宗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喜雨
    曾巩
    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①忧。
    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
    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②果满篝。
    【注】①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②瓯窭(ōujù):狭小的高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说自己偶然处置了一个窃取朝廷俸禄的官员,便生出对官场的忧虑之情。
    B.农人有的编织竹匾供蚕结茧,有的挥镰收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C.颈联的“更”字表明诗人对农人忙于农活是喜悦的,对响雷下雨更觉喜上加喜。
    D.尾联“祷”字透出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渴盼,“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终将实现。
    16.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曰: “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王安石对变法将招致非议责难早有预料。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小题。(9分)
    当千年古城与百年冬奥浪漫邂逅,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实现奥林匹克理念与东方古国灿烂文明的积极融汇,也是中华民族_______、砥砺奋进精神血脉的薪火相传。作为重要点位的火炬传递,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八达岭长城、张家口阳原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都怀有鲜明的特色和寓意。森林公园“中轴神韵”,寓意古都历史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中轴线上的交汇;“民族之脊”八达岭,展示不畏强敌、_______的民族精神;“远古足迹”遗址公园,(      )。随着火炬手们的接力传递,奥运火种沿着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轨迹,燃烧起每个国人的“奥运梦”、“中国梦”,激荡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和______的澎湃之力。
    圣火飞扬,点燃中国激情力量。每一位接力传递、勇敢奔跑的火炬手,既承载着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对于奥运的祝福与期望,也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传递到每个奋进的中国人心中,在_______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再出发。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强不息              富贵不淫            前赴后继            坚忍不拔
    B.生生不息       富贵不淫            一往无前            坚甲利兵
    C.自强不息       英勇不屈            一往无前            坚忍不拔
    D.生生不息              英勇不屈            前赴后继            坚甲利兵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祖先们的繁衍生息、文明创造蕴藏着
    B.蕴藏着中华民族祖先们的繁衍生息、文明创造
    C.中华民族祖先们的繁衍生息,文明创造被蕴藏
    D.把中华民族祖先们的繁衍生息、文明创造蕴藏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火炬传递的重要点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八达岭长城、张家口阳原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寓意。
    B.作为重要点位的火炬传递,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八达岭长城、张家口阳原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寓意。
    C.作为火炬传递的重要点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八达岭长城、张家口阳原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都怀有鲜明的特色和寓意。
    D.作为火炬传递的重要部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八达岭长城、张家口阳原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寓意。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____① ____。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人们通过阅读,不仅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____②____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____ ③____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22.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西关大屋”的建筑特点。要求:连标点符号不超过60个字。(4分)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西关角”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民居建筑。大屋外墙用水磨青砖砌建。门廊是西关大屋的最大特色,它由矮脚吊扇门、趟龙和硬木大门组成。临街为矮脚吊扇门;矮门之后是趟栊,由13~15条直径为8厘米粗的圆木横架而成;趟栊之后是厚约8厘米的大门,用料多为坚实的红木或樟木。过了门廊,正中依次为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厅与厅之间有小天井分隔。厅堂左右两侧是由两条挂廊隔开的书房、客房等。大屋厅房的这一布局,是典型的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结构。大屋两侧还各有一条青云巷,用以通风、采光、排水等。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毕胜是一名高一学生,平时学习刻苦自觉,成绩优异。五一小长假到了,全家人就毕胜的假期安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妈妈说:“现在的高考竞争压力多大啊,不进则退,大家都在拼命地学习,你也要抓紧时间啊!”所以,她建议毕胜抓住点滴时间学习。父亲建议毕胜利用假期外出旅游,说:“你即将走入大学,进入社会,不能只盯着书本,也要关心一下家门外的事情嘛!”爷爷奶奶说:“你已经好久都没陪我们看电视了,学习之余也陪陪我们,聊聊天,好吗?
    关于毕胜的假期安排,你更支持谁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给毕胜同学写一封信,体现你的理解和思考,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