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2022年春季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5-0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年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项“把中国传统乐器作为一种音乐语言,结合古风服装,并且都融入年轻人喜欢的说唱元素”以偏概全,融入说唱元素的是原文里提到的《醉成都》,并非所有作品都这样。A选项内容结合材料一第一二自然段可以概括出。B选线内容对应原文材料一最后一句话是“不是纠结于已有的古典舞本身的动作体系和样式”。C选项出自材料二“因此,凭借神仙级的国风舞台呈现,迅速包揽热搜,并有称霸卫视收视率之势。”可以概括出。
    2.【答案】B        【解析】A项原文对应出错,“从纵向上联系”的应该是古今对话,而“入画环节”应该为“从横向上联系”;C.“真实还原”错,原文是“今人却对千年之前的传奇展开美妙的无限想象”。D.“最佳”无中生有。
    3.【答案】C        【解析】材料中提到的古今对话是指借助想象,采用今人和今人扮演的古人进行对话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一种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A、B均为现代技术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D是向民间非遗匠人学习,不是古今对话。
    4.【答案】:①首先提出观点,《只此青绿》在古典舞的创作上和样式的开掘上完全进入了自己的创新轨道;
    ②再从“入画”和“古今时空的对话”两个方面论述其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
    ③最后总结好的舞剧来源于好的创意。
    【评分标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能够分出三个层次,即可在3分4分里选择,概括大致符合文章内容即可给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梳理概括能力,首先要能够对本段的总分总结构有个清晰的认识,概括内容时要尽量贴近文章内容,语言尽量精炼。
    5.【答案】:①要敢于想象,大胆开创新思路,不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
    ②要与时俱进,采用类似古今对话这样的创新视角进行创意表达,让观众能够沉浸式欣赏,达到今古共情;
    ③要调动年轻人个人创作的积极性,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采用多样的表达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生命力。
    【评分标准】一点2分,三点6分。
    【解析】第一点来自材料一,关键词是“想象”,第二点从材料一和二综合而来,侧重古今对话式等创新表达形式以达到“沉浸式欣赏”和“今古共情”;第三点从材料二后半部分概括得来,侧重年轻人的国潮新宠,突出“挖掘传统文化底蕴”,表达形式多样。
    6.【答案】A        【解析】道尔基向陈阵招手打招呼了,并不是不屑一顾;“嘎斯”便骑着道沿开了过去主要体现他们打狼心切,车开得速度快。
    7.【答案】B        【解析】A.“仅运用侧面描写”错,开篇道尔基就出场了,显示他和兵团的人关系不一般,应该是主要运用侧面描写。C.“具体生动”错,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在倒数第四段,非常简练。D.“欲扬先抑手法”错,欲扬先抑在人物描写中,是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这里并没用先对毕利格老人从贬抑处落笔,而是和道尔基形成一种潜在的对比。
    8.【答案】①是一个经验老道的猎人,非常了解草原狼和其他动物的习性;
    ②是一个善良的老牧民,对老狼病狼发自内心的同情;
    ③是一个智慧的老牧民,尊重草原生态规律,能和草原上的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④是一个痛心无奈的老人,看着草原传统游牧文化慢慢消失而无可奈何。
    【评分标准】学生能够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三点4分。
    【解析】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要从情节和人物言行入手。从毕利格老人讲述老狼、病狼们的生活习性以及对道尔基下毒药和下夹子的熟悉情况可以看出老人是个经验老道的猎人;从老人顶着打狼运动对老狼病狼们的尽力救助可以看出他的善良;从他对陈阵说的“狼没了,老鼠野兔翻天翻地,草原完了,谁也逃不掉啊”可以看出他对草原生态规律的了解与尊重;从选文结尾老人的流泪可以看出他对草原现状的痛心与无奈。
    9.【参考答案】①草原上人与狼看似互为敌人,其实彼此依赖,互相成就:草原狼吃掉病弱的牛马羊,为草原除去鼠兔之害,保障草场的正常生产,维持草场的生态平衡;牧民们痛恨草原上的狼群袭击牲畜,都锻炼成了打狼高手,但又怜悯狼们老弱病的处境,在搬家时常给它们也留下一线生机。
    ②草原上的传统牧民敬畏自然,有朴素的信仰。比如文中提到的“信仰喇嘛”,主张做人要善良;信仰腾格里(长生天/天神),比如文中提到的“再这么打下去,额仑草原的人就上不了腾格里”;蒙古人的天葬习俗,文中提到的“狼把蒙古老人带走了一茬又一茬”,即这种习俗的体现。(此点里任写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
    ③朴素的生态发展理念,选文中夏季草场的迁徙即是这种体现。草原上冬季草场和夏季草场的迁徙,让草场得到轮流休养,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评分标准】参考答案给得尽量详细,学生答题写出要点即可。原则上一点2分,三点6分。《狼图腾》主要内容是表现人与狼的关系,所以第一点是最主要的点,如果能够对草原上人与狼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就可以给3分;第二点里的示例任写一点即可得分。学生答点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从选文中的细节和毕利格老人的话中可以看出草原草原游牧文化和草原生存哲学。毕利格老人对于草原上狼与野兔草场关系的看法就可以看出传统牧民对于草原上人与狼关系的朴素的辩证认识;比如开头结尾都提到的夏季新草场可以理解到冬季草场和夏季草场的轮换,契合目前提到的生态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再这么打下去,额仑草原的人就上不了腾格里”“狼把蒙古老人带走了一茬又一茬”可以看出他们信仰和天葬的习俗。
    10.【答案】B       【解析】“芜城真州”为地名,作主语,“故”表明以前就如此,所以应为“故天下之轴也”,排除AC;“四方游人”作主语,“车盖”“帆影”并列,形容“马车和船帆络绎不绝”的热闹现象,故应为“车盖帆影不绝”,排除D;“与……通从”指与……来往,应连在一起;“浮拍跳踉”动词连在一起,表现季宣和文人们诗酒娱乐的情形,“淋漓顿挫”类似“酣畅淋漓”,与“浮拍跳踉”对应,表明他们尽情欢娱的状态,所以才能“以极其致”——达到极致,也可以排除D选项。
    11.【答案】A       【解析】本文中“公车”是官署名,“公车数上”指官府多次征召季宣。
    12.【答案】B       【解析】原文为“弱冠,能为文章”,弱冠指二十岁。
    13.【答案】(1)(乐翁先生)学习《五经》中讲解传授的知识,尊奉“六德”里的(言行)标准。
    【评分标准】“师,学习”“宗,尊奉”各1分,句意2分
    (2)于是他的这种风度(品格)成为了招致祸患的媒介,他的文章只招来了攻击(伤害)的檄文。
    【评分标准】“贾,招致”“残,伤害”各1分,句意2分。
    14.【答案】从全文看,“季宣低眉而在此”的原因是①季宣性格侠气豪迈,招致奸人攻击;②季宣淡泊名利,喜好田园生活和方外之事;③季宣时运不济,今天下非有情之世,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
    【评分标准及解析】每点1分,答满3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如果学生答到“孝顺父亲,愿意回家侍奉父亲”也可以算作一点。此点第二段“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有提及。“低眉”指抑郁不得志,①从第二段概括出,②从第三段概括出,③从第四段概括出。
    参考译文:
    季宣的父亲乐翁先生,是一个得道之人。身处喧哗之中,其神情清肃,歌息的时候也是肃穆的样子。(乐翁先生)学习《五经》中讲解传授的知识,尊奉“六德”里的(言行)标准。一天,乐翁先生梦里好像是有神仙手持柷来演奏仙乐,并且说:“将要成为你的儿子。”梦醒后等生下了季宣,就用“柷”来为他命名。季宣天生有奇异的资质,到了上学的时候,《离骚》和《诗经》的《大雅》《小雅》等千篇文章,他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了。二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好的文章。其文章有云霞之资,风雨之态,神气轩逸,于是拜圣贤之人读书,在河岳一带很有名气。官府多次征召,他的父亲怜惜他,说:“听说古人喜好做简政清刑,无为而治的地方官,你难道没有这个意向吗?”
    季宣于是奉命出仕,朝廷任命他为山东济阳的长吏。他用侍奉父亲的态度来侍奉国君,也可以说是用侍奉国君的态度来侍奉父亲。三年,在这里获得了很好的声誉,简政清刑,百姓安乐。然而他的雄心还没有被遮蔽,侠气还很高涨,处世如同海鸟一般穿梭其间,世俗之人都惊叹他的风采。于是他的风度品格成为了招致祸患的媒介,他的文字只招来了攻击自己的檄文。于是他愤然走出神武门辞官,登上泰山的吴观峰长啸说:“如果当初我只喝扬子江中泠泉的泉水(即不做官),又怎么会有被人追逐,如同绕着华不注山逃跑的样子啊。况且父亲还健在,我最终要辞官,好好去尽为人子的责任。”于是回到家里侍奉父亲。人们议论纷纷,他平静得就如同听到江水之声一样,听任自己田间饮酒、说的都是世外田园之事,毫不拘束。
    观察他的住处,有最美的景致。江南的山,满山翠绿,烟雨迷蒙,光明灿烂,让人欣喜如同世外桃源。季宣于是夷平堂屋,开发贫瘠的土地,在其上建造楼阁。在楼阁之上远眺,可以赋诗吟咏,平时清净时可以在这里读书。不是那些仙释通隐美妙之音的书,都不拿来阅读。然而季宣为人伟岸俊朗,横绝当世,喜好宾客。而且芜城真州,本来就是天下的重镇,来自四方的游学之人,其马车和船帆络绎不绝,如果在江上见不到季宣,就会神色沮丧神情懊恼。因此季宣就每天都和这些游学之人来往,一起诗酒相娱,尽兴吟咏,每每达到极致。在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之间穿梭,谈论方外神仙之事。所以经常和他交往的人,没有人不惊讶地互相看,并感叹道:“李季宣大概是李白的转世。”一起称他的楼阁为“青莲”。
    季宣感叹说:“不敢这样啊。我有一个朋友,在长江西边,称为清远道人,我曾经向他请教。”道人听到之后嬉笑着说:“有这样的事。古人和今人不能相提并论,也是他们的时运不同罢了。世事有有情的天下,有法治的天下。唐人受陈和隋的风流遗风,皇帝和臣子们可以一起游览观光,都能用才情来约束自己,所以能够共浴华清池,梦游广寒宫。如果让李白生于今世,以他的放荡的性格,一定会零落潦倒,连一个中等县都不能够治理,他实在是遇到了一个有情的天下啊。如今天下人大都熄灭了才情而尊崇法令,因此季宣屈居于此。如果让季宣生于李白的朝代,他的才情会一世是显现,倒骑毛驴,龙巾擦脸之事,又哪里值得说起呢。”
    15.【答案】D      【解析】“峥嵘”这里指枯槁貌,加上“哀弹”,写出了梧桐在秋风中瑟瑟作响,如同诗人一生,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写出了诗人的的失意和悲哀,没有“奋发精神”。
    16.【答案】诗歌抒写了诗人穷愁境遇,真实动人,发自肺腑。①前四句借环境烘托诗人客居异乡的真实处境:孤独、困窘,梦想与壮志也在不断受打击中破灭。②紧接着四句从诗人身心状态着笔:疾病缠身,愁思不断,只能安慰自己不要无端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形象体现了诗人想摆脱困境而不能的无奈与苦闷;③最后两句用枯桐自喻,寄托了自己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哀,令人叹惋,让人心有戚戚焉。真是“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
    【评分标准】抓住“真情实感”,从“环境”“身心”“枯桐自喻”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每点2分,概括能够结合诗句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诗从肺腑出,出则伤肺腑”是评价孟郊诗抒写诗人真实的境遇,表达真情实感,因而感人肺腑。因此答题时应从文本出发。概括诗歌从哪几个角度抒写自己的真实处境的。诗歌前四句借景写自己的现实处境;中间四句写诗人的病和愁以及无奈的自我安慰,是为身心状况;最后两句则以枯桐自喻,抒发自己的悲苦。
    诗歌译文:
    秋月脸色冰冷寒气森森,老客壮志已经消磨殆尽。秋夜寒气袭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人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寒冷。卧病床上已经很久了。心中愁丝怎么也剪不断。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吧。梧桐叶已凋零,冷风吹着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
    诗歌赏析:
    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在这首诗中,诗人饱含一生的辛酸苦涩,抒写了他晚境的凄凉哀怨,反映出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世态人情的冷酷。
    诗从秋月写起,既是兴起,也是比喻寄托。古人客居异乡,一轮明月往往是倾吐乡思的旅伴,“无心可猜”的良友。而此刻,诗人却感觉连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寒气森森;与月为伴的“老客”——诗人自己,也已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景况极其不堪。“老客”二字包含着他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而一个“单”字,更透露着人孤势单、客子畏惧的无限感慨。
    “冷露”二句,形象突出,语言精警,虚实双关,寓意深长。字面明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实际上,诗人是悲泣梦想的破灭,是为一生壮志、人格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这是此二句寓意所在。这两句在语言提炼上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如“滴”字,写露喻泣,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又如“梳”字,写风喻忆,令读者如见诗人转侧病心之状,都是妥贴而形象的字眼。
    “席上”二句写病和愁。“印病文”喻病卧已久,“转愁盘”谓愁思不断。“疑虑”二句,说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纯是自我解慰,是一种无聊而无奈的摆脱。最后,摄取了一个较有诗意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况的形象:取喻于枯桐。桐木是制琴的美材,显然寄托着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哀。
    17.【答案】(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逐谓余以善淫。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本句可以灵活作答,选自本册书中,能够与生死问题联系上的均可以。
    比如屈原表明自己宁死也不愿同流合污的: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表明愿意追随前圣,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比如杜甫借诗歌表达生的遗憾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比如王羲之借以表达对魏晋时期名士们虚妄人生观的批判,表明自己对生死问题的看重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或者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或者表明对寿命长短的顺其自然的认识的:“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李密在《陈情表》里表明无论生死都要感恩的“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8.【答案】C       【解析】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多用于写得好的文章;不堪卒读:不想继续把文章读完,多用于文章写得不好或者写得很凄惨悲苦。此处虽有“悲”,但更有“壮”,应选择“不忍卒读”。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前者强调行为上不退缩,后者强调道义上不推辞,应选“义无反顾”。灯火阑珊: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万家灯火: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繁荣景象。应选“万家灯火”。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应选“生生不息”。
    19.【答案】D      【解析】从结构的对称来看,“装备的悬殊”应改为“悬殊的装备”,排除BC:“以致于”多指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以至于”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深到浅,从低到高,文段语义有递进的意味,应该选“以至于”;后面与“信心”搭配应该是“打击”而不是“打消”,排除A。
    20.【答案】①使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表明了志愿军战士们虽是平凡柔弱的血肉之躯却坚强伟岸的品质;②使用排比,构成整句,通文章的情感,表明对志愿军战士的强烈歌颂与敬仰之情;③句式在结构整齐中又长短有变化,既音律和谐又有灵动美。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5分。
    【解析】对此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和句式的角度进行,必须要指明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并结合内容写出其作用。句式除了整句外,还有长短变化。如果学生单独写整句的作用也可以给分。
    21.【答案】B       【解析】此句总领下文。下文有“反之,则和”一句,由此可推测前面是写“和”的反面“战”;且后文水稻之例也是从和与战两个角度来说明的,故B最合题意。
    22.【答案】①拿起武器战斗(发动战争)②对水稻的研究更能证实(水稻也有这种能力/水稻也是如此)③亲疏观念(或者亲疏意识)
    【评分标准及解析】每处2分,意思接近即可,第三处如果写成内外意识或者内外观念得1分。①处与后面“则和”对应。应突出关键词“战”;②处从后面内容看,是另举水稻的例子加以证明,故应突出对水稻的研究或者水稻这种能力的认可;③处关键词“亲疏”从水稻例证中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承后看出“内外”,还是稍微有点偏颇,如果写“内外观念”得1分。
    23.【材料解析】
    彼时的中国,渴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所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极力展示自己已有的成就;今天的中国,在默默砥砺前行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实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可见:“表现自己”常常是在不被人了解,渴望得到认可时,多方面去展示自己的优点;而“做好自己”则是一种底气和自信的体现,是不在乎外界的评价,默默做好自己的事,实现自己价值。
    从另一个角度说,“表现自己”是一种年轻活力和积极上进的体现,年轻人初出茅庐/或者进入新领域时,想得到认可,就多有表现自己的冲动和行为;“做好自己”则是一种成熟和稳重,人到中年/人到成熟后,更多是做好自己,这是一种底气和自信,其实每个人做好自己,社会也就发展好了。
    再换一个角度,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早早表现自己,早日得到认可,可能会让人生更恣意畅快;元代高明《琵琶记》中说:“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技工作者、运动员、航天员、写作者、演员……各行各业的成功者,在没有为人所知时,常常时是默默做自己,然后做出成绩,为天下周知,正如冰心诗云:“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可见,“做好自己”,其实是默默积蓄,默默等待花开。
    因此,“表现自己”和“做好自己”可以代表不同的成长或者发展阶段,各有偏重,各有优点。立意时,思维可以发散,将两者独立论证,探讨其各自优势;也可以聚焦思维,将两者辩证统一,更见出思维的严密性。
    【参考立意】
    (一)可以将两个观点辩证统一:(此立意能够体现思维的思辨性,相比较而言立意更佳)
    1.“表现自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而“做自己”是一种自信和底气的体现,二者代表人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做人如此,国家发展也是如此。
    2.两者看似独立,其实互相促进:“做好自己”才有“表现自己”的资本,“表现自己”更有利于“做好自己”。表现自己的前提是做好自己,这样才不致于“嘴尖皮厚腹中空”;“做好自己”的同时会“表现自己”,这样才不致于“养在深闺无人识”。
    (二)可以将两个观点各取其优点,单独论证,比如:
    1.青春需奋斗,少年多表现;
    2.默默努力,做好自己,终会成功;
    3.从容淡定做好自己,行稳方致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