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王霞《乡愁的味道》席慕容《乡愁》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3-31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乡愁的味道
    王霞
    母亲故去,不管我有多么不舍,终还是在第四个年头,把母亲送回河北,同父亲合葬。三十五年前,母亲把故去的父亲安葬在他日思夜想的故土上了。
    那是清明前,晴冷的一天。我在殡仪馆的骨灰堂里,爬上高高的梯子,把母亲抱了下来。
    一路无语,只看高速两旁的景色变幻:由如烟的垂柳转至延绵的山岭,再呈现笔直的白杨……这,提示着我:出江苏,过母亲的故乡——山东,进入父亲的祖籍——河北境内。路边是辽阔的冀中平原,裸露的黄沙土地,嵌着一块块返青的冬麦。这是我的故乡,是父亲曾魂牵梦绕的地方。父亲在这里,静静沉睡,等待了三十余年。
    父亲少时北上学艺,离家千里,落脚在煤都——辽宁省抚顺市。这一去就是一辈子。
    孤身在东北打拼的父亲,年过三十才娶了母亲。在能干母亲的操持下,家里渐渐有了积蓄。日子好过了,父亲开始谋划回乡。他变卖了家当,买了台照相机,准备一路上帮人拍照挣钱,再加上积蓄,足够回乡买块地,从此就可以在故土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稳日子了。
    母亲回忆说,谁想到那一路上风险迭出,历尽风险,一贫如洗地回到了老家。然而,母亲在城市长大,干起农活笨手笨脚,父亲也不擅长务农,苦争苦熬仍无法维持生计,只得又一次背井离乡,返回东北。
    这样的回乡有过两三次,直到我上小学。母亲坚决要让我在城里读书,父亲自此不再提归乡。
    1976年秋,父亲中风。缠绵病榻的他神志常处于混沌状态,可却常趁人不备爬起来,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门口,目光专注地凝视着远方。你问他,口齿不清的简短话语中,只听得清两个字:回家。
    父亲去世后,母亲满足了他的心愿,把他的骨灰送回了老家。父亲的一缕思乡魂魄终于借着肃杀的秋风回到了那个名叫北高蓬的小村庄,那是父亲归乡梦的栖息地……
    母亲的葬礼简单而隆重。乡亲们淳朴热情,高声大嗓的乡音是那么亲切。家家邀饭,天天变着花样招待我们远方的游子。我想起母亲常常念叨父亲最爱吃家乡的荞面饸饹,忍不住在堂妹的耳边嘀咕了一句。堂妹拉着我就出去了。
    我们穿过村庄,到了集市。饭摊上,妹妹给我要了一碗。我坐在锅灶前,那口大锅上有个手压井一样的架子,摊主把一块揉好的面团放进那个“井筒”里。随着电机响,“井筒”下一条条面条均匀下落,漏进热腾腾的开水锅里。
    摊主把一碗调好的饸饹放在我面前,淡褐色的圆面条卧在碗中,衬着青绿的葱叶。我挑起一根送进口中,有些硬、滑……口感略粗糙,但是,慢慢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清甜在口腔中回旋。计算起父亲最后一次回老家,已不知时日。我想,在父亲心中,这碗饸饹的味道,也许就是浓浓的乡情,不尽的乡愁了。
    我的记忆中,没听过母亲念叨家乡的种种,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一种食物——鲅鱼馅儿饺子。
    父亲最爱吃饺子,母亲也最擅长包饺子。那时候生活条件差,肉、蛋、油都很稀缺。可无论什么杂菜,经母亲的调制,都很美味。看着我们吃得香,母亲就会说:“鲅鱼馅儿的饺子才叫好吃呢。”我们闹着要吃,母亲遗憾地说:“哪有新鲜鲅鱼呢!”
    母亲喜欢吃海鲜。家里人口多,条件拮据,父亲便常常买那种极便宜的海杂鱼。母亲一边收拾,一边告诉我:这叫乌贼;这样的是墨鱼,它有一块梭形的骨头,轻轻的,叫海螵蛸,能止血、治胃病;这个呢,是红娘子,有毒,要把它的血和内脏全部清理干净才可以吃……
    说着说着,母亲都会停下手,向往地说:“要是有新鲜的大鲅鱼,就可以包一顿鲅鱼馅儿饺子,鲜死人不偿命的哟……”我注意到,她的神情有些惆怅。我就想,等我长大了,一定买一条最新鲜的鲅鱼给母亲包饺子!
    遗憾的是,我一直没能完成让母亲吃一顿鲅鱼馅儿饺子的心愿。
    后来,我结婚生子,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条件好了,物资流通快了,我常会买来母亲喜食的各种海鲜。
    我最爱陪母亲吃蟹。
    在母亲身体硬朗时,我都把四只蟹子和姜醋端到母亲面前,把一只最大的母蟹递给她。母亲是海边人,吃螃蟹很有讲究。她是严格按顺序进行:先吃八足,接着两螯,然后揭盖吃盖里的黄,最后才是蟹身。而我,就只把八足两螯掰掉,直接揭盖,把盖子给母亲,她最爱吃这个。我会接着剔除大螯和大腿里的嫩肉,滴上姜醋,送到儿子的嘴边。我和家人也就只吃蟹身。只要母亲有时间,每餐吃完后,还把我们掰下来的蟹足,慢慢吃掉,就像吃零食一样。
    冰箱里的那些,就会隔三岔五的,被我,或者母亲自己拿出一只,热了,母亲独享。
    后来,母亲的身体渐渐虚弱,我就先给母亲剥蟹。先把蟹壳里的沙包清除,然后把剔出的蟹黄、膏,还有白嫩的蟹肉,黄黄白白地堆满,递给母亲。之后,才轮到儿子。
    只是,我一直没有机会给母亲做一顿鲅鱼馅儿饺子。
    前年五一,我专程去了龙口,寻访母亲幼年时的痕迹。在沿海诸多的饭店中挑选了一家,所要的全都是海味:皮皮虾、扇贝、海蜇头……名字都是母亲生前常常念叨的。当然,我点了鲅鱼馅儿饺子,怕家人吃不惯鱼肉馅儿,特意给他们点了虾仁馅儿的。
    饺子在期盼中送了上来。我郑重地搛起一个,有鲜甜的气息,但口感较面,还有些发涩,味道很是一般。再吃一个,依旧如是。这就是母亲想念的鲅鱼馅儿饺子吗?我又搛起家人面前的饺子,一个饱满的大虾仁,鲜美,既嫩又可口。两者相较,后者明显更胜一筹。
    我很不甘心,使得这顿饭五味杂陈。耿耿于怀中反复揣度:或许,是岁月美化了母亲的记忆;又或许,是时光消蚀了我的味觉;也可能是这家店的制作粗糙……但是,母亲童年的鲅鱼馅儿饺子,一定是专属于母亲故乡的味道,是蕴藏心底而不能形于言表的厚重的乡愁。
    在我的心中,乡愁,是像父母亲这样背井离乡、随命运飘摇甚至埋骨他乡的游子们思念家乡一草一木的忧愁心情。这种情怀经由时间的发酵,浓厚得如同纯度最高的老酒,让他们在异地他乡的岁月中,反复沉醉成不愿醒来的归乡梦。
    故乡是什么?是老去的亲人,是童年的记忆,更是出自那土灶里的一餐一饭。在远离故土的人们心中,故乡的食物已演化为一种寄托、一种回味,那是乡愁的味道。
    (有删改)
    文本二: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讲述将去世四年的母亲送回河北与父亲合葬,平淡叙述中难掩心情沉重,为后文对父母乡愁的叙写张本。
    B.归途中高速两旁变幻的景色暗示路途的遥远,紧扣中心;“返青的冬麦”则暗示了故乡的生机和人情的美好。
    C.我觉得母亲亲手调制的杂菜都十分美味,既表现了当时物资匮乏的艰难现实,也塑造了母亲聪慧能干的形象。
    D.席慕蓉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这一不合常理的表述,凸显乡愁永不停止、不断滋长、亘古存在的特质。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对比我吃饴恪和鲅鱼馅儿饺子的感觉,突出了母亲的乡愁更浓厚模糊。
    B.文章巧妙融合多种表达方式,以记叙的事件感动读者,以议论、抒情画龙点睛。
    C.文章在叙述父母的乡愁时引入地方民风的介绍,既具地域特色,又丰富了内容。
    D.文章的末尾将父母的乡愁扩展到所有游子的乡愁,使小说的主题具有了普遍性。
    8.文本一划线句中“五味杂陈”具体有哪些内涵,请简要分析。(6分)
    9.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文本二中“模糊的怅望”的理解。(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
    6.B(“返青的冬麦”暗示故乡的美好解读牵强,更没有暗示人情的美好。)
    7.A(没有对比吃食物的感觉,父母乡愁浓淡也无从比较。)
    8.①失落,母亲心心念念的鲅鱼饺子不过如此,童年的期待向往不过如此。②疑惑,为鲅鱼饺子没有想象中好吃而疑惑。③感伤,为才理解母亲的乡愁而自责感伤。
    9.①乡愁蕴藏于心而不能形于言表。②背井离乡的游子一直都在期望回归故乡。③游子思乡而不得归只能将思念寄托于家乡的一餐一饭的惆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